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读写结合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通过读写结合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并发展他们的语言思维。文章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从借鉴优秀作品、解读整体框架、提炼信息要素、整合课程资源、培养阅读习惯、开展阅读实践等多个方面论述如何开展初中语文读写结合课堂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12-0087-03
阅读与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阅读与写作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无法割裂开来而独立存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务必要将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阅读技巧掌握相应的写作方法[1]。从另一角度来看,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掌握行文思路与脉络,并在鉴赏语言艺术、品析语篇情感的同时,实现语文思维的发展与综合语用能力的提升。
一、借鉴优秀作品,丰富学生经验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文质兼美的篇章。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借鉴教材上优秀的作品来学习相应的语言表达技巧。简而言之,借鉴优秀作品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摘选出他人文章中的独到之处,从而以自己的理解进行写作方式上的模仿,通过仿写训练来丰富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经验。同时,在语文仿写训练中,学生不仅能够模仿课文的行文结构,也可以模仿作者的修辞手法、写作立意甚至写作意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文资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技巧与写作技巧的模仿学习,有序地发展、提升其语文思维。如《散步》一文,作者仅用500多字就谱写了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的真善美颂歌。文章中,老人的明理,妻子的贤良、温和,儿子的孝顺、体贴以及孙儿的活泼可爱都能够从只言片语当中展现出来。这种直白、朴实的文字风格能够打动人心,在写作指导中,教师同样可以指导学生借鉴这一优秀作品,学习这种语言文字表达风格和技巧。又如《背影》这篇课文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这种深厚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所有读者。此时,为了提升学生在人物外貌描写与动作描写方面的表达能力,教师则可以在讲解完课文后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结构、写作顺序以及写作技巧来记叙自己和父亲、母亲之间的故事,记录下家人对自己的爱。在这样的仿写训练中,学生可以将教师对课文内容的讲解与文章的阅读表达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写作技巧,还能够积累写作经验,在未来遇到相同题材或类型的写作任务时,就能做到胸有成竹。
二、解读整体框架,梳理文本脉络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涵盖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在读写结合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能力发展实际积极地进行教学方案的创新,强调让阅读服务于写作,并以写作深化阅读,以此更为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与写作技巧。从具体的初中语文读写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上看,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可以适当地拓宽阅读途径,从课文阅读的整体框架角度切入,引导学生跟随行文思路梳理文本线索与脉络,深化阅读知识的“输入”过程[2]。接着,在明确了课文写作思路与相应的结构框架之后,教师则可以为学生选择类似立意或类似主题的题目进行写作训练,从而完成读写结合教学的“输出”过程。以《我为什么而活着》的阅读教学为例,在指导学生阅读完整篇文章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明确课文行文脉络与整体的框架架构,教师可以直接指出,本文开篇以“开门见山”的写作手法直接地提出了主题观点,接下来则采用“总—分—总”的行文结构论述了爱情、知识、同情心这三种生活追求,围绕这三项关键因素展开了详细的分论点拓展。当学生明确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后,教师还可以立足于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将每一段落的重点句子摘抄下来,将行文框架可视化。为了进一步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同样的框架结构进行写作。总而言之,解读整体框架、梳理文本脉络是强化学生阅读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也是启迪其语文写作思维的有效途径,从这一方面入手构建读写结合课堂,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语文思维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提炼信息要素,鉴赏语言艺术
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为了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通常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审美创造能力,因此,适当地在课堂上开展语言艺术鉴赏教学也十分必要。具体来说,教师首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合理地提取文章或段落当中的关键信息,并从语言、写作形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对其进行鉴赏,理解语言文字之下所蕴含的丰富意境与审美情趣,感悟文章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如此一来,学生则能够在鉴赏教学过程中巩固阅读学习效果、强化自身写作能力。以《昆明的雨》这一课文的教学为例,汪曾祺先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昆明的热爱之情。文章开篇作者就说,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了昆明后才有了具体的感受”,接着开始细致、传神地历数在昆明雨季的所见所闻,包括仙人掌、野生菌子、木香花、莲花池、杨梅等,将这种具体的感受直观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在具体的写作手法上,形容雨時,文章运用了“明亮”“丰满”“动情”等词汇,别致且清新;写木棉花时,“饱胀的花骨朵”写尽了雨水的丰沛;雨中“鸡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的文字描绘更是生动又写实,多幅场景共同构成了昆明的雨中画卷。又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结合课文中大量的拟人修辞手法来引导学生真切感受语言文字的表达魅力,“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偷偷”“钻”传神地表现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则连续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春花竞相开放的生动景象。在课文教学结束后,教师则可鼓励学生通过背诵的方式进行反复品析与审美鉴赏,而后还可让学生从熟知的事物入手,对生活中的类似事物展开同种艺术手法的表述与描绘。这样不仅能提升其写作语句的优美度,还能使之有效掌握相关艺术手法,更好地体会阅读篇章所传达的思想情感[3]。
四、整合课程资源,促进情感品析
整合课程资源的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认知视野,从而保证其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强化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与认知,同时增强其情感体验,掌握写作中素材支撑与情感表达的双重技能。以《白杨礼赞》为例,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与赏析时要指出文章“借物喻人”“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是对白杨树的“抑”,但白杨伟岸、正直、具有大丈夫的刚健美则是对白杨的“扬”。这体现了作者对白杨树的抒情性评价,突出了白杨树与众树的不同,由赞美树到赞美人,实现拟人化描写,凸显出表达主旨。又如在教学《乡愁》这一课文时,教师则可以整合与这篇课文相关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拓展相应的写作背景等文学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作者余光中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为了增加这一教学环节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图片、影像等资料,更好地为学生展示当时的特殊情况。接着,为了使学生通过文章清晰地了解到作者爱家、爱乡、爱国的优秀品质与民族精神,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拓展更多具有思乡情怀的文学作品,从而感受游子思乡的情感根源[4]。在情感的牵引之下,学生的阅读学习也会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同时学生还能够进一步了解到写作中个人情感与个人观点相结合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在后续的写作训练中,他们也会下意识地融入充沛的情感,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
五、培养阅读习惯,锻炼语言能力
作为培养、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方式,阅读对于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不容忽视。要想通过读写结合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具体的教學中就应适当地采取相关教学措施,来增强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与质量,可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着手,指导其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高效的阅读活动。阅读活动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反复的阅读推敲,从而引导其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另外,在写作方法上,学生也需要把握整体的行文框架,真切地感受作者对于百草园、三味书屋相关的人物、事物所持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则应当使其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也应当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本节阅读课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浏览课文,先对课文内容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了解其是何种类型的文章,文章重点在哪里,并思考课文蕴含了什么样的情感。在学生初步浏览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其进行文本细读,鼓励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对阅读问题加以探究。此后,学生需要分析文章运用的写作技巧,并总结出描写人物、景物时突出的特征与特点。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有助于锻炼其语言组织能力,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开展阅读实践,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应用学科。阅读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发展其语文学科素养的基本过程。因此,无论是在课内阅读还是在课外阅读中,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实践情况,引导其积极地进行写作素材积累。
首先,在课内阅读中,教师可以关注学生对重点字词以及具有一定文学韵味、文学含义的词句或典故的积累之上。在《卖油翁》《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等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积累更多的古人事迹,从而在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以及写作素养的同时,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如《卖油翁》中,无论是做什么事情,只要勤学苦练掌握规律,就能找到窍门,干起来得心应手,而这一道理正是“熟能生巧”这一成语的正面揭示。《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说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强调“义”比“生”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并且每一个人都应当在生活中保持自己善良的本性,不做有悖礼仪的事。《曹刿论战》中,曹刿直至齐军三鼓之后,士气衰竭,他才表示:“可矣。”从而挫败了齐军。这一典故告诉我们:无论是打仗还是工作,都必须一鼓作气,保持高度的热情。其次,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等文学名著以及《青年文摘》《少年报》等优秀杂志,通过不断阅读学习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其文化底蕴,最终提升其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际上是学生阅读学习与写作学习的深度融合。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背景,语文教师务必要兼顾读写结合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积极地创新语文教学方法,在不断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同时,帮助他们拓展语文学科视野,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强化其语用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启.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1(2).
[2]程志芳.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1(21).
[3]温肖雪.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0(12).
[4]魏彩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7)
【作者简介】
李贵忠(1971~),男,汉族,甘肃陇南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文科教学。
On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Read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Based on Core Literacy
Guizhong Li
(Awu nine-year School of Dangchang County , Longnan, Gansu, 748500)
Abstract:The combination of the read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cultivate students'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Chinese teacher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should improv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cultivate and develop their language thinking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re literacy,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carry out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and writ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from many aspects, such as learning from excellent works, interpreting the overall framework, refining information elements, integrating curriculum resources, cultivating reading habits and carrying out reading practice.
Key words:core literacy;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combin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