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珍林
摘 要:随着信息科学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应用效果,深受老师和学生们的喜欢和青睐。本文主要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应用措施,从而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童话教学
多媒体技术能够将课本上枯燥乏味的文字知识,通过视频、音频、动画以及图片等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从而切实调动学生们的各个感觉器官,有效集中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这对学生们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开展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应不断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应用,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的实际效能。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能够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具有活泼好动的内在天性。小学语文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但是这些故事情节往往以文字地形式存在于教材中,因此学生们很难感受到故事情节地生动性和曲折性。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开展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将教材中的故事情节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具体画面,从而对学生们的视觉造成强大的冲击,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某老师在讲授“龟兔赛跑”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就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呈现了与之相关的动画视频,使得学生们能够对童话故事中的乌龟形象和兔子形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并引导学生们深入感悟童话故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使学生们明白勤劳努力比天赋更加重要,进一步强化学生们对童话故事的理解[1]。再比如某老师在讲授“掩耳盗铃”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就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展示了主人公的各种搞笑举动,逗得学生们在课堂上哈哈大笑,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的紧张情绪和不安心理,有效激发了学生们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们能够以一种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小学语文童话学习中。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突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
对于传统模式下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而言,老师往往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授相关知识点,而学生只是知识的聆听者和接收者,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感相对较低,导致学生们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被大打折扣。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开展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应结合学生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有效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模式的桎梏。此外,老师還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停止功能和回放功能,在童话故事的转折点与学生们进行必要的互动,从而有效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比如某老师在讲授“小壁虎找尾巴”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就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展示了具体的故事情节,并在小壁虎找鱼儿、牛儿借尾巴的时候进行了必要的停顿,引导学生们想象小壁虎与鱼儿、牛儿之间的对话,然后向学生们介绍鱼儿的尾巴能够调整游动的方向,牛儿的尾巴能够鞭打苍蝇和蚊子[2]。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了解童话故事的具体内容,同时还能有效拓展学生们的知识视野,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够将抽象的、复杂的知识内容以一种具体的、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们的学习难度,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开展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呈现一些抽象的、复杂的故事情节,从而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高效开展。比如某老师在讲授“雪孩子”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很难想象雪孩子在被火烧融的同时,还要奋力营救小伙伴的场景。于是该老师就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文章导学,向学生们生动形象地呈现了雪孩子牺牲自己救助他人的场景,使学生们对童话中的感人画面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有效激发学生们的情感共鸣,使得学生们的情绪能够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推进而发生变化,帮助学生明确童话的主旨思想和精神内涵,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童话的理解和感悟[3]。
结语
童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们的日常学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的巧妙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切实突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突破重难点知识。但是归根结底,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育辅助手段,因此老师们应以辩证的态度正确看待,从而有效防止多媒体技术的滥用。
参考文献:
[1]林红霞.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134.
[2]罗芳.有效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童话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10):89.
[3]崔炳苗.多媒体技术下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