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超
摘 要;学习目标的制定是备课和上课的首要任务,因为它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形式,起着小学数学教学的导向作用。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须具备有效的学习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设计;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达成的几大要素
1.自学性。让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材,以类似语文阅读的方法找出该节课的学习目标,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疑问做标记,读有所得写批注。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更有利于使学生从小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2.独立性。让学生学习充满自信,能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不依赖别人而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也不易受别人影响而轻易改变和放弃自己的正确看法,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并进行自我调控。
3.主动性。让学生对学习有热情、兴趣,能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主动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并具有个人学习特色,能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周围事物,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合作性。让学生能主动与同伴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善于倾听和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交流意识强,能和组内同伴共同协作,完成教学活动,使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5.创造性。让学生乐于并善于发现问题,能从不同的方位,多角度地观察,寻求解题思路,思维灵活性强,并具有创新意识。
6.开放性。教师对教学活动不要做太多的人为“设定”,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要着眼于发展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倡学生用个性化的策略方式解决问题,允许学生“冒险”和“犯错”,留足学生个性和发挥才智的空间。
二、目标制定常见的几种问题
1.学习目标的主体有误。学习目标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三维目标描述的都是教师通过某项活动使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2.目标表现形式不清。“进一步”和“认识”未做界定,无法测量。《课标》中,“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是依据小学数学教材安排而言的。在小学阶段“轴对称”的学习共两次:二年级下册为第一次,侧重于整体感受,对学生的要求就是能够指出哪些具体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四年级下册为第二次学习,侧重于通过画图等方式,体会轴对称的特点,是对轴对称图形认识的深化。
3.目标结果描述不具体。目标“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目标“步骤与方法”均未明确给出和阐明,这样就使得目标的指向性不强,缺乏可操作性。
4.是把教学内容等同于学习目标。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未结合教材和《课标》进行分析,就简单地将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划等号。在《课标》的第一个层面要求中,除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外,还要求对对称轴有进一步的认识,进一步认识的结果就是“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一目标没有得到體现。
5.课时学习目标和《课标》要求不一致。目标2中要求“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但《课标》的要求为“能够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两个描述的区别在于“补全”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画出另一半”。
三、关于制定有效目标的一些思考
1.创设情境,以景激情,让学生在特定的“境”中产生学习的“情”时揭示学习目标。
教学情境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目标所创设的情感氛围,通过讲故事、玩游戏、做实验等方式,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情感共鸣,带着疑问与欲望走进课堂内容的学习,并在情境创设中对所学内容在认知上形成知识建构。例如在“元角分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模拟的商品购销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现实生活的商品买卖的实践活动中,从生活走进数学,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些学困生本来对学习有畏惧心理,看到问题就“头痛”,但如果让他们买东西,“算账”却一点不差,商品购销的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他们的眼球,他们在“购销”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学习,从“头痛”到“乐学”,既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又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直接点题、开门见山,上课开始就直接向学生阐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对于一些“起始课”,我们直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的思维方向很快转移到所要解决的问题上,获得学习的主动权。例如在“测量土地”教学中,上课伊始就直接揭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初步了解测量土地的实际意义;认识标杆、卷尺、测绳等简单的测量工具,并知道它们的不同用途;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量出距离,学会用拉绳子的方法测量有关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这种揭示学习目标的好处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3.激发情趣,调动状态,在幽默轻松、寓意深刻但又能激发想象与思维的氛围中揭示学习目标。
数学比较抽象性,不恰当的教学手段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一个精彩的开场白却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动有趣,调动他们投入自主学习。如一年级“第几”这一内容的学习时,可以讲述一个笑话:古时候,有一个人到烧饼店吃烧饼,吃了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是不饱,直到吃完了第四个才感觉吃饱了,他拍了拍肚子,叹口气说:“唉,早知道吃第4个会饱,那我先吃第四个该多好啊!”在大家的笑声中我提出问题:“大家说那个人说的对不对呢?”学生异口同声地答:“不对!”“为什么不对呢?”在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愉悦的情绪中,教师水到渠成地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融知识、趣味、思想于一体,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新课的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笑话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既生动有趣,吸引他们的有意注意,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明.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2022(13):13.
[2]孟进静.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小学数学学习力的方法[J].知识窗(教师版),2022(0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