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旭
双减政策出台以后,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课堂效益最大化成为数学教师必修的课程。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巧算瓶子容积》为例,谈“双减”背景下如何应用微课化解以上问题。
一、经纬定位微课内容,使学习目标更精准。在教学之前,教师要通读教材,了解学习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这个内容前后学生学习了一些什么相关联的知识,后续还会了解什么?用经纬定位微课内容,使学习目标更精准。比如:在教《巧算瓶子容积》,教师要了解以下内容:该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这一学习内容中的一道典型例题;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全面了解并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同时也初步认识了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计算;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对于等积变形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运用。而这一内容对孩子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和等积变形的运用给予了层级思考。
二、顺学而导切入微课学习,使自主探究更深入。课前备课,我们对教材中关于不规则图形体积计算方法进行了梳理,发现教材呈现的这道题是很难理解很容易出错的题。同学们在认识体积后,能够很清晰计算出物体的体积,但是,遇到不规则图形体积计算,就会一筹莫展,无法下笔。因此,课前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前测,只是容器是长方体(图1)。里面还设计了不同层级的仿例组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各取所需。
在前测作业中,孩子都是先独立练习,我们在检查作业时,发现班上有近一大半的孩子不会把不规则的梨放到水里,然后利用长方体体积计算出上升水的体积,也就是说孩子们不明白为什么梨子的体积就是等于上升水的体积,而上升的水就是上升部分的长方体体积,能够理解并做对的孩子很少。这说明孩子们之前所学遗忘,而唤醒记忆并理解等积变形的概念是接下来学习瓶子容积计算的关键。
如何能更有效的帮助孩子们听懂学会并能灵活运用呢?后续教学中,除了加强对前期有关体积计算知识的复习理解运用外,对本次教学内容我们还进行实验演示并进行微课录制,鼓励孩子们参与研究性学习。通过观看“巧算瓶子容积”的综合应用的微课视频,完成《微课学习任务单》规定的进阶作业任务,理解并掌握(图2)①瓶子的容积共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水的体积和无水部分的容积。要求出水的体积和无水部分的容器把它们相加,就是这个瓶子的容积了;②不规则容器容积计算方法:把不规则的部分装上液体倒入规则器皿中再进行计算。
结果显示:这一次的学习正确率明显高于前测结果。后续,我们对孩子针对这一典型例题进行了访谈。孩子们说,有了微课学习,在课堂上没有理解的地方回家可以反复看,可以暂停请教高手。
微課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知识点少、教学容量小、教学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对传统教学研模式的改革。它能有效促使教师对学生典型错例的研究分析更深入,指导更及时,更能有效匡正或预防学生的犯错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业成绩。并且教师与学生共同经历“自我们否定”“自我们反思”“自我们成长”的全过程,对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及学生差异关注提高学习成效等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反思精进建构微课体系,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经过实践研究,我们受到了一些启发。在平时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中,老师充满激情的讲,学生认真的听,看似好像达成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通过课后作业的检验,效果好像并不像我们们预期的那样好,并且,越到中高年级孩子们数学两极分化就越明显。
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活泼好动,学的快忘得也快,作业中五花八门的错误往往让老师们哭笑不得。然而我们只是将这些错误简单的归咎为“粗心”、“不认真”,一贯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不断的“改错”,有的错误甚至重复多次,这样一遍遍的改错导致学生课业不断加重,效果却不明显,错题仍然层出不穷,学习兴趣直线下降,教师教学效率不高。
可见,适当的运用错例微课资源,为“双减”课堂的创设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杠杆。一是微课突破重难点的讲解,可以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减轻教师、家长的负担;二是通过一个典型例题,纵横贯通教材,串珠成链,给孩子知识体系进行思维建构;三是微课视频内容可以被永久保存,可供查阅和修正并达到资源共享,实现了对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的有效补充。
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学中巧用微课参与教学,操作性,可复制性极强。后续我们将会开展更多有益探索,倒逼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