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成志,李仁杰,张宇亮,崔邦铨,董成林,徐灵
上海中冶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941
冷凝集素主要为IgM 类免疫球蛋白,是针对红细胞表面I 抗原或i 抗原(I 血型或i 血型)的特异性冷抗体[1]。在冷凝集素综合征、非典型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疟疾、肝硬化、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病理情况,冷凝集素滴度会异常增高,有时可高达1:1 024 以上[2]。冷凝集素在温度低于31℃时即可活化,而血库备用的红细胞悬液、解冻的冰冻血浆、冷沉淀通常按要求储存于2℃~6℃的专用冰箱内,患者若需进行紧急输血,因血制品温度与人体温度差异比较明显,输注时即可激活冷凝集素,导致其自身红细胞凝集[3-4]。加之红细胞膜上会固定补体C3,虽然随着体内血液循环温度可升至正常,冷凝集素可从红细胞上解离,凝集的红细胞也会解聚,但补体C3仍固定在红细胞膜上,导致红细胞破坏或寿命缩短[5]。因患者输液期间易受冷刺激导致寒战,常常会导致患者体温下降、输液速度下降等情况,进而影响患者的抢救工作,因此,为患者输注血制品时应用输液加温器进行加温输注尤为重要[6-7]。本研究旨在探讨输液加温器在含冷凝集素患者输注血制品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20 年8 月于上海中冶医院输注血制品的94例含冷凝集素(效价为1:16~1:32)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 例。含冷凝集素患者的诊断依据:①患者于寒冷环境下出现耳郭、鼻尖、手足发绀,加温后可逆转;② 静脉抽血时出现红细胞自凝现象;③冷凝集素试验结果为阳性。纳入标准:(1)含冷凝集素且于我院输注血制品者;(2)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目的、方法、内容等均知悉,且同意参与;(3)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疾病者;(2)合并其他系统疾病者;(3)严重基础疾病者;(4)资料缺失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34例;年龄30~74岁,平均(43.02±5.51)岁;体质量52~71 kg,平均(61.25±4.12)kg;疾病类型:寄生虫感染11 例,免疫性疾病23 例,病毒性感染13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35例;年龄31~74 岁,平均(42.77±5.60)岁;体质量51~70 kg,平均(60.80±3.95)kg;疾病类型:寄生虫感染10 例,免疫性疾病24 例,病毒性感染13 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室温下直接输注红细胞悬液,研究组患者采用输液加温器输注红细胞悬液。具体方法:(1)选用广东省佛山市奇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QW3型输液加温器,使用固定架将加温器固定至输液架上,固定好后留下有150 mm 的空隙供其散热;(2)输液选用专用加温器输液管,逆时针缠绕于加温器,输血袋连接好后排出导管内气体,随后调好加温器与患者距离;(3)接通电源后听到“哔”声响后加温器已处于待机状态,设置温度为37℃后按下工作键,仪器设备工作开始加温,待达到预定温度后温度指示灯常亮;(4)输液完成后将仪器设备按下待机键转入待机状态,随后解除输液压力或关闭输液泵;(5)拔掉电源后按照医院规定完成清洁消毒工作,取下加温器输液管后按国家药监局相关规定处置一次性输液管。
1.3 检测方法 仪器及试剂选用Beckman Immage800特定蛋白分析系统及配套C3检测试剂(美国贝克曼公司),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对两组患者输注前、输注后24 h血清中的补体C3浓度进行检测,检测步骤由专人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操作。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输注前、输注后24 h血清中的补体C3浓度及输注前、输注后30 min的体温变化,并分析两组患者输注过程中输注速度减慢、寒战、血压下降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输注前、输注后24 h血清中的补体C3浓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输注前、输注后24 h血清中的补体C3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输注后24 h,对照组患者血清中的补体C3浓度明显低于其输注前和研究组输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输注前、输注后24 h血清中的补体C3浓度比较(,g/L)
2.2 两组患者输注前、输注后30 min的体温变化比较 研究组患者输注前、输注后30 min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输注后30 min,对照组患者的体温明显低于其输注前和研究组输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输注前、输注后30 min的体温变化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输注前、输注后30 min的体温变化比较(,℃)
2.3 两组患者输注过程中输注速度减慢、寒战、血压下降的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输注速度减慢、寒战、血压下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输注过程中输注速度减慢、寒战、血压下降的发生情况比较[例(%)]
冷凝集素具备可逆性,以IgM 免疫球蛋白为主,且在温度<4℃时抗体活性最强,能够与自身红细胞及他人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若温度>37℃时凝集的红细胞会快速从红细胞表面解离并出现可逆性散开,该情况下不会造成非特异性的凝集[8-9]。正常人血清中仅含有少量冷凝集素,加之其效价在1:16 以下,较低的效价并不会对红细胞产生影响。但冷凝集素含量和效价会在患者体内出现显著增加,同时反应温度增加且在20℃时作用最为活跃,此时与红细胞发生凝集并结合补体C3导致溶血发生,溶血发生后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损害,甚至引发患者死亡[10-12]。
血库备用的红细胞悬液、解冻的冰冻血浆等通常按要求储存于2℃~6℃的专用冰箱内,为患者进行输注前会放置于室温条件下等待其温度恢复至室温,但该过程比较耗时,在常规情况使用时可以等待。若患者发生紧急情况则需快速为其输注红细胞悬液,为保证抢救效果便会将库存红细胞悬液尽快为患者输注[13-14]。由于为患者快速输注的库存红细胞悬液和人体温度有明显差异性,输注过程中会对患者血管产生较大的刺激,导致血管收缩,不但会影响输注的速度,还会引起患者肢体发麻、全身发冷、寒颤等不良反应,对于抢救工作起到负面影响[15]。因此,针对紧急情况下需抢救的患者可以通过一定方法将红细胞悬液快速加热至与人体较为接近的温度,使用该方式能够将红细胞悬液温度保持与人体温度相近,从而有效减少患者所受冷刺激[16]。输血或输液加温较为常用的设备为输液加温器,经加温系统能够为流动液体进行加温,充分利用热交换器中的热量经延伸输液管温暖管内液体,保证输入液体或血制品温度接近人体体温,有效避免冰冷药液及血制品直接进入人体致使四肢发冷,甚至麻木疼痛[17-18]。应用输液加温器能够恒定血制品输注时的温度,减轻血管输注阻力,一旦温度超过37℃会自动切断电源,同时发出报警信号,安全性较高,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破坏血制品[19]。本次研究显示,输注后24 h,室温下直接输注红细胞悬液患者血清中的补体C3 浓度明显低于输注前和采用输液加温器输注红细胞悬液的患者。输注后30 min,室温下直接输注红细胞悬液患者的体温明显低于输注前和采用输液加温器输注红细胞悬液的患者。且相比室温下直接输注红细胞悬液的患者,采用输液加温器输注红细胞悬液患者的输注速度减慢、寒战、血压下降的发生率更低。这表明含冷凝集素患者输注血制品时采用输液加温器的效果较好,输注的血制品温度与患者自身体温接近,患者血清中的补体C3浓度及体温不会出现明显下降,输注更顺畅,不会减慢输注速度,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输血效率,有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且能有效减少寒战、血压下降等情况的发生。建议若医院具备相应条件可为含冷凝集素滴度高的患者使用输血加温器,避免患者因冷凝集素激活导致其自身红细胞和献血员的红细胞被补体C3固定,导致红细胞破坏或寿命缩短。
综上所述,含冷凝集素患者输注血制品时采用输液加温器的效果较好,不会对患者血清中的补体C3浓度产生影响,输注期间既可以保持患者体温不出现大幅下降,同时可以保证均匀的输注速度,使输血效率显著提高,且有效减少寒战、血压下降的发生,操作简便且有效,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