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清
摘 要:指向深度学习的任务驱动教学是促进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校本教研基地项目建设的有效尝试。文章立足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以统编版历史教材为例,聚焦学科素养,通过“主题引领,提升立意深度;情境创设,激活课堂深度;任务驱动,促进学习深度;多元评价,增强育人深度”四大核心环节,探究有效历史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评一体化,真正落实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任务驱动;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强调把课程改革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抓手和突破口。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理念的落实,深度学习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变革的主流方向,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提质增效。然而,目前历史传统课堂教学过于强调历史知识的传授和应试,往往忽视深度学习的成效,其内容也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同时教师也面临教学任务重,课时较少的困境。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
一、基于深度学习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构建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引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指向深度学习的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需要教师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在任务驱动下进行深度学习,拓展历史认识深度和广度。任务驱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一个或者多个任务自主探究或互动协作,通过最终解决问题来达成教学目标的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则是基于核心素养,有效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倡导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为了改变当前接受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掌握知识,提升关键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策略。
基于深度学习的历史任务驱动教学是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以提升学生历史关键能力为落脚点,促进教学评一体化,达成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开展深度学习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有四大核心环节:主题引领、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多元评价。
基于深度学习的任务驱动教学着眼于引导学生对历史关键知识和核心价值的内化,培育学生的深层能力和高价思维,促成历史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笔者以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校本教研基地项目建设和蓬江教育实施的“一评三立模式”为契机,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以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五四运动”为例,探寻基于深度学习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任务驱动教学实践
基于深度学习的任务驱动教学,按照历史课标要求和学科大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融入深度学习方法,采用主题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法,设置系列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掌握必备知识,提升关键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主题引领,提升立意深度
上海特级教师李惠军强调:“好的历史课一定是要有灵魂的,灵魂是历史课堂的精髓。只有在这灵魂的驱动下,历史才有深度力量,才有神韵风采。”因此,历史课堂要有“课魂”,以教学主题引领教学实践,从而提升教学历史的深度。历史课堂教学可以从“家国情怀”的高度提升教学立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让学生在课堂中融入情境,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和情感上的碰撞。教学目标的定位需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以“课魂”为核心,让历史课堂更有温度与人文情怀,为深度学习的开展奠定基础。
开展深度学习的前提是教学主题的确定。从大单元教学角度来看,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该单元主题统摄全单元内容。而本课是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的第二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起到思想铺垫作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和思想基础。基于对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的认识,可以将本课教学主题凝练为“觉醒的力量”,情感基调确定为“爱国”,并以此增强教学立意的深度和课堂教学的思想性。
(二)情境创设,激活课堂深度
美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重视历史情境的创设,利用有趣、有境、有料的素材,合理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特定的历史情境,感受历史的脉搏,在情感渗透中架起与历史对话的桥梁,激活常态化历史課堂的深度,进而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历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决定了历史课堂应当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利用图片、影视资料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唤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打造历史趣味课堂,激活课堂的深度。
例如导入新课“五四运动”时,展示历史人物形象图片和电视剧《觉醒年代》人物剧照,播放历史重要片段,以思政影视《觉醒年代》创设基础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播放学生较为熟悉的《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引出本课内容,让学生明白五四青年节来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在激情澎湃的旋律中,带领学生一起去追寻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同时组织学生欣赏由学生表演的历史情景剧《五四风暴》,透过历史现场,体验当时的轰轰烈烈,引发他们对五四历史的再思考,感染着在场每一位学生,不仅提高了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也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家国情怀素养。
(三)任务驱动,促进学习深度
基于深度学习的任务驱动教学作为一种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的教学策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促进教与学的双边效应,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将任务主题化、问题化和内涵化,形成相互关联的问题链。
问题链的设置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复杂历史问题简单化、结构化,以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抽丝剥茧,在问题探究中不断深入思考,获得历史新知,从而实现教学最优化。
基于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整合以及学情的分析,本课的问题链和任务驱动清单可以确定为以下:
任务驱动是历史教学的核心环节。确定任务驱动主题后,设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以任务驱动清单的形式,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开展深度学习,可以促进有效教学。在教学“五四运动”时,确立“觉醒的力量”任务主题后,依据教材每个子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细化任务主题,通过师生对问题链的探究,优化教学过程。具体教学实践如下:
任务一:预料之外,情理之中
问题1:为何一场外交的失利会引起如此强烈的群众性抗议,当时的社会状况怎样?中国赢得了胜利者的席位,却没有战利品,这说明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在交流中认识“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的道理。
【设计意图】补充说明五四运动的背景,帮助学生构建时空观念。
教师总结: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现实与国人的预期产生巨大落差,消息传回国内,热血青年感到失望、沮丧、愤怒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只有抗争才有出路。
任务二:广泛参与,初步胜利
问题2:哪些口号和行动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精神?五四运动后期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自主归纳并分享,在比较中知道五四运动爆发阶段的情况和扩大阶段的变化,并集体朗读五四口号和宣言、观看《觉醒年代》片段感受五四青年的热血与冲锋。
【设计意图】以表格方式归纳总结五四运动具体表现,培养史料实证、信息归纳能力。
教师总结:五四运动是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任务三:彰显力量,革命转型
问题3:五四运动后,中国的群众基础、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和奋斗方向发生什么变化?
问题4:为何无产阶级后来能取代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取得了哪些成果?
首先由学生表演历史情景剧《五四风暴》,重温历史经典。然后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同学补充,在分析中认识中国革命的新变化。理解无产阶级后来能取代学生,成为运动主力的主要原因以及五四运动取得的初步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情景剧,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史料分析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落实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突破本课重难点。
教师总结: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为人民大众、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百年过去,五四运动已经远去,但是五四精神永不过时。
任务四:五四精神,薪火相传
问题5:五四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什么?五四运动体现了群众爱国意识觉醒带来的强大力量,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让学生深刻理解五四精神的核心内涵;学生自由阐述,在对比中既认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也看到新时代中国青年在行动中诠释五四爱国精神。
【设计意图】展现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产生情感共鸣。历史与现实相联系,感悟五四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培育家国情怀。
教师总结:五四青年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带动人民大众奋起抗争,谱写出壮丽的诗篇。在新时代,仍然有无数青年在自己的领域内为国争光、为国付出。
问题6:五四运动有何时代价值?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精神?
引导学生进行时空对话,情感升华。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派代表上台展示。结合五四运动事件,写下对百年前的先辈们的感言。结合五四精神,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怎么做?评选“新时代最佳五四新青年”,阐述选择的理由。
學生集体宣誓:迈入青春大门,走好青春之路。牢记家国期盼,不忘师长教诲。争分夺秒勤奋学习,自强奋斗励志成才。鲲鹏展翅翱翔万里,揽月摘星舍我其谁!
【设计意图】以宣誓表决心,将家国情怀培育落到实处。
(四)多元评价,增强育人深度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历史评价要“注重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运用科学、可行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
历史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因此,历史生命化课堂的评价应该采用多元化历史教学评价,不能只看重结果性评价,而应更加关注及时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它要求改变以往考试分数论英雄的单一评价标准,全面而真实、深入而科学地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凸显历史教学的价值与意义。传统历史课评价主要通过测试卷面分数而定,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例如“五四运动”这一课的评价方式可以通过五四运动历史人物扮演、历史情景剧、五四历史故事大赛、历史小论文等多种方式作为评价手段,可以更好地体现生命的活力,激发生命的热情。因此,打造深度学习课堂,应该运用多元化评价手段和方式,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得到充分肯定,从而增强育人的深度。
总而言之,指向深度学习的历史任务驱动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进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要策略。广大一线历史教师应该聚焦历史核心素养,立足实践,深刻领悟深度学习的精髓,大胆尝试有效的教学模式,发挥历史学科人文教育功能,将深度学习教育融入日常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高阶思维,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让历史教学更有深度,让历史教育更有温度。
参考文献:
[1]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理论普及读本)[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8.
[2]黄牧航,张庆海.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李红梅.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历史深度学习探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10).
[4]陈晓彤.基于深度学习的历史主题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2022(02).
[5]刘正寿.基于任务驱动的统编高中历史教学设计[J].中学历史教学,2022(02).
[*本文系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校本教研江门蓬江基地建设项目“一核双翼八路径”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