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惠萍
摘 要: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对于进一步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而言至关重要。为此,在教学活动当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当充分的融入其中,培养学科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现阶段的教育环境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创建具有创新和务实精神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体系,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和成长。本文就“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现状及培养措施探究”这一主题展开论述,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同仁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现状;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1-0114-03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aining Measures of High School History Core Literacy Teaching
PAN Huiping (Songxi No.2 Middle School, Nan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Constructing a scientific and perfect core literacy training system is very important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 of high school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Therefore, in teaching activities,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be fully integrated into it, and cultivate the core literacy of the subject. This requires teachers to combine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create an innovative and pragmatic high school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system, so as to fully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literacy and guide students in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growth.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theme of "explor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aining measures of high school historical core literacy teaching", hoping to bring some reference value to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and colleagues.
【Keywords】High school history; Core literacy; Teaching status; Training measures
如今,新課程改革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今教师之间的热点研究问题,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从微观与宏观的角度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微观的角度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会产生综合性的促进作用;从宏观的角度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进一步完善国民历史观,进行大面积、全方位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途径。所以,这就对当今的历史任课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更要让学生从中感悟道理,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课程的结构上看,高中历史教材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的领域讲述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对比总结经验,也就是说,只有同时发挥出历史课程的理论价值和时间价值,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目前阶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现状
(1)核心素养教学缺失
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普遍认为高中历史课程较为枯燥,趣味因素较少。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主动融入历史课堂就显得较为困难。不仅如此,历史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不仅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忆大量的历史事件,更需要掌握数量庞大的历史术语,而且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从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出发,剖析历史事件对后世的影响。这就导致教学过程中难以融入针对核心素养的专项培养。
(2)学生学习兴趣缺失
在课堂上,教师所采用的方法往往呈现单一性的特征。也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论是哪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都完全相同。这就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步骤、学习方法完全没有区别,学生难以对历史课程和学习内容保持新鲜感,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失,难以产生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另外,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意识到了学生学习兴趣正在逐渐丧失,同时也使用了很多的教学方法来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最终的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通过机械的教学方式能够改变的,而是需要改变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感受到应试的压力。并且让学生感到高中历史的学习能够对人生成长有巨大的帮助,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认知,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获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课堂教学氛围死板
在目前,教学氛围死板也是导致教师难以开展核心素养教学的原因。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过于重视自身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充分发挥,使得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死板,难以体现历史学科的灵活性特征。
(4)教学指导性理论缺失
近年来,教学理论的缺失对高中历史的教学有着不利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与日俱增。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历史事件有着自己的认知,能够用历史事实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理解,要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历史观,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然而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很少有教师能够注意到这些问题,这也就导致了高中历史的教学缺乏指导性理论,将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指向了应试。
2.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措施
(1)添加课堂趣味元素
让学生对历史课程拥有浓厚兴趣,是推进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所在,也是开展核心素养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特别是在当前这个学生对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普遍较低的环境下,在历史课堂中添加趣味元素是一剂“强心剂”。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且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找适合的“激趣”切入点,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入口,展开教学活动,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相关内容时,在正式开始讲解课程之前,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以这一时期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如《三国演义》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使用这种方法为学生介绍历史知识时,需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影视艺术作品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区别,在教学活动中将电视剧作品与历史事实进行对比,从而建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趣味因素的课后作业,如要求学生从互联网中搜集这一时期的名人趣事,然后在下一次课堂上进行分享,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接触更多教材上不曾出现的信息,确保学生对历史课堂的新鲜感不会因时间推移而减弱。另外,教师也要对一些完成任务效率高,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样一来,学生在具备浓厚兴趣的前提下参与课堂,就能积极配合教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促使课堂教学迈向有效化,为进一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条件。
(2)设计高中历史教学体系
在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关键点在于设置合理完善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体系。所以,要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就需要设置并完善相关的课程体系。也就意味着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统一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以史为镜”。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通过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集体协作能力等核心素养所要要求的关键能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结合具体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而构建出一个合理完善,呈现多元化特征的历史教学体系。
比如,教师要在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例。首先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内容进行讨论,最终得出“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当时中国革命的影响。在此期间,学生之间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他们的思维互相碰撞,围绕同一目标共同合作,从而起到培养集体协作的精神。再如,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史料搜集能力,就可以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可以是文献,也可以是影像资料。然后让学生在搜集资料过后,进行简要的分析,从而强化学生搜集史料、应用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如此一来,学生的具体能力能够在历史课堂中获得提升,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打下良好基础。
(3)合理使用思维导图教学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着手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呈现出完整的知识框架,并且借此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清晰地看到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舍本逐末,而是要在理解历史事件来龙去脉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分析。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时,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总结学生从课本中得到的信息。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进行汇总,初步呈现出思维导图。接下来,教师通过自身的讲解,逐渐补充和扩展思维导图,从而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完全呈现到思维导图之中。接下来,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比如,从“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中分析清政府所处的环境以及英国贸易入侵的原因,并且通过这一历史事件分析鸦片战争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逆向思维,让学生从我国当今对待毒品零容忍的态度,回顾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从而强化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重大意义的掌握。这样一来,教师优化了自身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4)引入新颖教学形式
新颖的教学形式对于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当前,新颖的教学形式是非常多的,教师能够学习和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实际的教学情况选择性的使用新颖的教学形式,这样才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比如,对于一些古代历史来说,没有比古代文物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了,那么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可以在互联网上购买相应的文物复制品,然后带到课堂上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一些近代史和现代史来说,已经有能力记录下当时的影像,那么教师就可以从互联网上寻找相应的历史影像,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出来,这样就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构建高质量的高中历史教学打下基础。
(5)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构成教學体系的“最后一块拼图”。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教学评价同样体现出了其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之后,教师需要开展全面化、综合化的教学评价,从而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对自身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和对同伴的评价。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并不重视教学评价,不通过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也有一部分教师认识到了教学评价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但是评价方式上有所欠缺;也有部分教师的评价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为此,在教学活动之后的教学评价中,教师首先需要认识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方式。比如,教师在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课的教学任务后,就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让学生从同伴的眼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自主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其次,在教学评价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填充评价内容。比如,有些学生在理解英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时产生了混淆,教师就要针对此进行评价,帮助学生了解问题所在,最终掌握知识。在教学评价时,教师也要尽力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看清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化差异,不因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差就放弃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确保每一名学生的核心素养都能够在教学中获得提升,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总之,为了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清晰地认识到当前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能力以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展开深入地探究,并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才能够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发展。最终使学生成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具有核心素养,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德辉,张玉梅.基于实践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思路[J].时代教育,2017(20).
[2]刘强.渗透核心素养,建构有意义的历史学习:高中历史“了解—理解—见解”学习模式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课程,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