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蔚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三全育人”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要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求。本文探讨研究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出以课程育人为基础,以实践育人为平台,以科研育人为载体的改革路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推进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关键词:三全育人;财务管理;课程思政
1 “三全育人”与高校课程思政背景
2016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
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及全方位育人。党的十九大以来,聚焦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部启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2021 年 1 月 7 日至 8 日在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又再次强调“以更加科学的导向、更为多样的资源、更加灵活的方式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此背景下,高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落实课程育人成效。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应改进教学方法和工作方法,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可从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等方面着手,构建一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
2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财务管理》教学新目标
《财务管理》是财务会计及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基本内容包括:财务管理总论、财务分析、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企业筹资管理、企业投资管理、企业营运资本管理、企业股利分配管理等。在课程思政视角下,财务管理课程需要树立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新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价值观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效结合,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德才兼备的财务管理人才。
通过结合课程思政,教师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与理财观,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严谨负责、廉洁自律的职业素养,并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
3 “三全育人”背景下财务管理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构建
3.1 以课程育人为基础
构建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首先应以课程教学过程改革为基础,将思政元素融入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实现财务管理课程育人的功能。具体可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创新、考核方式改革等四个维度入手。
首先,建设教师队伍。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第一责任人,要改变重知识轻价值的传统教学思路和重讲授轻互动的传统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创新教学手段。不照搬思政类课程内容,充分挖掘本课程专业领域的思政元素,如介绍财务专业领域专家大师的成长奋斗故事,探讨与财务管理有关的国内外财经大事件,播放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视频等。同时,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可向思政课程教师学习相关思政知识,定期交流。校方可组建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的合作关系,财务管理课程的思政教学研究可由双方老师共同负责,共同挖掘思政元素,组建既具有专业知识根基,又具有思政理论支撑的教师团队。
其次,设计教学内容。在目前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建议按以下几点进一步完善本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改进思政教学大纲。
(1)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为核心。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諧的国家层面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价值取向,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巧妙融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意识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大局意识,提升学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2)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念、诚信文化、勤劳美德、忧患意识、感恩传统等都能与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例如,讲述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知识时可引入传统的义利观,为学生讲授“以义为重”、“以义取利”的传统思想,在新时代背景下,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义以为上”的价值追求;在讲授风险与收益理论知识时,可引入传统的忧患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使学生能增强风险意识,在收益面前能正确判断风险、分析风险、防范风险、应对风险;在讲授时间价值理论内容时,可引入传统的勤劳美德教育,教育学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帮助学生树立勤奋踏实,惜时如金的观念,养成终身受用的学习习惯。
(3)与国内外时事和案例的结合。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国家财经大事件、国际时政热点、以及大学生身边的热门话题,提升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通过将货币时间价值中复利这一理论与互联网时代下网贷、校园贷这一焦点问题进行融合,使学生对货币时间价值理论能够更加直观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提升学习兴趣,并能引导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培养学生对陷阱和风险的判断能力,增强其信用意识和金融素养。
再次,创新教学方法。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思政场景。目前,笔者所在学院的“财务管理”课程已运用“学习通”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经过教学实践验证,混合式教学的互动效果相较传统课堂的教师讲授模式有很大改善,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所提高。后续应进一步将思政元素融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并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的课堂学习模式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思政元素的理解渗透,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最后,改革考核方式。应对财务管理课程的传统考核评价方法进行改革,尤其是需要新增对思政元素教学效果的考核。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建议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以结果性评价为辅。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核学生的思政学习参与度,可增加“学习通”平台学生课前预习观看慕课、平台线上讨论互动以及线下课堂互动质量等环节的思政指标评价权重,并增加课后学习小组思政案例分析报告的权重,全方位对学生的思政学习过程进行考核;结果性评价侧重考核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和践行能力,可通过财务管理课程的阶段性测试和期末考试来展开,在主观题里融入思政元素的考核,例如在案例分析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财富与创新观念等德育元素的考核,形成一体化考核体系。
3.2 以实践育人为平台
学思践悟,知行合一。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运用能力与实操能力,实现实践育人的目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增加课程教学的实践学时,开展财务管理课堂思政实践教学。目前,笔者所处院校已全面展开实践课程改革,在适合进行实践教学的专业课程学时安排中,均加入了相应的实践学时。财务管理课程也可根据课程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实践学时,并将思政元素融合于实践教学过程中。例如,可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实践教学,建立企业财务管理模拟情景,让学生进行财务管理模拟实战体验,在此过程中树立职业责任感与荣誉感,培养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与团队合作精神;还可结合案例分析实训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形式进行思政案例分析实训,将上文教学内容设计改革中选择好的实训案例布置给学生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案例分析实训的过程中,一方面深入运用和巩固了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更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价值观引导效应,使学生真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
其次,将思政教学贯穿于社会实践与实习过程中,提升思政教学效果。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应在企事业单位进行财会类工作实习,为了保证实习效果,需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与合适的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在互惠双赢的前提下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合作模式,组织学生分批分次进行财会实践实习,同时安排专业教师在实习基地进行指导。在日常实习工作中,要注重课程知识与思政教学的融入与贯穿,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作用。除实习基地的集中实习之外,辅导员还应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寻找分散实习的机会。例如每年年底年初交接时,正是各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繁忙之际,用人需要较大,可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寒假时间到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通过实际工作树立其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培养其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财务管理思政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任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辅导员都应尽力发挥各自作用,实现对学生的共同价值引导,将课程思政教学从教室里课堂上,延展至实习单位中实际工作上,充分体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指导思想。
最后,在第二课堂中融入思政实践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標。在大学教育中,知识的传授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室,任何能帮助学生学习和使用知识的场所都可以作为知识传播的课堂,也就是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实际运用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财务管理思政教学也应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效应,提升财务管理思政教学效果。具体建议如下:(1)可组织举办财务管理知识竞赛,并在竞赛问题中融合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能更深入理解财务管理中的思政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可组建财务管理思政学习社团,鼓励学生通过社团开展全方面的第二课堂活动,包括:思政读书分享会、思政主题辩论赛,思政观影活动等各种形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的各个环节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养爱国情操和民族自豪感,并树立职业道德与职业认同感。
3.3 以科研育人为载体
科研育人是立德树人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三全育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财务管理思政教学中的科研育人,应同时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在科研过程中更好地促进学生在专业能力和思政素养两方面的共同成长,巩固学生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并培养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
首先,以学生为主体,改革科研管理制度,提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比例,通过学生在科研过程中的充分主动思考与探索,培养其理解和运用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要达到这一效果,需要各高校以制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科研积极性。通过设计合理有效的科研管理制度,将人才培养与科研教育相结合,从选题设计、立项审查、技术研究、成果运用等全过程给与学生相应指导与支持,并鼓励学生将思政元素与科研课题相融合。此外,近年来,国家教育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项目)在全国高校中得到了大范围推广,财务管理思政教学也可结合大创项目来展开,在指导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进行项目研究时,可引导学生融合思政元素,为财务管理思政教学开拓新路径,提升思政教学效果。
其次,以教师为主体,完善学术诚信体系,促进思政教学改革项目研究。一方面,应健全学术研究道德行为规范和科研诚信管理体制,在制度上要求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严格遵守学术纪律规范,在选题立项、项目研究到成果发表的全过程中,以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为主导,做到学术自律与学术诚信,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能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第二方面,应从制度层面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对课程思政教学的理论、路径、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透彻地研究,分析探索如何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科研教育等多方面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元素,给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工作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指导与方法供给。
4 结束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将思政元素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才。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积极推行以课程育人为基础、以实践育人为平台、以科研育人为载体的改革路径,有利于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指导思想,以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成人成才,培养兼具扎实专业技能和高尚道德情操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凤翠,邬志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22(4).
[2]杜丽.基于“课程思政”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讨[J].当代会计,2020(21).
[3]郑美丹.高校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及其实践路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20.
基金项目:广东培正学院课程思政试点课程项目——《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编号:PZ1420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