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超 程 聪
1.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5;2.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5
国家经济生活中生产要素各占的百分比被称为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它并非受生产要素数量影响,而与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具有相关性。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便受到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1]该理论指出各国间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以及生产各种商品时利用这些要素的强度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强调生产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认为一国应该出口由本国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而且,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将趋于均等。这一理论经常用来衡量一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位置,从而扬长避短,发挥本国的优势产业和资源。各国在制定产业政策时,都需要分析本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合理地分配生产要素的权重。
现代要素禀赋理论强调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是由其生产要素决定的。而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机构,其内部的基础元素体现了要素禀赋结构的特点。因此,要想分析高校图书馆的要素禀赋结构,应首先解构其内部元素。
作为高校的重要文献保障单位,高校图书馆首先必须把馆藏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第一项构成要素便是资源建设。传统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是以构建多样化的纸质图书资源为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数字资源的权重越来越高,高校用户亟需大量的电子数据库资源。各个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占馆藏资源的比例日益增高。如表1所示,截至2019年1244所高校图书馆馆均纸本图书经费为221.1万,与2018年的237.8万减少了16.7万。而电子数据库经费则从2015年的251万增加到2018年的338万,虽然2019年稍有减少,但是323万的费用支出仍然远超纸质资源。[2]
表1 2015—2019年高校图书馆馆均纸本图书和电子数据库采购经费(万元)
因此,数字资源和纸质图书的构成比例可以反映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发展趋势,可以作为第一项要素禀赋。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和推动。而高校图书馆在馆舍建设、馆藏构建、人才引进等方面也需要高校的经费支持。因此从图书馆的经费占比中,我们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发展阶段。如表2所示,2019年1278所高校图书馆总经费排名的前五名与文献资源费用和馆舍面积排名前列的图书馆有高度相关性。高校图书馆的经费富集程度直接影响到馆藏资源的构建和馆舍规模的扩大,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因此,这一元素可以作为高校图书馆第二项要素禀赋。
表2 2019年高校图书馆总经费、文献资源购置费、馆舍面积三项TOP5[3]
作为学校的窗口服务单位,图书馆的首要任务便是满足读者的需求。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师生的文化需求也随之变化。图书馆不再是仅仅提供传统业务的场所。学科服务、馆际互借等新兴服务业态开始在高校图书馆生根发芽。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使馆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开展服务。因此,服务模式的创新也能够衡量高校图书馆的整体业务能力。服务模式的转化也可以作为第三项要素禀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了高校图书馆的要素禀赋结构:馆藏资源构成比例,图书馆经费占比,人力资源结构构成和服务模式创新程度。要素禀赋理论指出:要素禀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转换。因此,本文通过引入迈克尔•波特的国家发展动力模型,从而推导出高校图书馆的要素禀赋发展逻辑。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遇到瓶颈,高校图书馆也不例外。由于纸质图书所占比例相对固定,纸质图书的需求也较为稳定。因此,电子资源的增加不是无限制的,其比例在五成左右已是极限。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开始进入下一阶段,这一阶段的要素禀赋发展逻辑为增强图书馆建设经费支持力度。不仅馆藏资源需要学校的经费投入,随着学校规模的日益扩大,伴生的便是读者人数的增长和馆舍空间不足的矛盾。这些问题都需要靠增加高校的经费支持力度来解决。如表3所示,2019年高校图书馆面积TOP5均为老牌国家重点名校,而新建馆舍面积前五名除山东大学外,均为发展中的普通高校,这说明普通高校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馆舍空间不足,馆舍需求旺盛,而新建馆舍面积能够体现高校对图书馆建设的经费支持力度。因此,高校图书馆在这一发展时期的发展动力为学校经费的支持力度,驱动模式为资本驱动。
表3 2019年高校图书馆现有面积与在建面积 TOP5[2]
馆藏资源的增加,馆舍面积的扩大,随之而来的便是读者需求的变化。读者对于图书馆的需求早已超出了传统的业务范畴,开始向多元化发展。而面对读者日益增加的多元化需求,高校图书馆仅仅依靠现有人力资源结构是难以满足的。近年来随着学科服务的开展,高校图书馆对于各个专业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很多高校纷纷提高准入门槛,招聘启事中对于学历的要求不再是本科以上,而是明确要求博士学历。而且对于从事学科馆员职位的应聘者也提出了相关的学科背景。而具有博士学历的馆员在高校图书馆尚属稀缺资源。截至2019年,在全国1311所高校图书馆中,仅有425所拥有博士馆员。拥有多名该类馆员的高校图书馆更是屈指可数。[2]这说明高校图书馆的高素质人才十分短缺,供不应求。因此,高校图书馆这一阶段的发展驱动力为高素质人才梯队的建设,驱动模式为创新驱动。
要素禀赋模型的构建能够将理论研究成果可视化表现出来,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高校图书馆要素禀赋结构的整体性和逻辑性,不仅能够较完整地表达要素禀赋结构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还能够明晰地解剖要素禀赋结构,为要素禀赋理论的实践提供了入口。
因此基于高校图书馆要素禀赋结构和动力转换逻辑,本文得出高校图书馆要素禀赋模型:
随着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双一流”学科建设应运而生,而高校图书馆要完成由要素驱动向资本驱动的转换,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积极转变馆藏资源建设思路。随着双一流高校和双一流学科名单的确定,各个高校的优势资源必将向相关学科领域倾斜。而高校图书馆由于传统的集团采购模式,所购馆藏资源无法及时反馈本校学科建设的诉求。往往会导致优势学科资源引进不足,特藏资源无法体现高校学科特色等问题。从而,促使高校经费预算由图书馆向相关学院自购资源倾斜,引起图书馆资源分流的隐忧。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调研本校优势学科的领域与范围,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采购。通过专家荐购、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科建设的具体需求。调整特藏资源种类,将不符合双一流学科建设的特藏资源进行替旧,构建优势学科特色馆藏和特色数据库,从而更好地为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精准服务。
新时代的互联网技术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万物互联的时代中,社会各行各业都以自身行业特点进行互联网+创新。而高校图书馆为了完成由创新驱动向服务驱动的转变,应该积极推进互联网+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转型。
互联网已经转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由于电子资源的大量普及,高校读者对于纸质图书的借阅需求不再迫切。而传统的面对面信息参考咨询服务,也由于移动社交软件的发展而日渐式微。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模式应从被动地等待读者咨询转变为主动的深入了解读者的需求。通过移动互联网,学科馆员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得读者的需求,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