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文章在解读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基础上,划分了地理实践活动的类型,结合乡土课程资源,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案例开发流程和设计范式,以期助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为地理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案例;乡土自然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12-0065-03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案例是指教师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的以乡土情境为基础,用于完成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事例。现行教学中实践活动教学案例匮乏。本研究以崆峒区为例,基于乡土自然地理课程资源,以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为目的,提出了不同实践活动的教学案例开发流程与设计范式,为一线教师提供理论参考。
一、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类型
(一)地理考察型
地理考察特指户外自然考察,考察的内容包括对地理环境的观察、描述和欣赏,对自然事物或现象的测量、取样和论证,对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分析、评判和建议。地理考察型的实践活动旨在基于乡土自然资源,考察自然对象的现状、特征和演变规律,引导学生分析自然地理现象的成因,理解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原理。地理考察型的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如连续观测和记录当地半个月以上的月相,并分析变化的原因;又如定时定点观测并记录当地某条河流水系和水温变化情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再如考察土壤、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或是考察当地典型地貌特征和地质构造;等等。以崆峒区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测量崆峒区(106°25′~107°21′)冬日五天内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根据测量结果给出崆峒区冬季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建议。
(二)地理调查型
地理调查特指针对具体的社会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调研、访谈、采访等社会调查的方法,客观认识与地理相关的社会现象,并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有关自然地理的调查主要是通过搜集现状资料,分析得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调查型的实践活动可以是调查家乡大气的污染状况;调查家乡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变化的历史;调查水资源的利用状况;调查家乡土地的利用现状;等等。如调查崆峒区水资源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利用措施。
(三)地理实验型
地理实验特指某种自然现象的模拟实验。模拟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学习控制变量、比较差异的科学方法,设计、操作、观察、记录、描述等过程可以训练科学严谨的科研思维,提升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地理实验型实践活动是在感知当地主要的地理现象和自然灾害的基础上,通过地理实验活动,模拟、演示、还原大自然中复杂的地理现象的过程[1]。如学生搜集相关图文资料,了解崆峒区境内水土流失现状及其产生的危害;通过“水土流失”模拟实验,分析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总结崆峒区发生水土流失的原因。
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案例开发流程和设计范式
(一)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案例开发流程
1.确定教学案例的目标和内容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案例的开发与设计,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为主要目的,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自然地理教学内容和乡土地理资源确定教学任务。教师根据教学任务选择地理实践活动方式,在进一步研读课程标准和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情、教学条件和乡土资源拟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案例的内容与形式。
2.整合乡土地理教学素材
在确定教学案例的内容与形式之后,最关键的是案例素材的筛选。案例的筛选包括两个环节:一是收集素材,二是整合素材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原理。教师可以通过书籍、网络、亲身实践、模拟情境等途径收集乡土素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大胆取舍,整合优化这些乡土素材,確保乡土素材既能体现浓厚的地域特色[2],又能满足教学的育人价值。
3.撰写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撰写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案例有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学生要掌握的自然地理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在案例中要有能体现这些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的地理信息;第二,充分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和素材,选择具有可行性的实践地点,创设便于实践活动开展的真实学习情境;第三,案例中要包含围绕教学核心主题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将课本上抽象的地理知识变成具体的问题;第四,案例的问题设计应紧扣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难易适宜、逐层推进;第五,案例应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提取、加工能力。
(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案例设计范式
1.地理考察型教学案例设计范式
①考察地点、时间和路线。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地理考察活动对地点、时间和路线的选择要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教师多次实践考察和查阅整理相关的天气、交通等信息,预估整个考察活动所需时间,考察地与市区的距离、交通便利程度等,进而完成考察路线设计和时间安排。这样可以确保学生的安全以及考察活动的价值,便于学生在考察途中寻找撰写考察报告的素材。②考察活动目标。将考察点和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这一目的。通过研读新课标、教材相应的知识点,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教学需求等,从知识目标、实践能力目标、地理工具和技术使用目标、地理实践品质四个维度细化教学目标,制定出本次考察活动的学习目标。③准备工作。首先,应准备好考察活动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如带有GPS功能的手机、相机、罗盘、地质锤、测量卷尺、温度计、标本盒(袋)、放大镜等;其次,准备好考察活动中所需的个人物品,如长袖衣服、背包、遮阳伞(帽)、雨衣、水和食物、创可贴等常用物品,并注意随身携带纸和笔;再次,做好人员和小组安排,可将5~6人划分为一个小组,并确定一个组长,每个小组安排一位跟队教师或者家长,协助考察活动顺利开展;最后,做好安全教育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④考察点及背景知识简介。搜集整理乡土自然地理教学素材,尽量按照考察顺序对考察点的地理位置、地貌、地质构造、气候、植被、土壤及人文地理概况作简单的介绍,补充气候演变、构造演变等背景知识。对于典型的地理事物,教师可附上图片进行说明,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考察地有初步了解,对考察内容有基本认识,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⑤学习任务和问题设计。考察型地理教学案例的主要学习任务有四点。一是观察与测量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以及自然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演变过程;二是对考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三是对考察结果和原因的分析与判断;四是撰写考察总结或报告[3]。问题设计要有梯度:对于简单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初步观察,教师只要求学生用地图、照片、素描和文字等进行记录和客观性描述;对于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要求学生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和推断产生的规律、形成原因、造成的结果、可能的发展趋势等。⑥考察活动实施和总结。使用任务驱动、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等教学策略,保证实践活动的实施。要求学生将考察结果通过考察报告、小论文等形式呈现出来,以此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同时教师也应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经验总结,撰写教学案例的反思与感言,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
2.地理调查型教学案例设计范式
①素材和背景资料。挖掘具有乡土特色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资源,整理素材,提供调查对象及调查区域的图文资料,创设开放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确定调查问题。②调查内容、方法和目标。根据需要调查的问题、地理新课程标准、学情等,确定调查的内容、方法和目标,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调查活动加深学生对乡土自然地理事物的认识和理解。③调查活动过程。设计调查路线,制订计划,分配任务。调查过程以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为主。首先,强调调查中的安全问题和注意事项;其次,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指导每个小组制定调查计划和方案,明确调查方向、重点和方法;再次,鼓励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共享资源;最后,引导学生加强组内沟通、合作、交流,顺利开展调查活动。④调查活动总结。指导学生总结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说明调查对象或者调查区域、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对策、措施。
3.地理实验型教学案例设计范式
①实验目的和实验目标。地理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模拟实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还原并解释生活中复杂的、抽象的自然地理现象,并总结归纳出其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规律和原理。教师根据蕴藏地理原理的自然现象设计模拟实验,从知识目标、地理实践能力、地理工具和技术的使用、地理科学品质四个维度制定实验教学的目标。②乡土素材和实验假设。首先,依据乡土自然地理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其次,以学生生活中所见的地理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自然的好奇心,提出实验假设。
③实验准备。首先,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特别是实验所涉及的地理知识和操作理论,避免出现科学性错误;其次,准备好实验用品,包括仪器、药品等,也可以使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实验替代材料,或是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实验用具;最后,根据实验用品和实验流程制定安全手册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过程有序开展。④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依据实验目标和实验假设,将实验分解成若干个需要解决的子问题,从而确定实验内容。这些子问题必须是开放性的、可操作的、通过实验的第一手数据可以解释的。这些子问题根据逻辑关系可分为相关性问题和因果关系问题。在确定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情和教学条件,设计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明确实验的思路和方法。⑤实验结果及结论。学生是地理实验操作的主体,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最开始的实验应由教师设计并演示,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要求学生模仿、操作实验。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设计并实施实验,通过描述实验现象、验证假设得出实验结果和结论,理解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研态度。⑥实验总结与反思。教师应提前多次进行实验,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最佳的实验用量。关注教学中的各种突发状况,及时撰写案例评价和反思,以便更好地协助学生探究地理知识,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遵循现行课程标准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案例开发的注意事项
1.选择与现行国家教材相關的内容
教材是专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因而任何实践活动教学案例的研究都应以地理教材为支撑。自然地理具有广泛性,教师不可能讲授所有地理知识。因此,教师应找到两者的平衡点,依据现行的地理教材、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将乡土自然资源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恰当地拓展教学内容。
2.注重教学案例的典型性和发展性
教学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其不仅能反映地理规律,也能体现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原理。首先,案例素材要包含典型的教学知识,即可以描述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从而分析相关的地理问题[4]。其次,教学案例中地理问题选择和地理情景设置具有典型性,学生能够轻松、愉悦地获取地理知识。自然地理事物和现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如沧海桑田、绿洲变为沙漠等。因此,在教学案例开发时,应与时俱进,既要反映出乡土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趋势,也要体现当今地理教育所倡导的新理念。另外,在案例呈现方式上,教师可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形象。
3.关注案例问题设计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案例问题设计要能引导学生运用乡土地理资源进行探究性地理学习,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测量、记录和调查等实践活动。同时问题设计应具有开放性,重视学生参与的过程,而不是仅仅看中学生回答是否符合标准答案。
新课标的颁布明确了地理学科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要求。地理教师应该认真领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重视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紧密结合乡土课程资源,增强本土教学案例开发的意识,提高乡土教学案例开发的能力,努力实现由课程资源的使用者向开发者的角色转变。
【参考文献】
[1]林培英.中学地理教育笔谈[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集团,2018.
[2]黄嘉宁.高中地理乡土案例教学现状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7.
[3]陈实.我国中学生现代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4]王贵身.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8.
【作者简介】
刘莉(1992~),女,汉族,甘肃平凉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基于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745)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