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良雄 董洪丹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英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能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大观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语校本课程可以按“基于大观念,以主题为引领,做好系统谋划”的思路进行规划,从“巧设导入话题,激发学生思维”“创设有效途径,增加输入机会”“关注中西异同,培养家国情怀”和“搭建展示平台,开展多元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实施。
关键词:大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语校本课程;课程开发与实施
一、案例背景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英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能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学校应鼓励有条件、有较强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本校英语教师,结合本课程标准建议的选修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1]。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为落实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发挥教师的特点而自主确定的课程[2]。课程意识是课程开发、实施、再造、评价的源泉和基础,是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和前提条件[3]。然而,很多教师的课程意识比较薄弱。因此,本案例基于大观念,尝试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旨在让学生了解祖国瑰丽的传统文化,学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具体实施
(一)课程规划——基于大观念,以主题为引领,做好系统谋划
大观念是反映学科本质、联结教学内容、统摄教与学过程的核心概念架构[4]。传统的课程通常花费大量时间教授给学生不连贯的事实、术语以及公式等细节内容,然而这些细节很快就被遗忘或者可能不需要知道,不少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然不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相比之下,大概念能成功地使现在过于臃肿的课程“瘦”下来,教师只需要教给学生相对较少的大概念,就可以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学习内容[5]。为此,在课程规划中,教师要基于大观念,以主题为引领,做好系统谋划。基于大观念,2022年的中国传统节日英语校本课程可以作如表1所示的规划:
此外,教师还可开发基于Chinese Art、Stories behind Chinese Zodiac Signs、Chinese Idioms、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Classic Anecdot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Classic Myth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Famous Chinese Sayings等主题的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课程实施策略
下文将结合中国传统节日,阐述如何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1.巧设导入话题,激发学生思维
首先,教师或呈现对节日场景、风俗礼仪等的描述,或借助多媒体技术呈现与节日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基于已有图式进行猜测。例如,在Spring Festival / Chinese New Year课程中,教师呈现Spring Festival / Chinese New Year相關的描述,让学生猜测节日。相关描述如下:
① The holiday has a long history.
② Getting together with relatives is such a big part of the holiday.
③ The most common kind of gift given for the holiday is money, usually in a red envelope.
④ On this holiday, children receive gifts of money from elder people, such as their grandparents, parents, aunts, and uncles.
⑤ The holiday has always been a most important and happy Chinese holiday.
⑥ The date of the holiday changes each year because it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lunar calendar.
⑦ Families traditionally celebrate the new year with a feast called “reunion dinner”, considered by many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meal of the year.
基于上述描述,学生很容易就能猜测出该节日是Spring Festival / Chinese New Year。此外,教师还可以进一步补充有关Spring Festival / Chinese New Year的其他信息,以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丰富学生关于该节日的知识,特别是要让学生了解与该节日有关的celebrations、greetings、origins等。这一过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偶然性习得”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加工信息,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铺垫。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表2中的K、W、H部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L、A、Q部分为学生的课后任务,旨在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2.创设有效途径,增加输入机会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英语素材输入的质与量[6]。这就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与中华传统节日相关的英语语篇,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语言和文化体系等。因此,教师要创设有效途径,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输入机会,切实提升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与传统节日相关的音频、视频、书籍等,以增加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
3.关注中西异同,培养家国情怀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准确性、自信心。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英语表述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知识。如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准确运用“Happy New Year!”“Good luck for the new spring!”“May the New Year bring you prosperity! ”等新年常见的祝福语。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西方文化中与中国春节相似的节日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共性与个性?”等问题。如教师可以借助韦恩图(如图1所示),引导学生思考“Are all New Year’s celebrations on January 1st? Why or why not?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辩证看待西方节日,树立文化自信,使学生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
对于诸如Tomb-sweeping Festival和Dragon Boat Festival等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节日,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其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以使学生能够准确生动地传播这些传统节日。如在Tomb-sweeping Festival课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What is the meaning of Qingming?”“Why is the Tomb-sweeping Festival observed?”“How do the Chinese observe the Tomb-sweeping Festival?”等问题。
4.搭建展示平台,开展多元评价
教师应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将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转换成有效的输出,促进学生的知识整合、迁移和运用。同时,教师应采用组内评价、组间评价、自我评价等形式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语言、文化、思维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提升其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三、感受与启示
(一)守正创新,树立课程思政意识
外语教育需要强化国家意识的培养,而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国家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青年学子的国家认知和民族向心力的文化源泉[8]。“外语学科课程思政应该强调政治站位意识,打破西方中心论,凸显中华文明、中国文化的价值”[9]。然而,现有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内容却不容乐观[10]。为此,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要注重课程理论的指导,关注课程的文化价值。就课程开发的合理性而言,英语课程开发研究应逐渐从教师的经验自为走向理论指引下的理性自觉[11]。
(二)系统安排,筑牢教材规划意识
外语教学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并结合教科书内容制订相应的文化教学目标,系统补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化等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尽可能基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做好教材规划,并利用可视化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校本教材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各种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三)搭建支架,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在制订校本课程方案、编写校本教材时,教师应尽可能反复比对中外不同译者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译法,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译法。在选择素材时,教师应关注素材的思想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以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支架和情感支架,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结语
总之,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发教材,为学生发展提供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同时,教师要树立课程思政意识,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案例点评】
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是英语学科的核心价值。本案例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发英语校本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体系中,有效发挥了课程育人功能。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祖国文化,开拓视野,丰富见识,培育爱国主义情感。基于大观念的课程建设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以及加深对主题的认识。因此,本案例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案例有效体现出学生学习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课程实施通过引入话题来导学,创设有效途径来增加学生的输入机会,关注中西文化异同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家国情怀,搭建展示平台来驱动学生将可理解性输入转化成有效输出。本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听、说、读、写得以提升,文化意识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得以提升,思维品质在文化理解、对比思辨和交流展示中得以培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交流学中得以培养。
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在于理解和对比,而且在于探究意义和内涵,即探究其背后的文化价值观,还在于如何在国际交流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宣传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多元评价方式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实现了课程的教、学、评一体化。
本案例充分彰显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一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丰富英语课程学习资源,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课程实施能够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着力提升学生的学用能力。三是多元评价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养成。
参考文献: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15-116,5.
[2]陈玉琨,沈玉顺,代蕊华,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14.
[3]沈建民.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
[4]王蔷,周密,蒋京麗,等. 基于大观念的英语学科教学设计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20(11):99-108.
[5]李 刚,吕立杰.国外围绕大概念进行课程设计模式探析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8(9):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