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佳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音乐也逐渐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水平。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音乐的传播形式也越来越多,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推动了音乐教学发展。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将流行音乐和音乐课堂教学相结合成为了音乐界所关注的要点,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对待流行音乐的态度,形成兼收并蓄的学习和鉴赏能力。本文对音乐教学与流行音乐的融合进行探讨。
关键词:音乐教学 流行音乐 融合思路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6-0136-03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音乐,当今我国的音乐形式主要以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为主。流行音乐主要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正是因为如此,流行音乐才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特别是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在组织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融入流行音乐元素,借助流行音乐和音乐教育的有机融合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保证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
一、流行音乐所具有的特点
流行音乐的创作目的在于更好的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相比于其他的音乐形式而言,流行音乐能够通过通俗易懂的歌词来反映人们失落、喜悦等丰富的个人情绪。因为群众年龄段和职业的不同,流行音乐能更具体并客观的表达出群众内心的真实情感,这也是流行音乐能被大众普遍接受的原因。流行音乐的曲调多数时候都容易被人们记忆和演唱,在不刻意的时候就能学会,并且流行音乐很容易产生激昂的氛围,具有很强的传唱性和与时俱进的时效性,但在伴随着这些好的优点的同时,流行音乐的艺术指导性较低,因此无法得到有效的艺术传承。流行音乐被群众喜爱的速度很快,也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热搜榜,因此,流行音乐往往可以迎合社会大众的喜好,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和肯定,使社会大众成为流行音乐的传播者,在促进流行音乐发展方面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流行音乐的传唱度很高,流行的速度也很快,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新的速度也快,很容易被新产生的音乐所代替。流行音乐具有多种形式,并且歌词也都比较新颖易懂,在流行音乐推出的同时也会伴随着一定的商业价值,因此流行音乐比较适合普通的人民群众,对于流行音乐而言,怎样才能让大众喜爱,怎样才能满足大众的心理需求,这成为了如今流行音乐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二、音乐教学所面临的现状
对于大多数中等职业院校而言,所授课的学生年龄普遍在15—18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叛逆期,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反感的想法,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也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慌和无助的情绪,以至于他们在课堂上缺少积极性,很难认真、努力的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因此,如今的教育需要完整的思想教育和美育教育来帮助其进行协调,而音乐教学又是美育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生源复杂,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音乐基础也相对薄弱,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并未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教学理念相对传统,教学方法也不够新颖,教学活动无法凸显出时代性特征,主要教学内容以声乐教学和民族音乐教学为主,教师并未认识到流行音乐的重要性,甚至部分教师对流行音乐存在抵触心理,认为其艺术性不足,不愿意组织开展流行音乐教学,极大限制了学生对流行音乐知识的系统学习。即使有一些教师开展了流行音乐教学活动,也由于难以兼顾所有学生的情况,导致教学活动流于形式,限制了学生对流行音乐部分知识的学习和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音乐教学与流行音乐融合的必要性
随着流行音乐、网络音乐等多种音乐形式不断推出,年轻人对新鲜事物有着明显的追求与偏爱,由于传统音乐都比较严肃和庄重,学生在课堂中很难对其产生兴趣,而流行音乐与之相比,具有更清晰明了的情感表达和新颖出彩的歌词曲目,所以流行音乐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但由于他們的年龄小,心智还不够成熟,很多时候都是盲目的追求和崇拜,并不能准确的分辨出音乐的好与坏。而流行音乐传播的内容又过于杂样和混乱,这导致在音乐这一大环境下存在着多种消极元素。此外,目前的社会发展处于商业化的形式当中,很多流行音乐作品都偏向于功名和利益化,很难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真正的音乐内涵。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将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进行融合,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格和特点。例如,SHE的《不想长大》副歌部分直接运用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中最为人熟知的主题作为副歌旋律;《Remember》中就运用了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的主题旋律,并用电声化配器进行改创;五月天的《知足》在间奏部分就出现了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C大调《小星星变奏曲》;周杰伦的《东风破》《菊花台》《兰亭序》等在编曲上运用中国传统五声调式再加上琵琶、二胡等民乐助阵。许多音乐都是由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相融合而产生的,这些流行音乐都具有一定的学习和模仿的作用,因此就目前流行音乐的价值而言,将流行音乐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四、音乐教学与流行音乐的融合路径
(一)挖掘流行音乐内涵,防止教学过于形式化
流行音乐之所以能被许多学生接受和喜欢,多数是因为其拥有通俗易懂的歌词和轻松愉悦的曲调。即使对流行音乐的喜爱超过了对大部分种类音乐的喜爱,但学生也仅仅是增加了对流行音乐的哼唱次数,这也导致学生并不能真正的了解其音乐内容含义,也无法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面对流行音乐潮流对流行音乐的文化内涵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且结合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和传播历史,引入一些积极向上且能够引领学生精神建构的歌曲和文化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流行音乐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对流行音乐文化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切实保证流行音乐教学的整体发展成效。
例如将流行音乐的发展背景部分知识引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如《龙文》《青花瓷》等,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对歌词内容进行深入解析,让学生在感受不同类型流行音乐文化魅力的基础上,也能深切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在此前提下,教师将流行音乐教育内容与音乐教学中具体的教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从仿写创作的角度对歌曲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如何创作中国风歌曲,从音乐艺术角度对流行音乐歌曲进行赏析,发现流行歌曲的艺术魅力。在学生结合教师的指导进行不断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文化理论掌握情况、艺术修养和审美分析能力都能得到适当的强化,从而有效的将流行音乐积极的一面引入到传统音乐教学中,防止传统音乐教学过于形式化。
(二)重视流行歌曲,组织学生参与流行歌曲演唱
流行歌曲本身是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音乐文化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加强对流行音乐歌曲教学的重视,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还能为学生深入系统的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正确认识流行音乐的重要性,并且从演唱训练角度对流行音乐教学进行改革创新,让学生对基础声乐知识、器乐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并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兴趣,为后期学生对音乐艺术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学习创造条件。如此就能够将流行音乐演唱与声乐理论教学、发声方法教学以及发声技巧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切实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全面提升。
例如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入王菲《水调歌头》流行歌曲的演唱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分析王菲发声的特殊性以及发声技巧,让学生在模仿训练中形成对王菲发声特点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发声技巧和方法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教师组织学生接受《水调歌头》演唱训练,将所学习的发声技巧和方法应用到实际的演唱活动中,促进学生歌唱技能的培养。在此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对唱、和声以及重唱等多种训练方式,确保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对流行音乐的演唱和音乐艺术的歌唱模式形成深入系统的理解,确保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全面提升,为学生音乐艺术修养的良好培养创造条件。
(三)改变教师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方式和理念
在音乐的教学课程中,音乐教师作为音乐传播的主导者,也是音乐教学的监督者,其在音乐的发展和传播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且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拥有多样性的身份,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需要音乐教师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以及文化素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落实,很多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满足不了当下学生的需求,因此,对于教育改革来说,也需要快速的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的音乐教育,在对其进行音乐教育的同时,也要最大程度的发挥流行音乐的促进作用,使流行音乐的输出能力达到最大,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做好充分的了解,深层次的挖掘学生对音乐的潜能。教师不能一味的给学生传授理论概念,可以将一些教材上的理论知识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具体的了解和学习课堂上的音乐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发展简史和发展历程,只有学生对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才能在引入流行音乐后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和认知。流行音乐与其他形式的音乐历程相似,也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与变化,这使得流行音乐也有了自身的价值和内涵。因此,转变当前的教学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教育和思想开导,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加稳固,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和增加勇气,进而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能高效的进行演唱和学习。
(四)结合热点,凸显音乐教学的时代特征
由于学生思想发育还不够成熟,在成长过程中保持着对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在教育实践中,音乐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将音乐教学与流行音乐相关的热点事件、热点元素等进行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系统学习。教师也可以对社会热点涉及到的流行音乐方面知识进行挖掘,并融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促进学生音乐艺术修养的有效培养,真正在教育实践中彰显时代价值。
例如在自然天灾期间,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引入流行音乐领域的公益歌曲,如《让世界充满爱》《明天会更好》《相亲相爱》《萤火虫》等,并指导学生学习这部分歌曲,保证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可以形成情感共鸣,促进学生歌曲演唱过程中艺术表达能力和情感渲染能力的明显提高。又如纪念建国建党的重要日子,老师就可以选择一些积极正能量的爱国流行歌曲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如《我的中国心》《大中国》《中国人》《红旗飄飘》等,辅助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效果,同时也发挥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用,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和社会责任感的强化,切实提高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效果。此外,教师也可以结合流行音乐领域的热点活动开展教学活动,促进社会热点内容和中职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针对湖南卫视“歌手”热播的情况,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分析摇滚音乐、乡村音乐的差异,让学生在欣赏比赛的情况下结合所学知识对歌手的演唱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和判断,保证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中,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强化,为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条件。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音乐教育实践中更好的融入流行音乐元素,就需要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强教学影响力,为学生深入学习流行音乐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切实保证流行音乐教育教学效果。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保证音乐教学能与流行音乐进行完美的融合,进而使中国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更好的进行融合,切实推进音乐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全面强化。
参考文献:
[1]方良洪.中职音乐教学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思路探究[J].艺术评鉴,2018(02):116-118.
[2]诸鑫鑫.浅谈流行音乐与中职音乐教学的融合[J].职业,2017(05):88-89.
[3]方良洪.中职音乐教学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思路探究[J].音乐时空,2018(02):116-118.
[4]赵艺琳.论中职音乐教学与流行音乐的融合[J].北方音乐,2014(16):134-134.
[5]陈龙秀.中职音乐教学和流行音乐的融合[J].艺术评鉴,2017(06):88-89.
[6]曹晓梅.试论流行音乐与中职音乐教学的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27):153-153.
[7]陈小科.中职音乐教学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思路[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12):113-113.
[8]杨雪莉.流行音乐和中职音乐教学的融合[J].学子:理论版,2017(11):90-91.
[9]王硕源.浅谈中职音乐教学与流行音乐的结合[J].北方音乐,2017(13):16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