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进程中,对于大学生的公共精神培育工作,基本上始终要保障基于立德树人的角度进行开展,同时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进行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也成为了新时期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在本文的分析中,就主要基于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上,如何开展大学生公共精神的认同培育工作,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教育参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公共精神认同
引言:公共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现代化的公共精神越发的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一种全体公民与现代社会组成的一种精神形式,基本上由道德与政治价值层面上体现出来,也包含着民主、公正、法治以及平等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我国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开展,就要基于此进行精神认同方面的培育与引导。
1大学生公共精神内涵
在现阶段,进行大学生的公共精神的培育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在未来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公共品质,并推动大学生积极、稳定的投入到工作和学习当中,这是推动大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公共精神往往在培育的过程中,也需要积极的将学生逐渐培养出符合社会现阶段发展的人才特征。特别是对于高等教学的开展中,大学生是未来我国建设和发展的主要人才基础,因此就需要在其精神状态的学习中,受到良好的教育与引导,这样才能够对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有着正确的处理手段。另一方面,在未来发展进程中,也相应的需要进一步的结合学生的实际工作开展形式,同时保障大学生在公共精神的培育过程中,有效的保障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与素养进行分析。在内容的表现上,基本上可以分为社会责任感与公民观念这几种理念,可以很好的在学生未来投入到社会的发展中,具备着较高的责任感,成为我国未来建设的重要人才和发展动力。公共精神的内涵上,基本上涉及到豁达的心境、积极的态度以及宽阔的心胸这几方面。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进程中,就需要受到良好的公共精神教育和引导,在未来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行程中,始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际需求。
2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公共精神培养可行性
2.1优化公共精神培育标准
现阶段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人才组成群体,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为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社会的建设发展需求,就要在教学阶段,接受核心价值观的引导,特别是形成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责任心。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下,是一种对于学生个人品德与品行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出一个良好的发展标准,并在学生的技能与才能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的教学开展进程中,只有保障未来发展可以符合社会的需求,才可以提升学生的个人竞争力。
2.2精神培养的顶层设计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进行公共精神培养的过程中,本质上就是一种对于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也是各项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对于学校而言,就需要在未来教学工作开展中,重视起学生的公共精神培育工作,从宏观角度规划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下去,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3提升培育工作的水平
现阶段在工作开展中,进行公共精神方面的教育,可以起到对大学生当下公共行为的纠正与指导。通过实践活动的教学开展,全面提升教学工作的开展效率。大学生的公共精神的培育过程中,基本上需要始终基于平等、民主、自由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开展。采用上述方式开展教学,能够提升培育工作水平。
3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
3.1提升思政教学水平
现阶段在进行教学开展中,需要格外的重视起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开展,这是大学生在公共建设开展中,十分重要的教学开展内容,学校需要积极的保障思政理论课程的体系建设中,利用高素质的教材体系,以及培养更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提升引导能力。在具体的思政课程开展中,需要进一步对我国思政理论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公共精神培育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同时还要为学生开展各种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通过定期完善教学方式的方式,帮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社会热点的讨论当中,以此培育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2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宣传
在进入到新时期之后,我国教育面临着全面的改革。在新课改的教学开展中,还要积极的对社会培育核心价值观,当做教学当中的重要指导方向,全面强调倡导的教学方式,这样既可以在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上,全面保障教学工作的开展合理性。另外,大学生的公共精神培育过程中,学校与教师还要在进行教学方面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多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通过全面提升综合性教学能力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实际接受教育的环节,实现针对性的学习。例如,公共精神的整体培育过程中,教师就要始终从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角度,全面深入到教学工作开展中,让学生可以从国家、个人、社会等诸多层面上,对其内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用核心价值体系,可以对各种公共精神进行培育以及分析,实现对各种知识内容的深化。
3.3发挥新媒体的优势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在对大学生进行公共精神的教育过程中,也相应的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全面提升教学的整体水平。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可以很好的在未来发展进程中,最大化提升文化传播的方式。因此,在进行教育时,就能够帮助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将其公共精神培育全面结合起时代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途径。其中在学校的教师教学开展中,可以积极的利用新媒体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以此了解到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国情。其次,还可以在建设的学校公众微信号当中,定期的发出一些文章,以此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核心价值观,以及对公共精神有着一个认知。这样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极大的提升了教学的整体性,特别是加上新媒体技术的碎片化、高效率的传输信息的方式,极大提升了教学的效果。但是,教师进行教学开展中,也相应的需要重视起教学资源的整合处理,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可以多个角度进行相应的分析,努力进行教学资源的深入挖掘,全面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只有保障积极的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才可以最大化提升教学的效果和水平,也相应的帮助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满足教学工作的各方面需求。
总结:综上所述,现阶段进行教学开展中,只有始终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可以有效的在未来教学工作开展中,顺利的实现大学生的公共精神的引导与培养,全面提升教学的效果,让我国在未来发展中,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国家的建设与规划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凤娇.个体化视域下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1,42(07):126-129.
[2]陈凤娇.新时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1.
课题: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1年度学生工作专项研究课题;
課题名称: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课题编号:2021SZZX013。
作者简介:邹萍(1979.3),女,满族,黑龙江绥化人,工学硕士,讲师,从事高校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