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芳 易小梅
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西宜春 336000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用于救治病情复杂的危重患者,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方面效用显著,但ICU 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逐渐成为临床面临的重点问题。“三管”感染是ICU 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主要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catheter 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entral line associ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LABSI)[1-3]。由于ICU患者多存在病情危重复杂、免疫力低下的情况,加之导管侵入性操作较多,“三管”感染发生率较高,不仅影响患者病情,危及生命安全,还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常规ICU 护理多倾向于患者救治方面,在降低导管相关感染方面效果仍不甚理想。集束化护理是指结合临床实际,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措施,旨在获得最佳护理结局[4-5]。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ICU“三管”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ICU 收治的82 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 例)与对照组(41 例)。观察组中,男22 例,女19 例;年龄18~72岁,平均(47.28±4.05)岁;合并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例,心血管疾病9 例,脑血管疾病8 例,糖尿病8 例,其他5 例。对照组中,男23 例,女18 例;年龄18~70 岁,平均(47.31±4.09)岁;合并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 例,心血管疾病10 例,脑血管疾病8 例,糖尿病7 例,其他4 例。护理人员共20 名,两组患者均由同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18 岁,且入住ICU 时间>2 d;②患者需要接受呼吸机与置管治疗。排除标准:①进入ICU 前已经合并感染;②近期进行抗感染治疗;③精神状态异常,难以配合完成本研究。
对照组采用常规ICU 护理,做好ICU 环境清洁,进行导管操作时遵循无菌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后应准确记录导管及护理信息,并注意观察导管引流及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立即采取对症干预措施,或通知医师进行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内容如下:(1)分析问题。成立由护士长及专科护士组成的院感控集束化护理小组,组内成员共同讨论、分析、总结既往ICU“三管”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导管堵塞、导管更换不及时、无菌操作不严格、引流管脱落等。(2)寻找循证依据。小组成员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万方、维普、知网等数据库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文献中提供的干预措施,并结合临床实际与患者需求拟定护理方案。(3)护理措施。①加强培训。加强对ICU 护理人员的培训干预,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呼吸机使用及置管时的无菌操作;进行消毒操作时应保证消毒的全面性,尽量减少消毒死角。②三管维护。导管应以抗菌导管为主,使用乙醇棉片擦拭导管接口,并使用2%氯已定的贴膜进行导管固定;导管穿刺当天的24 h 内应进行1 次导管维护,穿刺点应注意使用无菌敷料,每24 h 更换1 次;呼吸机管路应每周更换1 次,如导管存在疑似感染应立即进行更换;置管时应合理控制插入长度并妥善固定导管,搬运、操作及活动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导管,避免脱落。③监督管理。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三管”监测,包括体温、血常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等感染指标;如出现体温异常,应首先考虑导管感染的发生,采集血标本、留取导管尖端进行培养,如确定为“三管”感染,应立即上报至院内感染科室。感染控制集束化护理小组内设立专职监管人员,负责对组内成员的规章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两组持续护理至患者出院。
比较两组患者导管感染控制能力、ICU 入住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导管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①感染控制能力:采用导管感染预防知信行量表对两组干预前后护理人员感染控制能力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包含态度、行为、导管留置适应症、感染预防策略4 个维度,共71 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1~5分评分法,分值71~355 分,分数与感染控制能力呈正相关[6]。②比较两组患者ICU 入住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③导管感染:比较两组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包括VAP、CAUTI、CLABSI。导管感染发生率=(VAP+CAUTI+CLABSI)发生例数/总例数×100%。④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s,NSNS)[7]进行评价,共19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法,满分95 分,非常满意:≥77分,满意:57~76分,不满意:≤56 分。总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护理人员感染控制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护理人员感染控制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护理人员感染控制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感染控制能力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感染控制能力的比较(分,±s)
组别干预前干预后t 值P 值对照组(n=20)观察组(n=20)t 值P 值198.92±9.95 197.20±9.43 0.561 0.578 243.72±11.65 276.75±10.75 9.318<0.001 13.077 24.878<0.001<0.001
观察组导管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导管感染发生情况比较[n(%)]
观察组ICU 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ICU 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ICU 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s)
注 ICU:重症监护病房
组别ICU 入住时间(d)住院时间(d)住院费用(万元)对照组(n=41)观察组(n=41)t 值P 值9.65±3.41 5.30±2.15 6.910<0.001 15.62±4.79 10.73±4.26 4.902<0.001 3.36±0.78 2.19±0.40 8.549<0.001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比较[n(%)]
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及留置导尿管均是ICU患者救治过程中常见的治疗手段,在挽救患者生命方面效用显著,但均属于侵入性操作,“三管”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原发病治疗。ICU 导管护理工作较为复杂,常规护理内容较为散乱,难以达到理想的院感控制效果[8-10]。临床需要寻求更好的干预方案以整合ICU 导管护理工作,使其具有规范性与科学性,以保证各个护理环节的护理措施有效落实。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干预后感染控制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三管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ICU 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集束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ICU 护理人员的感染控制能力,降低导管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ICU 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集束化护理集合一系列以循证为基础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旨在利用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提升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10-12]。集束化护理依据循证理念对以往护理过程中可能诱发“三管”感染发生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寻求循证依据,同时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制定规范化的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与整体性,进而提升护理质量,达到较好的感染控制效果[13-15]。集束化护理首先针对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干预,提升其对导管维护的重视度,端正导管维护态度,提高导管操作规范性,减少差错发生[16-18]。集束化护理设立专职监督管理人员,负责对护理流程进行监管,能够及时发现操作不合理的情况,并给予正确的纠正、指导,有利于各项护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提升护理人员感染控制能力,降低导管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期恢复,缩短ICU 住院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花费。此外,规范化的集束化护理流程能够使护理人员清晰了解自身工作职责,增强其护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帮助患者进行感染控制,进而利于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19-21]。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在ICU“三管”医院感染控制中具有较好效果,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感染控制能力,降低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