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域下老年人在线健康服务数字鸿沟应对策略研究

2022-05-13 07:40马敬东
医学与社会 2022年5期
关键词:鸿沟美学老年人

金 龙,代 伟,马敬东

1武汉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65;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30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交通、就医、消费、文体活动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就如何解决信息化时代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问题作出部署。老龄化和信息化正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最突出的时代特征[1],面对老龄化社会逐步成型、信息化进程持续推进这一时代背景,我国对于促进老年人健康需求满足,尤其缩小数字鸿沟以获取在线健康服务这一问题尚未妥善解决。

数字鸿沟指社会各阶层之间在使用互联网上的差别[2],老年人在线健康服务数字鸿沟的研究大致可分为3类。一是数字鸿沟的产生因素,可归纳为内因与外因,内因指老年人自身的特征,如心理、文化、性别等[3];外因指社会环境的影响,如城乡差异、健康产品的适老性等[4]。二是在线健康服务中的数字鸿沟现象,包含信源获取、信道选择、信息利用等信息行为研究[5]。三是改进策略研究,与数字鸿沟的产生因素相呼应,可以从需求侧如老年人健康教育,以及供给侧如产品的设计两个维度开展。接受美学(reception aesthetics)认为“文学作品必须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被读者接受才能实现其价值”[6],目前接受美学研究已不再局限于文学界,在教育、传播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综上,数字鸿沟相关研究停留在需求和供给的层面,未能深入关联到健康服务的获取环节,而接受美学在健康和传播领域的应用,为健康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鉴于此,本研究聚焦老年人在线健康服务场景,厘清数字鸿沟的产生原因和环节,同时提出基于接受美学的健康教育应对策略,旨在缩小老年人在线健康服务数字鸿沟,促进全民健康。

1 在线健康服务数字鸿沟的产生原因

现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其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制造了老年弱势,使老年人成为“信息中下层”的典型代表或“数字弱势群体”[7],同时加剧了技术富有者和技术贫穷者之间存在的不平等。本研究为分析在线健康服务数字鸿沟的产生原因,按照“基础-过程-结果”框架,将技术的应用过程分为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3个阶段[8],分别对应从硬件设备差距、健康信息素养和信息利用效率3个维度展开论述。

1.1 硬件设备差距形成接入沟

接入沟是数字鸿沟的基础,可以理解为“物质接入差距”[9],即技术接入拥有者和技术接入缺乏者之间的差距。针对老年群体而言,不同的手机终端使用情况、不同的4G网络信号覆盖率等都可能影响老年人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从而产生接入沟。因此,经济实力、电信设施和政府财政决策成为影响接入沟最为显著的社会因素[9]。

在接入沟层面,农村与城市间老年人的设备条件差距大,导致了其在线健康服务数字鸿沟的差异。数字鸿沟实质上反应的是经济鸿沟,信息化投资差距加剧了不同地区、行业及城乡间数字化分化,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要远超过农村地区[10]。除硬件条件外,影响中国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因素还包括学历水平、健康状况、经济水平、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程度等,这些因素使得大部分城市老年人通过互联网获得健康服务的频次要明显高于农村老年人。因此,接入沟的形成直接阻断了部分农村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途径,从而也不会获得在线健康服务。

1.2 健康信息素养导致使用沟

使用沟是数字鸿沟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信息有产者和无产者在网络使用上的差距,主要取决于技术界面友好性和使用者的数字技能[11]。不同在线医疗服务APP的操作难度、老年人之间健康信息素养差距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老年人通过互联网所获得的信息量大小,从而导致使用沟的产生。

在使用沟层面,老年人健康信息素养偏低导致了其在线健康服务数字鸿沟的产生。老年人的健康信息认知受文化程度、数字健康资源、居住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2]。一方面,老年人群体接受互联网信息的速度要慢于其他群体,则通过老年人对线上医疗服务的操作熟练度及有价值信息获取的效率明显更低;另一方面,不同老年人群体内有一定的认知差距,其通过互联网满足自身健康需求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同一人对不同在线健康服务、不同人对同一在线健康服务的感知有用性具有差异,进而产生数字鸿沟并影响老年人通过互联网获取医疗服务的行为意愿。

1.3 信息利用效率衍生知识沟

知识沟是数字鸿沟的结果,即对知识的利用效率。按照传统信息管理相关理论,“信息”需要经过加工才能变成人类大脑中的“知识”,“知识”被利用才能发挥作用,这也是广义的信息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通过信息技术获得了与健康相关的知识,但是不同人群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并作用与自身健康管理的程度不同,由此产生知识沟。

在知识沟层面,老年人对在线健康服务信息红利的利用率较低,进而产生数字鸿沟。数字信息发展红利催生了诸如“好大夫”“甜蜜家园”“寻医问药网”等在线健康社区,此外还有智能可穿戴设备用以协助老年人监护、治疗和康复[13]。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查阅健康信息并用于自身健康管理,这个过程需要用户将获取到的信息转化为指导实践的知识,是促进全民健康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老年人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欠缺,无法在网络上高效获取健康信息,其健康意识、健康素养和健康知识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则“信息转化为知识”的环节相对薄弱。老年人对互联网医疗应用界面的感知易用性、对健康知识的感知有用性都受到知识沟的负面影响,即老年人无法完全享受在线健康服务数字信息发展的成果,其“数字鸿沟”导致了“知识鸿沟”。

2 在线健康服务数字鸿沟的产生环节

近些年来,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正在发生改变,过去人们的健康需求主要以“疾病的治疗”为主,即病人在患病后,主动前往医疗服务提供机构,如医院、卫生室等场所寻求治疗,这个过程直接发生在病人与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然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健康需求的升级,“治疗为主”的健康观念逐渐转变为“预防为主”,与此同时医院信息化建设、网上预约挂号、在线健康社区等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使得患者与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出现了“中间环节”。见图1。

图1 在线健康服务数字鸿沟的产生环节

所谓“中间环节”,具体涵盖的是在医疗服务模式转型、在线健康服务兴起之后,健康服务获取过程中需求者与提供者不再是线下面对面进行服务,而是借助网络途径,如在线健康社区、医院微信小程序、医院APP、支付宝生活号等进行的就医活动。医院门诊的线下挂号模式虽然被保留,但是由于线上操作更方便、快捷,因此大量的门诊号源等医疗资源往线上“中间环节”倾斜。然而,老年人对线上环节的操作熟练度普遍不及其他人群,原本可以通过线下模式平等获得的医疗服务转到线上之后获取难度变大[14],即其在“中间环节”受数字鸿沟的影响较其他人群更大。

“中间环节”使得老年人在线健康服务数字鸿沟的各个阶段的产生环节相对明显。具体而言,接入沟产生在“健康服务需求者”与“中间环节”之间,即老年人能否在硬件设备的支持之下获取在线健康服务,是接入沟产生与否的主要环节;使用沟产生在“中间环节”与“健康服务提供者”之间,即老年人能否通过在线健康服务获取所需健康信息,是使用沟产生与否的主要环节;知识沟产生在“健康服务提供者”与“健康服务需求者”之间,即老年人能否将获取到的健康信息作用于自身健康管理,是知识沟产生的主要环节。

3 在线健康服务数字鸿沟的应对策略

在明确了老年人在线健康服务数字鸿沟的产生原因和产生环节之后,本研究从需求侧视角,即老年人健康教育角度探索应对策略。健康教育是提升老年人自我管理水平的途径之一[15],也是缩小甚至消除其数字鸿沟的有效手段。老年人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一方面可以增加对疾病本身的认知,另一方面也能够了解在线健康服务的获取方式,即通过健康教育提升健康素养的同时,也缩小了其数字鸿沟。但是,健康教育的内容如不严格把控,考虑到老年人本身文化水平、认知能力的限制,教育效果可能会远低于其他人群。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老年人在线健康服务数字鸿沟分析-应对框架,并基于接受美学从健康教育内容本体的出发,探索可行的应对策略。见图2。

图2 老年人在线健康服务数字鸿沟分析-应对框架

3.1 接受美学的内涵

接受美学又称接收美学、接受理论或接受研究,是一种以读者为中心来解释阐发诸多文学现象的理论体系[16],其核心是文学艺术创作要从接受者的角度去研究问题,关注文学艺术作品、创作者以及欣赏者三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强调欣赏者在文学艺术作评的接受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包含期待视野(expectation horizon)、召唤结构(response-inviting structure)、第二文本(the second text)等主要观点。

接受美学之于数字鸿沟健康教育有较多可借鉴之处。一方面,目前的健康教育已不局限于纸质材料,取而代之的是音频、视频及电子阅读材料等线上方式,虽然已有研究表明多途径健康教育手段可以取得较好成效[17],但宣教材料本身的质量也影响着宣教的结果,接受美学为读者构建“召唤结构”,呼唤读者进入作品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对宣教材料质量提升具有参考借鉴意义。另一方面,老年人个体已有较成熟、较稳固的思想观念,对新事物、新观点的接受过程相比年轻群体更加漫长,而接受美学强调以读者为中心,高度关注读者的接受偏好,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主体性教育思维,对老年人转变或接受健康教育内容具有较大启示。

3.2 基于接受美学的健康教育应对策略

自我管理的实质是强调以患者自己关注的问题为导向的管理,同时重点关注了患者的社会认知和自我效能[18];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要以病人作为完整的人和社会关系的人的视角出发考虑[19];健康信念模式强调个体的主观心理过程,即期望、思维、推理和信念[20]。本研究综合上述3种观点,基于接受美学提出了老年人在线健康服务数字鸿沟的健康教育应对策略。

3.2.1 强调受众本体,凸显受教育者中心地位。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来看,健康教育同在线健康服务的相似点在于,其教育或服务对象不只是被动的“接收者”,而且是一个能动的接受和参与者。教育或服务内容一定要被教育或服务对象广泛认同和普遍接受,这样才能体现出教育或服务的价值,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受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因此,肯定受教育对象在教育中的作用,强调其地位,尊重其意见,分析其现实需求,从微观上尊重受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差异性、独特性,并将该理念渗透在健康教育设计中,才能真正缔造人性化健康教育方式。对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以缩小数字鸿沟,要注意到老年人更关注的在线健康服务的种类、渠道和方式,基于此开展重点教育,提高针对性和亲和力。

3.2.2 突出“期待视野”,提高受教育者的接受度。期待视野指阅读一部作品时读者的文学阅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21],读者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接受一部作品所需要具备各种前提,包括从以往作品中获得的阅读经验和知识,熟悉文字的形式和技巧的程度,以及个人生活经历、文化水准、艺术欣赏能力和趣味等[22]。而对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以消除其数字鸿沟,宣教材料的设计同样存在期待视野,老年人在阅读或观看健康宣教内容时,总会从自己的视角对其加以审视,鉴赏力是与自身的知识、文化素质、生活经验、文化背景相关联的。

因此,基于期待视野,健康宣教材料的设计首先要正视差异的客观性存在,对受教育对象的文化背景、知识素养、生活环境进行充分的调研,尊重受教育对象已形成的健康需求满足经验和习惯,引导其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诉求,让受教育对象的期待视野即对在线健康服务的需求展现;其次,要在把握老年人这一受教育对象“期待视野”的基础上,提高其认识水平,促进其“视野的变化”,以便接受在线健康服务内容,进而缩小数字鸿沟。

3.2.3 关注“召唤结构”,激发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召唤结构指文学作品包含意义未定性和意义空白两个特质,即文学作品的意义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并非静止固定的,文学作品给予读者能动的方式与想象的余地,它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因而未定性和意义空白就构成了作品的基础结构[23]。基于召唤结构,在健康教育的设计中,教育项目与受教育对象之间的经验世界不同;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健康教育设计师与受教育对象之间、不同的受教育对象之间的差异,使得他们对于未定性的确定和空白的填补异彩纷呈。因此,健康教育的设计在确保健康信息准确全面的前提下,要主动关注空白,创造空白,让受教育对象主动参与其中,激发群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对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以缩小数字鸿沟,可以适当采取互动、实操等手段,提升老年人的参与度,边学边用以提升健康信息素养。

3.2.4 抓住“第二文本”,重视受教育者反馈建议。接受美学理论认为,被读者所理解领悟后再生的第二文本才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价值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才变为现实的存在。同样,健康教育的价值离不开受教育对象的体验,经过选择、认知、接受、体验,形成新的认知,即生成第二文本,老年人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就是判断受教育对象生成的第二文本与健康教育目标的契合度。通过收集老年人对在线健康服务使用体验的意见反馈,及时分析信息,全方位鉴定健康教育设计对老年人用户群体的需求满足情况,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显现问题反馈于设计者,最大程度提高健康教育设计的综合质量。对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以缩小数字鸿沟,要重视老年人群体对教育内容的评价与感受,同时不断评估其数字鸿沟缩小情况,以便达到最佳的健康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鸿沟美学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盘中的意式美学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外婆的美学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鸿沟为界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