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226 万例,居于癌症发病率首位
,且呈年轻化趋势
。 育龄期乳腺癌患者的生育问题引发人们的关注。 由于我国婚育年龄推迟
及生育政策的变化,部分乳腺癌患者在确诊时仍有生育意愿,但由于治疗对生育力的损伤
、乳腺癌患者缺乏疾病相关生育知识
及医务人员忽视乳腺癌患者生育需求
等原因,使得仍有生育意愿的乳腺癌患者放弃生育,这会引发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其生活质量
。 生育意愿是个体对生育子女数量、性别、生育时间、间隔以及生育质量等方面的主观期望
,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是预测理性生育行为的关键变量
。明确育龄期乳腺癌患者的生育意愿是解决其生育相关问题的首要环节
,目前国内此方面研究较少
。本研究拟通过质性研究,选取不同特征的访谈对象,深入挖掘乳腺癌患者生育意愿的真实状况, 了解其实现生育意愿的障碍因素, 旨在为医务人员评估育龄期乳腺癌患者的生育意愿及肿瘤生育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4)期末考试:调整考题分布,增加实践操作的分值,侧重于考察同学们对Access数据库操作的综合掌握能力,同时兼顾基本的理论知识。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考虑乳腺癌患者年龄、婚育状况、学历、经济状况、疾病分期等因素选取2021 年7—10 月保定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乳腺癌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年龄18~40岁;(2)病理确诊为乳腺癌且知晓自身病情;(3)认知能力正常,无沟通障碍;(4)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既往有严重抑郁症或其他精神疾病史;(2)确诊前被诊断为不孕症或有乳腺癌家族史;(3)肿瘤复发和转移。 当分析资料不出现新的主题,再纳入2 例乳腺癌患者,如未出现新的主题,则停止访谈。 本研究获得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HDFY-LL-2021-142)。
1.2 研究方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为我国宪法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宪法的不断完善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五次修宪、加强实施,宪法随着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不断彰显我国宪法的中国特色、中国风范,为世界宪法文明增添宝贵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未来孩子的健康影响着乳腺癌患者的生育意愿, 难以孕育健康的孩子和疾病的遗传风险是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担忧之一。P2:“我已经得了这个病,我担心将来把病遗传给孩子。”P12:“我用了化疗药,身体里有药的毒素,对孩子也不好,要是孩子早产或者畸形会让我愧疚一辈子。 ”
1.2.2 资料分析方法 访谈结束后的24 h 内将录音资料逐字逐句转录成文本, 并标记受访者言语中的停顿、音调及情绪改变,由另一名研究组成员进行资料核对。2 名研究者依据主题分析法
:(1)研究者充分熟悉访谈资料,并反复阅读;(2)产生初始编码;(3)形成初始主题;(4)检查主题;(5)给主题命名;(6)形成报告,分别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编码及提炼主题,意见不一致时,由第3 名研究者核对原始资料并讨论,直至达成一致意见。
汉语拼音教学其实很有趣,除了以上几点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喜欢上拼音教学。比如开火车、找朋友都是教学中的常见游戏,但是游戏要掌握一个度,不能让学生在游戏时脱离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更为扎实的课堂调控能力。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合作学习,一定能使学生对拼音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成功踏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第一步。
①处于疲劳状态。孕妇缺乏孕育常识、不注重孕期营养,使孕妇处于疲劳状态,使体液代谢紊乱,机体各方面机能下降,易感各类疾病[6]。②免疫力低下者。孕妇免疫力低下可在孕期造成多种疾病,若孕妇胎膜早破则加重了感染的临床危险[7]。③孕妇运动少、体质差者。④超敏体质者。
2.1 主题一:育龄期乳腺癌患者的生育意愿
大部分乳腺癌患者(12/13)理想的子女个数是两个,两个子女可以相互依靠,还可以减轻其未来的赡养压力。 P6:“我想让两个孩子有个伴儿,生我女儿的时候我觉得一个孩子有点孤单,才想生二胎。 ”P9:“现在大多数家庭是一个孩子,将来孩子结婚后,如果两个人都是独生子女,就需要照顾四位父母,我觉得到时孩子压力太大了,就想再生一个。 ”
2.2 主题二:育龄期乳腺癌患者实现生育意愿的障碍因素
2.1.1 对子女性别和数量的期望 部分乳腺癌患者对生育的理性选择更多的体现了女性对幸福的追求。 P8:“放开二胎后,我身边的朋友生了老二,这确实会给他们带来快乐, 但是明显的整体生活状态就变差了,没有了自己的时间,整天围着孩子转。 我现在有我女儿一个就挺幸福的,不想再生了。 ”
共纳入13 例乳腺癌患者,每位乳腺癌患者访谈1 次,一般资料见表1。 共访谈512 min,转录55 686个文字,编码98 个,最终提炼出2 个主题:(1)育龄期乳腺癌患者的生育意愿;(2)育龄期乳腺癌患者实现生育意愿的障碍因素。 访谈发现育龄期乳腺癌患者的生育意愿受传统和现代文化的共同影响,在疾病状态下乳腺癌患者实现生育意愿的障碍因素区别于健康人群。
2.1.2 对子女价值与意义的看法 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生命的延续,没有孩子的家庭是不完整的,孩子可以给其生命注入新的活力。P3:“孩子是家庭的延续,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孩子,夫妻两个人过完这辈子就拉倒了。”P8:“我希望有个孩子,孩子给这个家庭注入了新的活力。”P10:“有了孩子才有家的概念,这个家庭才完整。 ”孩子也是人生奋斗的目标和意义。 P7:“我觉得我们奋斗这一生就是为了孩子。 ”P13:“我觉得怀孕是一个新的小生命的到来,他/她让我感觉生活更有目标,努力更有意义。 ”孩子可以带来难以替代的幸福感,是家庭快乐的源泉。 P3:“我觉得孩子带来的幸福是别人替代不了的。 ”P8:“我觉得家里边有孩子就有欢声笑语。 ”
随着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部分乳腺癌患者“养儿防老”的生育观正在发生改变,对子女的精神需求超过物质需求,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孝文化和宗族文化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女性关于生育的认知和态度, 部分乳腺癌患者养育儿女是希望老有所依。P3:“我没想过让孩子们给我养老,我把他们养大就行了。 ”P8:“我们早就做好了养老规划,没想过要依靠孩子养老。”P4:“我肯定是希望老了有孩子可以依靠,万一我们两个谁先走,或者身体不舒服,希望有孩子可以照顾我们。”P11:“我生孩子也是考虑到老了有人可以照顾我们。 ”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重男轻女的传统生育观已有所淡化,多数乳腺癌患者(11/13)对子女的性别没有要求,但仍有部分乳腺癌患者期望有一个男孩。P4:“我们老大是女儿,刚开始怀老二的时候,我们两个就商量过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我们都喜欢。”P6:“现在农村里也没有性别歧视, 不是非得生男孩才行。 ”P5:“我有点儿重男轻女,如果老大是男孩,我觉得有一个就行, 如果老大是女儿就想再生一个男孩。 ”
该异常带北部延出界外,与迪彦钦阿木大型钼多金属矿相连,具备良好的成矿潜力。根据地物化综合剖面测量,选择较好的激电异常地段,在16线布设了激电测深(图3)。
本研究采用了平均气象要素对柑橘产量影响进行分析,对极端气象要素对产量的显著破坏作用没有体现,气候变化对产量影响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未来的柑橘产量研究将在观测点观测的基础上,采用实际产果面积、综合考虑极端天气和种植条件等的影响,更好地反映气象条件与产量的变化。
1.2.1 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制定访谈提纲。正式访谈前,对2 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预访谈,完善访谈提纲。 最终访谈提纲为:“(1)您能谈谈您对生育的看法吗?(2)治疗后您对生育的选择有哪些考虑?(3)您觉得哪些因素影响了您对生育的选择? (4)为实现您的生育意愿,您需要哪些帮助? ”访谈前先与乳腺癌患者取得联系,向其说明访谈目的及要求,征得其同意后商定访谈时间和地点。在征求乳腺癌患者同意后对访谈过程全程录音,访谈时间大约30~60 min。
2.3 党参总皂苷纳米乳粒径 粒径测定结果见图3,党参总皂苷纳米乳粒径为60.67 nm,多分散指数PDI为0.347,粒径介于10~100 nm,达到纳米乳要求。
2.2.2 对生育能力和抚养能力的担忧 癌症治疗会影响乳腺癌患者的生育能力, 长期治疗也会使其错过最佳生育年龄, 对生育力的担忧是与其生育相关的障碍之一。 P4:“等我完成治疗之后我都40 岁了,我不确定我还能不能生育。 ”P12:“我希望有一个自己的孩子,我知道治疗会损伤我的卵巢,我不确定还能不能怀孕。 ”
疾病及治疗耗费了乳腺癌患者大量的体力和精力,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及年龄的增长,乳腺癌患者缺乏足够的体力和精力照顾孩子。 P5:“我现在得了这个病身体也不好,更没有精力去照顾孩子了,即使有经济基础我也没有精力。 ”P6:“我更愿意自己带着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就被惯坏了。 得这个病我已经没有精力怀孕了,即使怀孕了,我也没有精力去养。 ”P9:“化疗之后肯定要等两三年才能怀孕,那时候我都38 岁了,再要一个孩子体力上也照顾不了他/她。 ”
育龄期乳腺癌患者希望将来的孩子可以在父母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对疾病复发和自身养育能力的担心,影响乳腺癌患者的生育意愿。 P8:“养好一个孩子不容易, 不仅要给孩子补习还得培养她的兴趣爱好,我们还经常带着孩子去旅游开拓她的眼界。 ”P2:“我怕三年五年后再复发, 没办法照顾孩子。 ”P8:“现在自己病病歪歪,也没有能力去养孩子,要是养不好这个孩子就不要生, 必须给孩子好的成长环境,保障孩子的生活质量。 ”
2.2.1 对自身及子女健康的担忧 较差的健康状态是乳腺癌患者实现生育意愿的障碍因素, 在疾病的威胁下乳腺癌患者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健康, 在保证自身健康的前提下才会考虑生育, 部分乳腺癌患者因疾病和治疗引发的恶心、呕吐、疲乏、疼痛等症状而放弃生育。 P8:“女人怀孕很辛苦, 情绪也会不稳定,再加上有这个病,要先让自己恢复好,再考虑怀孕。”P3:“得了这个病吃不好睡不好,还经常感觉累,之前想怀孕,现在也不敢想了。 ”
经济状况是实现生育意愿的物质基础, 养育孩子的经济成本及疾病治疗的花费等也使其放弃再生育的想法。 P9:“如果再生一个儿子的话,还得给他买房、买车,经济压力太大。 ”P12:“现在治病的钱都是借的,更没有钱再生孩子了。 ”
2.2.3 缺乏生育相关的支持 缺乏生育相关的信息支持是乳腺癌患者实现生育意愿的障碍之一, 医务人员以疾病治疗为主, 易忽视乳腺癌患者与生育相关的信息需求, 且大多数乳腺癌患者因缺乏疾病相关生育知识产生错误观念而放弃生育意愿。 P3:“现在医院里关于怀孕知识的普及, 大部分是针对健康的女性,或者是有传染病的人,但是没有针对这个病的。 ”P10:“医生和护士都没有和我说过关于怀孕的事儿。 ”P11:“得了这个病我想要孩子也要不了,生出来的孩子肯定不健康。 ”
情感支持的缺乏使乳腺癌患者在多重压力下更为脆弱,不利于乳腺癌患者接受疾病和治疗,是乳腺癌患者(再)怀孕的障碍之一。 P8:“女人怀孕本来就是一个家庭的事,得这个病之后再怀孕,更需要老公的关心和照顾,否则还不如不要孩子。 ”P9:“刚得这个病的时候我接受不了, 如果不是我老公一直陪着我、劝我,我没那么快接受得病的事实,之前有一个病友就因为得这个病,她老公跟她离婚了。 ”
缺乏有效的工具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乳腺癌患者对照顾孩子的担忧,家庭成员所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支持也是乳腺癌患者(再)怀孕的有力保障。P8:“养好一个孩子需要花很多钱,我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的话可以再要一个孩子, 但是现在不允许。”P9:“我住院的时候,我妈照顾孩子,给他们做饭,接送上下学,要是没人帮忙照顾孩子我更没有生孩子的念头了。 ”
3.1 育龄期乳腺癌患者的生育观新旧并存 生育意愿是生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映了人们对所喜好的生育行为的选择
。 本研究的访谈对象多为“80 后”,她们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而出生的一代人, 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 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她们的生育观。多数乳腺癌患者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男孩偏好的观念不断被削弱,理性地选择生育。 同时,乳腺癌患者对子女的精神需求大于物质需求, 重视子女的教育与培养, 形成了以幸福为导向的新的生育观,这与杨宝琰等
的研究结果相类似。 另一方面在宗族文化和孝文化下,“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观念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乳腺癌患者的生育观。 大多数中国家庭认为理想的子女个数为2 个
,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大多数乳腺癌患者认为2 个孩子可以相互陪伴,这不仅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可以减轻其将来赡养父母的压力。 育龄期乳腺癌患者的生育观新旧并存, 医务人员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生育意愿评估时应充分考虑现代及传统生育文化对其生育的影响。
3.2 提供个性化肿瘤生育咨询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生育忧虑 访谈发现对自身及孩子健康状态的不确定性是乳腺癌患者产生生育意愿的主要障碍之一。患者被确诊为乳腺癌时, 维持自身健康是其考虑的首要问题
,疾病对其生命的威胁使乳腺癌患者难以顾及治疗以外的事件。此外,疾病的遗传风险和药物的致畸作用使乳腺癌患者更加担心未来子女潜在的健康问题,出于对自己及孩子健康状态的担忧,部分乳腺癌患者被迫放弃生育,这与Raghunathan 等
的研究结果相类似。 研究发现患者对癌症复发风险的主观估计往往高于实际风险
,这会导致患者产生不必要的生育忧虑,本研究中也存在类似现象。在本研究中大多数乳腺癌患者表示并不了解疾病相关的生育知识,且存在错误观念。在访谈中仅有1 例乳腺癌患者了解治疗对卵巢的损伤, 但并不知道如何保护自身生育能力。 这可能与国内医务人员以疾病治疗为主,忽视乳腺癌患者的生育需求有关
。 对于仍有生育意愿的乳腺癌患者,在尚不了解疾病相关的生育知识的情况下进行治疗,易导致其生育决策遗憾
。 医务人员应提高对肿瘤生育的重视程度,加强生育相关信息的培训,关注乳腺癌患者的生育忧虑,为其提供针对性的肿瘤生育咨询,向患者提供书面信息或在线资源,对于有生育意愿的乳腺癌患者及时转诊至生育专家,为其达成生育意愿提供可能
。
3.3 强化生育支持助推乳腺癌患者实现其生育意愿 抗肿瘤治疗不仅会损害乳腺癌患者的生育力,也会耗费其大量体力和精力, 乳腺癌患者对子女照顾能力的担忧是其实现生育意愿的障碍之一
。 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 乳腺癌患者更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与陪伴, 将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投入到子女的培养
;同时,乳腺癌患者也担忧怀孕会导致疾病复发无法陪伴孩子长大
。 另一方面疾病治疗相关费用导致的经济压力使乳腺癌患者担心难以保障未来孩子的生活质量
。 面对子女教养与经济的双重压力,部分乳腺癌患者选择放弃其生育意愿。 乳腺癌患者生育意愿的形成会受到家庭成员和同辈亲属的影响
。 当乳腺癌患者感受到有充足的物质和精神支持,能够为其(再)生育提供保障,生育意愿会更为强烈
。 有研究表明,具有较高的情感和工具支持的乳腺癌患者,其生育意愿的水平也较高
。 医务人员在鼓励乳腺癌患者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同时, 充分调动其家庭及社会支持, 增强乳腺癌患者与家庭和同伴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其积极体验,以减轻生育忧虑
,助推其实现生育意愿。
[1]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L,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 CA Cancer J Clin, 2021, 71(3):209-249. DOI: 10.3322/caac.21660.
[2] 曹毛毛,陈万青. GLOBOCAN 2020 全球癌症统计数据解读[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13(3):63-69.DOI:10.12037/YXQY.2021.03-10.
[3] 周宇香. 中国“90 后”人口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解析[J]. 中国青年研究, 2020,6(11):43-51. DOI:10.19633/j.cnki.11-2579/d.2020.0163.
[4] 刘嘉琦,齐立强. 乳腺癌患者的生育力保护及保存[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0,12(10):29-33. DOI:10.3969/j.issn.1674-4020.2020.10.09.
[5] Huang SM, Tseng L, Lai JC, et al. Infertility-related Knowl edge in Childbearing-age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after Chemotherapy[ J ]. Int J Nurs Pract, 2019, 25(5):e12765.DOI:10.1111/ijn.12765.
[6] Keim-Malpass J, Fitzhugh HS, Smith LP, et al. What is the Role of the Oncology Nurse in Fertility Preservation Counseling and Education for Young Patients?[J].J Cancer Educ,2018,33(6):1301-1305.DOI:10.1007/s13187-017-1247-y.
[7] Bártolo A, Santos IM,Valério E,et al.Depression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Young Adult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Reproductive Concerns[J].J Adolesc Young Adult Oncol, 2020,9(3):431-435. DOI:10.1089/jayao.2019.0144.
[8] 宋健,阿里米热·阿里木.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偏离及家庭生育支持的作用[J].人口研究,2021,45(4):18-35.
[9] Hsieh P, Huang S, Chien L, et al. Risk-benefit Perception of Pregnancy among Breast Cancer Survivors[J]. Eur J Cancer Care, 2018,27(2):e12696. DOI:10.1111/ecc.12696.
[10] 郑真真.新形势下的生育意愿研究框架:家庭和性别的视角[J].人口与社会,2021,37(5):1-12.DOI:10.14132/j.2095-7963.2021.05.001.
[11] Huang SM, Tseng L, Lai JC, et al. Impact of Symptom and Social Support on Fertility Intention in Reproductive-age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J]. Clin Nurs Res, 2020,29(6):411-418. DOI:10.1177/1054773818770814.
[12] 李娜,黄婉维,张丽娟,等. 需求理论视角下年轻乳腺癌患者生育意愿和忧虑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5):3390-3396.DOI:10.3760/cma.j.cn115682-2021 0311-01080.
[13] Braun V, Clarke V. Using Thematic Analysis in Psychology[J].Qual Res Psychol, 2006,3(2):77-101.
[14] 杨宝琰,吴霜.从“生育成本约束”到“幸福价值导向”—城市“70 后”“80 后”和“90 后”的生育观变迁[J].西北人口,2021,42(6):36-46.DOI:10.15884/j.cnki.issn.1007-0672.2021.06.004.
[15] 于潇,梁嘉宁.中国独生子女生育意愿研究——基于生育代际传递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21(11):80-89.DOI:10.14167/j.zjss.2021.11.009.
[16] Raghunathan NJ, Benedict C, Thom B, et al. Young Adult female Cancer Survivors’ Concerns about Future Children’s Health and Genetic Risk[J].J Adolesc Young Adul, 2018,7(1):125-129. DOI:10.1089/jayao.2017.0050.
[17] Cicero G, De Luca R, Dorangricchia P, et al. Risk Perception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Genetic Counselling for Hereditary Breast and/or Ovarian Cancer[J].J Genet Couns,2017,26(5):999-1007. DOI:10.1007/s10897-017-0072-0.
[18] 吴克瑾,陈玉芸,金玉春,等.年轻女性早期乳腺癌病人生育相关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1,41(11):1262-1268.DOI: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1.11.15.
[19] Campbell AG, Hillemeier M. Fertility Counseling Information Adequacy as a Moderator of Regret among Adolescent and Young Adult Breast Cancer Survivors[J]. Support Care Cancer, 2021,29(5):2689-2697.DOI:10.1007/s00520-020-05771-9.
[20] Lambertini M, Peccatori FA, Demeestere I, et al. Fertility Preservation and Post-treatment Pregnancies in Post-pubertal Cancer Patients: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 Ann Oncol, 2020,31(12):1664-1678. DOI:10.1016/j.annonc.2020.09.006.
[21] 张会敏,孙晓晨,马红梅.年轻癌症患者生育忧虑心理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 整合[J].护理学报,2022,29(2):51-56. 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22.02.051.
[22] 康婷婷,郑蔚,刘梦丽,等.亲密加强疗法对育龄期乳腺癌患者生育忧虑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21,36(10):6-9.DOI:10.3870/j.issn.1001-4152.2021.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