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2022-05-14 16:26胡莲花
幸福家庭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师应规则意识

胡莲花

规则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和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基本准则。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可以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而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

(一)重管理轻发展,没有正确认识规则的作用

幼儿园制订相关的规则是为了让幼儿有序地学习和生活,从而保证幼儿教育的效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但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认识规则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重管理轻发展,让幼儿一直处于被动遵守规则的状态,导致幼儿无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自由探索与学习,这影响了幼儿教育的效果,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重约束轻自由,没有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时,部分教师没有把握好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一味地用规则约束幼儿的行为,限制了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此外,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智慧生搬硬套地开展规则教育,这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还有部分教师喜欢用“不准”和“不能”的命令式语气制止幼儿的错误行为,这不仅无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反而会让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从而降低规则教育的效果。

(三)重灌输轻效率,降低了幼儿对规则的接受度

目前,在规则教育中,部分教师主要通过介绍规则、要求和监督幼儿遵守规则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对于违反规则的幼儿,教师还会对幼儿进行批评教育,采取一定的方式惩罚幼儿,这不仅无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还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教师采用这种方式开展规则教育,幼儿只知道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事情,却不知道原因,从而降低了幼儿对规则的接受度,不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四)重借鉴轻创新,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部分教师没有深入了解规则教育,没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无法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这不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此外,在开展规则教育时,部分教师一味照搬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方式,没有根据本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导致规则教育收效甚微。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适当调整规则教育的内容

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幼儿教育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以培养和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为教育目标,以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为教学依据开展规则教育,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公开课,让教师互相学习教学经验和方法,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开展讲座,让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此外,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开展研讨会,鼓励教师探讨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在讲座或研讨会中,教师应记录相关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案例,并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适应本班幼儿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特点,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二)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

幼儿教育的主体是幼儿,幼儿园开展的教学及活动应坚持“以幼儿为本”的原则。此外,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主要通过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认识周围的世界和学习知识。因此,在开展规则教育时,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立足于幼儿发展的角度,选择适合

幼儿的教育方式。例如,针对同一个游戏,教师可以分别让幼儿感受遵守规则和不遵守规则的游戏氛围,让幼儿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在确定班级规则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讨论和协商的方式制订班级规则,以增加幼儿对规则的认可度,让幼儿能自觉遵守和维护规则,从而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教师应明白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明确规则教育的长期目标和阶段目标,从而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發展。

(三)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选择合适的规则教育方式

幼儿都渴望被关注和认可。因此,在开展规则教育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采用激励教育的方式,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在约束自己的行为之后获得成就感,将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幼儿获取知识、学习技能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设计并开展与规则教育有关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并自觉遵守相关的规则。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红绿灯”游戏,运用贴纸和提示牌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的交通规则。教师还可以将交通规则编成儿歌,让幼儿学唱以加强记忆。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动画,让幼儿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获得直观的体验,从而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交通规则。

教师应将规则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让幼儿明白规则存在于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从而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四)明白环境的重要性,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创设良好的环境,借助环境的教育作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设置一些直观形象的提示图,并将其张贴在教室的显眼位置,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此外,教师还要认识到精神环境的作用,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幼儿主动学习和遵守相应的规则。在引导和提醒幼儿遵守规则时,教师要注意选择正确的方式,以免幼儿产生抵触情绪。例如,在自主活动时,部分幼儿可能会出现争抢玩具的情况,教师可以少提出“不能抢玩具”的规则,多提出“可以轮流玩”的正向规则。又如,幼儿天性活泼好动,自制力和判断力较弱,可能会因追逐嬉戏产生安全事故。对此,教师可以少提出“不要在教室里跑跑跳跳”的规则,多提出“在教室里慢慢走路更安静也更安全”的正向规则。

(五)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开展家园共育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成长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施规则教育时,教师要积极开展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引导和监督幼儿在家中的行为习惯,保证家园规则教育的一致性和全面性。具体来说,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并据此调整规则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同时,教师也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开展规则教育的目的和重要性,并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鼓励家长结合幼儿园开展规则教育的方式,引导和督促幼儿遵守相应的规则,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家长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让幼儿通过模仿家长的行为习惯,学习和遵守生活中的各项规则,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例如,在带幼儿去超市购物时,家长要自觉排队,以培养幼儿的排队意识;在进餐时,家长不能挑食,要遵守用餐礼仪,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等等。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积极开展规则教育,培养和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在开展规则教育时,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并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以有效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静宁县第一幼儿园)

猜你喜欢
教师应规则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让规则不规则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