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梅 刘晨 李莹
(宝鸡市陈仓区图书馆)
201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就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注重有用、适用、综合、配套,统筹建设、使用与管理,加快构建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共建共享。以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推动各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和产品服务供给。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过程中,采取的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具体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扩大范围,逐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1]。现以笔者所在的陕西省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第一批的宝鸡和第四批的安康两地24家公共图书馆为调研对象,就公共图书馆总分馆融合发展模式与服务效能提升策略做以分析研究与借鉴。
《陕西省县域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设置标准》规定:县(市)图书馆总馆馆舍建筑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区不低于1500平方米。宝鸡地区6家公共图书馆低于此标准,安康地区1家公共图书馆低于此标准;宝鸡、安康两地有54.2%的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未达到每服务人口1—2.5万人应配备1名工作人员标准的最低标准;宝鸡地区仅宝鸡市图书馆达到RFID管理模式,安康地区8家公共图书馆达到RFID管理模式;2020年度宝鸡地区地方财政拨付总经费1249.52万元,安康地区地方财政拨付总经费2557.68万元。详见表1和表2的1部分。
截至2021年8月底,宝鸡地区累计建成分馆196个,其中自助分馆1个、非自助分馆195个,分馆总面积14003平方米、总藏量31.9 万册;安康地区累计建成分馆809个,其中自助分馆37个、非自助分馆772个,分馆总面积34823平方米、总藏量184.8万册。详见表1和表2的2部分。
宝鸡地区累计统一采购或受赠、统一编目、统一配送图书48.474万册,累计通(统)借通(统)还图书9.318万册,累计人员统一培训81次;安康地区累计统一采购或受赠、统一编目、统一配送图书57.52万册,累计通(统)借通(统)还图书123.04万册,累计人员统一培训219次。详见表1和表2的3部分。
宝鸡地区69%的行政机关及文化主管部门有区域总分馆建设专项资金,与图书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相结合解决总分馆运行中的经费问题。分馆工作人员多由镇街、社区、村人员专(兼)职担任,也有部分依靠社会力量、志愿者、“三区”人才计划工作者担任;安康地区63.6%的行政机关及文化主管部门有区域总分馆建设专项资金,36%的公共图书馆享有中、省、市项目资金,27%的公共图书馆有社会捐赠,与图书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相结合解决总分馆运行中的经费问题。分馆工作人员多由镇街、社区、村人员专(兼)职担任,也有部分依靠志愿者、社会力量、总馆人员及临聘人员担任。详见表1和表2的4部分。
宝鸡地区分馆年办证总量1584个,年接待读者总数162329人次,年图书外借量7.54万册,年开展活动613场,总分馆目前整体运行过程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有所提升;安康地区分馆年办证总量14918个,年接待读者总数787233人次,年图书外借量51.41万册,年开展活动760场,总分馆目前整体运行过程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有所提升。详见表1和表2的5部分。
制衡总分馆建设及运行的共性问题是缺乏经费和从业人员,宝鸡地区61.5%、安康地区54.6%的公共图书馆均有此现象;亮点工作及做法有,与社区联合共建、与社会力量共建、镇街分馆全覆盖等。详见表1和表2的6部分。
表1 宝鸡地区市、区(县)公共图书馆总分馆调研表
(续表1)
(续表1)
调研看出:安康地区公共图书馆场馆建设、管理模式、财政经费、建成分馆的数量和总藏量等指标均高于宝鸡地区,其智慧化自助分馆建设已成规模;宝鸡地区行政机关及文化主管部门区域总分馆建设专项资金覆盖面略高于安康地区,但在筹集中、省、市项目资金,社会捐赠方面比较匮乏;两地总分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虽自我评价同为“有所提升”,但提升的数量及质量存在较大差距。
结合笔者此前了解到的:2018年以来安康市图书馆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模式,通过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的建设管理方式,通过资源利用实时数据统计与分析,以人脸身份认证系统、借还系统、监控系统及紧急呼叫系统等功能的融合,推进纸电资源借阅合一、自主与自助统一,打造一体化服务的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助图书馆,提高了广大市民对资源使用的便利度,培养了读者自主、自助的能力,进一步满足了公共图书馆保基本、促均等便利性的服务要求,大大提高了图书馆工作的广度及深度,提高了服务效能,吸引大批同行前往学习考察。
可见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阅读文化权益的有效途径。自助分馆服务效能远远高于非自助分馆,政府投入与服务效能产出成正比。可见无论是在发达地区,还是在欠发达地区,图书馆总分馆尤其是自助化、智慧化总分馆,当是我们持之以恒努力建设并为之奋斗的目标。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加大对文化建设重视程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共建共享、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等政策的不断完善,都是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举措,各级政府部门也应当将文化建设一项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当中。以市为中心把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纳入当地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制定统一的总分馆制建设及运行标准,设置基础项目和创新项目,年底以辖区内各县(区)总分馆建设质量、运行情况、服务效能、财政支持力度等方面对县(区)进行综合考核,继而提出奖惩,促使各级政府提升重视程度。
不可否认,此次调研的安康地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之所以有创新有亮点,得益于安康市委、市政府在肩负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历史使命的同时,将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安康市委、市政府坚持“五位一体”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文化建设,从制度上解决了公共文化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目前,我国南北方经济发展参差不齐,各地政府财政能力差异较大,而我国公共文化建设相关单位都是公益性质,这就需要当地政府根据自身的资源、财政、发展方向等因素综合考量。相对财政能力较差的地区,更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指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政策扶持;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向公共图书馆捐赠,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例如:由企业出资在城区内建成智慧化城市书房,公共图书馆提供专业人员及技术支撑,所需的运行经费可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分担,政府可免除该企业部分税收,形成稳定的三角关系;例如:由政府购买设备图书,社会组织或个人根据自身经营,在可实现合作共赢、利润增大化的基础上提供闲置房屋或空间,建成传统型或智慧型分馆。同时组织内人员或个人作为图书管理志愿者,公共图书馆提供技术支撑,负责定期补充更新文献、指导活动开展等。
基层分馆管理员不稳定、不专业、不上心,从业人员缺失已成为阻碍公共图书馆发展建设的一大弊端。促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可采用:一手抓人员,将政府增编增人引进高等院校专业人才、购买公益岗位、购买劳务派遣等形式相结合,提高现有从业人员数;一手抓技能,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和业务技能考核,提升总分馆管理员综合能力。
例如:安康市旬阳县图书馆制定出台《旬阳县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分馆馆长采取“县聘镇用”,年补助资金2万元,村(社区)基层服务点管理员年补助资金0.2万元。目前已建成自助分馆1个,非自助分馆330个(见表2)。例如:宝鸡市图书馆是国家二级馆,2020年新馆开放,是宝鸡卷烟厂旧厂房改造扩建而成,总面积2.8万㎡,在编人员46人。2021年由政府统一购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录用46名劳务派遣人员,随即举办了全市图书管理员业务知识培训,整体有效提升了该馆从业人员数及宝鸡地区公共图书馆新进人员专业技能与素养。
表2 安康地区市、区(县)公共图书馆总分馆调研表
(续表2)
(续表2)
采用“订单式”服务,通过图书流动车在镇街、社区、村级分馆开展针对不同群体的各种阅读推广活动;在总馆公众号、网站、读者群发布分馆活动;通过融媒体、村广播站、宣传栏等平台广而告之,提升分馆知晓率和利用率。改变坐等读者上门的传统观念,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将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基础化、保障化、全面化的图书馆总分馆运行服务效能真正发挥出来。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想要实现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加强科学管理,还要促进各业务协同发展。总馆需要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与管理措施,可以采用各种管理方式,例如上岗资格鉴定方式、定期上报业绩方式、非核心业务外包方式以及馆长联席会方式等。总馆需要定期对分馆各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在年终要做好年度考核工作。制定相应奖惩制度,针对效益较好、发展较好的分馆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调动其他分馆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可持续发展,进而加强我国人民群众基础文化设施建设[2]。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运行及推广是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与质量的有效抓手,总分馆的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必要载体,走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加强智慧化、信息化、全覆盖发展,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全面、最方便、最快捷、最高效的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