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苏东 刘绘 任雪浩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具体体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保证。文章通过对天津师范类高校开展调研,分析天津师范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思路举措,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高校;铸魂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04-0078-06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具体体现,是各级党委办学治校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是始终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条主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成效。
一、研究背景
第一,新时代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再到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发文规格之高、涉及范围之广、工作要求之严在党的历史上都是首次,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场所,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的使命所系、职责所在。
第二,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对思政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国际秩序和国际局势加速演变,不同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社会思潮多元化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激烈交锋。外部敌对势力以所谓“反思”、“解密”为名歪曲、否定和攻击党史国史,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等思潮借机翻炒,攻击我国政治制度和法治,一些人借机发声,在论坛讲坛、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公然发表不当言论,对处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的青年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网络技术和传播秩序深刻变革,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提出挑战。
第三,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对思政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人才。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立足百年党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引导青年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紧密融合,构建青年学生的“大思政课堂”,做理想坚定、对党忠诚、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师范类院校不仅培养综合性人才,也肩负着培养高水平师资力量的职责使命,师范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对我国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层次、长远性的影响。笔者带领团队对天津市两所师范类高校(天津师范大学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开展调研,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一对一访谈相结合的形式,组织1 893名学生填写調查问卷,对20名学生进行了一对一访谈。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 893份,收回有效问卷1 860份,整体调查涵盖了各个年级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群体,专业覆盖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艺术等专业学科类别,参加调查的学生具有代表性(见表1),能够反映天津师范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整体情况。通过分析天津师范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思路举措,进一步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综合改革提出合理建议和对策。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因素分析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良好,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暴露出一些新问题,这为学校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改革,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一体化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围绕“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针对天津师范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笔者发现有以下影响因素。
(一)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落实情况
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不仅有鲜明的理论观点、深刻地思想内涵,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做到“两个维护”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极高热忱。“撸起袖子加油干”“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等总书记话语在青年大学生中广泛流传,成为金句,成为青年大学生的精神认同,成为凝聚青年大学生的强大精神力量,潜移默化发挥育人铸魂作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情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第一课程”,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坚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围绕“教材重点、理论难点、社会热点、学生疑点”,解决学生的思想关切、行为关切,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当前,西方鼓吹的“民主”、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同时要善于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深入分析这些错误思潮和观念。马克思说过,真理要有说服力,就能掌握群众,而要有说服力就必须彻底。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透彻地分析问题,解决学生的思想关切,用真理的力量去引导学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三)课程思政建设情况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证。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目标和重点内容是在各类课程的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化取向相互影响,容易让青年大学生产生思想困惑和价值盲从。课堂是青年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因此,课程思政建设必须要紧密结合各专业课程,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和专业课程“第二课堂”相互补充,既形成“惊涛拍岸”的声势,也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形成育人合力。
课题组在调查访谈中发现,高校学生普遍认为课程思政改革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育人意识明显提高。专业课教师都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专业背景、个人成长经历、国际比较等,感怀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二是在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中,教师能够加强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教育,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发掘传统文化蕴含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启示和时代价值,同时明确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学生在领略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提高人文素质,培养家国情怀,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三是理工科教師会将专业基础知识教学与当前世界前沿科技知识以及我国取得的科技进步相结合,联系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国家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毅然回国投身祖国建设的伟大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号召青年大学生学习他们的伟大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树立远大理想,厚植爱国情怀。
(四)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情况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只有教师队伍建设强大起来,才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习兴趣。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深厚的理论功底,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一要做“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二要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继承中华民族长期培育和形成的独特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倡导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美德;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培养超前眼光和辩证思维,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思想观念永远符合人类发展趋势、体现世界进步潮流。”三要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在调查访谈时,很多学生谈到,来到天津读书,是人生中第一次远离父母,对自己的辅导员老师高度依赖。辅导员老师能够深入学生、关心学生,能够及时解决学生的困难和问题,回答他们的思想关切,能让学生感到有安全感和信赖感,也更愿意接受辅导员的思想引导,反之,则较容易产生对立情绪,甚至对辅导员老师产生严重的不信任感。在对专业课教师评价时,大部分学生明确表示喜欢专业水平高,有亲和力,讲课幽默有激情的老师,更愿意老师讲课时能够联系专业背景和学科前沿,有宽宏的学科视野。
三、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综合改革的建议和对策
(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导向,深化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改革创新,全面统筹学校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科学知识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与价值教育有机结合。
1.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学校党委常委会、党政联席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要议题,定期专门研究;高校要成立专门领导机构,由学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挂帅,有关党务、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对学校思想政治各项工作进行审议把关,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协同推动、各教学单位积极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党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
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各领域各岗位育人职能,形成强大育人合力
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本岗主动创新思考、主动深入学生服务学生,在教育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扎实推进“十大育人”体系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以“课程思政”改革创新为龙头,实现主渠道育人一体化;以文化、心理、资助等育人体系建设为重点,构建主阵地协同育人一体化;以实践、网络育人体系建设为载体,推进育人平台建设一体化;以科研、管理、服务、组织育人体系建设为保障,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建立健全各方面一体化的保障机制。努力实現各项工作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
3.深入挖掘校本文化,丰富内涵、凝练品牌、形成特色,做实文化浸润体系
高校要深入挖掘校史资源中的育人元素,挖掘身边典型,以学校办学特色、办学优势、先进人物和突出成果为载体,加强正面宣传;在大学生开学季、毕业季等重要时间节点,做好学生服务和教育引导工作,增强学生爱校荣校意识,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同时不断与时俱进,强化育人主体、细化育人过程、优化育人环境,充分融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核心内容。学校党务队伍、学生辅导员、 教师及各类管理服务人员要发挥育人主体作用,以“十大育人”体系为载体,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生学习生活全方位全过程。
(二)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
着力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在高职、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各学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建设体系化思政课课程群。在高职阶段,重在夯实思想基础,增强道德情感,强化情感认同,具备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自觉追求和人生理想。在本科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强化思想意识,夯实情感认同,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牢固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在硕士研究生阶段,重在提升理论水平,强化信仰认同,从更深层次形成正确的信仰体系、人生价值观体系,在理论自觉基础上增强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在博士研究生阶段,重在夯实信仰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自觉与行为自觉,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在理论自觉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
2.扎实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高校可以探索构建以思想政治必修课为核心,思想政治选修课、综合素养课、各门专业课为辅助的“一核三环”机制,积极培育“课程思政”精品课,加强阵地建设,展示“课程育人”成果,在全校营造全员育人的浓厚氛围,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课程全过程。探索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设立“课程思政”研究课题,建立“课程思政”创新改革激励机制,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充分挖掘、梳理专业课程蕴含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从试点到推广,逐步扩大“课程思政”覆盖面。
3.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
要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让崇德敬业、铸魂育人、做“四有”好老师深入人心,深入学习黄大年、张桂梅、黄文秀等先进典型事迹,号召广大教师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努力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通过建立师德档案、签订师德承诺书、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座谈会报告会等,引导广大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形成比学赶帮超、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要提高教师专业素质,高校要根据实际,制定教师队伍发展总体规划,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教育教学、学科发展、科研等工作,推动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提高,形成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三)坚持问题导向,多角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准供给能力
紧密结合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心理需求和现实关切,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精准供给能力,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和现实问题,注重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增强学生认同感和获得感。
1.树牢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
思想政治工作是春风化雨的民心工程,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关心关爱学生,切实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助力学生成长,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怀和温暖,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抵达人心。要充分发挥辅导员老师、专业课教师、研究生导师等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学生管理部门要科学规范开展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落实辅导员、班主任“双覆盖”,督促学生工作队伍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围绕学生在思想、学业、心理、生活、情感、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困惑、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用贴心赢得真心,用共情减少舆情,用赋能驱散负能。
2.持续加强价值引领
顺势而为,紧抓建党百年育人契机,融合多方力量,开辟多条途径,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项工作全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把握什么样的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党在百年历史中怎样把握了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怎样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等问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以九个“必须”,深刻总结百年奋斗经验启示,为“开创未来”指明了方向,具有丰富的育人元素。高校要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专业特长,创新学习方式方法,用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挖掘党史中的红色育人资源,发挥育人作用。例如,外语专业可以由专业教师带队,组织学生翻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党的理论专著;艺术类专业可以组织学生制作党史知识动画片、宣传画册等,将价值引领融入专业学习。
3.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方面要守住底线。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严峻复杂,尤其要强化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控和阵地管理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保持政治清醒和警觉,特别是要对重大涉教涉校舆情和意识形态事件加强研判和分析,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下好先手棋,把好政治安全关和意识形态安全关。二是要加强正面发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大师生中落地生根,“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打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关注新生、毕业生、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点,讲好“开学第一课”和“毕业思政课”,加强正面引导,树牢信念根基。
4.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建设
在“无日不网、每日必网”的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必须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让思想政治工作富有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吸引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高校要建好用好校园网、“两微一端”官方平台,建设抖音、快手等移动社交平台官方账号,占领移动互联网阵地。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活动,积极推广优秀网络作品。进行思政必修课“微课”、慕课资源的供给侧改革,推动思政课线上线下一体化建设,运用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相结合的形式,打造一批新时代融媒体思政公开课。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具体体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重要途径,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协调,深入实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综合改革,使学生成长需求与学校育人理念相统一,使学生培养标准与国家建设需要相统一,使学生成长成才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相统一,全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水平,为将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3.
[3]张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C]//中共天津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编.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宣讲“教授团”报告文集,2018:28.
[4]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师范大学,发表了“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7-11-23(17).
[5]董俊山.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EB/OL].(2018-08-24).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824/c40531-30248071.html.
[6]谢伏瞻.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中引领时代前行——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而作[J].中国社会科学,2021(6):4-29,204.
[7]孙瑞祥.当代青年与新时代网络文化建设[C]//中共天津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编.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宣讲“教授团”报告文集,2018:175.
(责任编辑:崔英俊)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ZHAO Su-dong, LIU Hui, REN Xue-hao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China)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s the political advantage of our party, and it is also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adhering to the party's overall leadership in education. It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rty's educational policy and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people by virtue of Xi Jinping's Socialist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tatusof students i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ies are analyzed after a survey as well as their existing problems, and as a result,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foster the integrity of students by Xi Jinping 's Socialist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In this way,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re formulated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he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sting soul and educating peopl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reform
作者簡介:赵苏东(1987—),男,硕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关党委讲师,研究方向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刘绘(1984—),女,博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信用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任雪浩(1972—),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