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家校共育实践队伍建设

2022-05-05 02:39梅桂萍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3期
关键词:小学学校家校共育

梅桂萍

【摘要】在小学生教育中家校共育是比较好的教育策略。而家校共育需要有实践人才的支持才能够开展各种有效的教育活动。本文首先介绍了打造高素质家校共育实践队伍的意义,分析了建构实践队伍的相关要求,最后提出了学校组织规划确定实践方向、教师家长参与众人集思广益、组织多样活动开始实践落实、学生情况反馈管理改革创新等具体措施。促进小学家校共育的发展,推动小学教育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学校;家校共育;实践队伍

家是避风的港湾,也是成长的第一场域。学校是集体教育场合,是学生接触社会、走向社会的通道。如果家庭和学校教育能够联合起来,那么就能够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快速成长。家校共育需要有高素质的实践队伍,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促进小学生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打造高素质家校共育实践队伍的意义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任何事情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现代教育中,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也是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要培养合适的教育人才,能够通过人才队伍来推动家校共育的发展。家校共育实践人才的培养能够影响小学教育活动。

(一)家校关系更为融洽

家校共育实践队伍不仅仅是教师,家长也可以参与其中。这样的一个合作队伍会让家校关系更加融洽。一般在教育活动中,不少家长会根据教师的引导来进行孩子的管理,但是这种方式是单向的。每个学生在家中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那么教师就需要及时收集整理学生在家中的情况,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利用家校共育队伍可以将学生在家中的情况收集整理起来,形成信息的双向互动。这样家校关系也就会更加融洽。

(二)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

家校共育人才队伍的建设能够让学生的教育面更广泛。很多学校教育的措施能够在家庭教育中进一步落实。这样就能够比较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比如在学校,学生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这些技能可以在家庭教育中进一步深入落实。像小学低段教师强调学生的坐姿,如果家长能够在家中也强调学生的坐姿,自然能全方位地进行学生教育,让小学生能够较快速地掌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家校共育人才队伍的建设能够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

(三)便于开展创新活动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采用的是适宜全体学生的教学方式。但是在教育活动中,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就不同。通过家长提交的情况,教师就能够了解孩子的个性特色,自然也就能够在教育中进行关注。很多新问题也能够得到重视,各项教育活动可以由此得到创新发展的机会。

所以,从目前的家校共育来看,建立家校共育的实践队伍能够更好地推动小学生教育的发展,便于形成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机会。

二、高素质家校共育实践队伍的建构要求

在小学生的教育活动利用家校共育策略来开展教育实践,需要采用合適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实践队伍是人才的聚合,需要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能够有较好的实践程序,还能较负责任地完成预设目标。在家校共育实践队伍的建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人才队伍的多样化

小学生在学校是学生,在家中是晚辈。不管什么样的身份,这些小学生都需要成年人的引导。家校共育活动中要较好地培养一群引导者,通常情况下会选择教师作为家校互动的引导者。然而,我们的教育是面向社会的,所以小学生不仅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学习一些社会生活能力。所以,小学生的引导者也不能囿于教师领域,还要增加有意向的家长。家长的参与能够让家校共育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能够更好地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在班级中一般由家委会来处理一些家校工作,但是人数有限定,所以组织起家校共育的人才队伍,就能够让更多的家长也参与到教育中来。每个家长或者教师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那么在教育活动中家长和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来进行教育引导。这样家校共育人才队伍就会多样化,自然教育效果也就会更好。

(二)组织实践活动的完整

在家校共育实践队伍的建构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活动程序或者组织体系。让各项教育引导活动都能够有专人负责,这样才能够让家校共育中的每一项活动都有对应负责的人。那么各项工作就能够比较好的落实。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家校互动自然而然得到较好的发展。学生在家中能够得到较好的教育引导,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来形成较好的教学成效。因此,建构家校共育实践队伍需要有规划,还要有较为完整的活动过程。

(三)交流互动的稳定性

建构家校共育实践队伍需要长期的实践活动。在家校共育中,各位参与者积极组织各项活动,发挥奇思妙想,那么就能够通过具体的活动来推动教育的发展。在具体的实践中容易出现懈怠情绪,所以,教师或者家长要坚持长期的交流互动,保证家校共育实践活动的稳定性。坚持交流互动就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还要践行教育的整体目标,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

三、组织建设家校共育实践队伍的策略

在家校共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家长积极参与其中,学校安排组织活动并且进行合理的监管,这样就能够打造一支有教育意义和价值的服务梯队,让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能够在家庭教育中得以落实和发展,家庭教育的优秀方法策略也可以成为学校教育的支持。这样小学生能在家校共育中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更好地发展个人的特长和能力。

(一)学校组织规划 确定实践方向

组织建立家校共育的实践队伍需要有明确的方向以及具体的规划。那么在教育活动中学校要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准备,比如具体的负责人、建立实践制度、组织推广活动等。学校管理者从宏观角度来进行设计,考虑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拟定可解决问题的措施。学校牵头进行组织规划,各位教师和家长也就能够由此来进行具体的操作。

(二)教师家长参与 众人集思广益

实践队伍的建立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参与。选择一些具有参与意愿、乐于为家校共育活动服务的家长或者教师,将整个教育活动支撑起来,这就可以从上至下形成实践梯队,每一级都设定具体的负责人,然后将工作内容不断细化,具体落实到个人。比如组织家校共同合作进行学困生帮扶工作,这个时候不仅仅教师可以参与,一些学优生的家长也可以参与介绍经验,学优生家长自发地“配对”学困生家长,进行经验的介绍或者教育的帮扶。这就能够从家长角度来进行学生教育的改革,促进小学生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家长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采用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也不同。

(三)组织多样活动 开始实践落实

在实践活动中要采用多样化的策略来落实。我们现阶段不仅仅可以利用家长会这样面对面的形式,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或者平台来进行教育实践。比如,建立家校共育实践群,家长和教师能够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来自由发言,较快速地交流互动。网络上本身也有一些视频、图文等,这些内容也可以运用到家校共育活动中,给家校共育带来较大的便利。

(四)学生情况反馈 管理改革创新

家校共育实践队伍的建立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而实践效果则需要在小学生身上体现出来。所以还要关注一下学生的各种表现,及时反馈相关信息。然后总结各项信息,并进行家校互动教育实践的改革创新,在实践活动中提升人才队伍的能力。让家校共育更好地为小学教育服务。比如,家校开展防疫宣传,小学生参与其中,通过他们的感受来反馈家校共育活动开展的效果。教师和家长会在反复的实践中提升各方面能力。

总之,在家校共育活动中需要建立实践队伍。通过实践队伍的努力践行,让各项家校共育策略能够较好地落实,并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小学学校家校共育
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问题研究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关于小学学校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分析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浅议小学学校管理新理念
论提高小学学校管理质量的意义
建立激励机制,优化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