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逻辑、窘境与优化路径
——基于SMCR 模型视角

2022-05-12 01:40岳风杉
湖北体育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信源受众体育

岳风杉

(西北工业大学 体育部,陕西 西安 710072)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体育非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的真实写照[1]。 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陈列在广袤大地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活起来、活下去[2],积极传承、推进项目文化挖掘整理,充分发挥其在强国建设中的积极作用[3],对此众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体育非遗的精神内核、空间分布、利益相关、价值评价以及资源开发等进行了较为普遍和相对深入的解剖分析[4-10]。 自媒体传播形式是21 世纪信息科技发展时代的产出物,因其自主性、交互性等传播特质,极具促进事物信息传播的作用,在商业营销、舆论形成、体育文化等众多领域的发展特征、原因阐释、促进理念与指导发展中被广泛应用[11-13]。 在当下媒体 3.0 的自媒体时代,从自媒体视角解读各类项目事业发展研究众多, 但是对于体育非遗的发展环境, 厘清促进体育非遗信息时代发展内在脉络的研究相对较少。 通过借助自媒体这一时代快车,促进体育非遗内在文化浸入底层网路环境,更有助于民族文化扎根基层,由下至上地强化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力。 对此, 本研究计划通过SMCR 分析模型, 对体育非遗在自媒体时代信息发展环境中的现实逻辑进行厘清,对当前发展存在的弊端不足进行剖析,并进一步结合其他项目或学者经验提出优化路径, 以期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自媒体快车时代中的健康发展提出良性建议,同时也为其他项目提供可借鉴的发展经验。

1 SMCR 分析模型概述

SMCR 分析是应用于“演讲者”和“受众”之间揭示信息传递复杂性的一种信息解释模型, 是试图帮助人们在通信时学习到更有效的一种理解方法。 它对信息传播效率和效果的解读主要通过信源(Source,S)、信息(Message,M)、信道(Channel,C)和信宿(Receiver,R)4 个因素介入[14]。信源即信息起点,传播过程与效果受技能、态度、知识、社会背景和文化的影响。信息即内容,受本身内容、成分、处理、结构和符号编码的影响。信道包括视、听、触、味和嗅等。信宿即单向的信息终点,受传播技能、态度、知识、社会背景和文化的影响。 模型可以清晰地阐述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与抑制的关系, 因此常用于研究和解释教育信息传播的要素和结构, 多用于课堂教学和方案设计等领域[15]。 目前随着交叉学科融合发展,SMCR 模型也多用于企业组织、教学比较和课程开发等方面,SMCR 分析模型逐渐在各类事业和组织中发展热化[16-18]。

在自媒体快速发展和文化自信与强国建设需求下, 体育非遗不仅是包含运动项目的事业,更是包含着经济产业发展、内核驱动转变等诸多项目融合发展的凝聚性综合事业, 是民族实体事业发展的一个子系统。 利用SMCR 分析工具对当前体育非遗在网络信息传播环境中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 有利于厘清体育非遗发展的现实轨迹和进一步活化扩散市场发展的资本认知,更有助于实体事业发展的机遇探求,对当前体育非遗在自媒体信息环境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对此本文将SMCR 模型与体育非遗网络平台发展状况进行糅合分析(表1)。

表1 体育非遗SMCR 分析模型的四级要素构成

2 体育非遗传播的现实逻辑厘清

2.1 信源起点草根化,信息扩散百花齐放

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互联网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信息传播源头逐渐从精英层级下放至大众层级, 媒体信息技术的简易和审核门槛的下沉,诱使更多的草根民众、社会团体等步入媒体信息源头的创造空间内, 且相互之间逐渐打破信息单向度传播,而逐渐形成并进入“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信息源”的“万众皆媒”传播模式和媒体时代[19]。

在自媒体网络发展环境的包围和以政府为主导的体育非遗保护倡导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传播源逐渐草根化,且逐渐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态势。 其主要由国家文化与相关主管部门领衔构建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主导机构,各地方学术研究单位、文史博物馆、公共文化机构、财政性文体表演单位、社会性商业表演单位以及“体育非遗”传承人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单位组织,共同组建了体育非遗信息传播源的内生源头[20]。 据调查,全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中有近80%的省份均已形成“1+N”模式的(体育)非遗保护框架。 例如,河南省非遗保护中心+获嘉县罗汉拳非遗保护中心等意识形态领衔+具体项目保护的架构。 河南省武术数字化博物馆+《河南省武术拳械录》 是省文史博物馆+高校学术研究单位的典型合作模式。 社会性商业表演单位由于涉及商业利润,其对于体育非遗项目的信息宣传更为强烈,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省和邦龙狮运动体育会单日对于龙狮表演和文化信息的扩散, 于微信商业圈内不少于30 次转发,直接或间接传递或影响不低于10 000人次。 政府主导、文史博物馆、商业单位等均是体育非遗项目和文化,在自媒体网络环境中信息扩散源头的重要组成单位,自媒体时代的当下体育非遗的信源构成逐渐形成 “泉涌之势”。

2.2 信息处理简易化,符号编码便捷易行

自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技术上的革新,以新兴网络技术、移动技术和数字技术为核心,以视频、音频、语音等形式在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为媒介的载体上进行信息传播的技术,其极具及时性、互动性、海量性和共享性。 自媒体技术的出现解放了原来固有的信息模板, 而创造了更为自由、开放、个性和便捷的传播形式和空间秩序[21]。 信源主体对于信息的抓取和加工“一站式”即可完成,便于海量信息的储存,同时也便于信息加工和及时共享。

2013 年由陈小蓉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项目 《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 于2020 年正式落地建成,其包含了近500 项国家级、省级、地市级代表性体育非遗项目,数据库对于项目起源背景、 文化标识、 发展状况等信息以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形式进行收纳和展示,极大地加快了我国体育非遗保护的进度, 也为众多学者提供了体育非遗保护信息的参考样例[20]。 在“天下一张网”的时代中,现代化设备对于信息的获取、 整理以及共享均可以通过数字化工具一键处理,整合成储存文件或数据编码,上传“云文档”或者“局域网”即可便捷地将信息储存进入“信息资料库”。 当下,抖音、快手、微博等终端APP 也逐渐成为类似与专业网站的微型 “数据库”,并逐渐形成以“话题”为关键词的信息收纳点。 抖音APP以“体育非遗”为话题词进行搜索,获悉相关信息视频的点击播放次数突破6 亿次。 新技术的应用使信息加工更加简易化,对于信息以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大众更容易被理解和接纳,也更便于信息的储存和共享。

2.3 信道传递多样化,信息表征五味多体

报刊、 广播和电视是工业时代传统媒体的三大信息传播载体,而进入新信息时代后,传统媒体标准化、流程化、规模化的信息特点已满足不了现代多样式、 大容量和及时性的信息需求[22],而逐渐增加并形成以“三微一端”(微信、微博、微视和移动客户端、网络平台等自媒体终端)等立体多维非线性信息承载为主体的新型媒体信息传播时代[23]。 自媒体凭借互联网络,以PC、手机、智能装备为载体,虹吸微信、微博、公众号等众多终端APP 和小程序为信息扩散渠道,逐渐促成全天候、大海量、及时性的信息传播状态。 且在感官上逐渐打破传统视、听、味、嗅、触等信息接纳形式,而形成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的智能“五味多体”信息传播形态。

中国侨乡武术(江门)数字博物馆、河南省武术数字化博物馆、 中国体育非遗全息虚拟空间等众多体育非遗类文史馆利用VR 虚拟技术、360 运动云相机收纳并制作出体育非遗类的虚拟空间,依托全方位、多角度的技术覆盖,促成人机交互,将虚拟叠加在现实世界的感官之上, 将项目文化空间和文化内涵直观展示在公众面前, 使更多的人超越现实感受到体育非遗项目的精彩所在[24]。 体育非遗项目还借助多样的信息呈现形式,通过APP 或者公众号等进行综艺互动、美术鉴赏、生活体验以及音乐编曲等, 将传统体育文化产品展现在受众面前,传递传统技艺与技术[20]。 在新技术支撑的自媒体信息时代,体育非遗项目传播的信道不仅限于五种感官和传统载体,而逐渐上升到集多维于一体的新技术信息传播载体之上。

2.4 信宿接收逆转化,非遗传播发散裂变

自媒体时代信息源头的草根化, 不仅使权威机构乘借上了飞速发展的网络, 更使众多信宿接受者也逐渐转变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递者。 一方面公众不再被动地接收信息,主要得益于发达的网络和智能终端, 随时随地即可获取海量与及时的信息,另一方面公众的参与延长了信息的扩散效应,尤其是在多元信道和简易信息加工的支持下, 公众可轻易对信息进行延时转发或者评论互动增加热度, 也可植入自己的想法和预计状态而进行信息再创作。 自媒体传播“裂变延伸式”的发展极大地强化了受众的参与感和话语权, 延长并扩散了信息传播的发展效果[25]。

根据艾媒数据报告, 我国互联网体育用户累计突破5.7亿,庞大的用户基数潜在编织了巨大容量的信息交互网络[26],尤其随着弹幕、打赏、搞笑包等新型互动技术的创新与出现,网络互动成为信息延长扩散的重要因素之一, 艾瑞咨询表示自媒体网络成为用户参与观看、 交流和拓展文化传播的主阵地[27]。 信息传播媒介依托这样庞大的网络,挖掘受众对于体育非遗文化信息的“参与感和话语权”,突破传统媒介一对一和一对多的传播形式, 而逐渐形成并呈现出多对一或者多对多的“裂变式”传播特征。 在当下,每个信息受众都可以逆转成为体育非遗的媒体人和信息源, 每个人既是体育非遗信息的消费者,同时也是体育非遗信息的制造和传播者,构建并形成体育非遗裂变延伸与扩散的传播场域, 且经过自媒体特有的转发、点评等功能实现裂变增值的发展效果[28]。 信息接收者在自媒体网络大环境中,在信源和受众之间逆向转化,促使体育非遗呈现“裂变式”的发展和扩散状态。

3 体育非遗传播的现实窘境剖析

3.1 信源经历学识参差,信息主体良莠间杂

在SMCR 模型中信源是整个信息传播过程的起点, 也是信息传递的第一手把关人,决定了信息进入信道的性质选择、容量以及表达方式,其拥有着相对的抉择权,同时在信息双向传播过程中,信源也会逆转成为信息的接收者,即信宿[29]。 信源、信宿的传播效果在传播过程中受技能、态度、知识、社会经历以及文化学识的影响,在自媒体与现代社会发达的当下,信源等传播效果的好坏最根本的还是受到信息创造者本身价值观、世界观等社会态度以及自身文化与技能的学识经验影响。

在自媒体网络传播中, 体育非遗的信源既是权威的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体育非遗(保护)研究中心,同时也是普遍的普罗大众。 主管部门等单位多是由相对权威的专家、学者以及传承人等作为第一负责人,组成的信息创造源,其主要通过自身对项目的探究理解、 课题研究以及客观观点等在网络媒体上对相关内容进行公开陈述,在这些信息进入信道之前,责任承担人均会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行业辨识以及相应的舆论评估,由此文化主管部门、体育非遗(保护)研究中心和体育非遗传承人等在网络媒体中的观点和信息舆论大多数情况都会被视为权威。 相比之下,对于网络媒体中众多由信宿逆转为信源的普罗大众而言,其信息的权威性和客观性相对较低。 由于普罗大众对于体育非遗项目专业性的探究和领悟, 在大基数的网络用户中,其权威性和科学性较低。 另外对于传播信息的责任负责度较低,网络媒体中由于信息的海量传播,对于信息的把关和监控成为一大困难,这就是为何信息真伪共存的缘由。不同的经历学识、社会责任、社会关注度等均会对信息传播效果起到促进、阻碍或者曲解作用,当前体育非遗项目在网络媒体传播过程中同样由于信息源参差不齐的学识和经验, 致使信息传播的主体存在较多良莠不齐的状况。

3.2 编码处理利益驱使,信息文化本真缺失

马克思表示“一个目的如果不是特定的目的,那么它就不成为其目的”[30]。 目的是人们在活动之前设计或者预想事后要达到的效果或者标准,对照着事后的效果对所做事情的内容、计划、过程以及结果等进行干预和设定。

在自媒体网络发展环境中, 体育非遗的起始意向原本是本着挖掘、整理、传承和发展延伸等以活化民族精粹的既定轨迹发展的。 然而在自媒体包容性和把关机制缺乏的庇护下,一些主体通过借助体育非遗这一载体,预期不同的结局状况,在起始或者过程中注入个人主观意识和感情色彩, 对信息传播过程进行偏移和侧重,直至接近或达到自身预计的结局效果,促成个体利益而造成曲解或者使原本传统体育文化失真状况的出现[31]。 伴随着自媒体信息处理、符号编码简易化的发展,愈来愈多的个体为追求利益而将体育非遗的内容迎合大众娱乐。 例如“标新立异”的标题党,“曲解项目”的伪大师,“媚俗引导”的项目介绍以及“环环相扣”的商业包装等,通过夸大或者虚化项目的真实性而吸引网民眼球获取网络点击量,“雷公太极雀不飞” 一经发布当时就在网络上产生了近300 万的视频点击播放量。 “天山武林大会,遴选武林盟主”斩获了多家投资公司的资金支持等等。 尤其在人人都是麦克风,信道传递多样性的现代,信息发布便捷,主观言论自由,更多的个体受到利益驱使,进行异化的信息编码,最终会促使真正的体育非遗项目文化内涵缺失,误导大众对于体育非遗项目的认知和解读,不利于传统体育运动在自媒体时代的规范和健康发展。

3.3 信道传递内容碎片,情感体验缺乏共鸣

伴随着信息信道多样化的发展,微信、微博、短视频、公众号等凭借自身快易广的传播优势逐渐成为“指尖传播”的主流信息渠道,高效提升了信息传播效率和容量,充分证实了自媒体自身信息传播的优势所在。 但是在高速率、大容量的传播形式下,传播内容的针对性、碎片化和扁平化不可避免。 在传播学中,由于信源的多元化、观察视角的分散化、符号编码的零散性以及信息成分的不完整性造成信息的碎片化[32],进而影响信息的完整与连贯性,影响受众的情感态度和认知行为[33]。

在自媒体网络环境中关于体育非遗的阅读同样摆脱不了“碎片化”,异于传统媒体的系统性,自媒体受限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自身信道工具的特性所致。 其一,关于信源传播,信源主体在信道中的信息表达多受到文字字数、图片形式、视频帧数等编码范围的限制, 促使信源主体对所传播的信息和表达进行分段切割或者易意编码等, 最后导致原本信息传播后的不完整和不连贯。 其二,关于信宿转播,在受到信息编码长度限制和易意编码后,原本信息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差,而信宿接受信息再进行二次编码后, 更进一步导致现有表达偏离最起始的意义,经过多次转发和关注后,极容易造成体育非遗潜在内涵的转播偏差, 更不利于受众和信息之间产生相符合的情感共鸣。 其三,关于符号编码,在自媒体编码简易、利益驱使的背景下,“娱乐化、狂欢化”是信息追求的一大特点,碎片化的信息形式促使不法分子对信息加工 “张冠李戴、 掐头去尾、去真存伪”等,用恶搞、戏虐等语言状态解读体育非遗的精神内核,更不利于受众对于项目的情感认知。 信道中碎片化、扁平化、不连续性的传播内容,极容易对原本传播意识产生曲解,进而影响信息受众对于项目的情感认知和实践行动。

3.4 信宿接纳主题弥散,合力交互动能疲软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 具备较高受众参与度的传播活动能够展现出信宿对于信息的情感卷入并能增强受众的归属感和获得感[34],进一步裂变出信息传播的下一层级,产生较好的传播效果,反之,可能会提早促成传播效应的终结。 因此,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受众参与度是评价信息传播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35]。

在自媒体海量信息传播发展的当下, 体育非遗虽然拓宽了新的发展道路,但是目前的发展状态仍处于主题弥散,前进动能疲软的初级阶段, 信源信宿的统一共识和高效发展模块建设亟待构思[36]。 对于较大基数的受众来说,在其对众多主题信息被传播与阅读的过程中, 对于体育非遗信息进行重点获取的结果要依靠信息和受众之间较高的情感与意识认同,这就要求体育非遗信息具备明确的主题方向、 通俗的符号编码和统一的意识形态。 然而,当下的事实是传播理念迥异,信源主题过多以及传播布局各自为政等。 原本体育非遗就项目众多,信宿在被动接受过程中对于信息就需要二次分类处理,再加上更多细化项目类型的区分对于受众无疑是增加了解读工序,间接导致信宿与信息情感共鸣的弱化。 传统传播理念的固化也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接纳, 例如武术套路教学将原本生动活泼的技击含义与文化内涵凝固成为“体操化”的套路产品,造成文化内涵及语境脱离,千篇一律固化的“外衣”吸引不了受众对于信息的兴趣[37]。 之外众多权威机构、传承人以及单个项目单位各自为政, 对各自项目进行高调宣传或者对于同类项目进行“打压”,生成网络舆论等等,都影响着体育非遗信息给与信宿的接纳程度, 影响着受众对于信息的情感认同和参与卷入, 导致体育非遗项目在自媒体网络中整体发展动力混乱、疲软,传播效率亟待提高。

4 体育非遗传播的优化路径选择

4.1 强化把关监督体系,筛滤提升信源主体质量构成

传播学认为, 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对于信息筛选的“把关人”, 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够进入传播渠道[38]。 但是由于自媒体海量信息与信宿信源可逆转信息特性的存在, 自媒体体育非遗信息自由传播中存在着先天“把关人不足”的缺陷,没有把关人筛选的信息充斥着众多虚假和失真状况。 面对如此的尴尬情况,对于体育非遗自媒体信源把关, 需要从自律和他律两方面入手强化把关监督体系建设,提升信源质量标准。

首先,自律需要从提升自身社会责任角度入手。 各类信源不同的言语态度主要归于各自社会经历与学识技能经历的不同, 但是在行业环境的催促下能够有效干预和影响到个人的学识认知和行为规范, 当前改善体育非遗信源主体良莠间杂状况的一大重要措施就是提升行业行为准则, 发挥好信息传播“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进而烘托“氛围”来达到“水涨船高”的效果,达到提升行业人员社会责任的目的,只有行业人员在认知到相对更高更严格的行为准则后才能够对于行业信息传播的信源起到对比监督和影响提升内在质量的效果。 其次,他律需要从政府和网络“把关”进行介入。 政府与相关机构不仅是行政能力的决策单位同时也是规章制度的维护组成,通过政府采取分散立法的形式对网络低质量信源权力进行限制是杜绝虚假信息和提升信源质量的重要措施, 英国在相关非遗保护方面采取的分散立法, 通过单独对某些遗产或者行动进行的单项保护能够有效提升非遗保护的效率,例如《2008年苏格兰格子注册法》 就是单独对于苏格兰低地人民非遗活动网络信息的特殊保护[39],对于体育非遗在网络上的言语,同样可以借鉴英国这一措施,通过《体育非遗项目网络信息传播规范》或者实行更为严格的“破格封号”等措施,将提升信源质量的行动提升为立法或者强制执行层面, 能够高效提升体育非遗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源质量。

4.2 拟定本真基础标准,挖掘激化体育非遗潜在内涵

在自媒体网络传播中,受利益驱使和编码简易的影响,较多“伪真相,无内涵”的“负营养”信息横行,不仅对于体育非遗的健康发展产生危害,对于更多的受众也会将其带入歧途,面对如此“内涵缺失”的情况,一大原因就是由于信息标准缺失的存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标准规范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并逐渐上升成为同经济、法律一样重要的宏观调控管理手段[40]。

体育非遗在自媒体网络传播中一大部分信息就是由于没有规范管制而简单迎合大众审美,造成四处裂变的状况。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中明确提出 “基础性制度建设”的推进要“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促使事业主体思维从个别到共同,从无序到有序,从任意到规律,从经验到科学[41]。在自媒体网络中,为了促使体育非遗信息更具有“营养性”,可以通过结合中国传统文献分类的逻辑及知识组织方式, 制定切合实际的分类标准,通过分门别类对信息进行甄别,对项目内容进行历史学、法律学、传播学、体育学等具体门类的划分后再进行信息传播,从理论高度分析问题项目、探索规律进而内涵项目的潜在意义。 例如南狮的起源与发展规划于历史学,南狮的动作技术要领规划于体育学等等, 将具体项目的表象与相关专业理论进行融和, 同时在信息进入信道之前要进行网络行业“把关人”的审核,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厘定体育非遗的内涵和外延,增强体育非遗的表达功能[42],通过这样拟定规划于学科门类的信息标准,来弥补散播信息的无内涵性,促成体育非遗信息的“高质量”传播。 同时信息形式仍要符合受众喜好和需求,以达到内容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要内涵也要“吸睛”。

4.3 推进多内涵广融合,延伸共创信息价值情感认同

营销实践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市场营销的目的在于充分认识与了解消费者, 而促进消费者消费的则是令消费者认同的理念或者是协同创造出与之统一的新价值。 理念认同与价值创造最基础的条件就是受众对于信息的认同与情感共鸣。在自媒体体育非遗传播中,受信道内容碎片化的影响,信宿对于信息情感体验和共鸣缺乏。 针对这样的情况,多样化的信道承载体需要积极推行新颖形式的广泛融合, 通过吸引受众进行互动, 进而刺激其心理进行价值共创更能够达到信息认同和情感共鸣的状态。

首先是信息认同, 在自媒体网络传播中体育非遗其自身原本就具备着丰腴的人文情怀, 需要重点开创的就是如何将项目信息与受众的情感进行链接。 这就需要重点从受众的需求、利益和使命角度进行思考,将项目的精神内核、职责使命通过受众为载体内化为受众潜在意识而进行使命承担, 才能够有效促进项目信息与受众情感认同。 例如非遗项目的国潮化、非遗项目竞技发展的同一目标等等,将体育非遗的修身治国、人文情怀、孝亲伦理和发展目标等与大众的家国情怀相勾连,打动和吸引受众,引发情感共鸣。 其次是价值共创,即通过具体的方法方式能够彰显出受众信息互动的意义所在, 并将其提升到与信息审核平起平坐的位置, 能够极大地动员受众对于信息的认同与传播裂变行为。例如终端APP 皮皮虾,其对于所有对短视频信息进行评论的内容进行审核, 最后筛选出一条或者几条“神评”,将评论置顶或者推送至“热门”,促使信息原评论者对信息审核人行为的认同, 形成与信息本身的统一站位,如此信源在无形之中就做到了传播动力的价值创造。通过这样激励式、引导式的方法,基于所有信宿和信息之间的互动来促成信息的共创价值,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裂变。

4.4 构建社区主题场域,协调融合受众信息交互沟通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 受众促成的信息交互是信息裂变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 然而由于众多信息并没有促使信宿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深入阅读的想法,或者由于信息主题纷乱无章,无规律可循从而导致信息的无效传播。 对于此种状况,自媒体体育非遗需要做好“主题社区场域”建设,主动投送兴趣信息或者主动发散“友谊信号”,诱导受众自主阅读,进而促进信息与受众之间的协调融合和跨层交互,促进信息裂变发展。

在自媒体信息编码中,尽可以根据受众的职业划分、情感状况、年龄结构、教育程度以及工作性质等等,依据大数据进一步分析其兴趣爱好或者信息需求, 从而进行精准投送。 其次,进行社区主题类“场域建设”,对信源的每条信息通过编码进行主题赋予,在进一步通过圈群分类进行“社区规划管理”,例如在各类终端APP 上对单个项目组成的“家族式”关系型圈群、同一项目的爱好型圈群、同一地理区域的位置型圈群以及“事业性”事务圈群等进行区分[43],通过这种“画圈式”的区分方法,来促成信息筛选同时也可以形成“定点碰头处”,便于体育非遗信息的管理也便于受众对于信息需求的查找。 再次,重视“社区式文化影响”,众所皆知文化与认知有着早于行动前导向作用, 在体育非遗发展上同样要对于受众的文化认同进行“预热”,通过在“主题社区”内采取行业权威信息或者“传承人”常驻的方法,助力公众对于信息的辨识和抵御能力,能够有效截断虚假信息的再裂变, 因此通过构建社区主题场域是从多方面进行积极影响的合适选择。 最后,在社区主题场域的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监督反馈和侦察机制,反馈有助于检验和证实传播效果,并改进和优化下一步的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传播行为。 通过这样系列方法,更能够有效促进受众和信息之间的交互,进一步促进信息的裂变发展。

5 结语

自媒体是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产出,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遗留的璀璨瑰宝, 自媒体时代对于体育非遗项目发展的研究不仅是当代发展的需求, 更是时代长久轨迹中的任务所在。 当前,体育非遗信息得益于自媒体自身的优势发展良好,但是仍存在信源主体良莠间杂、信息文化本真缺失、信宿情感缺乏共鸣、发展交互动力疲乏的情况,为促进体育非遗在网络环境中的快速发展, 还需要对信源主体进行强化监督把关,对信息进行标准化,挖掘内在涵义,以多样融合形式促进与受众的情感共鸣, 最终融合协调受众交互促进发展,共同为体育非遗在当下时代的健康发展理清阻碍。

猜你喜欢
信源受众体育
基于极化码的分布式多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广播无线发射台信源系统改造升级与实现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可信度的博弈: 伪健康信息与纠正性信息的信源及其叙事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基于空间差分平滑的非相关与相干信源数估计*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我们的“体育梦”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