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年志
摘 要: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合作的旗舰项目,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也获得快速发展。为主动适应和融入互联网时代,依托园区 “非凡城市,智慧园区”城市名片和品牌的创建工作,园区智慧教育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成为园区教育现代化、均衡化、特色化、国际化发展后的又一战略举措。本文主要对苏州工业园区在智慧教育推进过程中的“区域统整”、“公司代建”、“项目过会”、“统一运维”、“全员考核”等创新路径和机制进行分析和阐释,以期为中国的智慧教育区域推进提供借鉴。
关键词:智慧教育;建设应用;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520.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1-0076-03
2012年,根据国家、省市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针对教育的发展实际,依托“非凡城市,智慧园区”的大环境,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全面启动区域智慧教育工作。采用复用政务网技术,高标准构建了园区教育城域网,实现了区内所有中小学、教育单位的高速、稳健的互联互通,为学校教育与全民教育打下了良好的物理基础;基于园区“三库”、“三通”建设规范,科学推进了园区教育枢纽平台建设,一期“一库一门户六系统”建设已全面上线应用,平台应用渗透面达到100%,二期“双线五块”建设全面启动,侧重学习体系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实现了“管理补缺”到“学习创新”、“经验性评价”到“大数据实证评价”、“学校教育”到“终身教育”的建设跨越;基于平台的全民生态学习资源体系正在形成,精品教育资源不断增长,以满足互联网时代均衡化、全用户学习与发展的需求;基于“未来教室”互动课堂构建、“翻转课堂”实践研究、“移动学习”范式研究等亮点应用全面展开。
一、区域统整:“区校联动,四建四强”(见图1)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会经历一个从初创到统整的过程。在初创阶段,各学校齐头并进、竞相发展,从基础环境构建到软件开发与购置,再到教学资源建设,各显身手、全面建设、封闭应用,尽管对学校教学管理、教学应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带来了诸如经费投入重复、信息共享困难、公共服务缺失、管理人员不足等区域性问题。到了智慧教育阶段,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信息共享与教育的均衡问题。我们需要打破信息孤岛,满足“时时、处处、人人”智慧学习需要,为每一个人“无限学习,无限未来”的美好明天服务,因此,智慧教育背景下的区域统整也就势在必行了。
园区区域统整的具体做法就是“区校联动,四建四强”。区域层面,重点在于“建网、建云、建库、建平台”。“网”就是教育城域网;“云”就是教育专有云资源池;“库”就是基础教育数据库;“平台”就是满足教育应用的枢纽平台与系统。学校层面,着力“强队伍、强资源、强应用、强特色”。“强队伍”就是要完善校级信息中心机构设置,并加强教师队伍的应用培训;“强资源”就是要加强学科资源的积累与开发,丰富个性化教学资源,促进教学便捷化;“强应用”就是强化新技术新媒体应用研究与实践,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水平;“强特色”就是要打造学校亮点应用品牌,成为亮点技术运用的先行军,如E学习基地、纳米实验室、仿真虚拟应用、未来教室实验等。
这样一来,角色定位,各有分工。学校获得了解放,减少了大量技术压力、资金压力和劳动压力,把更多的人力、财力投入到信息化应用与学校内涵发展中去,保证智慧教育落地生根。
二、公司代建:“技术代理,精准管控”(见图2)
传统意义的软件平台开发,用户既要提应用需求,又要拿技术方案,设计招标文档,还要组织招标、过程管控与结果验收,往往技术不力、经验不足、精力不够。更为严重的是,交付、验收之后,平台出现了问题,开发公司却跑路了,用户只能两眼一抹黑。基于这些问题,园区在软件平台的开发上首创公司代建模式,保证了平台开发的科学性和持续性。
所谓公司代建模式,就是由园区信息化领导小组认证、确定第三方公司,负责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深化设计等工作;代为办理各项相关行政许可手续与建设程序,以自己的名义担任招标人、采购人和发包人,依法组织公开招投标、采购,并与项目承建各方签订合同;负责项目建设实施的全过程管理,按确定的总预算严格控制投资,并确保建设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项目完成后,代建公司与建设单位共同组织第三方测试与用户验收,签署验收意见。建设单位、主管局协助代建公司履行职责,不干预代建公司日常管理,并通过现场检查、查看项目文档、列席管理会议等方式开展监督工作,做好相关工作的协调与配合工作,保证开发工作的顺利推进。
园区积极探索了“需求+代建”“1+1”智慧教育开发模式。教育部门主要提需求,代建公司深化设计、组织开发以及后期的运维。代建公司入住开发单位,沟通无障碍,团队相融合;建立周例会制度,及时汇报项目进展、提出整改意见,为项目整体进度的完成及合作沟通创建了条件;建立项目配置管理、文档规范化管理、人员信息管理等体系,为项目过程的管控提供了依据。
代建模式的推行,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团队,使开发管控更专业更精准。
三、项目过会:“按需审批,科学推进”
建什么、怎么建、建到什么程度,是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思考不清楚、回答不清楚,建设项目往往上得越快,废得越快!为了强化顶层设计,促进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园区教育信息化项目过会机制应运而生。
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过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过会。包括教育城域网建设、校园标准化改造、软件枢纽平台建设等。教育管理部门首先向园区信息化领导小组提交立项申请文本,包括“项目类型、项目总预算、主要用户、现有系统基本情况、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创新点或亮点、可评价的指标、资金使用计划及里程碑节点、技术可行性、实施方式、运维模式、费用估算及安排、可共享的数据资源”等10多方面的定位与分析,重点厘清项目背景、项目内容、实施方式与绩效指标等,然后是现场专家过会,教育管理部门可视化陈述建设项目,园区信息化领导小组组织业内专家进行现场答辩与论证,决定是否建设,并提出整改意见。一旦可行,并同意建设,则立项成功,相应建设经费随即批复,交由公司代建。园区教育枢纽平台的一期、二期建设项目均得到了园区信息化领导小组的评审,得到众多业内专家的指导,其建设更科学更有底气。
二是学校个性建设项目过会。有人担心,区域统整后,学校建设就失去了个性与创新,其实不然。根据区域统整的要求,原则上各学校不再单独购置与开发信息化应用平台和软件产品,但若有特别要求,可向园区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提交书面申请,经过会论证后方可实施;各学校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采购硬件设备,也要在申报预算经费之前向园区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提交书面申请,经过会审批后,方可实施。若个性项目确有生命力,又可转化为区域项目予以推广。
项目过会机制的引入,避免了建设项目的随意性,避免了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也可根据实际需求做区域性调配,避免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使项目建设思路更清晰,建设价值得到了更大的彰显。
四、统一运维:“专业保障,持续服务”(见图3)
运维即运行维护。教育信息化运维是对已建信息系统软硬件和业务服务功能正常运行所提供的管理服务的总称。大体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链路与系统级运行维护。主要指机房、网络、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等相关底层工作的日常维护。二是业务平台营运。主要是指教育业务平台的服务功能发挥、日常应用管理等。
园区智慧教育坚持“专业的事给专业的人去做”的原则,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实现统一运维和标准服务,大胆探索集约化管理范式。一是由专业的公司做标准化系统运维。园区教育城域网链路与系统的维护管理一并纳入园区管委会计算机信息中心维护管理的整体框架,包括链路统筹、系统部署、系统安全、容灾备份和可用性保障等工作,直接由专业公司负责,财政统一支付运维费用,保证运维的顺利进行,教育本身不再担心系统稳定与安全的问题,腾出更多的精力推进应用工作。二是由专门的团队做规范的平台业务运营。随着教育枢纽平台的逐步开发并投入使用,涉及平台配置管理、业务数据维护、平台功能培训以及常态数据服务等,工作量大面广,单靠教育信息中心的管理人员是无法可持续跟进的,为此,园区公开招标确定专业公司,以采购服务的方式实现平台的业务运营,让平台工作更稳定、应用可持续。
其实,专业的运维保障是新技术背景下“智慧教育”推进的有效模式。怎样确保运维的规范与绩效,尽可能解放用户,整体提升运维体系的服务性与专业性,需要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地研究与积累。园区在做好系统标准运维、教育业务数据维护以及应用系统的有效推广应用等工作的同时,运维团队逐渐壮大,运维流程日趋规范,运维客服渐成体系,为枢纽平台生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持续服务。
五、全员考核:“技能轮训,应用深化”
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广不广泛、到不到位,有诸多方面的因素。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就是领导是否重视,因为,智慧教育是“一把手工程”。第二方面就是平台功能是否全员掌握。一个平台开发出来,都不知道怎么用、怎样用得好,肯定用不起来。第三是平台的功能、性能是否优化。好上手的平台,粘度强的平台,一用就停不下来。
基于这三点思考,园区智慧教育在优化平台功能与性能的同时,推出“层层发动、全员轮训、人人过关”的培训考核推进机制。培训内容上分为三大类,一是通识类,如教育门户、教育协同办公PC与移动端、即时通讯系统等;二是业务必选类,如基础数据库、教育安防、互动平台、生态资源PC与移动端、教师研训系统、五年一学位等;三是拓展可选类,如淘宝、微信、U步、支付宝、二维码等;培训考核人员分四个层级,即教育局全体人员、教学研究部门人员、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学校全体教师。一把手局长率先完成培训考核,然后再展开其他人员培训;培训流程为,运维团队现场演示讲解,受训人员质疑交流、现场演练,现场操作考核,颁发合格证书,拍照留存。各培训对象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教育信息中心预约时间,统一到指定地点参加培训考核。
因为培训到位,智慧教育的应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其中智慧门户访问量达到了650万人次;教师域账号开通8600多个,学生账号70000多个,开通率达到100%;拥有师生教育基础数据99000人/条,互动学习微课资源开发14000余节,应用点击量倍增。教师研训活动记载1800余条,参与人数22000多人次。全员培训、考核机制有效保障了智慧教育的高效运行,形成了培训促进应用的良性循环。
园区智慧教育得到业内专家、学者的首肯。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在听取园区智慧教育汇报之后,指出:园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早,获得了明显的持续发展,智慧教育整体规划,系统推进,成绩非常突出,有许多好的做法。同时,杜部长强调: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长期工程,没有教育信息化,就谈不上教育现代化。作为站在高起点发展的园区教育信息化,要将智慧教育进一步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去,坚持应用导向,持续发展,为全国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多出经验,多出成果,将园区的智慧教育建设经验辐射到全国。
智慧教育的建设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但无论怎样,“应用是最大的建设!”基于“以人为本,应用为先”的理念整体推进,智慧教育才可持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203/t20120313_133322.html.
[2]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3]刘俊.智慧教育环境及其实现方式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20-46.
[4]杨现民,刘雍潜,钟晓流,宋述强.我国智慧教育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技术,2014(1):12-19.
(编辑:王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