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凤英
感恩作为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精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感恩的因素,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更加深层次地了解感恩教育的含义,并且使得学生将感恩落实到实际生活中。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渗透展开探讨。
一、感恩教育概述
(一)含义
感恩教育作为一种人文教育,在初中阶段渗透感恩教育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应当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法,加强对于学生思想态度的引导,使得学生在学习感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获得思想的升华,最终形成良好的品格。而对于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正是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开展感恩教育,对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未来更好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之中。
(二)必要性
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应当关注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推进感恩教育。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是十分有必要的,主要分为以下两点内容:首先感恩教育作为当下初中素质教育的重点要求,对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教学重在如何育人。只有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道德情操,才能够推动学生真正地健康发展,并且使得学生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有用人才。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感恩,那么在未来生活的过程中会变得相对自私,也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因此,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开展感恩教育不仅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现代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初中阶段开展感恩教育,不仅能够丰富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一阶段的学校教育能够直接决定学生未来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语文教学作为人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人文特性,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使推进感恩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
(三)作用
首先,感恩教育的开展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改变了传统用成绩衡量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模式,将初中语文教育的重点逐渐转变为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一方面。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把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保持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综合认知能力。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推进的过程中,通过渗透感恩教育,能够使得学生在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出发,换位思考,最终提高学生的同理心。其次,通过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展开感恩教育的渗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语文这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相对比具有一定的人文性,而语文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最终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初中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就是为什么教师可以通过感恩课程帮助学生培养对生活和世界的真实看法。最后,将感恩教育渗透到语文教育中,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能够感谢教师的教导,感谢社会的关爱,使得学生永远怀揣着感恩之心,最终报答社会。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渗透
(一)组织实践活动
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教师不能够将感恩教学局限于教材知识中,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降低,而且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将语文课本内容与课外实践活动进行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认识他们的内心世界,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开始的过程中,文章的阅读其实也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并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在初中这一阶段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独立阅读,通过推荐给学生一些具有深刻教育含义的文章,鼓励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后表达自身的观点,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懂得感恩一直存在的真谛,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其次,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演讲比赛,从而将感恩落实到行动之上,通过演讲学生能够将内心深处对于感恩的理解进行表达,这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也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感恩的实践和领悟。最后,教师可以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国旗下发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挖掘课文内容
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课文都具备感恩教学因素,例如感叹自然之美、感恩父母的教诲等等,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推进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课文中存在的感恩因素。在为学生讲解课文的同时,也能够将课本内容與感恩教育进行结合,使得学生在接受基础知识的同时接受感恩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于父母的感恩之情,例如在学习《背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反复阅读,尤其是朱自清的父亲下车买橘子这一片段,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并且结合课堂表演来开展感恩教育。一些学生在表演课文中父子分别这一幕时竟然眼含泪水。通过课文的阅读以及情节的表演,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层次地进入到课文之中,最中体会到父亲对于孩子的爱。其次对于自然的馈赠感恩,祖国的大好山河往往是文人墨客进行歌咏的题材,而大自然的美也激荡着人们的心灵。因此教师在开展感恩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通过开展自然的感恩教育,从而使得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例如在学习《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使得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对课文进行反复的体会,最终感受到大自然的独特魅力,产生对于大自然的感恩之情。最后,学生应当感恩社会。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能够使得学生充分意识到社会的帮助对于个人成长带来的影响,因此,学生应该学会感激那些在成长过程中帮助自己的人。例如,学习《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体验藤野先生抛弃民族的偏见,帮助学生深刻反思课文情节,最终对藤野先生满怀感恩。
(三)展开习作教学
写作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内心世界,因此写作是学生思想的外在化。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开展写作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品德,最终实现德育以及智育两者之间的同步。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最终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断固化感恩教育的最终成果。例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围绕着“我们是一家人”这个主题进行写作,学生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在遇到困难时来自父母的鼓励和朋友的关怀都是继续前进的力量,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描写家庭的温情,使得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更加深化感恩教育的意义,更加感恩他人对于自己的帮助,更加感恩家庭的温暖。教师一定要做好初中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将这两者进行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同时也能够引起学生对于感恩教育的共鸣,最终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融入故事元素
在初中语文课程推进的过程中,由于一些知识点的讲授十分枯燥,因此很难确保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长时间地集中在课堂之中,作为教师针对这一问题应当尽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将一些故事性的元素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最终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而教师也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讲解,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主动地解决问题。通过将故事元素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并且合理有效地渗透感恩教育因素,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例如在汉文帝时代,刘恒是一个十分感恩的人。作为刘邦的第三个孩子,在老母亲病重的三年之内一直贴身照顾母亲,吃的每一种药都是亲自试过的。通过这种方式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个故事被后人所传唱,刘恒之后建立的功业都离不开这一份孝心。
(五)运用多媒体设备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涵盖着很多内容,因此信息的传递也更加真实、更加生动,通过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中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将感恩教育的相关素材进行融入,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展开感恩学习,帮助学生对感恩教育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的获取。因此,作为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将一些以感恩教育为基础的教学素材以及视频进行呈现,并且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进行有效的引导。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导游的身份,并且结合多媒体中的图片以及视频对苏州园林中的一些景象进行讲解,逐渐引导学生进入课程情境之中,对园林景观展开欣赏。在欣赏录像材料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最终引导学生形成感恩自然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苏州园林》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融入更高层次的教学内容,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最终鼓励学生长大之后更好地报答社会,投入到社会经济建设之中。
(六)重视实践性作业
正如老话所说“实践出真知”,借助实践能够更好地检验真理,感悟真理。基于此,在初中語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操作,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这能够发挥出感恩教育的实际价值。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活动,借助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认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例如,为了使学生能够树立起一定的爱心意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救助流浪猫、流浪狗等活动,为这些流浪猫、流浪狗搭建家庭,从而使它们能够感受到关爱,这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结束语:
中学阶段学习是学生思想形成的关键阶段之一。这就是为什么在初中教育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尤为重要的原因。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利用教科书的内容让学生意识到感恩的真谛,并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加深对“感恩”一词的认识和理解,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恩身边的人,并且以满腔的热情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