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伟 蔡艳婧
(1.南通大学;2.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在信息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商业模式创新的社会大背景下,新商科呼之而出,其系统性、创新性、融合性、发展性的特征对于传统会计专业教育产生重大冲击。如何寻找“新商科”背景下的会计教育改革的契机,劳动教育是一个新的角度与尝试。会计专业的劳动教育研究结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育、会计专业教育等内容。通过管理融合、产教协同,根据劳动教育中“实干兴邦”的劳动实践观、“民族复兴”的劳动发展观、“崇尚劳动”的劳动价值观、“热爱劳动”的劳动教育观的思想,来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而努力,培养具有复合型高级管理人员。
劳动和自然结合一起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且劳动还创造了人类本身。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有利于民族复兴,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坚持立德树人的需要。劳动教育对于会计专业而言不仅仅是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更是认识到“改造人”的内在需要,是完成立德树人的高等教育任务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基础,是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有力支撑。
会计专业教育必须适应新经济时代下的“新商科”建设要求进行改革,培养新思维、掌握新理论、运用新工具、具备新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劳动教育恰是将传统专业导向转变为综合导向的教育模式改革的契机,劳动教育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效衔接,将个人发展同国家社会需要相结合,将专业擅长同问题协同解决相结合,劳动教育成为会计教学体系和育人机制改革的切入点和推动力。
思想道德的教育只有落实于具体的教学活动才具有实际意义,具体的专业劳动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实践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实践性。会计专业学生不能仅满足于传统的“不做假账”的要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而努力学习。
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会计人才是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思想品德教育是职业发展方向的保障,专业能力和水平是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究竟是为了谁而学习,努力是为了谁而努力,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放在一起,个人才会实现真正的幸福。
深刻领会劳动教育在终身学习中的影响作用,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进行思想道德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不断解决实务工作当中的具体问题,才能真正体现到劳动不仅仅创造了财富,还创造了人本身。
当前高校劳动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上是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不能完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因此必须落于高校教学实践活动当中去。以劳动教育模式变革为契机、以会计专业角度作为入手,通过会计专业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将劳动教育的理论落实于全过程、全方位、全体系的会计教育中。通过理论教学、生产实践、实习劳动等方式,将理论知识同实践劳动相结合。
传统会计教学偏重课堂的理论教学,学生单向接收知识,对实际运用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造成了会计专业学生毕业竞争力不强的现实。通过会计专业劳动教育的建设,让学生在劳动过程当中,通过“脑”“手”并用,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实际困难为基础,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举一反三。
必须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运用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劳动教育落实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专业技术技能提升、综合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的重要实践意义。所以要从教育要求和行业需求出发,以实际要求为基础来探讨高等学校教育劳动在会计专业教学教育过程当中的运用。
传统会计教育是将专业知识通过各门专业课程进行讲解,与实务解决复杂综合的问题的要求相差甚远。劳动教育通过以问题为导向,有效实现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的综合性教育作用,实现“新商科”改革目标。
深刻理解劳动教育的价值与作用,将“立德树人”落实于具体教学活动。只有将立德落实于实际活动,才能最终取得树人的效果。劳动教育理念和理论必须落于具体教学活动和过程,作用于具体的学生与教师才能最终实现其价值。因此以会计专业劳动教育模式的研究与运用就是将抽象转化为具体的过程。因此如何在会计劳动教育当中充分、深入地说明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成为了重点和难点。
劳动三种形态与会计三个阶段间关系的深刻认识对于劳动教育有着新的启示。会计经历了从手工会计、电算化会计到智能会计的演变,与人类劳动形态从手工劳动、机器劳动、智能劳动演变相吻合,因此把握劳动教育与会计发展与实物操作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要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在当前政府管理、企业管理等活动中转变会计工具性质的身份,充分发挥会计人员在战略决策、组织管理、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
会计专业劳动教育模式设计的相关问题研究。建立起具有新时代意义的会计专业劳动教育模式是具有创造性和前瞻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既要将传统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又要将会计发展的前沿理论和知识以新颖的形式融入到劳动教育当中,是研究和实践的重点。因此如何进行具体的课程内容、形式和过程设计成为研究的重点和主要内容。
以“新商科”下会计专业为角度来具体研究分析、尝试设计高校劳动教育模式,在专业教育中具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中“实干兴邦”的劳动实践观、“民族复兴”的劳动发展观、“崇尚劳动”的劳动价值观、“热爱劳动”的劳动教育观的思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而努力、培养具有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具体目标为:(1)围绕“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入理解和体现劳动教育的理念和价值,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高校具体教育活动中;(2)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落实于高校专业教育中;(3)将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教育具体落实到会计专业教育,将理论教学同实践锻炼有效结合;(4)以实施劳动教育为契机,在机器劳动与智能劳动迭代的背景下,实现会计教育变革;(5)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尝试“教学做合一”教育方法;(6)将问题导向与专业导向相结合,通过劳动教育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立德树人是劳动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劳动教育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引领和精神塑造,有助于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智能会计不同于传统手工会计、电算化会计的重复性劳动,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站在组织战略与管理的高度、贯穿于整个组织运行过程的管理活动,要求会计人员要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实践性的能力。劳动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实务工作要解决的是综合性问题,而专业教育是将综合问题进行分解来解决,但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视野。在劳动过程中接触、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将知识进行整合,搭建知识理论框架,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
新时代学习是校内同校外相结合的全方位学习。只有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会计专业的劳动教育才具有现实意义,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实务操作能力。
现有对劳动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的整体性、全局性研究,针对某一专业进行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结合多方研究成果以及会计专业的特点总结成以下会计专业劳动教育框架。(图1所示)
图1 会计专业劳动教育研究框架
新商科在科技革命、商业业态新发展的新经济背景下呼之而出,传统会计教育是建立在小数据人工处理基础上的,信息技术发展与商业模式变革要求会计教育需要建立在大数据智能处理基础之上,为组织战略、资源配置、内部控制等方面提供战略支撑。新会计专业教育要培养学生态度端正、立场坚定的政治素质,忠诚诚信、守法廉洁的道德修养,专业化、综合化的知识结构,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提升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增强综合能力。
高校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增设一门课,而是需要调动学校资源、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对理论基础、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实施体系、教学形式、保障体系、教学评价体系以及最终的劳动教育课程过程的一个完整高校劳动教育模式的建立。
高校劳动教育是一个全过程、全方面的管理过程,需要完善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的、学校与学院相配合的教育管理体系,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过程,贯穿于基本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内容,实现于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
总之,会计专业的劳动教育模式研究是建立在高校劳动教育整体的基础上、结合会计专业特征,将劳动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形式等落实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的尝试,既丰富和完善了高校劳动教育种类和内容,提升了会计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将问题导向和专业导向有机的结合,丰富会计专业教育的内容、完善会计教育知识架构,培养了会计专业学生全面发展和能力综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