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2-05-12 01:08郭允仪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数学学习实践活动课堂教学

郭允仪

摘 要:数学实践学习活动是数学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在活动中借助结构鲜明、易操作的直观材料,促使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更为灵动活泼。文章探究如何通过实践活动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达到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学习;实践活动;课堂教学

一、在实践活动中建立深刻的知识表象

活动中发现是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主动探索,再现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发现数学规律的操作性训练。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如特征、规律等。一般都会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这样学生便从实际活动中形成一种表象的模式规律性数学知识的发现。再让学生通过把反复实验,发现规律建立深刻表象形成科学认识,从而激发他们发现规律性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课堂教学当中,学生的学习是离不开教师的设疑、启发观察、提问思考的一步步引导。

如利用“认识四边形”一课中的光明小学校园的主题图。图中,学生正在进行各种活动,仔细观察,在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像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这些都是平面图形,都是四边形。提问学生:你认为怎样的图形是四边形?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根据刚才看到的图形动手找出图形,并涂上喜欢的颜色。提问:为什么这些是四边形,而那些却不是?概括出四边形的特征都是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为了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图形四边形特点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让学生通过给四边形涂色的操作活动初步建立四边形表象关系。充分地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地位。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找一找、量一量建立正确的表象,使教学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实践活动中发现,根据四边形特点,无论怎样都是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同时再反复实践操作,还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同其他的四边形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为了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画出一个四边形,并剪去一个角,它会变成什么形状。正是在这种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有了深刻的表象,激发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在实践活动中深化知识概念的形成

学习数学是一个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的实践活动。从本质上说,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因此,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如数学概念、数量关系等,通常先要从自己原有的知识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构建对数学的理解。从这一规律出发,充分地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试一试,对实际事物进行理解性操作,正是建立数学概念,逐步发展学生深化形成抽象概念的基本途径。因此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理解、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

以教学“周长”为例,导入时用多媒体动画软件,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围——用绳子围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描绘——用色彩描绘出图形一周的长度:动画——演示一周的长度。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逐步建立对“周长”概念的表象。教师提出要求:请你在电脑上画出你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样的长度。让学生实际动手直观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如果学生能从周长的实际意义去思考,就不难理解周长的含义。关于求出一周的长度是多少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动画演示终点和起点的切合,更深化学生对周长实际含义的理解。

又如: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对比。先引导学生在练习本画出1厘米的线段和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并进行对比,学生很直观区分了1厘米是线段而1平方厘米是正方形的表面。通过动手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两种单位的区别,区分了两种单位的含义以促进相关概念的精确分化。

三、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活动是儿童构建空间表象的主要形式,只靠观察是不够的,针对这个特点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自己比一比、折一折、画一画。进而获得几何知识并形成空间观念。同时,作为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践活动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深层次认识探究,在此,应给予学生充足探究的空间和时间。

例如:在学习“锐角和钝角”时,怎样区别“锐角和钝角”是关键。为避免学生出现把锐角记成钝角或把钝角记成锐角这一概念上的混乱情况。要突破这个难点,笔者采用了先让每个学生自己想象锐角和钝角的样子,再引导学生在一张圆形的白纸上尝试亲自动手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学生很快折出了直角和各种不同的角,于是,笔者引导学生把折出的角与直角进行大小比较。学生很快就发现有些角比直角小,有些角比直角大,再把这些角临摹在练习本上,从而得出结论:“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在观察、分析两方面有了较深层次的探究,还在抽象、概括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教学“环形面积”时,课前让学生用硬纸剪一个前半径是15的圆,再以同一个圆心画一个半径是10厘米的圆。堂上先让学生剪下画好的半徑为10厘米的圆,启发学生想象:“留下来的部分像什么?”再让学生看着学具说说环形是怎样得到的。从而让学生清晰地认知到:大圆内剪去一个同心的小圆,剩下的部分就叫环形。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环形面积?”经过学生小组讨论,得出了一般解法:环形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这样,环形的知识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学生在操作中掌握了什么叫环形,理解了环形面积公式的产生过程。个别学生还联想到根据乘法分配律等方法来解决求环形面积的问题。

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了“再发现”,实践指导培养了学生深层次指导探究的能力,有效地改进了传统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学目标顺利达成了良好效果。

四、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小学数学内容的系统性较强,很多知识都是先前所学知识的概括、发展和加深。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要充分挖掘可迁移学习的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实现数学知识、技能。技巧、方法等的迁移,从而获取新知。要用旧知获得的新知,有必要组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等进行验证,从而既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又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笔者让学生用加法计算3+3+3+3+3+3=18然后继续往后加+3……接着教师越念越快,不一会儿学生就跟不上节奏,这时学生通过用加法计算感悟出问题“我可以换一种方式使计算既快又准确”,引出乘法。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算法。同时学生兴奋地体验到“用乘法算式表示真简便”。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出同数相加的计算用乘法比较简单,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图形与变换”时,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教材只是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示使学生了解什么样的现象是平移。教师利用动画演示课件设计了一幅生动有趣的游乐场的情境图,如火车在铁轨、缆车等现象。把平移的过程用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准确判断图中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因而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出知识,又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还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体验知识获取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产生更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真正体会实践活动在课堂数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猜你喜欢
数学学习实践活动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