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木荣
摘 要:中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专业型技术人才。但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社会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较之以前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中职院校为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发挥自身在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就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机教学形式、教学理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基于此,重点针对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分组协作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3-002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3.007
由于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殊性,其在教育教学方面十分注重实践教学。而计算机教学就是一门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在促进学生现代化发展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分组协作式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将其应用到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充分考虑,并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促进学生的快速进步与发展。但如何将其应用到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中职计算机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巧妙运用分组协作的方式,调动中职学生的参与热情,给他们渗透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就业思想,实现从“要学”到“学会”再到“会学”的转变,并能学以致用。
一、分组协作式学习的相关概述
(一)分组协作式学习的概念
这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下,教师需要先將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来进行全新知识的探究,进行相关学习任务的完成。而且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辅助作用,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相互讨论相结合的形式下掌握并熟练应用相应的知识点[1]。中职计算机教师在划分小组的时候要科学、合理,保证每个小组都能够全员协作,提高学习质量,树立正确的团队合作观念,形成良好的教学趋势。
(二)分组协作式学习的运用基础
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的应用基础主要包含两方面。首先,保证学生分组的科学合理性,即教师不仅要分析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充分考虑,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组。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有所收获。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即教师不仅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引导,推进学生的小组学习进度,还要注重引导方式的选择,确保学生既可以对某些知识点进行独立的思考,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只有对学生循序善诱,才能将分组协作式学习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三)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与其他课程相比,计算机教学所使用的教学工具非常独特,由于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了一道“计算机”屏障,所以教师只能通过控制学生计算机的方式教会学生相应的知识点。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之间的沟通频率就会降低。而分组协作式学习则可以改善这一现状,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另外,对学生进行分组还可以让不同小组之间形成竞争关系。一旦学生的竞争意识被激发出来,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内容的讨论当中,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效率也就更有保证。而且,小组学习任务的完成,需要依靠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所以在完成小组学习任务的同时,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也就会越来越强[2]。
二、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运用的常见问题
(一)流于表面形式
在实际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的运用流于表面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部分教师依然习惯使用灌输式教学法,理论知识的讲解几乎占据了整节课的时间。这样一来,学生只能被动地记笔记,通过这种呆板的方式理解教师的讲解内容,根本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独立思考。整个学习过程异常枯燥、无趣,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低。其次,部分教师虽然对学生进行了小组划分,但是只是对小组进行提问,并没有将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的运用优势发挥出来,最终计算机教学效率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二)学习内容分配不合理
在实际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的应用还存在着学习内容分配不合理的问题。而这不仅不能将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的优势发挥出来,还会严重影响学生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另外,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也没有为学生预留出充足的分组学习时间,每次刚提出问题就要求小组成员进行回答,失去了分组协作的意义。这样一来,学生很难通过分组学习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久而久之,还会对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失去兴趣。
(三)运用方式不正确
如果针对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的运用方式不正确,那么不仅无法发挥出这种学习模式的运用优势,还会对计算机教学效率产生不良影响。因为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是一种近几年来才研发出来的新型学习方式,还没有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现大范围推广,很多运用方式也在摸索当中。部分教师会对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小组划分的合理性没有保证,基础没有打牢,就会对课堂秩序产生影响。而且,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没有较强的自律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经常利用讨论时间进行聊天。这样一来,就很难借助分组协作式学习的运用优势实现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只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为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的有效运用打好基础,才能够将这一学习模式的运用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首先,在正式开始分组之前,教师要对班级内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对新知识的接收能力进行调研,然后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达成学习能力互补的效果。
其次,教师要将每一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5—6人左右。如果小组内人数过多,可能会使学生利用讨论时间进行聊天,影响学习效率;如果小组内人数过少,又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在每一个小组内,要挑选出一名计算机水平最高且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成员担任组长,并在这一组长的带领下,展开分组协作式学习,实现整个小组成员学习效率的提升。小组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定期进行轮换,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为小组做贡献,发挥自身的优势,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当小组分配完毕后,中职计算机教师要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有的负责整理资料、有的负责小组发言、有的负责过程记录,让每一个学生都行动起来,肩负起一定的小组任务,这样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够增强集体精神和协作能力。由于中职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接触水平不同,中职计算机教师不要给学生施加学习压力,应该让他们自由发挥,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认知,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引导学生展开实践学习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知识都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去理解,如果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课堂上,那么将会阻碍中职学生的长远发展。在新时代下,教师必须要对传统的计算机教学理念进行改变,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此来增强自己在就业中的竞争力,为社会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
首先,在分组协作式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了学习阻碍,教师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引导和帮助,推进小组学习进度,提升小组学习质量。尤其针对缺乏较强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学生,教师要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计算机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当发现学生在计算机实践过程中有新的想法或者发现时,中职计算机教师要给予表扬,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其次,在分组协作式学习结束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点评,指出大多数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讲解与指导。在点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规律,做出差异化的评价,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可以受益。还要鼓励小组之间进行互评,给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使计算机教学更加高效。
最后,教师要空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并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辅助,逐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适时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计算机知识,也使教学充满趣味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要确保学生实践时间的合理性,否则将会因为实践时间过长而延长教学进度[3]。
(三)对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进行强调
在运用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的时候,教师需要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对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予以充分的尊重和强调,既不能过于干涉学生的学习状态,又不能让学生过于放任。首先,如果小组的整体学习能力较强,那么可以为其布置一些复杂程度较高的学习任务。如果小组的整体学习能力较差,那么可以为其准备一些相对简单、且容易完成的学习任务。这样一来,每一个小组都可以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在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学好计算机的自信心。其次,教师还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对某些知識产生思考。落实协作情况,积极参与到小组协作中,与中职学生成为学习上的伙伴,消除学生对教师的芥蒂。教师要给学生做好示范操作,让每一个计算机知识点都能够完美呈现出来,避免学生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最后,中职教师要保证小组具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候教师刚刚提出探究问题就要求小组成员进行回答,这样不仅不能实现探究式学习,也让学生对计算机课堂感到厌烦。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给予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计算机课堂不再枯燥和单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重要价值。
(四)对学习任务进行细化
之所以使用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鉴于此,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并以此为基础对学习任务的安排进行细化。这样一来,教师就不需要再像以往一样单纯地讲解教材知识点,而是不断推出新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或者实践操作等方式来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中职计算机教师要做好均衡处理,构建一套具有可行性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强化记忆计算机专业知识,要求中职学生能够把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实践操作中的要点都牢记于心,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计算机,锻炼个人的知识迁移、推理能力,也能够将精力都放到计算机学习上。第二阶段是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中职学生将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形成体系,把握每一个知识的细节,从“知识为主”转向“核心素养”。第三阶段是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机行业的知识,为未来的就业做好铺垫。教师给学生提供与就业相关的实践任务,从而打通学生的生活世界。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任务的布置,必须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联系,确保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协作式学习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熟练掌握。
(五)组织开展小组竞赛活动
在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下,小组竞赛的应用非常普遍。即在学生正式开始围绕某一知识点展开学习之前,教师需要先为学生安排学习任务,并指明大致的研究方向,从宏观上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式。然后再将具体的小组竞赛活动时间以及竞赛活动规则进行讲明。由于有时间限制的压力,学生为了获得最终的胜利就会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互动、讨论、沟通,并调动自己的所学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这样一来,整个小组的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学生获得最终的胜利,学习自信心也会越来越强。学习自信心越强,学习效率也就会越高。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4]。在新时期,中职计算机教师可以举办校园计算机技能大赛,提前公布竞赛内容,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做好竞赛前的准备工作。对于竞赛的评比要高标准严要求,以竞赛促教学,强化计算机技能。中职计算机教师要为每个小组做好心理疏导和培训,使每一个参赛的小组都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推动计算机专业开展教学改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的应用在教学效率提升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运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所以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为了将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的运用优势发挥出来,教师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还要不断探索全新的教学策略和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的运用策略。
参考文献:
[1] 蔡青青.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清风,2020(18):81.
[2] 彭楷楷.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数码世界,2020(6):172.
[3] 赵亮.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20(12):95.
[4] 叶宁.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3):213.
[责任编辑 胡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