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芝
摘要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民治中学教育集团基于对汉字文化时代价值的深刻认知,提出“汉字德育”的基本主张,旨在激活汉字的德育功能,培育师生的文化自信。学校在明确“汉字德育”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精心建构“汉字德育”体系并探索有效载体和实施路径,包括营造富于中国气质的“汉字校园”、推进“班班有字”的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学科融通的“汉字德育”课程、凝练“以字育德”的课堂教学模型等。
关键词 汉字德育;文化自信;立德树人;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2)03-0048-03
在当今世界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增进文化自信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时代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立德树人的支撑,也是基石。真正的自信不是空喊口号,也不是自我催眠,而是对自我文明价值的深刻体认。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民治中学教育集团以汉字作为突破口,提出“汉字德育”主张,并走出一条德育为纲、汉字为目、守正创新的协同育人新路。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中国文化自信的“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在汉字。通过汉字向青少年讲述传统、构建品德,符合国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政策要求,是帮助青少年坚定文化自信的有效举措。
1. 汉字是维系祖国统一的文化基因
文化自信的底气,首先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集中体现在汉字上。有了汉字,中华文明才得以记录、传承、发展;有了汉字,才有了史料、典籍,民族记忆才得以延续。汉字从五千年历史长河的源头走来,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伟大源泉,是维系祖国统一的文化基因。它如同一条生命线,把言语不同、风俗不同、血统不同的华夏文明五十多个民族的语言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联结在一起,形成具有“汉字血统”的中华大家庭。可以说,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文化,它是维护祖国统一最恒久、最深刻、最强大的力量。
2. 汉字具有跨越时空的现代价值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读懂了汉字,就读懂了中国。我们研究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其基本内涵和精华元素集中体现在汉字上,汉字里隐藏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审美意识、生命意识和家国情怀,是中小学德育取之不尽的资源。譬如:古人为什么把很多植物的种子叫作“仁”?北宋儒者谢良佐在《上蔡语录·卷一》中给出了精彩答案:“桃杏之核可种而生者,谓之桃仁、杏仁,言有生之意。”就是说,之所以把桃杏之核称为“仁”,是因为核里面孕育着无限生机,只要播种,就可以生根发芽、抽枝吐蕊,意味着生命的躍动和绽放,意味着对生命的喜爱、愉悦和尊重。故“仁义礼智信”中,“仁”排在首位就不难理解。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价值追求,在当今依然具有时代价值。
如何有效地立德树人,我国教育界一直在寻找最佳的方法。我校选择以汉字作为突破口,是因为汉字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是一座需要被激活、唤醒、开发的“富矿”。通过对汉字起源的解读、内涵的剖析和底蕴的挖掘,可以激活蕴含其中的爱国、诚实、责任等德育要素,并通过“寻汉字文化-询道德智慧-循价值养成”的闭环路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格。基于此,我们首提“汉字德育”,即在汉字文化的探索中展开德育,并将其核心理念定格为:激活汉字的德育功能,培育师生的文化自信。
1. 确定“汉字德育”的基本内涵
我们的“汉字德育”有三个基本内涵。一是德育内容源于汉字。即激活汉字的德性资源,在价值定位上遵循返本开新、守正创新。“本”是根本,是人之本、民族之本、国家之本。二是品格养成系于生活。即遵循儿童生活、成长、认知发展的逻辑,以现实生活为源泉,通过汉字讲述传统,培育品格。三是文化自信成于校本。即在校园中着意营造一种优雅的气质,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息,“汉字德育”与学校的文化建设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2. 形成“汉字德育”的基本共识
我们对“汉字德育”的认识和实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渐进的、从自发到自觉、从模糊到清晰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汉字文化虽然不乏精华,但也带有浓厚的形而上学色彩和唯心主义特征,故而开展“汉字德育”必须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待,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推陈出新、为我所用。同时,德育归根到底是“育德”,要把汉字学习与品德培育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体验、发现、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对汉字的认识不断加深,品行不断提升,最终促进优秀品格的养成。如一年级学习“人”字,学会文明有礼、勤劳勇敢即可;到了高年级,就要从人的生物、精神、文化等各个层面开始哲学思考,在这样一个循环跟进的过程中实现认识上的螺旋上升。
十余年来,我们围绕“激活汉字的德育功能,培育师生的文化自信”这一核心理念,不断挖掘汉字意蕴,扎根德育本源,精心建构“汉字德育”体系,探索“汉字德育”的有效载体和实施路径。
1. 营造富于中国气质的“汉字校园”
在实施“汉字德育”的过程中,我们重视文化陶冶,营造了温馨、雅致、文化味浓郁的“汉字校园”。如学校以“德”为核心,以“字”为媒介,在校内建设一批有特色的文化景点:“明德廊”既可为师生遮风雨,亦可使其明哲理;“进德厅”勉励师生读书治学,进德修业;“美德榜”展示慧雅教师、儒雅学子,树立身边的榜样……和、雅、清、静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基调,给人以美好愉悦、优雅向上的精神力量。
我们还注重发挥国学经典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入校时的广播吟读到大课间的国学诵读,加之日常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论语》《道德经》等国学经典的背诵……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积累诗百篇、文万言,既培养了对古文的语感,也初步领悟到其中的人生哲理。此外,学生通过参加校内一年一度的“汉字演讲比赛”“汉字故事会”“汉字歌咏赛”,演讲、歌唱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参与汉字软陶、汉字书签等文创产品的制作,沉浸其中其乐无穷,不断厚实文化底蕴。
2. 推进“班班有字”的班级文化建设
每个汉字都是有思想、有温度、有情趣、有内涵的“文化精灵”。几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开展“班班有字”活动。各班依据学生年龄及班级特点,在班主任引导下选择一个汉字进行研究,并以此创建各自的班级文化。同时,各班选字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有的以物寄德,如“草”“木”“书”“画”;有的寄托愿望,如“友”“爱”“善”“美”;有的富有家国情怀,如“国”“家”“志”“强”;有的包含优秀品德,如“信”“厚”“宽”“勤”。
例如:四年级的一个班级选择以“善”作为班级文化,注重发现学生的善言、善行。教师化身“‘善’意收藏家”,坚持开展“谁走进老师的日记”活动,发现并记录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在日记流动过程中,不仅全班同学参与,而且家长也参与其中,广传善意,广施爱心,使得善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慢慢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如今,全校50个班级,班班有字、字字有德、德厚生熀,“以字成规-以字促育-以字立德”的基本模型已然建立。
3. 构建学科融通的“汉字德育”课程
為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把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我们开设“汉字德育”课程,以汉字为目,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儿童人格成长,帮助儿童打下中国底色、培育文化自信。“汉字德育”课程是一门以德育为主导的综合性课程,以我校自编的《汉字德育读本》为主要实施载体,在道法课上实施教学,每两周一次,作为道法课的重要补充;同时由于课程内容融合了语文等学科内容,又具有跨学科的综合性。
为了推进“汉字德育”课程的实施,我们组建“专家+教师+学生”研发共同体,依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心挑选96个汉字,激活蕴藏其中的爱国、诚实、责任等德育要素,编写并出版《汉字德育读本》一套六册(对应小学一至六年级)。读本以学生的阅读、学习为核心设计,分低、中高两个年段,设有“字源寻德、故事明德、经典释德、行动践德”四个模块,由“中国精神”这一主线贯穿其中。我们还整合校内外资源,将“汉字德育”中的96个汉字、24个单元做成线上课程,正式对外发布。生动有趣的微课、妙趣横生的游戏、引人入胜的互动答题,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学生,他们只要一机在手,即可随时随地上线,让泛在学习变为现实。2021年9月,“汉字德育”系列微课还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在全国发挥着更大的影响力。
4. 凝练“以字育德”的课堂教学模型
我们以培育文化自信为价值引领,依据儿童心理特点,在课堂主阵地落实“汉字德育”,经过几年的课堂实践,凝练形成“以字育德”课堂模型。在“以字育德”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占据核心位置,并需要经历“学-思-行”三个重要环节。以学习《孝—为德之本》为例,其中大致包括三个环节。一是以“学”知孝。学生在课前进行汉字研学,通过查字典、用网络、阅图书各种方式,研究“孝”字的起源、变迁和承载的文化,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二是以思“悟”孝。学生在“百家说孝”、情景表演、经典诵读等活动体验中,更深刻地领悟“孝”字的意蕴,提升自己的认知。三是以“行”尽孝。学生通过观看公益短片、参与“称称爱的重量”、利用小软件看父母变老等体验活动,指向课后导行,在生活中真正尽孝。在“以字育德”课堂中,“学汉字”与“养德行”双线互动,学生从显性的汉字知识学习转向隐性的品格养成,最终获得正向的价值引导。
“人生识字忧患始”,真正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从研究汉字文化,到驱动德育新样态,我们“以字育德”,引导学生在汉字中寻源、问道、践行,在潜移默化中被激励,在不知不觉中立自信,把中华文化的基因深深嵌进头脑,为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维护国家统一贡献最恒久最强大的力量。我们的“汉字德育”还打破了教学与德育的边界,推动了学校课程的整体建设,让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有效融合,形成鲜明的“儒雅教育”特色。“汉字德育”项目成果先后荣获2019年度“广东省教育创新十大案例”、2021年度“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21年教育部课改实验区项目及课例展示活动“优秀创新项目”等荣誉和奖励。
参考文献:
[1] 王永民,全根先.汉字:文化自信的伟大基石[EB/OL].(2017-10-13)[2022-01-15].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7/1013/ c1013-29586064.html.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编辑 王淑清)
注释:① 本文系广东省2019年度中小学德育课题“汉字德育—新时期中小学德育的创新实践”(课题编号:2019ZXDY03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