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童年精神

2022-05-05 01:58王晓奕
江苏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智慧教育

【摘 要】以自由和成长为特质的童年精神由“智慧教育”传承和发展而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对儿童主体精神、伙伴精神、游戏精神、创造精神等的观照,是对儿童阶段生命特有形态、诉求的尊重和保护,学校以此促进教育改革、重塑校园生活,帮助儿童在校园生活中获得生命真实的成长。

【关键词】智慧教育;童年精神;学校行动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26-0034-05

【作者简介】王晓奕,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228)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每个人都从童年而来,有着童年特质的精神不会随着童年期的远逝而消失,往往延伸向童年以后的每个生命历程。当我们有意识地、主动地朝向童年生命时,我们的灵魂会震颤,精神会焕发,内心变得柔软,好奇与想象被激活,因为始于童年期的精神之种是根性的、持久的。

一、童年精神的缘起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以下简称“盛泽实验小学”)所在的盛泽,是中国四大绸都之一,素有“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美名。学校基于“丝绸文化”仁爱、智慧、坚韧、精致的精神内涵,提出“智慧教育”的发展主题。“智慧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发现并解放儿童的智慧潜能,使之得以自由而充分地发展。“智慧教育”的实践意义在于从生命的“根本”出发,使人得到“充分”生长,让人成为“完整”的人。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学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我们由此提出童年精神这一学校内涵发展的新的生长点。童年精神生长于童年生命内部,是每个儿童生命的天然属性;童年精神又是成人将童年作为对象进行认知阐释的结果,体现的是教育者的儿童观。倡导童年精神就是用童年纯真、自由的本真状态来审视学校教育;用改进的行动帮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获得生命真实的成长。以童年精神为核心的学校“儿童学”,是学校“智慧教育”的时代传承和发展。

二、童年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1.童年精神的内涵。

寻找童年精神,自然先要回到童年,回答“童年是什么”。曹文轩说:“一个人其实永远也走不出他的童年。”李利芳说:“童年——一座人类可以获得并创造精神价值的富矿,成人艺术家与它的情感接轨,不仅在满足儿童自身旺盛的审美需求,而且在为全人类贡献精神力量的财富。”童年是每个人精神成长的根基和渊源,恒久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甚至为整个人生定下基调。从这个意义上说,童年代表着过去、蕴含于现在、预示着未来,人生的密码就隐藏在童年之中。

寻找童年精神,自然要回到儿童文学作品。20世纪30年代的秃秃大王、大林和小林、小英雄雨来,现代的唐小西、小兵张嘎,新时期以来的男生贾里、马小跳等,儿童形象的塑造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表达形式,而其彰显的本质就是童年精神。儿童文学的最大价值大概就在于保护儿童身上不同于成人的特质,这正是学校教育应该倡导与培育的童年精神。自然、本真、率性、昂扬、无私、自由、乐观、感性、浪漫、创造……我们看到儿童身上不同于成人、超乎成人的特质都是积极、正向、美好的,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2.童年精神的特征。

一是自由,“爱的自由”。蒙台梭利认为,“爱”是儿童心灵的一种内在特性,我们发现似乎一出生,儿童就对周围的环境、世界有着一种本能的摸索、探究和体验,对父母带着一种自然的依恋、模仿、顺从和包容。“爱”是儿童与环境、与他人建立联系的开始,“爱”无关儿童持有多少物质的东西,而是儿童生命力的激发和表达。儿童总是比成人拥有更多爱的自由,喜欢某个人、某件事、某样事物,他们的“爱”不裹挟任何目的,自然、纯粹、真实;儿童也总是比成人能体验到更多自由的爱,触摸、聆听、绘画、表达、拥抱、交往……他们以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去感知、认识世界。“爱的自由”给了儿童心灵和思想的自由,于是萌发了不同于成人、超乎成人的特质。“爱的自由”大抵是童年精神的底色吧!

二是成长,“积极地成长”。自然界所有事物都可以成为研究对象,玩着玩着发现了、做着做着明白了,这是每个人在童年期都有过的经历。对生活、对世界充满各种奇思妙想,不停生成问号,不停探索而后再继续追问,这是童年精神的另一大特征,而这一特征本身就是儿童成长主要的表现方式。所有儿童走过的、见过的,都可以成为他们成长中的阳光、土壤、肥料;他们也从来不惧怕失败,因为他们从来不以成功为目标;他们以主动的姿态行进,不断超越、永不疲倦。“积极地成长”是儿童昂扬向上、蓬勃生长的生命姿态,于是我们看到了儿童的“无限可能”。“积极地成长”应该是童年精神的本色。

童年精神寄寓着人们对现实的期许、对未来的期望;童年精神又标识着儿童在自身发展中不断寻求的自我表达和自我确证;童年精神也代表着儿童特有的价值求索,不断获得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是对儿童阶段生命特有形态和诉求的尊重和保护。

三、“智慧教育”照耀下的童年精神

“智慧教育”重在培育独立、真实、自信、批判的自由精神;倡导以教育实践解放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佳发展;追求以问题解决和模式创新为形态的教育行为实践。“智慧教育”重在培养理性自觉、德性自证、秀外慧中的阳光儿童。以“智慧教育”照耀的童年精神,大体可分为四个层面。

1.无私无畏的主体精神。

虽然童年现实的阶段性决定了儿童必然会存在对成人的依赖,但不可否认,儿童时期是每个人求知欲、好奇心、想象力最充沛的人生階段。因此,他们对所有的人、事、物都会有参与和介入的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他们会本能地挺身而出,以自己的情感改善、扩容生活,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影响他人。儿童这种近乎原始的本能与冲动,闪烁的恰恰是童年无私无畏的主体精神。

2.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

儿童作为社会性存在,天生就需要伙伴,孤独的个体是不能够实现全面发展的。童年时期,每个儿童每天有各种机会去结识不同的伙伴,他们可以没有事先的分工,但依然能一起玩得尽兴、做得出色;他们也许会有矛盾、有争吵,但他们又会在没有第三方的协调下,快速和解。伙伴是儿童的一面镜子,让儿童可以照到自我。在与伙伴的相处中,他们会自然地取长补短、包容理解、合作共赢,这就是童年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

3.与生俱来的游戏精神。

1990年,联合国的《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中明确提出:“儿童时代应该是欢乐、和平、游戏、学习和生长的时代。”游戏赋于儿童智慧和能量,儿童与游戏从来就是不可分割的,儿童生来就是游戏着的,游戏生来就是属于儿童的。皮亚杰曾说:“任何形式的心理活动最初总是在游戏中进行。”也就是说,游戏是映照儿童心理状态、精神状态的一面镜子,是儿童表达自我、标识自我的一种语言,是儿童与外界建立联系的一扇窗户。于是,游戏就不再纯粹是儿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是儿童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游戏精神自然是与生俱来的童年精神。

4.别具一格的创造精神。

与人生其他阶段相比,童年阶段最大的财富应该就是想象力。如丰子恺漫画中的儿童,他们把蒲扇当成了脚踏车车轮,把花生米看成米老头。儿童总是凭借想象去认识世界、感受生活、表达自我;凭借想象,在面对暗淡的生活境遇时,儿童能迎难而上。儿童对一切事物都可能产生疑惑或匪夷所思的想法。别具一格的创造精神给予儿童探索的勇气、思想的力量,让他们发现乐趣、捕捉美好、创造惊奇、追求卓越。

四、基于童年精神的学校行动

当童年精神根植于儿童文学作品,我们读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儿童形象。当童年精神根植于我们的校园生活,它将转化成怎样的形象?作为儿童世界的守护者和引领者,教育者需要观照童年精神。盛泽实验小学基于童年精神自由、成长的特质,紧紧围绕对儿童主体精神、伙伴精神、游戏精神、创造精神的培育,开启基于童年精神的四大行动。

1.重塑有童年味的校园生活。

有童年味的校园生活,一定是藏着一颗颗童心的,快乐和愉悦是学生的表情、是学校的表情。如何让率性与自由、坚毅与勇敢、昂扬与创造这些本就是儿童自带的童年属性、生命属性,在校园生活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们必须重塑学校、教师主导下的校园生活:要解放教师,让教师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同伴;要开放时空,让学生成为时间支配者、空间使用者;要坚持儿童本位,让学生成为校园生活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我们引入“剧场”概念,以“儿童剧场”重塑校园生活。

首先,拓宽“儿童剧场”内涵。“儿童剧场”并非局限于固定舞台、特定空间,校园任何空间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剧场”;并非局限于舞台表演,生活再现、特长展示、作品赏析、极限挑战等,学生任何形式的表达都能在“儿童剧场”展现。其次,丰富“儿童剧场”类型。从文学阅读、学科学习、传统文化等不同维度,与学校品格提升项目、主题节、社团活动等相融合,创造主题剧场、展示剧场、专业剧场等丰富的“儿童剧场”类型。最后,实现学生自主团队管理。学校通过“每日剧场”“剧场日”“儿童戏剧节”等活动,激励学生组建劇组、排练剧目、进行剧场展示;通过“剧场经理负责制”,落实学生的自主团队管理。

正式的、非正式的,班级、年级、校级的“儿童剧场”延展了校园中学生的各种人际关系。“儿童剧场”让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适宜的形式,表达自己所感受的、所思考的,于是校园就有了儿童主动成长的活泼泼的气息,也就有了校园生活的童年味。

2.创生有更多可能的课堂学习。

当学校高举“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的课改大旗时,我们看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元的学习方式。课堂学习中,同样的内容,学生选择的学习方式或相同或不同;同一个学生,在某个学习进程中,选择的学习方式或相同或不同。因此,当教师在课堂上按预设,要求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也许课堂已经偏离了儿童立场。我们创设“五分钟儿童讲台”,真正把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还给学生,也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有了更多的可能。

第一,选择内容,汇聚更多知识经验。预习分享、话题理解、资源拓展、经验总结等,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基础、知识背景、学习状态选择“讲台”内容,每一个汇入课堂的五分钟,让来自学生的知识、经验流动起来。第二,选择时段,满足更多学习需求。课前导入、课中探讨、课尾小结,学生依据学习进程、学习语境选择“讲台”的时段,程序化的教学结构会被不断打破,这种打破蕴含的是不断变化的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三,选择方法,点亮更多学习智慧。讲述传授、互动分享、合作探究,学生可以选择“讲”的不同形式,于是一种方式会点亮另一种方式,一个学生会影响更多的学生。

“五分钟”是一个基础参数,“儿童讲台”的时间依据不同学科、不同学习内容而定。学校倡导“每一堂课都有学生走上讲台”“让每个学生都能走上讲台”。一个个“五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可视化,有利于实现学习方式的育人价值。由“五分钟”开始,学校建构起平等、对话、陪伴的师生观,尊重、优化、开放的教材观,交互、生成、自由的教学观,知识保值、课堂增值的评价观。

3.建构有童年温情的特色课程。

学校追寻童年精神,建构“访问童年”特色课程,用童年的温情滋养学生、家长、教师。学生层面,开设“童年会客厅”、开展“阅童年·悦童年”主题阅读活动,在跨时空的童年故事中、在与他人的童年相遇中,让处于童年期的儿童认识童年、发现童年,从而更好地享受童年、创造童年;家长层面,组织“听见他(她)说”分享会,定期的分享会,让不再年少的家长回望自己的年少时光,从而更好地守护孩子的童年,真正把童年还给孩子;教师层面,举办童年精神半月谈,共读共论文学、科学、生活、学科中的童年精神,让每个走出童年期的教师发现童年、理解童年,从而更好地引领儿童、发展儿童。

4.变革有童年特质的校园空间。

用童年精神照亮学校教育,一定是通过校园空间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触摸到更多学习、游戏、创造的自由,更多沟通、合作、分享的可能。一所老校,学校的空间环境、景观设计无法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但通过对现有空间做加减法,校园空间同样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更多成长的可能。

第一,做减法,让空间距学生更近。学生最喜欢的校园空间是他们随时可以进入的场所。一是减掉专用室场的大门,校史馆、图书馆等各类场馆全天向学生开放,实行“空间经理负责制”,当学生需要举行规模性活动,可自主向“空间经理”提交场馆使用申请;二是减掉校园景观空间,拆除校园中封闭的、半封闭的景观“围墙”,打造成更加开放的儿童广场,既满足学生课间的活动需求,又为学校各类主题节、主题日的开展提供空间。

第二,做加法,赋予空间更多功能。学校原有一室一功能的空间设计,早已跟不上现代校园立体式、交互式的学习需求。“功能+”赋予单一功能的室场更多新功能。如为书吧、图书馆赋予“剧场”功能,在非阅读时段,学生可以在这里拉开剧幕;为信息教室赋予“研究”功能,将被淘汰的计算机拆解陈列,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随时研究。“资源+”赋予静态室场以沉浸式、互动式学习的功能,如在校史馆、少先队室、党建基地中融入更多的智能化元素,设计相匹配的互动任务,将单一的陈列式场馆转化为集陈列、探究于一体的互动式“博物馆”。

学校教育中,我们面对的是校园中、教室里的每一个儿童,面向的是他们的现在,我们还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每一个儿童身上延续着过去,也孕育着未来,而童年精神恰是贯穿儿童过去、现在、未来的生命之源、成长之能,是教育必须要呵护、回归、捍卫的。追寻童年精神,盛泽实验小学将构筑起自己的“儿童学”。

猜你喜欢
智慧教育
我国发展智慧教育的路径选择
区域智慧教育持续推进的机制创新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试论智慧型教师的职业素养
德才铸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