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铖
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7
语言距离是指两种语言口头或/和书写系统之间的不相容性。因为形成了一种非经济性质的障碍,增加了交易成本,所以语言距离被认为是影响国际经济往来,如贸易、移民等的重要因素之一。由语言因素造成的额外成本在宏观经济层面上显而易见,比如,语言相近的国家之间的贸易相对更多或者利润更高,使用共同语言的国家开展贸易通常比不同语言的国家更容易,从而交易成本更低。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众多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以及信息技术的巨大革新和广泛应用,评价语言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非常重要。
语言学和经济学领域对语言距离的概念和运用都有相当多的研究。P.Chiswick和B.Miller通过研究证明,语言多样性和语言距离显著影响了人与人的交流,是衡量经济合作绩效的重要指标。W.K.Hutchinson的研究把语言距离作为双边贸易的决定因素。J.Lohmann聚焦了贸易是否受语言影响的问题。Isphording和Otten进一步概述了语言距离在应用经济学中的角色。尽管涉及语言距离的研究不少,但在经济范畴内,语言距离仍然是一个新课题,特别是围绕印欧语系以外的语言研究更少。
中国在当今世界经济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因为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普及度不如印欧语系,且发音和文字体系独特,要快速地学习和掌握汉语绝非易事。Kwan Choi(2002)认为,中国商品在全球市场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语言因素的制约,因为汉语不是当前国际贸易的通用语言,把汉语翻译为接近的语言比翻译为其他语系的语言显然更方便。语言是影响国际贸易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它不仅影响谈判、合同等商业行为,还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商品在实现语言本地化的过程中,特别对于书写体系差异很大的国家会产生更多的成本。因此,语言距离肯定会影响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
本文以中国为研究对象建立引力模型,把语言距离作为分析和预测双边贸易的要素之一,研究语言距离对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
引力模型是分析和预测双边贸易的一种普遍方法,语言影响贸易的论点与引力模型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密切相关。贸易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由Walter Isard正式提出,并由Tinbergen进行了修订,此后成为理论研究和宏观经济建模的重要工具。近年来,Ribeiro与 Ferro,Farhat Fasih都在各自的研究中讨论了将语言因素纳入贸易引力模型的想法。
引力模型最初的应用是指出两国的贸易与经济规模(通常以GDP衡量)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最早的国际贸易引力方程由Isard于1954年提出:
Tij代表i国和j国之间的贸易总量,Yi和Yj分别代表两国的GDP。Dij代表两国间的距离,以公里计;G类似于万有引力中的引力常数;εij代表误差项,期望值为1。
最近的研究一般使用适用于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的对数模型,公式如下:
以上公式中,常数G成为α0的一部分,DV 1、2、3代表不同的虚拟变量,用来描述质量因素,即双边贸易的决定因素,如共同语言、文化关联、殖民史、贸易集团或联盟等。这些虚拟变量描述了与某一特定对象进行贸易往来的容易程度或复杂程度,每增加一个虚拟变量,理论上都会使模型更加可靠,同时也增加了不确定性。显然,虚拟变量需要有意义,不能像语言、文字和文化变量那样经常出现重复的情况。
Farhat Fasih在关于引力模型和语言近似度的研究中,提出用Adserà和Pytliková的语言近似指数取代传统的语言虚拟变量。该指数被设定为四个权重(语言谱系中级别)的总和,根据它们的组合取值0,0.1,0.2......1。这种方法可能看起来更可靠,因为其不仅仅涉及语言的相似性或差异性,还考虑了更多的变化,但是既在一个公式中的线性对数旁放上复杂指标,又混合使用数量和质量指标,在评估回归结果时会非常麻烦。
另外,Adserà和 Pytliková提出的指数纯粹是语言学范畴的,不应该与语言距离一词的经济学本质混为一谈。经济学意义上的语言距离旨在评估商业活动的成本高低,以及国际贸易中商品本地化的成本,而并不总是与两种语言在语言谱系中的接近程度有直接关系。例如,波兰语和乌克兰语在语言上很接近,但分别使用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韩语和日语也是如此,而且书写体系的差异更大。也有相反的情况,两个贸易国可能分属不同的语系,却有着共同的殖民史,也有相当多的公民接受过相同的语言教育,结果在贸易沟通上不存在障碍。大量的有影响力的侨民,教授特定语言的学校数量或者其他有助于商业沟通的因素也会起到同样的效果。
基于上述情况,为了分析语言距离对我国贸易的影响,本文中使用的基准模型将采用以下形式,且只有一个虚拟变量。
Tij为i国和j国间的贸易总额(进出口之和)(本文中i代表中国);t为数据单位的年份(2001年至2018年);Yi,Yj为国内生产总值;Dij为中国与该贸易国间的距离(以公里计);ε为语言距离虚拟变量。
基于以上公式,考虑到已存在的距离对贸易总额产生积极影响时可能产生误导,本文用L虚拟变量值为0表示语言接近程度(即有共同语言、大量侨民等),用值为1表示语言距离(即无共同语言、无侨民等)。为了确定两个国家在语言上是接近还是遥远,本文使用了4个指标:(1)侨民规模;(2)政府合作程度 ;(3)英语能力;(4)书写体系的相似度。
表1 判断语言远近的指标
语言距离显然与侨民数量有关。比如,在东南亚国家(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新加坡)存在所谓的“竹网”,即华裔人口影响了东南亚国家的商业和政治,形成了紧密的关系网。本文将侨民规模作为重要指标,华人华侨超过10万人作为语言接近的指标。
政府合作程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必须根据各国的情况来定义。把它作为指标的目的是评估两国是否建立了深入和全面的伙伴关系,具体可以通过考察共同拥有的国际组织成员资格、双边条约数量、高层互访次数、大使馆或领事馆数量、历史渊源、教授语言和文化的大学数量等来衡量。本文通过比较各国的孔子学院数量来评估其与中国的合作程度。孔子学院是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对汉语言学习需求的急剧增长而设立的,其官方使命是促进文化交流,推进与中国的商贸关系。本文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孔子学院数量,界定与中国合作意向强烈的国家有哪些,哪些企业可以从中国政府资助的机构通过培训或汉、英翻译来获得语言上的支持。通过比较各国的孔子学院数量,本文认为至少有5所孔子学院就足以作为语言相近的指标。
书写体系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但在关于贸易语言因素的研究中往往被忽视。即使两种语言的来源相同,但不同的文字或输入法仍可能造成障碍,导致本地化成本增加,甚至使现有商品因语言问题无法进入特定市场。这样的障碍对于使用汉字和从右至左横式输入的亚洲国家来说是根本性的。汉语是我国通用语言之外,还是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在日本是书写体系的重要组成,在韩国、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也存在着强大的历史传统,汉字的使用被当地有影响力的华侨华人所强化,也可以被视为语言接近的因素。
尽管语言和文化差异是普遍现象,但不可否认英语仍然是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是两种完全不同语言环境的商业圈相互沟通的重要媒介。两国实现英语沟通的前提是都要在本国范围内具备相当的英语水平。为了确定相关国家的英语能力,本文使用了截至2019年的英孚英语能力(EF EPI)排名。如果一个国家的EF EPI排名为“高”或“很高”,可认为其语言接近,否则为存在语言距离。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EF EPI排名属于中等水平,该指标只能作为补充,不能替代其他指标。
根据表1中的方法,需要满足至少两个语言接近指标的国家才能视为与中国“没有语言距离”,否则语言虚拟变量将保持为1。
本文采用上述方法对2001年至2018年19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分析(侨民只有2001年和2011年的数据)。GDP数据来自世界银行,贸易数据来自国际贸易中心,华侨华人数量信息来自于Poston&Wong对各种统计资料的研究和测算结果,EF EPI的结果可以在英孚教育的官方网站上查询到,孔子学院的数量也可以在孔子学院总部的官方网站上查询。其他必要的数据则是从中情局世界概况——CIA World Factbook①获得。本文使用了Selim Raihan博士在“引力模型入门能力建设研讨会”上提出的方法。
从表2可知,在语言上与我国接近的国家有24个。在4个指标中,对语言距离影响最大的是书写体系的相似度。198个国家中有190个完全不使用汉字。181个国家的孔子学院少于5所,170个国家的华人华侨人数少于10万人,150个国家的英语水平介于一般与很低之间。
表2 2018年与中国语言相近的国家统计
根据表3的OLS回归结果,在四个规格中,语言相近性的系数均为正,且高度显著。
表3 重力模型估算结果
中国的GDP增长1%将导致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总额变化0.692%,伙伴国GDP增长1%将导致贸易总额变化0.967%,说明伙伴国的经济规模增长对与中国的贸易额影响更大。地理距离和语言距离都会对贸易产生负面影响,地理距离1%的正向变化将导致贸易伙伴国贸易总额减少0.554%,语言距离是一个二元指标虚变量,只能是0或1。如果语言距离为1(意味着与伙伴国的语言相似度极低或完全不一样),与语言距离为0的伙伴相比,与中国贸易总额存在 56%([exp(0.445903)-1]×100=56)的损失。
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两国的官方语言越接近,他们的贸易量就会越高。以上结果对出口和进口总量都适用,语言距离对贸易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本文通过利用语言距离的4个指标(华人华侨数量、政府间的合作程度、英语水平和书写体系的相似度),确定了24个国家在语言上与我国接近。同时利用2001年至2018年中国与198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GDP以及地理、语言距离数据构建面板数据,通过引力模型进行了估算。根据引力模型估算结果,中国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受到经济规模(以GDP衡量)、地理和语言距离的影响。语言距离对贸易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证明了本文使用的衡量语言距离的方法是可行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方法假设每一个指标对语言距离的影响都是相等的。在本文的基础上,将来的研究应进一步确定每个指标在决定语言距离虚拟变量时的权重或质量系数。
本文就我国与相关贸易伙伴开展进出口贸易时,如何克服语言距离的阻碍,提高进出口贸易流量,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提高汉语的普及度。在与汉语语言距离较小的国家,可以通过利用经济实力影响语言实力,加快汉语的传播力度,提高汉语的普及度。首先,在满足贸易伙伴对汉语的学习需求上下功夫,对于在华留学生要加大汉语培训力度,对于身在其他国家又有兴趣学习汉语的人群,应充分发挥国内高校、教育机构以及各种传媒的作用,特别是互联网平台提供免费的汉语课程。其次,可以优先考虑在与汉语语言距离较小的国家和地区建设孔子学院,使更多人熟悉汉语语境,从而降低学习汉语的成本,从对外贸易中快速获得语言红利。
第二,重视外国语(非英语)教育。加大支持高等教育外国语(非英语)专业建设力度,培养既懂得汉语,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国内高校在外语(非英语)专业设置、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许多短板和空白,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合作不断深入,贸易伙伴语言众多这一事实,要求我国要制定外国语(非英语)教育长期战略规划,大力支持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培养更多的语言人才。
第三,大力发展语言服务产业。“互联网+”背景下,语言服务产业前景可观。要特别重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在语言服务产业中的重大作用,特别是对翻译技术的革命性变革。相关部门要统一思路,统一布局,构建一个结构完整、衔接顺畅的产业链,提供多样化服务。
总之,对外贸易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语言距离是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变量,因此,我国的语言政策和相关制度安排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都有重要意义。这正说明了我国不仅需要重视经济发展,更要重视文化传播,特别要关注语言距离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切实发挥语言在政策沟通、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中的作用,最终实现高质量的贸易往来。
注释:
①Fasih,F.(2018).Language as a Driver of Migration and Trade using the Gravity Model:A Comparative Analysis.Reprosentralen,Universitetet i Oslo.
⑤《世界概况》(英语:The World Factbook,译作世界各国纪实年鉴;ISSN 1553-8133ISSN 1553-8133)是由美国中央情报局出版的调查报告,发布世界各国及地区的概况,例如人口、地理、政治及经济等各方面的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