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艳芳?杨浩?李小霞
摘 要 新形态教材开发是落实国家职教改革政策的需要,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内在诉求,是深化“三教”改革的重要抓手,是适应教学内容快速更新、教学方式多样发展的需要。针对新形态教材开发存在的问题,基于新形态教材开发要准确把握新形态教材的基本特征、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要全面落实课程思政的“主渠道”作用、要敢于突破原有的课程边界、要科学设计新形态教材的組织形态等基本要求,提出新形态教材开发的实施路径:组建新形态教材开发团队;构建新形态课程体系;进行新形态教材开发;审读与试用新形态教材;出版、发行与使用新形态教材。
关键词 新形态教材;新型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基本要求;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2)08-0023-05
职业教育教材是连接企业生产过程和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纽带。新形态教材开发是随着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快速发展而提出的关于职业教育教材改革的重要举措。深入认识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开发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理清新形态教材的内涵、功能定位、开发要求和基本路径,对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协同推进“三教”改革、整体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形态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一)新形态教材开发是落实国家职教改革政策的需要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在教材建设方面明确指出“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同年底,教育部颁布的《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对教材规划、编写、审核、出版与发行、选用与使用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职业教育教材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及时吸收比较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倡导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由此可见,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工作,而开发新形态教材是落实国家职教改革政策要求的重要体现。
(二)新形态教材开发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内在诉求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战略定位,其独有的理论渊源、政策要求和教育规律要求职业教育的基本逻辑起点回归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以人的职业发展需要和职业素养形成上来[1]。职业教育教材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和基本元素,是彰显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征的重要体现,在内涵特征、功能定位、表征形态、开发模式、实施运行方面应满足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应用性、技术性和职业性等要求[2]。所以,新形态教材开发有利于促进实现职业教育从参照普通高等教育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化。
(三)新形态教材开发是深化“三教”改革的重要抓手
“职教20条”首次明确提出要进行教师改革、教材改革和教法改革(简称“三教”改革)。教师、教材、教法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教师的能力结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直接影响着教材的建设水平和应用成效,反过来,教材所承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其建设理念、组织形态、功能定位也对教师发展、教法改革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三教”改革可谓是职业教育改革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力量和基础保障。而以新形态教材开发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新形态教材在跨越企业和学校、跨越产业和教育、跨越知识和技术等方面的载体作用,促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向纵深发展[3],对整体推进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四)新形态教材开发是适应教学内容快速更新、教学方式多样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行业产业的高速发展要求职教教材及时吸收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并按照新的技术、工艺和规范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以适应科技发展趋势和用人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泛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在线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成为时代急需,单纯依靠传统的纸质教材很难满足上述要求,必须立体化推进纸质教材和电子教材的开发与建设,实现功能与效应的放大与互补[4]。此外,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作为落实课程思政的“主渠道”[5],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介、知识的主要来源,需将思政育人元素有机融入其中,提升教材的育人价值,在发展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思想品质。
二、新形态教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对新形态教材的特征缺乏深刻认识
新形态教材具有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独特特征。在“活页式”特征方面,人们往往只关注其外在形式,而很少从内在组织形态和逻辑设计上确保教材中某个内容的完整性、独立性及组织形态[6],不利于教材内容的及时更新、灵活组装、个性化装订,最重要的是会影响新形态教材开发路线的设计、最小开发单元的选择等。在工作手册式特征方面,存在工作手册全盘化倾向,教材毕竟不是工作手册,无形中削弱了教材职业化属性,导致学生沉浸式具身学习体验感不强,教学活动的职业针对性和“工作过程性”不强 [7]。
(二)新形态教材开发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存在教材内容滞后于生产实际的现象,反映出教材更新(或二次开发)不及时;基于实际生产过程的学习任务与实际场景相脱离,具身体验感不强,与基于传统教材的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相比,其教学效果没有明显改善;没有充分利用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的优势,数字资源匮乏,内容呈现形式枯燥单一,虚拟现实技术、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等智慧技术应用不充分,管理平台智能化水平还很低,不利于知识检索、学习跳转与资源推送,不能很好地满足互联网时代下教与学的需要[8];思政育人功能缺失,急需通过外延拓展、隐性渗透等方式在教材中植入有关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育人元素。
(三)新形态教材开发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
新形态教材在开发、发行、管理、使用等方面尚未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存在各自为政、鱼龙混杂的现象[9]。虽然在一些教材的封面上标注了“新形态教材”字样,但其内容设计与组织逻辑上与真正意义上的“新形态”还有很大差距[10]。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是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内容建设的重要来源,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是新形态教材开发的主要参与者,但是,由于政府、行業、企业及学校各方还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新形态教材建设意愿不强,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增加了获取典型工作案例、实际生产过程等重要教学资料的难度。
(四)新形态教材开发技术力量还比较薄弱
一方面,教师早已习惯以传统课程为知识技能边界的工作模式,普遍缺乏对课程进行职业化改造所需的知识体系、实践经验、教育教学理念及必要的智慧教育技术,在建立职业工种与课程对应关系、疏理教学化的典型工作过程(或任务)及其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内容设计和逻辑组织、开发新形态电子教材等方面面临一定的知识和技术挑战;另一方面,出版社现行工作方式不符合新形态教材在印刷装订、出版发行、版权管理等方面的要求,需要创新活页式教材装订、印刷方式,建设电子教材资源网站和学习平台,创新新形态教材发行及版权管理办法。
(五)新形态教材开发缺乏有效的经费保障
一方面,新形态教材开发要求纸质教材和电子教材协同推进,行业企业、教育技术等领域的相关专家和技术骨干共同参与,不仅大大增加了教材开发的工作量,而且增加了装订印刷、管理、发行的难度,在各个环节都加大了教材建设的成本;另一方面,新形态教材反映了企业最新技术、工艺和规范,学校教学条件不一定能完全满足新形态教材的使用要求,为了真正实现新形态教材的应用价值,职业院校需要根据教材变化迅速改造、升级现有教学基础设施,增加了学校的办学成本。这些现实困难会严重影响新形态教材的开发质量及后期教材的使用效果。
三、新形态教材开发的基本要求
(一)要准确把握新形态教材的基本特征
新形态教材被赋予了“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立体化”等特征。活页式教材外在形态上具有更强的灵活性,教材内容可随时更换、灵活组装、个性化装订等,这反映了职业教育主动适应新工艺、新技术快速更新换代的内在诉求。更重要的是,教材必须具有完整性和相对独立性特点,其中任何内容的更换必须保证原有教材体系的完整性,所以,创新新形态教材的建设理念、内容设计、组织逻辑、呈现形态,确保教材中某个模块完整性和独立性,才是“活页式”教材的价值所在和新形态教材的职业性要求[11]。工作手册是围绕特定工作收录一般资料或专业知识的工具书,是介绍一般性或某种专业知识的简明摘要书,其最重要的特征是便捷性和实用性。显然,完全按工作手册的编写思路开发职业教育“工作手册式”教材是不可取的,教材毕竟不是“工作手册”,所以,吸取“工作手册”之便捷性、实用性、简明易用性等特点,创新教材组织形态,实现产教之间的零距离对接,使教师深度参与教学改革,给学生沉浸式具身学习的直观体验,增强教学活动的职业针对性和“工作过程性”,是“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内涵所在[12]。“立体化”要求新形态教材建设要和教学资源建设统筹推进、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效应互补,为课程实施、终身教育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以满足“互联网+职业教育”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和继续教育的需要[13]。
(二)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
第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理念,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将提升和发展学生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培养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高尚品质贯穿于教材开发的全过程;第二,要坚持创造性、主体性、个性化理念,通过设计不同风格和层次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典型工作过程背后的知识、原理,激发学生创新工作过程的动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第三,坚持开放性、多样性、系统性和生态和谐理念,整体推进“活页式”“立体化”新形态教材建设与育训结合,致力于构建社会化大职教体系和全时空开放的教育新形态,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与环境互融共生的能力,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全力满足学习型社会对教育资源的迫切要求。此外,在具体开发策略上,要坚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巧用启发式、支架式、抛锚式、随机浸入式等教学策略,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等为载体组织教学活动,确保教材组织逻辑匹配课程实施模式。
(三)要全面落实课程思政的“主渠道”作用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政策,强调德技双修、知行合一,实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是新形态教材建设的归属。按照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结合、内涵挖掘与外延拓展相结合、课堂锤炼与延伸阅读相结合、成人与成才相融合,厚植新形态教材的职业情怀和职业文化,使其成为培育具有高尚职业素养的新型工匠的“沃土”。教学化的工作任务中蕴含着高尚的职业情操,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就是锤炼工匠精神、职业精神的过程,确保技能提升与德育养成齐头并进。要精心设计延伸阅读材料,“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挖掘、拓展与典型工作过程(或工作任务)相关的先进文化、职业操守和典型事迹等思政素材,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法治意识和国家安全、民族团结以及生态文明教育,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弘扬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
(四)要敢于突破原有的课程边界
由于一个典型工作过程,往往需要多门课程来支持,受制于此,目前在单独一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很难引入实际生产项目开展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化教学,教学过程中很难给师生真实生产过程的情景体验,与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能力培养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优越性,必须打破现行课程实施模式的思维惯性,对课程设置进行职业化改造。以职业工种为单位进行课程建设,一门课程对应一个职业工种,课程内容包含该职业工种所涵盖的所有典型工作过程及其典型工作任务。按这种思路设置课程,确保了职业教育课程实施与生产过程的零距离对接。具体来讲:第一,根据专业人才就业面向将专业划分为若干专业方向;第二,根据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专业方向与若干相关职业工种的对应关系;第三,从每个职业工种所包含的全部工作过程中疏理出所有的典型工作过程;第四,将每个典型工作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第五,对每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疏理,形成支撑这一典型任务所需的全部知识点和技能点。
(五)要科学设计新形态教材的组织形态
第一,确定新形态教材开发的最小组织单元。模块化开发是“活页式”的必然要求,要基于“保证知识的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方便模块在相近专业、相近课程之间实现共享”“符合学生的认知负荷”“明确学习模块呈现方式”“符合层次化教学理念”确定模块化的粒度。第二,确定知识点的呈现方式。知识点是对典型工作过程的理论支撑,在呈现任务所涵盖的知识点时,要考虑这些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呈现形式及学习的便捷性和高效性等,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知识呈现的多样性和层次化以满足不同学生深化内涵与拓展外延的个性化需求,要确保知识点之间能实现快速跳转以满足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内容的渴求。第三,合理选用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一方面,纸质教材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和呈现媒介;另一方面,电子教材在知识检索、知识延伸拓展、支持个性化学习、优质资源共享、适应智慧教育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此,两种教材应协同推进,形成互补效应。
四、新形态教材开发的实施路径
(一)组建新形态教材开发团队
教材开发牵头学校以专业(或专业群)为单位组建专业级教材开发团队,统筹规划整个专业的教材开发工作。教材开发团队应包含相关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领域专家、一线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人员及出版社相关人员等。组建教材开发团队后,要对成员开展系统培训,引导他们深刻认识新形态教材的内涵特征、功能定位及价值取向,深刻体会新形态教材建设在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深化“三教”改革、连接学校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帮助教材开发人员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掌握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必要的电子教材、数字资源开发技术,掌握新形态教材的内容设计与组织逻辑。开发团队还要与出版社进行充分交流与广泛沟通,就新形态教材在印刷、装订、出版发行、管理等方面达成共识。此外,教材开发牵头单位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以提高教材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构建新形态课程体系
新形态教材开发必须匹配课程实施模式,所以,新形态教材开发团队首先应共同研究疏理各专业方向所包含的职业工种,按职业工种进行课程设置与命名,每个职业工种对应于一门课程。可将新形态教材开发团队划分为若干课程级教材开发团队,具体负责某门课程的标准研制及教材开发工作。课程级教材开发团队根据岗位工作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及行业产业标准规范研制课程教学标准,在此基础上,疏理形成职业工种所包含的全部典型工作工程,进一步将每个典型工作过程分解为若干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疏理形成支撑典型工作任务完成所需的全部知识点和技能点。此外,课程级教材开发团队要注意编制该职业工种所对应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建设思政育人资源,设计思政教育与典型工作过程(或任务)教学的结合方式和路径,实现育人与育才相融合。
(三)进行新形态教材开发
第一,对生产现场和工作过程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企业生产技术、工艺过程和标准规范,疏理形成完整的典型生成过程或工作任务,这是教材开发关键环节,需要与企业充分沟通,争取用人单位的积极配合。第二,根据课程所包含典型工作过程的多寡,将教材分为多个分册(如上、中、下册)。在此基础上,一体化推进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建设,确定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融合方式,确定纸质教材的编写体例,如编写主线、最小组织单元、相近专业或课程之间对某模块的共享方式、思政元素与技能学习的互融机制、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呈现方式、位置、标志等。第三,配合出版社做好需求分析、建设电子教材资源网站,确定知识点与技能点的多样化、层次化呈现方式,进行交互学习设计、导航设计、智能推送设计、考核评价设计、知识拓展链接设计等。
(四)审读与试用新形态教材
教材审读与试用可以按模块进行,也可以等教材开发结束后一次性进行。分模块进行的好处是:教材审读与试用和教材开发几乎同步进行,教材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审读与试用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材开发策略,可以较好地避免大规模返工现象。在新形态教材开发初期,建议按模块开展教材审读与试用工作。教材审读与试用一般由一线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审视教材与教学标准、真实生产过程、企业所用技术、工艺及规范的契合度,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试用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所以,试用单位要根据课程教学标准提前建设或改造教学基础设施,教师要以新形态课程为单位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知识技能水平,以满足新形态教材中企业真实生产过程或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要求,提高新形态教材试用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五)出版、发行与使用新形态教材
根据国家有关流程要求,对教材进行送审、出版和发行。出版单位要创新工作方式,改革活页式教材的印刷装订形式,建设专门网站,加强对新形态教材的管理,维持纸质教材和电子教材的一致性、完整性、安全性,畅通新形态教材的出版发行通道,确保新形态教材正常使用,同时做好版权保护。由于同一岗位的教材在工艺、技术、区域特色上不尽相同,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选用新形态教材,同时要具备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整、替换等,确保教材的实用性、适用性和先进性得到充分彰显。同时,教师要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要引导学生科学、高效使用新形态教材,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结合、内涵与外延相结合、成人与成才相结合,引导學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
参 考 文 献
[1]龚添妙,朱厚望.类型教育视野下高水平高职院校评价:作用机制、核心要素及实施构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76-80.
[2][10]李政.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内涵、特征与编写策略[J]. 职教论坛,2020(4):21-26.
[3]李健.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三个指向[N].人民政协报,2021-12-08(10)
[4]郭仁宇.案例教学法在公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64-70.
[5]蔡跃,王偲,李静. 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内涵、特征及开发要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1):88-91+96.
[6][11]佘阳梓,余凡.高等职业教育活页式教材的开发流程研究[J].职教论坛,2021(11):75-80.
[7][12]崔发周.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基本特征与改革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0(18):97-103.
[8][13]苏重来,刘霞. 理虚实立体化融合的职业院校新商科活页式教材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1):92-96.
[9]丁喜纲.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比较与建设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67-71.
The Necessity, Basic Requirement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s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form Teaching Material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Fu Yanfang, Yang Hao, Li Xiaoxi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forms of teaching materials is the need to implement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policy, the inherent deman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a type of education,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ree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need to adapt the rapid update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iverse teaching method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forms of teaching materials, based on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developing new forms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at is, it is necessary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new forms of teaching materials, to be guided by advanced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concepts, to fully implement the“main channel”rol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o dare to break through the original curriculum boundaries, and to scientifically design new forms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is study deeply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new-form textbook development: forming a new-form textbook development team; building a new-form curriculum system; developing new-form textbooks; reviewing and trialing new-form textbooks; publishing, distributing and using new-form textbooks.
Key words new forms teaching materials; new loose-leaf teaching materials; workbook-style teaching materials; basic requirements; implementation paths
Author Fu Yanfa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Yul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ulin 719000); Yang Hao, associate professor of Yul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i Xiaoxia, Huyi Jiang Cun Central School
作者簡介
付艳芳(1975- ),女,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系副教授(榆林,719000);杨浩(1977- ),男,榆林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副教授/网络规划设计师(高级);李小霞,鄠邑区蒋村中心学校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面向能力本位的高职智慧课堂构建与评价研究”(SGH21Y0610),主持人:杨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