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娟 杨立品 赵莎莎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肝脏常见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称近年来ICC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1-3]。根治性肝切除术是治愈ICC行之有效的手段[4]。ICC起病隐匿,症状常不典型,通常在晚期阶段被检出,同时由于外科手术后早期复发等诸多影响因素,因此ICC总体预后不良,既往研究报道称ICC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介于20%~24%之间[5-6]。据现有的研究称,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HIV感染、吸烟史、糖尿病、肝硬化、丙肝等是ICC发生的危险因素,以上因素能促使人群罹患ICC风险明显增加。ICC预后不佳的原因是多因素的,肿瘤分期、肿瘤分化、肿瘤大小、神经侵犯、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手术切缘情况等都包含在内[7-8]。为了解ICC治疗结果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本次研究旨在分析淋巴管、血管及神经侵犯对ICC患者术后复发和生存的影响,现汇报如下。
回顾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ICC患者142例(男74例、女68例),年龄63(56,74)岁。ICC经肝切除术后病理证实。排除标准:肝细胞癌、肝外胆管细胞癌或肝门部胆管癌。研究为回顾性的,无相关知情同意书签署。
搜集临床资料,参照AJCC/UICC第八版内容标准记录ICC临床资料。定期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术后资料,截至2021年6月。
采用软件SPSS 24.0处理数据,α=0.05。根据资料类型,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比较;无复发生存率、生存率比较采用KM法、log-rank检验。
ICC患者中淋巴管侵犯40例、淋巴管未侵犯102例。由表1可知,淋巴管侵犯、淋巴管未侵犯患者血管侵犯、神经侵犯及内脏侵犯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淋巴管侵犯状态ICC患者临床资料[%,(±s)]比较
ICC患者中血管侵犯18例、血管未侵犯124例。由表2可知,血管侵犯、血管未侵犯患者T分期、淋巴管侵犯及神经侵犯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不同血管侵犯状态ICC患者临床资料 [%,(±s)]比较
ICC患者中神经侵犯23例、神经未侵犯119例。由表3可知,神经侵犯、神经未侵犯患者淋巴管侵犯及血管侵犯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表4可知,不同淋巴管、血管及神经侵犯状态ICC患者术后1年、3年及5年无复发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不同神经侵犯状态ICC患者临床资料[%,(±s)]比较
由表5可知,神经侵犯、神经未侵犯ICC患者术后1年、3年及5年总体生存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淋巴管及微血管侵犯状态ICC患者术后1年、3年及5年总体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不同淋巴管、血管及神经侵犯状态ICC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比较
表5 不同淋巴管、血管及神经侵犯状态ICC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比较
ICC术后肿瘤复发是较为常见的。根据既往研究,影响ICC肿瘤复发的因素众多,包括术前CA199水平、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内脏侵犯、血管侵犯及神经侵犯等[9-11]。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可以了解到有关淋巴管、血管及神经侵犯对ICC患者术后复发和生存影响的研究尚少,本次研究旨在探讨该问题。
本研究发现,不同淋巴管、血管及神经侵犯状态ICC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类似的是,前两者总体生存率也无明显差异,不过存在神经侵犯的ICC患者术后1年、3年及5年总体生存率是显著差于神经未侵犯的。这些结果与先前的研究是相似的。Zhang Z等对134例施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ICC患者进行分析,发现神经侵犯对患者总体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均有显著影响,同时得出患者血管侵犯与否并不会影响预后结局[12]。Bagante F等报道的有关ICC多中心研究称神经、微血管侵犯的存在与患者长期预后欠佳有关,但他们未分析淋巴结、血管侵犯对于患者生存的影响[13]。Spolverato G等表示神经侵犯与ICC患者术后肝外复发呈显著相关[14]。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报道称ICC患者无复发生存率受神经侵犯的显著影响,此外该综述中的部分研究称血管侵犯能够明显降低ICC总体生存率,与先前的研究类似的是淋巴管侵犯状态的与否并不和患者预后结局相关[15]。
综上所述,存在神经侵犯的ICC患者总体生存率较差,而不同淋巴管、血管状态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总体生存率并无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