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世杰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初中;教学设计
前言
音乐欣赏课是初中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音乐欣赏课通过选取以一定音乐作品为对象,以学生为审美主体,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聆听与感受可在音乐获得情感上的共鸣,还能获得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
音乐教师应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根据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音乐接受水平开展音乐欣赏教学,不可机械的执行音乐课程标准而忽视了学生的音乐接受能力与水平,在全面的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基础上实行有针对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授课,方可保证教学的质量。
2、音乐本位原则
音乐教师要明确欣赏课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感受、欣赏、体验音乐的机会,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提高音乐感受、欣赏、鉴赏美的能力。要让学生明白,音乐欣赏是情感——体验的过程,绝不是认知——逻辑的过程,从实际的音乐教学上解决音乐非审美化,非情感化的问题。
3、情感体验原则
坚持情感体验原则是教学过程的侧重点,在音乐欣赏教学要注意带给学生最直观的情感体验,如在欣赏某段旋律时,注意将旋律中蕴含的情感转化为他们的心声,可使学生回答这段旋律使你联想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再让学生通过哼唱将情感外化出来,从而加深对这段旋律的理解。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与认识
1、合理的课前导入
导入环节是音乐课以及音乐欣赏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趣的导入可调动学生兴趣,学生从而对接下来的欣赏内容形成期待,求知欲被激发出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音乐教师应该从教材内容以及学生不同年龄段心理出发来设计导入环节,在欣赏教学中,导入环节必须与教学内容相联系,要单刀直入,直奔音乐课的主题内容,不要为了导入而导入,做无用功,导入是兴趣点,怎么引起学生学习欣赏音乐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精选教学素材,精准的进行课前导入。
2、明确的设计思路与教学
设计初中音乐欣赏课堂是应该提前写好设计思路,其中包括对于教材的分析、研究、理解从而进行内容提炼进,进而在教学中去繁挑简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同时结合学习内容把初中生的年龄、心理认知特点分析清楚;根据这些特点来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课堂中要学习和发展的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由一个个小的教学环节目标组成的,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应该把总目标放在心里,把各个环节放在行动上。并注意其阶梯性的发展轨迹。
然后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只是教的方法,时刻以学生为主体;设置教学问题体现了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要人云亦云的提问:”这首歌的情绪是什么、表现是什么、都有什么样的乐器“这种指定性的问题过多,答案只是——對或错误、是或不是,毫无含金量;教师要学会多运用思考性的语言提问,如:欣赏完这段音乐后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这样提问才会真正的引起学生的思考,才会闭上双眼真正的去进行情感——体验、
3、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乐于欣赏
音乐欣赏课通过聆听欣赏音乐作品,感受其中的情绪,使学生产生情感上共鸣获得审美体验。欣赏课教学中一定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参与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学生的心神是否完全进入到了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可采取直观教学的方法将音乐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了解作品的基础上乐于欣赏,从而获得最直观的感性审美体验,可使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或音频创设一定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听觉、动觉、视觉多种感官参与音乐的欣赏,在审美体验与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加深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三、结语
初中音乐欣赏课是引导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课程,是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最直接、最有效的审美教育价值。欣赏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完整的教学设计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使学生在感受、体验、理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11次印刷.
[2]于伟.育人微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9年8月第一次印刷.
[3]刘鸿.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J].艺术评鉴,2021(06):138-140.
[4]崔杰.浅谈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活动设计[J].祖国,2018(10):255.
[5]徐萌.基于审美能力提升的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探研[J].成才之路,2017(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