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书法专业文字学课程现状分析与教学构想

2022-05-05 02:01吴亚宾
中国美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

吴亚宾

[摘要] 本文通过对当代高校书法专业文字学课程的开设现状进行剖析,提出学科化构想,认为文字学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厘清“六书”原则,辨析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等,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文化涵养,使学生在理论与创作上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校书法教育 文字学 现状分析 教学构想

关于文字与书法的关系,历来很多书论家皆有评论。许慎《〈说文解字〉叙》云:“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1]许慎在这里诠释了文字的内涵,并对其有着高度评价。张怀瓘在《文字论》中提道:“文字者总而为言,若分而为义,则文者祖父,字者子孙。察其物形,得其文理,故谓之曰文。母子相生,孳乳寖多,因名之为字。题于竹帛,则目之曰书。”[2]刘熙载认为:“盖古文有字学,有书法,必取相兼,是以难也。虽三代遗器款识,后世亦多有从事者,然但务识字,已矜绝学。使古人复作,其遂餍志也耶?”[3]文字与书法之间的关系如同皮和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纵观整个书史,书体的发展、演变是一个由繁至简的过程。丛文俊曾提道:“在日常通行的文字中,书写性简化是促使书体演变的基本动力。”[4]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再由隶书不断发展出草书、楷书、行书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书体演变的一个特点即是便捷性。文字的演变其实也是如此,正如张怀瓘《文字论》所云:“字之与书,理亦归一。”[5]

其实书法本身并没有“创作”这一概念。古人多是在自然状态下书写。后来人们发现,通过这种自然书写可以“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于是书法开始走向自觉,逐渐由实用性走向艺术化,而文字本身也被书法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可见“文字是书法创作的载体,书法是文字书写的表现”。简言之,书法是以文字为载体来表现艺术性的。

高校书法专业自开设近六十年来,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规范化、专业化,逐渐建立起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但目前书法专业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全国开设书法专业的高校虽然大都设有文字学课程,但是普遍对此门课程缺乏重视。笔者认为,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学校缺乏专业的文字学课程教师。目前,多数高校书法专业的文字学课程通常由书法教师或文学专业教师教学。笔者认为两者皆不可行,因为很多书法专业教师缺乏扎实的文字学功底,不具备这方面的教学能力,而文学专业教师虽可以对文字学知识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讲授,但这种讲授仅仅局限于文字学本身,没有很好地将书法与文字学融合,这样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二,高校书法专业学生缺乏专门的文字学教材。高校书法专业学生所用文字学教材多为文学院所用教材,如裘锡圭的《文字学概要》、齐冲天的《书法文字学》、高明的《中国古文字学通论》等。裘锡圭的《文字学概要》虽然系统地阐述了文字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具有较大的学术理论价值,但对书法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本书内容难度太大且缺乏与书法专业之间的紧密结合,学生的接受度较低,教学的整体效果也较差。齐冲天在《书法文字学》中强调了“书法文字学”是文字的艺术性表现,着重论述了书法如何美化了文字,但他将重点放在了表述文字笔画的形态层面,对书法创作时如何运用文字的叙述较少。[6]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的学术性较强,也不太适用于书法专业的学生。其实,书法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文字学知识应该与本专业关联更多,如学会如何释读古代书法作品、如何选择书法创作中的用字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本专业能力的提高,真正实现学科交叉。其三,学生所学文字学知识没有很好地转化、运用至书法创作中。纵观全国高校书法专业学生的毕业展,作品中总会出现错字、别字、繁体字错用等诸多问题。这一方面说明了书法专业学生文化涵养缺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高校书法专业文字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中国书法家协会一直强调“艺文兼备”,并在评审时设立审查审读委员会,强调对书法、篆刻作品的文字审读,从一定程度上使学书者加强了对文字学的重视,但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书者文化涵养的问题。如若高校书法专业文字学课程能够良好开展,那么必然有利于促进提升学书者的文化涵养。

总而言之,以上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学生缺乏文字学理论基础,不明“六书”原理,没有很好地掌握文字发展的演变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策略,要将文字学中的内容具体实际地落实到学生的专业创作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书法专业人才。

文字学从古至今都与书法密不可分,可以说是书家的一门必修课。古代书家多通晓文字学,如王羲之著有《小学篇》、邓石如手写《说文解字》并编纂《说文字原》等。古代文字学家亦多擅长书法且颇有建树,如李斯、李阳冰、徐铉等。近现代书坛亦有诸多既通晓文字学又擅长书法的硕儒,如启功、欧阳中石等。因此,书法专业学生学好文字学势在必行,文字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书法艺术的长远发展。

笔者认为,高校书法专业中的文字学课程要围绕“文字学为书法创作服务”的原则进行教学,不要一味强调让书法专业学生具备全面的文字学知识,而要努力提升学生的创作水平。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培养出既有理论涵养,又有创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校书法教育才能有真正的未来。

(一)课程目标

通过系统学习文字学,学生能够对文字发展演变规律有清晰认识与深入了解,厘清“六书”原则,具备辨析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能力,避免在书法创作中出现错字、别字现象,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

通过系统学习文字学,学生能够将文字学与书法相结合,并学会从文字学视角探究书法,促进学生全面提升书学研究能力。

(二)教学安排

高校书法专业文字学课程应当与文学院的文字学课程区分开来,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知识框架,形成一套适合书法专业学生学习的教学体系。笔者认为应当以《说文解字》为基础进行教学,因为这种方式历来有之,如唐、宋两代书学中皆开设有解读《说文解字》的课程。《新唐书·选举志·上》记载:“凡书学,《石经三体》限三岁,《说文》二岁,《字林》一岁。”[7]宋代亦有相关記录:“书学生,习篆、隶、草三体,明《说文》《字说》《尔雅》《博雅》《方言》,兼通《论语》《孟子》义,愿占大经者听。”[8]由此可见唐、宋书学对《说文解字》乃至整个字学的重视程度。就当代高校书法教育而言,如果想让学生避免在创作中出现错字、别字、繁体字错用等现象,就需要教师借鉴唐、宋书学的教学方式,取其精华,开设契合当代高校书法教学的文字学课程。

与此同时,高校书法文字学课程不能仅以《说文解字》为基础,还应当加强对“六书”的系统学习,注重“六书”与书写的关系。“六书”含造字、用字之法,理解“六书”原则将会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理解书体的发展演变过程。赵宧光即言:“昔人云:‘能草不能真,无本之学。’余因而进之曰:‘真不知篆,草不知章,隶不知古而妄作、妄议,皆盲儿也。’又郑樵云:‘六书明,则六经如指掌。’”[9]《周礼》中记载国子八岁入小学学“六书”。我国古代小学识字教育也基本一直以“六书”为基础。当今的书法本科生如果能真正在掌握造字规律的基础上学习书法,就会最大限度地避免书写错误的发生。[10]

不识“六书”从一定程度上将阻碍书法专业的发展。清代徐树钧曾针对文字之混乱对北朝书法大加批判,其在《凝禅寺三级浮图碑》跋文中曰:“此碑讹谬乖异之字极多,书法至北魏纰谬已甚,文亦无可取,存之以识六书之变。”[11]他还曾诗云:“六书面目不堪论,牛鬼蛇神妄自尊。仓颉有知应夜哭,可怜何处返书魂。”[12]由此可见,厘清“六书”对学习书法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如果能够借鉴古人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安排,那么书法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能够具备扎实的文字学基础,还可以明晰文字的发展演变规律,懂得文字本义,掌握正确的用字之法,为其专业创作夯实基础。

(三)教材编订

从一定程度上说,高校书法教育的文字学课程是为书法创作服务的。因此,我们的文字学教材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文字学,对文字发展演变有清晰认知,了解造字和用字之法。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训诂学、音韵学的教学,因为汉字构成的三个要素即是形、音、义。对此,段玉裁在《广雅疏证序》中提道:“小学有形有音有义,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二。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义有今义,六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五……圣人之制字,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学者之考字,因形而得其音,因音而得其义。”[13]可见,熟练掌握字音、字义有助于理解与把握字形。因此,高校书法专业的文字学教材可适当增加训诂学、音韵学的相关知识。

(四)师资配备

高校书法专业的文字学教师必须比普通书法专业教师要求更全面,因为他们既要具备深厚的文字学功底,又要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扎实的书法专业基础。因此,这门课程也将面临着招聘教师的难度,毕竟二者皆备的人才相对比较匮乏。就这一现状,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1.引进师资进行系统培训

在引进师资过程中,高校要着重关注招聘教师的教育履历。教师既具备深厚的文字学功底,又有扎实的书法专业基础当然最好,若没有,高校也不能一直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取消招聘,毕竟书法专业的文字学课程还需要开展,问题也需要解决。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可以先引进具备一方面能力的优秀人才,然后学校统一制订培训计划,整合学校资源。如书法教师可以去文学院旁听文字学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由文学院资深教师进行统一命题考试,检验听课教师的学习效果,成绩合格者可担任书法专业的文字学课程教师。而具备扎实文字学基础的教师可跟随书法教师进行系统学习,书法教师可适时对这些教师进行专业考查与测试。这些方式既可以提高聘任教师的综合素养,又可以促进高校书法专业文字学课程的良好开展。

2.邀请专家开展讲座

高校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开展系列讲座,提高教师的学术视野,优化教师的文字学知识结构,使教师尽快了解文字发展演变规律。在讲座后,专家可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3.设立青年导师制

高校可以组织具备丰富经验的教师指导新入职教师,培训以专项强化训练为主,一对一指导,责任到人,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与创作能力。指导过程中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将科研成果或课题项目作为验收结果,合格者方能对书法专业文字学课程进行教学。

在高校书法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文字学课程的开展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文字学课程教师的培养、教材的建设都迫在眉睫。正如丛文俊所言:“在古代,学习书法首先要精通文字之学,而论说书法也必须先引述文字,我们讲书法具有较强的文化特征,此即其一。今天,强调并突出书法的艺术品格,这是历史性进步,但如果由此忽视其文化成分,总是不能避免那些常识性的错误,就会出现进步中的倒退,使书法成为无本之学,给世人、后人留下笑柄。”[14]基于此,高校要早日制订好完善的文字学课程教学体系,尽快编订相关教材、配备师资,同时广泛吸纳书法界同人提供的宝贵意见,集思广益,齐心协力,携手共创高等书法教育的美好未来。

注释

[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长沙:岳麓书社,2009:316.

[2][唐]张怀瓘.文字论[G]//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208.

[3][清]刘熙载.艺概[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34.

[4]丛文俊.中国书法史·先秦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6-127.

[5][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5:70.

[6]王赢.对当今高等书法教育“书法文字学”课程的思考[J].大学书法,2020(3):57.

[7][北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四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1975:1160.

[8][元]脱脱,阿鲁图,等.宋史·卷一百五十七[M].北京:中华书局,1985:3688.

[9]华人德.历代笔记书论汇编[G].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273-274.

[10]向彬.论当代书法本科教育中文字学课程的设置——从唐宋两代“书学”的课程设置谈起[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32.

[11]参见湖南省图书馆藏清宣统二年(1910)徐树钧《宝鸭斋题跋凝神寺三级浮图碑》(宏文社石印本)。

[12]参见《清代诗文集汇编》。

[13]参见《四部备要》第14册。

[14]丛文俊.艺术与学术——丛文俊书法研究题跋文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210.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浙江天台县森林防火现状及预防对策
对昭通苹果产业发展的思考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