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体育赛事研究进展、热点与前沿分析

2022-05-12 01:40谢利威赵新辉朱亚杰刘家欢
湖北体育科技 2022年4期

谢利威 ,赵新辉 ,朱亚杰 ,刘家欢,龚 静

(1.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2.深圳市平湖中心学校,广东 深圳 518100)

体育赛事是一种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是体育竞赛演化发展的一种高端特殊化的形式,其内涵包括: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受竞赛规则、传统习俗和多种因素的制约;其外延具有项目管理特征、组织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其作用能够迎合不同参与体分享经历的需求,达到多种目的与目标,能够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 国务院于2018 年底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指出“坚持市场经济四项基本原则,推动体育竞赛产业转型升级,力图到2025 年产业总规模达到2 万亿元。 ” 这一指导精神既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也是提升群众参与感和幸福感的重要原则[1]。 在竞技体育方面,体育总局于同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活动监督管理的意见》,对体育赛事相关管理工作,法律法规,比赛监管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监督管理规定, 以完善赛事活动相关制度规范[2]。相关政策的出台不仅为我国体育赛事发展提供了动力明晰了前进的方向,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随着逐年递增的体育赛事的举办和体育赛事科学研究的日渐繁荣, 体育赛事研究近年来进展迅猛, 形成了较有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和大量的学术论文产出。

因此及时梳理和总结我国体育赛事的研究现状, 聚焦研究内容与热点演变路径, 把握我国体育赛事发展研究规律,对我国的体育赛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CNKI 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中国体育赛事期刊论文为样本,借助可视化软件分析工具,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基础上,运用科学计量学理论,对绘制的体育赛事相关图谱进行分析解读[3],一方面对以往体育赛事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展望,通过聚类分析,找出特定数据中的“自然关联”;另一方面采用时序分析利用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趋势预测,力图清晰地展现我国体育赛事研究的完整脉络。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的精准性在信息可视化分析过程中非常重要, 本研究以CNKI 和CSSCI 数据库收录的关于体育赛事研究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反复对检索内容进行比较,最终采取主题与关键字检索方式,通过对检索条件的设置,选择“体育赛事”与“体育竞赛”作为共同主题检索词。 时间设置为 2000 年至 2021 年(检索时间为 2021 年 10 月 24 日),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结果的真实性, 在数据搜索过程中对检索方式进行反复比较,最终采取主题检索方式。 通过设置检索条件,得到我国体育赛事相关文献3 185 篇,为了确保研究对象之间的关联性,笔者经过逐条筛选,通过“Endnote”软件去除重复文献,剔除通知、报纸等与体育赛事研究相关性较低的非学术性文献,最终得到1 468 篇核心文献作为本研究基础,因考虑到数据库每天都会更新,所有检索都在同一天内完成。

1.2 研究方法

笔者运用书目信息共现系统(bicomb2.01)对我国体育赛事研究文献的年度发文量、期刊载文量进行统计处理。 本文借助陈超美教授研发的CiteSpace V(版本号5.8.R3)进行图谱绘制将1 468 篇时间跨度2000~2021 年的文献题录数据输入此软件,设置参数并绘制出机构共现网络、时区演变等可视化图谱[4],同时,借助 VOSviewer1.6.17 对体育赛事作者合作网络与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5],以期探究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体育赛事研究的基本规律,把握研究进展脉络。

2 文献分布情况

2.1 文献时间分布

期刊年度发文量主要反映发表论文的数量和时间的关系,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发展速度以及研究总趋势。 如图1 所示,国内体育赛事核心期刊年发文数量可知,我国的体育赛事研究经历了3 个阶段的发展:萌芽探索期 2000~2002 年、快速增长期 2003~2010 年、稳定发展期2011 年至今。

图1 我国体育赛事核心期刊文献时间分布

2003 年之前,期刊文献数量较少,基础研究相对薄弱,每年的发文量都未能超过10 篇,整体处于萌芽探索期,说明当时体育赛事研究问题未能得到研究者足够的重视。 2003 年之后,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举办,体育赛事研究期刊数量快速攀升,特别是2006 年,发文量是前一年发文量的两倍还多。2008 年之后,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国家各级政府相应出台的促进体育赛事发展的相关政策, 我国的体育赛事研究在2009 至今年迎来了稳定发展阶段,值得一提的是2018 年我国体育赛事核心发文量较上一年出现较为明显的骤增现象,2018 年体育总局印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活动监督管理的意见》, 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活动监督管理,保护赛事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同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立足释放消费,改善民生提出解决有效供给不充分、总体规模不大、大众消费不积极等问题的相关策略,加快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6]。 这些国家政策的颁布与落实, 在科学研究方面极大鼓舞了体育系统内的研究学者,增强了学者的自信心,为科研成果的产出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2.2 期刊载文量分布

对中国体育赛事研究的不同期刊载文数量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体育赛事研究的核心期刊,为研究者检索文献、期刊投稿和完善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借鉴价值[7]。运用bicomb2.01 软件对载文量排名前15 位的期刊进行统计,按载文量多少依次为体育文化导刊(154 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26 篇)、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2 篇)、北京体育大学学报(96 篇)、体育与科学(90 篇)、成都体育学院学报(84 篇)、沈阳体育学院学报(75篇)、西安体育学院学报(64 篇)、体育科学(50 篇)、体育学刊(48 篇)、体育学研究(45 篇)、山东体育学院学报(45 篇)、中国体育科技(44 篇)、天津体育学院学报(44 篇)、广州体育学院学报(42 篇)。

通过对载文数量的统计, 发现体育赛事研究的1 468 篇文献分别刊载在145 本期刊中,虽然期刊类型以新闻类、传播类为主,但载文数量较少;反观体育类核心期刊仅有16 本,载文量却为1 109 篇,占总数的75.54%,而载文量50 篇以上的期刊为9 本,全是体育类核心期刊共841 篇,占57.29%,说明体育学相关杂志是国内体育赛事研究成果的重要输出形式,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体育赛事的研究路径。

2.3 研究作者与合作情况分布

科学文献的作者是科学研究活动的主体, 学科领域内优秀的研究人员往往能引领学科发展的方向。 本研究运用VOSviewer 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体育赛事研究作者共现图谱,通过对体育赛事研究作者共现图谱的分析,知晓我国体育赛事研究的中坚力量以及学术共同体, 更有利于深刻把握研究内容和进程。

图2 我国体育赛事研究作者共现图谱

在1 468 篇文献资料中,共有1 547 位作者对我国体育赛事相关研究展开探讨,发文10 篇以上的作者共有8 位,总计发文188 篇,占总发文量的10.24%,这8 位作者可以视为体育赛事研究的核心作者。 按照发文数量依次是: 黄海燕(58篇)、张林(24 篇)、张瑞林(21 篇)、李南筑(19 篇)、李凌(18篇)、陈元欣(17 篇)、王庆伟(17 篇)、王家宏(14 篇),值得一提的是发文量前五的作者,除张瑞林以外均来自上海体育学院,说明上海体育学院不仅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还具备良好的科研环境。 而其他研究团队多以两人组的形式出现,作者之间的合作密切程度对研究成果的产出呈现正相关的趋势,而文献数量有利于积累核心资源,丰富文献基础,有利于查阅该研究领域的最新动向。

2.4 研究机构与合作情况分布

研究机构分布特征与合作情况的分析可为该领域人才的选拔、培训与学术交流合作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8]。 通过运用CiteSpace 软件,选取“Institution”为网络节点绘制出我国体育赛事研究机构共现图, 展现出我国体育赛事研究机构的合作情况。 如图3 所示,国内体育赛事研究机构主要是专业地方体育学院为主,但机构之间的合作频次较低,形成少量较为稳定的合作群体, 合作类型较多以相邻地区之间的合作的形式出现,跨地区合作较少。

图3 我国体育赛事研究机构共现图谱

对发文机构以最小单位进行统计, 共有1 029 个机构对我国体育赛事进行了研究, 整合最小单位机构并根据最新机构名称统计,发文量在20 篇以上的研究机构有12 所(表2)。表2 显示12 家机构发文总量为565 篇,占总量的38.49%,同时发文量前3 的机构是上海体育学院(149 篇)、沈阳体育学院(72 篇)、北京体育大学(69 篇)。 上海体育学院发文量遥遥领先,体育赛事研究中心科研平台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是当前体育赛事研究的重要阵地。

表1 我国体育赛事研究机构文献分布(发文量≥20)

表2 我国体育赛事研究高频及高中心性关键词(前10 位)

从整体上看,我国体育赛事研究机构分布较为均匀,但机构研究成果方面出现明显的地区差异,北京、上海多,中部地区少。 究其原因;北京和上海作为我国的政治和金融中心,国际交往密切,城市化程度高,社会发展快,居民收入水平高,体育场馆等公共体育资源丰富,国内外大型赛事开展较多,充足的赛事资源为两地体育赛事研究结果的高量产出奠定基础[9]。

3 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分析

3.1 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分析

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来看, 某个领域的研究热点是由科学家积极引用的文献所体现的, 某一时期内被引频次较高的文献通常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而关键词是作者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是一篇文章的主题体现,其出现的频率可以体现该研究领域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热点,出现的频率愈高,所在领域的研究热点就会愈清晰。 运用VOSviewer 软件可以创建展示某一研究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图, 图4 显示了我国体育赛事研究的关键词图谱,图中每一个圆圈表示节点,圆圈的大小代表这个关键词的权重,即这个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出现频次越多,节点越大,反之,节点越小。 两个圆圈之间的距离表示了两个圆圈之间的亲缘性,亲缘性越强距离越短,亲缘性越弱则距离越远,同时,各圆圈之间线条的粗细表示关键词共现次数,共现次数越多,节点间连线越短。

图4 我国体育赛事关键词共现图谱

高频关键词的聚类结构能够直观表述我国体育赛事研究领域的集中热点问题, 为体育赛事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和借鉴。 为了进一步探究我国体育赛事研究的热点方向,笔者统计得出以“体育赛事”为主的诸多高频词汇共同形成我国学校体育研究近10 年进展的知识网络,而高中心性关键词将整个知识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体育赛事、大型体育赛事、体育产业、转播权、体育管理、体育竞赛、国际竞争力等关键词不仅具有较高的频次而且具有较高中心性, 这些关键词代表当前体育赛事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其中“中国”一词虽频次远低于其他关键词, 但其中心性高达0.42, 在所有关键词中排名第一。 可以看出,无论什么级别的体育赛事,爱国主义和集体荣誉感始终萦绕于每个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的心中。

调节VOSviewer 节点显示阈值为30, 共纳入196 个关键词,建立6 531 个连接,形成4 个较大的簇类,分别位于左侧(蓝于)、上方(红淤)、右侧(绿盂)以及中部(绛紫),分别代表以下4 个研究热点,体育赛事产业(113 个)、体育赛事基础(96个)、体育赛事转播(78 个)和大型体育赛事(448 个),即我国体育赛事研究领域的4 大聚类。

C1 聚类群(大型体育赛事研究):大型体育赛事作为需要广泛人民参与的群体性事件, 在当前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时代背景下, 其组织管理形式同样发生了巨大转变, 经历了由政府包办型到政府主导型再到市场主导型的蜕变过程, 更好的强调了市场在大型体育赛事举办过程中的导向性作用以及政府的监督作用, 使得体育竞赛表演业在民间资本的大力推动下实现快速发展[10];上海作为市场经济的引擎,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举办了较多国际著名的大型体育赛事, 上海市政府不仅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体育赛事的发展,还在体育场馆基础建设、培养市场运营主体、参加赛事推广活动、 公共资源的提供、 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促进当地大型体育赛事的广泛开展[11]。 现阶段,大型体育赛事是城市营销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不仅能有效提升所在地区人民的愉悦感满足感, 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象征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同时在促进地方经济效益、提升社会团结稳定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12];虽然我国的大型体育赛事经历了快速发展和深入探究, 但是依然存在着夸大影响、投入过大、收入较低、人力浪费、场馆闲置、政府监管等问题[13],因此未来的大型体育赛事的相关研究应聚焦于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更好推进大型体育赛事的快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事物的相继出现,微传播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形式,通过门户网站、手机应用等渠道, 为以奥运会为主要类型的大型体育赛事的及时报道和广泛传播提供了巨大帮助。 同时,在微传播迅速实践和发展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中的过度娱乐化现象,还应增强传播内容的互动及整合, 缓解传播过程中的碎片化影响,提高传播质量和用户体验。

C2 聚类群(体育赛事基础研究):体育赛事的基础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体育赛事的分类和界定、体育赛事法律性质、体育赛事运作管理和体育赛事的作用与价值。 其中对体育赛事的界定以及分类问题经过我国学者在早期通过对外国文献的大量借阅,已经将体育赛事的定义与分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同时将其按影响范围分为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地方性大型体育赛事、职业联赛、大众体育赛事等主要类型[14];在体育法学研究中,体育赛事作为一种新的混合型财产,对一部分满足知识产权要求艺术型体育赛事归入知识产权客体,对非艺术型体育赛事,可以将其作为一类特殊的“物”,适用物权规则[15];基于体育管理研究理论, 将体育赛事运作管理定义为体育赛事的主办方,运用管理职能对赛事的投入进行有效控制,创造出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从而达到赛事举办的目的,而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理念也包含:赛事营销理念、赛事产品服务理念、赛事产品开发理念、赛事项目管理理念等[16];体育赛事的价值和作用的鉴别则是依据体育赛事的类型和影响范围, 从3 个维度来划分,即宏观角度下的推动社会经济进步发展,中观角度下促进居民的体育消费,以及微观角度下促进群众的身体健康。

C3 聚类群(体育赛事产业研究):自2014 年 9 月李克强总理“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战略部署以来,体育产业迎来巨大发展,体育赛事产业的产生、国际大型赛事的不断举办以及国内联赛的职业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化运作特征,大众体育赛事在大中型城市火热开展,体育赛事市场不断扩大, 其中学者们较为集中地探讨了体育赛事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核心竞争力的探索、以及资源配置等问题,得出体育赛事产业对城市竞争力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来自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市场需求、文化特色、规范体系等方面[17];而从资源配置方面需要基于产业层面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体育赛事、完善赛事布局结构、丰富群众赛事类型、培育赛事消费主体、促进赛事产业升级,同时对于要素层面要提出改革赛事管理体制、完善治理体制、优化人才建设的优化供给的路径[18]。 在当今信息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稳步推进的背景下, 产业融合是技术进步与产业扩张的必然产物,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作用逐渐成为一种常态[19]。 尽管我国体育赛事产业发展迅猛,但是依然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链融合不足、收入产出差距大、赛事资源配置僵化、法律保障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仍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C4 聚类群(体育赛事转播研究):新世纪以来,体育赛事演化出多种多样的比赛形式, 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加速了体育赛事转播技术的革新, 赛事转播条件已经由最初的广播电视形式逐步过渡到网络直播形式, 这无疑增加了体育赛事的影响力,推动赛事商业价值的爆发式增长,同时也引来很多关于转播权的法律争议, 其中较为著名的凤凰网赛事转播案,在学界引发了一次对体育转播权法律性质的广泛讨论[20]。自二十世纪初体育赛事转播市场被提及以来其开发和利用经历了亏损坚持阶段、初步盈利阶段、资本扩张阶段[21];反观体育赛事转播法律问题研究则主要聚焦于体育赛事转播权法律性质的认定以及赛事直播过程中赛事的独创性著作权保护[22],对于体育赛事转播权具体内涵目前还没有明确定义, 但不少学者已经对其进行了初步探究, 其中张玉超将体育赛事转播权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直播权意义上”的转播权和“字面意义上”的转播权两个部分,前者是体育组织拥有的转播权,它是一种商品化权,接受《合同法》保护;后者是电视台和新媒体机构拥有的转播权,它是一种广播组织权,接受《著作权法》和《信息网络转播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保护[23]。而法律性质界定的多样性以及变化性也揭示了当前我国的体育赛事节目面临着直播认定难、网络实时转播难、组织权保护难等司法困境[24]。通过体育赛事转播研究内容的梳理, 总结出当前我国体育赛事转播权存在着赛事转播权责不明、转播垄断、转播行为不正当等问题,未来体育赛事转播权商业应基于反垄断研究,开发出新型的体育赛事转播规制, 借助体育数据的开放共享服务改变体育传播平台与通道选择的“多元化”、缩小传播者与受众界限的“模糊化”、完善传播内容呈现方式的“碎片化”[25],提升我国体育赛事转播归属感。

3.2 研究趋势与前沿分析

关键词时序图谱主要描述共引网络节点随时间变化的结构关系,通过运行CiteSpace 软件得到体育赛事文献共引网络节点的时序视图。 如图5 所示,通过对体育赛事时序图谱进行反复比较,将体育赛事的探索分3 个阶段,即体育赛事萌芽探索期(2000~2002 年),体育赛事快速增长期(2003~2010 年)和体育赛事稳定发展期(2011 年至今)。

图5 我国体育赛事研究热点时序图谱

如图5 所示,2000~2002 年,我国体育赛事研究的关键词主要有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权、体育比赛等,表明在这一时期体育赛事的具体概念还并未得出, 研究主要围绕体育竞赛或比赛的内部机制来进行, 缺乏对体育赛事宏观层面上经济政治作用的关注,这与当时我国体育产业刚起步,对体育赛事的重视不够相符合。 2003~2010 年,该领域的热点关键词有:体育赛事报道、体育市场、体育产业、经济效益、体育竞赛表演业、风险管理、市场运作、大中城市、市场开发、法律保护、体育管理等,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请和举办,体育赛事研究从内容、选题、方法上迎来大发展,研究内容趋向多元,从单一的体育赛事定义研究到赛事管理、体育产业、体育市场等领域的研究,选题不再仅仅局限于体育赛事部分的研究,而是将其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体育市场的重要手段,探究赛事与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关系, 更加强调体育赛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导下对地方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产生影响,促进体育赛事向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转变, 增强政府的监管功能和大型赛事的风险控制功能, 提高各地民众参与体育赛事的积极性,以及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更好的了解体育赛事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作用[26]。 而在2010 年前后,转播权性质以及法律保护等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体育赛事研究开始由成功举办体育赛事阶段向扩大体育赛事影响阶段过渡。2011 至今,以体育法学、体育赛事转播权、体育经济、体育赛事节目、知识产权、微传播、门口网站、独创性、著作权为热点关键词。 侧面反映了体育赛事消费市场以及影响范围借助信息化媒体手段迅速扩张,迎来巨大发展,但是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法律性质,由于转播渠道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无法进行有效的界定, 因而导致赛事所有方的版权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造成经济损失,危害市场经济发展[27]。 对此专家学者们充分运用法学知识对体育赛事的转播权以及著作权展开研究讨论,以此来维护体育赛事节目的知识产权、以及赛事转播商利益, 同时号召国家出台相应法律法规监督不良市场行为保障赛事转播商的合法权益, 维持和保护赛事专利的合法性。

4 结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体育赛事研究日益成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以2000 年以来CNKI 收录的关于体育赛事的1 468 篇相关文献为样本, 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 应用科学计量学与信息可视化分析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我国体育赛事研究的前沿热点与理论研究进行计量分析。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基于以核心文献发文量及时序演进构成的学术知识基础、 以研究者与研究机构为核心构成的学术综合体、 以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分析构成的学术前沿热点探究发现我国赛事研究初步形成以现状-问题-对策及案例比较-优化建议为框架的研究范式。

体育赛事研究紧紧围绕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体育产业创新研究来展开, 研究演进过程历经体育赛事概念辨析的萌芽探索期、 申奥成功之后的快速增长期以及北京奥运举办前后的黄金发展期3 个阶段, 各个阶段的研究热点和侧重点各异, 主要集中在路径分析, 模式探索和人才培养等方面。 研究成果受国家政策和大赛准备影响,但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发展, 这两年的研究成果为体育赛事在各个地区的实践与发展提供了全面有力的科学支持与保障, 形成了体育科学主导下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复合型学科群,在政府的干预下,体育赛事研究机构逐渐由体育部门向外扩散, 为多领域、 多平台、多部门的产学研联合发展奠定基础。

本研究对结果的阐释建立在对文献进行科学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 知识聚类群与高中心性科研成果是推动体教融合研究演进的动力,因此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但研究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未来对于体育赛事研究前沿动态的科学分析与把握, 还应结合具体的实践需求与事物动态变化的客观发展规律,不断通过后续研究进行补充、完善与更新,以助力我国体育赛事研究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