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中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2022-05-09 02:46卢华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习品质科学活动科学探究

摘 要: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在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中,保持幼儿主体性是幼儿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积累生活和学习经验的关键。教师应通过创设科学探究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采用有效的策略、科学经验的迁移与运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文章指出,科学活动是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平台,幼儿拥有良好的学习品质能为自己一生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科学活动;学习品质;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13-0058-03

引  言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内涵在于为幼儿创设舒适愉悦的环境,引导幼儿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主动接触科学材料,积极参与科学教育活动,培养学习品质。在幼儿园课题“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背景下,幼儿通过自身的感知和操作,探索周围世界的奥秘,在探索的过程中进行互动与交流,将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深入感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相关科学知识,开阔眼界,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从而促进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学习品质的养成[1]。由此可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科学活动中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下面,笔者结合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创设支持幼儿科学探究的环境,激发幼儿好奇心,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环境是一种“隐形课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环境的合理创设有助于幼儿进行探索和学习。幼儿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观察,会逐渐发现和感受到科学活动的奇妙和美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环境带来的学习契机[2]。教师通过创设支持幼儿探究的丰富的自然和物质环境,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能满足幼儿自主探索、自由活动的需要,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主动探究、学习新知识。

例如,教师在中班科学活动“调味品”中,引导幼儿了解几种常见调味品的名称及其味道,让其知道加入合适的调味品能让食品更美味。教师创设富有食欲的厨房环境,与幼儿共同设计墙饰,贴上各种美食的图片,将教室布置成“厨房”,并分为一、二号厅,桌子上摆满西红柿、黄瓜、腐竹、火腿肠等,柜子上挂满所有幼儿的厨师帽和围裙,教室门口挂上招牌“小小美食家”。这些布置蕴含丰富的生活情调,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幼儿主动扮演“小厨师”的角色,积极探索、操作厨房里的调味品,与同伴一起尝试制作凉拌黄瓜、西红柿等菜品,了解调味品的妙用,品尝美食。

又如,在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风”中,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视觉环境和听觉环境,营造探索氛围,如在窗边高挂幼儿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风铃;在窗台上摆放幼儿自制的风向标;在走廊展示风车树;墙面上垂满塑料藤蔓植物;等等。当风吹过时,幼儿不仅能通过风铃的响声感受到风带来的节奏感,还能通过风向标的摆动看到风从哪里来,通过墙面上塑料藤蔓植物的晃动和风车旋转的速度感受风的大小,对班级环境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便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给幼儿创设温馨的环境,并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为幼儿的探索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给幼儿探索表达的机会,让好奇心助推幼儿主动学习,给予幼儿充足的探索时间,让幼儿从生活中萌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二、提供具有层次性、开放性、挑战性的科学活动材料,增强幼儿探究的抗挫力

幼儿通过与科学活动的材料积极互动,学会了发现问题、提问、探索、记录、讨论、表达,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探究思维方式[3]。活动材料的新颖性、趣味性、层次性、开放性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并进行探究学习。由于幼儿在能力上存在个体差异,教师提供的可操作性的科学材料应有难易之分。例如,教师在科学活动“筷子提米”中,第一次操作提供蓝色大盘子、勺子、筷子、瓶子、米等材料,引导幼儿猜想“筷子能把瓶子提起来吗”。幼儿带着猜想尝试用筷子提米,有的幼兒能成功地用筷子提起米,但个别幼儿失败了。第二次操作时,教师提供筷子提米的步骤图,让不成功的幼儿按照直观的步骤图进行操作,经过多次的探索、分析、讨论、验证,所有幼儿都用筷子提起米来,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由此可见,教师要提供有层次性、挑战性的材料,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探索、挑战自我,与同伴共同合作,分享交流,初步了解摩擦力产生的原因。为了提高难度,教师将豆子或花生装进瓶子里,引导幼儿探索筷子和竹签还能不能把瓶子提起来?幼儿通过对这些生活中不同材料的观察、比较、操作与实验,能够获得科学知识经验。每个幼儿在多次挑战后获得成功,也因此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即使遇到困难也不畏惧、不退缩,增强了抗挫力。

三、采用有效的科学活动策略,培养幼儿坚定的意志力

(一)从幼儿熟悉的事物入手

幼儿对周边的事物、现象十分感兴趣,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能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合作、协商。例如,在大班科学活动“面粉变变变”中,教师以“师傅招收学徒”引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引导幼儿说说面粉的特性:“面粉是什么样的?要怎么做才能把面粉变成面团?”教师可以运用表图记录,引导幼儿猜想一杯的面粉要加多少水才能成团,运用感官亲手感知面粉变面团的过程,感受面粉的变化,尝试用面粉制作各种造型,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幼儿制作的面点蒸熟或炸熟后,供幼儿品尝,并引导幼儿观察面粉食品在蒸炸前后的变化。通过这种方式,幼儿不仅能够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提高探究的专注度。

(二)开展科学绘本阅读活动

教师应积极开展体验式科学绘本阅读活动,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多渠道地进行感知、体验,融入科学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科学认知,提升科学素养。在科学绘本阅读活动“一园蔬菜”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蔬菜,了解蔬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蔬菜的可食用部分及不同吃法,感知不同味道,关注蔬菜生长的环境,进而拓展幼儿的知识面,使其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幼儿的自主建构和真实体验,发挥幼儿内在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种一种、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比一比、做一做、尝一尝、查一查等过程中,加深对蔬菜的认识,懂得蔬菜中含有许多其他食物无法代替的营养成分,积累和丰富有关蔬菜的生长过程、蔬菜的变化及厨房里蔬菜美食烹饪的知识和经验,懂得蔬菜能给人们提供营养,使人们身体健康,从而萌生喜欢蔬菜的情感,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科学的学习与探究实践活动是密切相关的,教师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体验环境,让幼儿感知、领悟,获得自主思考能力,从而增强幼儿科学认知能力与情感,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使其养成认真专注、坚持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回归生活的科学活动恰巧满足了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幼儿积极地吸收一切来自生活与自然中的知识,科学地将学习与生活、自然建立联系,逐步加强对周边事物现象的认知。在科学活动“会飞的宝贝”中,教师可以创设“寻宝”室,在活动室的各个角落放一些材料,如羽毛、干树叶、面巾纸、绘画纸、毛线等,引导幼儿用书本、泥工板、扇子等工具寻找“会飞的宝贝”,比比谁找的数量多。有了“寻宝”游戏的铺垫,幼儿在探索活动中表现得更加自主且专注。随着探索活动的深入,教师能够挖掘幼儿发现事物的兴趣点,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专注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科学探索活动。当教师发现幼儿对活动不感兴趣或探索不够专注时,就要及时找到幼儿不感兴趣的原因,利用集中活动和幼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想要开展哪些探索活动,并给予幼儿适时的帮助和引导,从而再次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专注度。

(四)适时提问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适时有效的提问,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发挥想象、积极主动思考、多角度回应的机会,引发了幼儿对新事物、新经验的关注,让幼儿带着疑问去思考,从而解决问题,获得新的收获,对科学小实验保持长久的兴趣。例如,在科学活动“神奇的盐”中,教师将水果放进水里并提问幼儿:“你发现了什么?哪些水果一放进去就沉下去?哪些水果一直浮在水面?”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不同的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具有发散性、挑战性的问题:“怎样让沉下去的水果浮起来?”引导幼儿探究、交流。适当地提高问题的难度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接着,教师提供盐、糖、奶粉,引导幼儿思考:“这三种材料,哪一种材料能使沉下去的水果较快地浮起来?”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去实验、探索、验证,从而了解到原来在水中放入盐,不停地搅拌变成盐水后能使沉下去的水果浮起来。

在科学活动“风在哪里”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了解风的常识,并提问:“你在什么时候能感受到风?”有的幼儿说:“我在放风筝时,感觉耳边有风在呼呼地响。”还有的幼儿说:“风在旋转的风车里。”教师进一步提问幼儿:“当风吹过来时,你发现身边的事物有什么变化?”有的幼儿大声地说:“当大风来临时,地上的落叶翩翩起舞。”还有的幼儿说:“风吹过来时,花摇摇摆摆,好像在对我笑。”教师追问:“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学生说:“夏天到了,天氣很热,风让我们感到凉快。”通过问题的设问,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让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进行科学探索,逐渐理解自然现象的变化,同时培养专注力及坚定的意志力。

四、推进经验迁移,发挥想象,激发幼儿潜在的创造力

经验迁移有助于幼儿创新性和灵活性地解决问题。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同一科学原理和探究经验,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帮助幼儿打开思路、找准方法、积累经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究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例如,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加几勺盐,沿着杯子的边缘慢慢加水,一边加一边观察水,猜测、判断沉浮现象,发现鸡蛋潜水了就停止加水,认真观察鸡蛋潜水的位置和杯中的水有什么变化,验证鸡蛋浮起来的原因是鸡蛋的密度比盐水的密度小,从而感知悬浮现象的存在。幼儿通过经验迁移共同交流验证让鸡蛋再次下沉的办法,根据生活经验辨别生鸡蛋和熟鸡蛋在盐水、糖水中有什么变化,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探究体验和认知经验。因此,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探究空间,提供科学和丰富的探究材料,充分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他们将经验迁移到科学活动中,从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结  语

学习品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长期、系统的教育。为了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应善于观察幼儿,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为幼儿创设科学探究的环境,提供富有创新精神的材料、有效的科学活动策略,促使幼儿迁移经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培养幼儿爱学、乐学、好学的学习态度及主动探索的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张桢,任丽欣.重视儿童的提问,开启探索的可能[J].幼儿教育,2021(12):22-25.

林华帧.探索性活动区中幼儿探究科学问题特点分析[J].福建教育,2021(7):34-36.

王琦,陈芒,刘雪松.以学习品质为突破点 从幼小衔接到家、园、校三方衔接[J].学前教育,2021(Z1):

47-49.

作者简介:卢华(1973.11-),女,福建莆田人,任教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南门第二幼儿园,园长,一级教师,本科学历,莆田市骨干教师。

猜你喜欢
学习品质科学活动科学探究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引领小学生探寻成功之路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幼儿自然观察智能在科学活动中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品质
如何开展小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