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霄
摘要:侗族琵琶歌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自弹自唱,而且它的演唱内容丰富多样,几乎包括了侗族的传说、神话、历史、风尚、社会习俗以及社会交往等许多层面,同时还是侗族地区的典型歌种。由于其自身曲调和唱腔的特殊性,受到了广大侗族人民的喜欢,同时还为侗族的民俗学、社会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了关键的理论依据,对侗族音乐的传播与弘扬起着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侗族 琵琶歌 传承 路径
中图分类号:J6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6-0097-03
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西、湖南以及贵州交界处,是一个以种植稻子为主的农耕民族。侗族人民能歌善舞,琵琶歌更是传统的艺术瑰宝,这也充分体现出了侗族人民的智慧。他们的传承方式是由老年人进行歌曲的教唱,再由年轻人或者是小孩儿进行学习,所以被称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更是我国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对其进行传承和弘扬。
一、侗族琵琶歌的简述
(一)琵琶歌的由来
我国贵州南部的侗族流传着一种单声部民歌,被称作琵琶歌,并且因用琵琶伴奏而被广泛流传,流行于广西的三江、湖南的通道以及贵州的黎平等地。侗族琵琶歌有许多美好的传说,有一个是这样描述的:早在我国的远古时代,一场特大的水灾几乎毁灭了人类,只有两个小孩躲在了葫芦里,最后才得以生存下来,他们就是张良与张妹。为了使人类能够继续繁衍下去,他们结成了夫妻,之后,他们的后代利用琵琶与唱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演唱,以此来纪念他们的先人。由于歌声婉转动听,琵琶声美妙悠扬,天上的七仙女听到他们的歌曲也被深深的打动,所以,仙女们也如此弹唱,并且还让整个侗族的人民都学会了,由此,侗族琵琶歌被衍生出来。
(二)琵琶歌的分类
若是按照表达方式进行分类,琵琶歌可以分为叙事琵琶歌与抒情品歌两种类型,年轻人更加青睐于抒情琵琶歌。抒情琵琶歌有长短之分:长歌通常以抒情为主,不注重情节;短歌多数是即兴创作。传统的抒情长歌被叫做银情歌,包含“银情美”“银情枉”等,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情人歌。贵州地区有一首琵琶歌,叫做《给句好话暖我心》,这样唱到:琵琶伴我慢慢唱一首银情歌……白天上山做工,见到鸟飞想到你,叫我牵肠乱了心窝,站在山坡抬头望,不成夫妻给句好话暖我心快乐。这是抒情琵琶歌中的典型代表。老年人通常会弹唱叙事琵琶歌,若是按其内容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赞颂歌、父母歌、劳动歌、恋情歌等。若是按照演唱形式可以分为“嘎京”与“嘎常”两大类型,通常会进行“开堂歌”的弹唱,然后通过自我简介表达出演唱内容,最后再运用“散堂歌”让观众散去。例如《秀银与吉妹》是典型代表,主要讲述的是二人相爱,却遭到了薛家财主的迫害。歌的第一段就利用“开堂歌”对演唱内容进行介绍。
(三)琵琶歌的特点
侗族琵琶歌的演唱内容十分丰富,并且种类也是多种多样,不但包括了侗族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还对人们日常的生活以及情感进行描述,充分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形态。琵琶歌主要通过边弹边唱的方式演奏出来,而且,演奏形式也是种类繁多,其中,主要以爱情为主,这也见证了侗族人民的纯真爱情。琵琶歌不只是单纯的歌曲,同时还是侗族人民文化现象的充分表现,是我国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侗族琵琶歌的传承现状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大部分的侗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一些偏远山区,那里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信息不通,交通阻塞,不能有效地吸纳其他的元素音乐文化,本地音乐被完整的保存下来,并且有着固定的传承方式。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当地的音乐文化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文化变迁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世代口耳相传的民族音乐发展遇到了瓶颈,有的甚至已经失传。在传承的过程当中,侗族的琵琶歌一般都是由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组成的歌队对其进行传唱,再通过各式各样的社会舞台进行传承,在不断的实践当中进行传播。但是,这些传播渠道有着很大的约束性,不足和缺陷也逐渐显现。首先,到目前为止,一部分的民族歌曲已經出版,然而琵琶歌的歌谱还是不健全,需要政府的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和整理,同时还要引导和鼓励专业的学者和资深歌师参与到琵琶歌的整理当中来,对一些将要失传的音乐文化进行挽救。在对其进行记录时,相关记录人员只是依靠本地语言和汉字读音进行记录,不能十分准确的对原始读音进行记载,进而在传播时会使其失去真实性和准确性。由于以前的记录形式和记录工具较为匮乏,在装订上不完整,字迹模糊不清,不能达到理想的传承效果。其次,传承侗族琵琶歌的歌师年纪多数较大,甚至有的已经去世,而多数的年轻人也已经外出务工,并在经济大潮下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对本土的民歌已经失去兴趣。近些年来,为了对琵琶歌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传承,已经有一部分民歌进入到学校当中,得到了较好的传播,然而,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经过一阶段的学习之后,若是后期没有再进行继续学习,就会慢慢的遗忘。最后,现代少数民族的中小学生与汉族的学生接受着同等教育,用着同样的教材,因此也对本族的文化传承并无很大的概念,也没有建立相应的自信心,有的还会产生疏远心态。表面上看,文化与旅游处于双赢状态,然而侗族琵琶歌与其自身的生活和文化背景已经产生了间隙,使得无法继续传承下去。
三、侗族琵琶歌的传承路径
(一)民间传承
侗族民间是进行琵琶歌艺术传承的主要路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侗族琵琶歌正是这种民间艺术的发源地,只有在这片土地上才能对其进行良好的传承与弘扬,创造出更加伟大的民间艺术,因此,若想使琵琶歌艺术保持其原有的味道,那么一定要在其发源地进行良好的传承,这样才能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特点充分体现出来,使得它的表现形式更加的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特点更加的鲜活。侗族琵琶歌无论在歌词、旋律或是节奏上,都展示出一种活力,同时也是音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琵琶歌的传承,关键是进行模仿,并不是只依靠文字或是乐谱,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空间的变化而随时改变。民歌演唱具有可变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并且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当中所演唱出的作品、表达出的感情也具有差异性,但无论时间怎样改变,歌唱中的个人情感都会以原有音乐作基础,使得琵琶歌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充分表现出来,进而衍生出一种新的弹唱形态,使其在不断传承和弘扬过程当中对侗族民间文化有一个深刻的体验与了解,扩大琵琶歌的传承领域。
(二)教育傳承
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民族文化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包含了伟大的智慧,这就需要通过教育的方式对其进行传承与弘扬。怎样使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点得到充分展现,对其进行良好的传播,是我国目前中小学教育重点。在小学音乐教材当中,有效的融入侗族琵琶歌,不但可以使得中小学生的少数民族音乐传唱能力得到提升,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使他们的音乐综合素养得到提高,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对侗族琵琶歌进行有效的传承与弘扬。在我国的各个地区,甚至乡镇都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少数民族地区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进步,并且对侗族儿童的教育有着重大影响。在民族地区开展九年义务教育,使得山寨文化和经济得到了重大的发展。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力度,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在教育资源当中有效的引入了民族的音乐文化,并且渗透到了中小学的活动当中。在侗族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过程当中,以民族文化的传承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更加深层次的研究与探索,而且还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三)社会传承
政策倾斜是侗族琵琶歌传承的主要内容,而资源整合是其关键的管理方式。对侗族的文化体系进行不断的健全和完善,提高政府相关部门对侗族文化传承的力度,建立更加全面的机制,为侗族琵琶歌的有效传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保障体制,使民族文化传承具有科学性、长期性以及系统性。首先,要确保侗族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共同进步。对侗族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运用,打造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产业,在确保文化得到良好传播的过程当中,使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提升,推动侗族经济的良好发展,为物质文化的传承提供保障,增加自身对侗族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其次,要对侗族的文化传承体制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建立传承机制,并且要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对文化传承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进行不断的完善,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功能和职责,调动侗族人民的主观能动性,把人力、物力、财力有机结合,加快侗族文化建设的有效落实,使其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当中得到传播与弘扬。
四、侗族琵琶歌的文化价值
(一)历史价值
侗族琵琶歌当中富含着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并且记录了侗族社会的风俗习惯、历史事件、劳动生产以及宗教信仰等。例如,开堂歌就对侗族琵琶歌的起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有着重要的歌史价值。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同样侗族人民也延续了这种优良传统,乐善好施、热情好客、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同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琵琶歌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并且对其广泛传播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因此,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文学价值
侗族琵琶歌是侗族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侗族民族文学的造诣有一个深刻的反映。在内容上涉猎较为广泛,包括了本土的民族风情、地域文化等,而且,还把侗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特质充分展示出来。在对琵琶歌进行编写的过程当中,由于类型的多样性,在创作对象的选择上也是应用了较多的艺术手法和形象的修辞手法,对其故事情节进行构建,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在对侗族琵琶歌的歌词进行编写时,大多会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而使得歌的意境与文化艺术氛围相适应,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审美价值
首先,琵琶歌主要是通过弹唱的形式进行展现,这也使其自身拥有了特殊的艺术魅力,是典型的歌乐结合。在弹唱的过程当中,可以把本土的民族气息、淳朴风情、真挚情感充分体现出来,而且,歌声悦耳动听,让听者有一个良好的审美感受。其次,由于少数民族有着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这也使得琵琶歌充满了艺术美感,与自然环境相适应,把音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之美充分展现出来。侗族人民自小就生活在有山有水的地方,而且风景宜人,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最大程度的进行保留。他们向往和谐美好的生活,进而琵琶歌被创作出来,不但使侗族人民的美好心灵得到滋养,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整个侗族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抒情与娱乐价值
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无论男女老幼,都喜爱唱歌,同时,唱歌也是他们进行抒情和娱乐的一个主要方式。琵琶歌是侗族人民最主要的精神食粮,也是必不可少的娱乐方式。琵琶歌主要是通过自弹自唱的形式展现出来,侗族琵琶还有着携带方便的特点,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想唱就可以唱,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青睐。在年轻人谈婚论嫁的时候,琵琶歌就是“月老”,青年男子会带着琵琶来到姑娘家中,通过弹唱表达男子的爱慕之情,即使通宵也不愿离去,被称作“行哥作夜”,同时,也把侗族人民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出来,是他们进行娱乐和传情达意的真实写照。
五、结语
综上所述,琵琶歌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并且它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较为强烈,是所有侗族人民的智慧结晶。在现代经济大潮和文化发展的影响下,在原生态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创新是十分重要的,使得少数民歌的时代感与使命感更加丰富,进而促进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弘扬。
参考文献:
[1]张世聪,刘海涛.浅谈贵州侗族民歌音乐特色及其文化价值——以琵琶歌为例[J].明日风尚,2020(22):124-125.
[2]张新杰,谢贵华,王山.侗族琵琶歌原生态文化视角英译探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23-26.
[3]张俊梅.侗族琵琶歌中混合拍子的形态、功能及研究意义[J].城市学刊,2017(05):49-53.
[4]何家国.黔东南侗族琵琶歌核腔及其文化阐释[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7(02):118-124.
[5]何家国.现代性语境下民间传统音乐的保护策略——以侗族琵琶歌为例[J].作家,2014(05X):193-194.
[6]杨彦增,吴昌玉.侗族琵琶歌中蕴含的传统伦理思想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0(10):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