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志超
[摘 要] 在中职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把针对性教学策略深入落实,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结合教学实践,就中职物理中的针对性教学展开论述。
[关 键 词] 中职物理;针对性教学;学生;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3-0082-03
物理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建筑类、电工电子类、化工农医类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其他类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选修课,是学生综合素养中不可缺少的知识元素,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构架和生活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物理学科的抽象性太强,中职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在物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是非常多的。物理教师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听懂、听明白,也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中采用针对性教学策略是必要的选择,也是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笔者就针对性教学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谈几点自己的思考总结,与大家分享。
一、中职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针对性不强,教学质量不理想
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的体现是教育教学的一大进步,也是教学人性化的一种体现,实现教与学的平等、教与学的互动、教与学共同成长的课堂多重性作用。如果任何课程都是教师关注学生、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科教学的发展前景会是一片光明。但事实是,在中职物理教学中,教师总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很少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还是采用传统模式,没有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讲解、点拨,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一知半解;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较难的问题留给明知有可能答不上来的学生,把简单的问题给学习能力强、课堂反应较敏锐的学生。这样导致教学脱离实际,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教学容易让一些原本学习成绩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放弃物理学习,这对物理教学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实验教学走过场,不利于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因此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物理现象从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但是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对于物理实验并不重视,很多实验走过场,作用不大。首先,实验过程粗略、记录不详细、随意性太强,导致物理实验失去意义;其次,实验过程中的器具不完善,影响实验的严肃性、科学性,实验流于形式,学生难以从实验中获得应有的理论知识;最后,实验过程教师跟进不积极,任由学生自由操作。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独立能力和思考能力,但是在必要的环节缺少教师的指导,不但大大增加了实验的难度和危险性,而且会让学生因实验数据的错误越走越远,与理论知识脱离关系。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万用表的使用、欧姆定律的验证等实验,如果学生对理论不熟悉、前期的准备工作不足,实验中缺少教师及时、有效的点拨、指导,学生很难通过实验探索获得物理规律与概念,导致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形成南辕北辙的状态,离学习目标与教学初衷越来越远。
(三)教学不按计划进行,课堂目标性不强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学的主要参与者。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和参与程度,却与教师的教学计划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教学不按计划进行,学生学习就没有持续性,容易给自主性、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的学生留下偷懒的机会。比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制订课堂教学计划:(1)了解匀变速直线的运用,并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匀变速直线的运动公式以及位移公式;了解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2)通过一些理论的学习能进行相关的简单计算;通过对理论与计算的学习,增强学生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3)深入研究并通过实验操作,强化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果有这样的教学计划,学生就会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就能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积极融入其中、获得新知,提升教与学的效率。反之,如果教师制订的教学计划性、针对性不强,会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从而让教学流于形式,有过程没有结果,教学效率极低。
二、中职物理教学的针对性原则
(一)目的性原則
由于中职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能力不强,教师在教学中容易产生错误的认识,教学不够深入,目标性也不强。中职生毕业后会走上工作岗位,所以物理教学要尊重两个目标性原则:首先是学习目标,教师可以结合物理教学大纲制订目标,如课堂目标、周目标、月目标、学期目标等,让学生从小目标一步步走向大目标,逐渐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强化学生的文化基础与素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次是实用性目标,中职生毕业后进修的机会少,再加上中职生大都缺乏学习兴趣,为了提升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工作能力,物理教学要尊重实用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带学生进行实验,开展实践,并详细介绍概念、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突出物理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把学以致用落到实处。
(二)简单化原则
中职物理知识比较抽象、艰涩,学生学习起来有些难度,对于概念、规律,能背下来但理解不透,不能灵活地运用到学习中,从而使中职物理缺少活力。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中职物理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遵从简单化的原则,把内容和难度进行分解,并用有趣的手段、方法淡化物理的抽象性,把物理知识直观、简单地讲授给学生,促进学生的理解。例如,对于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教师要创设情境、运用实验、提问互动等,尽量用这些方法分解、淡化难点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实现简单化教学的目的。
(三)趣味性原则
实事求是地说,大多中职生的精力在各种各样的兴趣方面,他们将来或许也会因为某一项兴趣而走向成功。但无论如何,在中职这个为学生打基础、增长知识的阶段,作为教师还是要想方设法给学生多传授一些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做好准备。所以,针对中职生不爱学、不喜学的情况,我们要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利用多媒体、开放课堂、游戏教学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轻松地获得知识,无形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提升其物理素养。
三、中职物理针对性教学的策略
(一)有针对性地预习,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短板
预习是高效课堂不可缺少的环节,既能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又能让学生提前了解新課内容,知道新课要学什么、难点在哪里、重点是什么。然后阅读内容,有针对性地思考重难点,检验自己的能力,进而根据实际情况为课堂有针对性的学习做好准备。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课前预习这个环节,有针对性给学生设计预习任务,使预习能结合学情,切实为学生课堂学习打好基础。比如,在“光的效应”预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分层制订预习任务。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让他们了解概念性的内容,了解知识体系,以便在课堂上尽自己所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成果;对于基础过关、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设计一些问题,让他们结合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如:(1)你知道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吗?它的意义是什么?(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是什么?等等。这样学生会根据自己所需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保证预习的有效性,进而保证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既能避免统一预习时的应付性,把预习当成一种任务,又能促进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前进,从而实现针对性预习的作用。
(二)开展针对性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在物理课堂中,教师要想让学生有所收获,高效完成物理教学的任务,就必须结合学情,有针对性地为学生传授内容,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提升。首先,在课堂互动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情况,给学生抛出的问题或者解答学生的问题时要有针对性。如提问时把简单的问题尽量留给学习能力较差、知识较薄弱的学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知道在课堂上自己能学到什么知识。避免因内容难、问题难,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最后因为课堂收获不理想、压力过大,而对物理失去兴趣,影响物理教学;其次,课后巩固练习环节,教师也要注重针对性。课后练习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同时也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了让教师准确了解学情,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在课后练习环节有针对性、有层次地为学生设计练习。要让不同学生通过不同的检验、巩固达到目的,发现问题并及时得以解决,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收获,进而为课堂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进行针对性复习,促进学生进步
有效学习的环节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这是任何课程都需要关注的学习环节,也是有效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于中职教学来说,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课前的预习、课中的学习与练习,更要关注学生课后的复习。因为有效的复习是帮助学生巩固与积累知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但是,中职学生差异比较大,所以教师不但要在教学中采用针对性教学策略,在课后的复习指导中也要有针对性。首先,有的学生基础知识较为欠缺,教师要引导他们加强对基础的巩固,如一些概念、定义、实验要注意的事项,要避免的问题、实验需要的器具等,再结合简单的填空、问答题让学生检验自己,巩固知识,循序渐进地提高学习的天花板,提高自己的目标;其次,对于能力较强、物理素养比较高的学生,教师不但要让他们学透课本上的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丰富复习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脱离单一、简单的模式,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比如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在“运动与力”的复习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难点“位移的概念”,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全面理解位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把前后知识衔接起来,在练习中灵活运用,提升复习的效果。
(四)有针对性地做实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既能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现象的呈现规律,强化理论概念,也能增加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但是笔者发现,在一些具体的物理实验中,能参与实验实际操作的总是学习好、动手能力强的几个学生。大多数学生是围观群众,融入不到实验的过程中,难以从实验中的物理现象推论出规律,进而强化对物理理论的理解以及概念的认识。作为新时代的中职物理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有全员意识,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比如理论基础强的学生,教师就让他作为实验指导员掌控实验的全局观;而对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就让他进行实验操作,保证实验过程中的准确性、科学性;其他学生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能力,让他们参与实验的记录过程,参与实验的讨论、分析。只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关注每个学生,并有意识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实验效果,增强学生的兴趣,进而保证教学质量。
四、结语
总之,物理是中职主要课程之一,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讲究方式方法,注意教学效率的提升,更要通过导入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故事、情境教学等,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学好物理奠定基础,也能为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浩,吴伟.物理习题教学中“仿真物理实验室”的应用[J].物理通报,2013(3):8-10.
[2]杨继伟.基于生活化教学的中职物理教学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1):148-150.
[3]崔连峰.中职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3):281.
[4]王小龙.基于讨论法和自主学习法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与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138-139.
[5]李廷彩.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11):248.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