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交通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培育模式初探

2022-05-01 21:32陈慧李佳闫红燕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4期
关键词:产教交通校企

陈慧 李佳 闫红燕

[摘           要]  高等职业院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全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交通类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未来交通行业人才孵化器的重要作用,交通类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交通行业今后的发展起着助推器的作用。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下,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推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以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为载体,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机制,通过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育的作用,為交通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培育模式的探索起到促进作用。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创业;高职院校;教育培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4-0105-03

一、绪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人才培养标准、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创新创业实践训练等方面探索创新,各类高职院校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阵地,必须探索出创新创业教育培育的途径。对于交通类高职院校而言,交通行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交通高职院校是交通行业未来人才的摇篮,为交通行业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交通高职院校的重要责任。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下,社会的需求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向指南,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企业在不同阶段的社会需求培养出相应的技术人才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高校和企业这两个主体打破沟壑进行深度合作,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下探寻出创新创业教育培育模式是可行且必要的。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交通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培育的必要性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下,社会的需求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向指南,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企业在不同阶段的社会需求培养出相应的技术人才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高校和企业这两个主体应打破沟壑进行深度合作。

当前,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人才是创新的关键要素,因此,创新驱动归根结底是人才的驱动。着眼于智慧交通、行业数字化升级趋势,对交通类高职院校来说,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起具有特色,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模式,为青年学子搭建起探索实践的广阔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这也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面向交通强国建设需要,培养交通创新型人才

2020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并在贺信中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从中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肩负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培养重担的职业教育工作。同时指出,要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多举措、多维度地引导推动更多青年热爱钻研技能、追求提高技能、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队伍,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让更多有志者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快培养和选拔一大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基石。聚焦交通领域,为推动交通强国战略实施,交通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延伸交通科技产业链与创新链,在智慧出行+交通、应急安全+交通、新能源+交通等具有新颖性和创新性,且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领域进行集成创新,进一步深化学校与企业的产教融合,为推动交通领域新兴产业发展,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面向企业一线的用人需求,创新能力成为个人职业发展的“硬本领”

面向企业一线,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大学生群体,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个体职业发展的“硬本领”。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学校人才的智力支撑,如何将企业需求及时、有效地转化为学校育人的方案,成为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环节的重中之重。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交通运输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交通行业的创新发展迈上了新台阶。面对智慧交通行业科技发展、加快转型的迫切需求,产业界对从业者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项目科技成果在交通行业的深度应用,必须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作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要素,满足行业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和企业人才市场需求,而高职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就成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交通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培育的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阶段是学生个人基础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建构期,也是创新创业能力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各类高等职业院校需结合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适应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努力培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深耕专业技能、练就过硬本领、勇担时代重任的奋斗者。

(一)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

专业知识是学生创新创业的源泉,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并不扎实。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较差,且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这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十分不利。学生学习能力不强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另一方面是学校的课程设计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脱节,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导向开展的高职院校交通类专业课程教育形式,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使学生能够学习、知晓与交通类专业岗位的知识内容及相关创新创业知识,对未来发展不盲目,调整自身,端正学习态度,进行有效的交通类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

与此同时,在高职院校交通类专业课程教学中,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础,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进交通类专业课程教育与岗位实际融合,让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系统性学习之后,能够把所掌握的专业课程知识、技能等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而且高职学生直接学习理论的能力本身较弱,实践能力相对较强。高职教育虽然是理论与实践并举,但学生对“通过实践进行学习”的学习方式更容易接受,高职教育也更注重实践教育。实践能够具体地展示理论,有利于高职生对理论的学习。

(二)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

学生的工作能力是学生适应岗位工作必备的基本能力,工作能力不仅包括扎实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调整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在社会中,企业对毕业生的基本工作能力也十分看重,这关系到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后能否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路完成工作中的各项任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导向开展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通过顶岗实习、企业参与课堂教学等方式,推进专业课程教育与岗位工作实际模式对接,为岗位工作发展培育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拓宽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将所学的交通专业知识运用到岗位实践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巩固专业知识、积累工作经验的平台,以此提升学生的基本工作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创新创业打好基础。

(三)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

当前提升高职学生的媒介素养既是信息时代的召唤,也是推进智慧交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中明确强调:健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订紧跟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因此,在推动“云网融合”的公路网运行监测体系建设、推进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枢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在加快推动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等智慧交通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通过打造校企“双元”育人平台,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例如,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生在企业专家指导下,研读自媒体时代汽车营销案例;创新开展以汽车资讯为主要内容的自媒体创作活动,利用微信、短视频等媒介平台,创作关于汽车品牌、车型性能介绍、汽车保养知识等方面的资讯,可见,对信息解读、生产、再加工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

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院校交通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培育的策略

(一)学校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应遵循的理念

虽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被多数高职院校采用,但是各个学校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的程度参差不齐,这对学生群体整体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应遵循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的理念,双方共同参与学生的培养,与此同时,还应当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的培养,为学生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业精神,引导学生多思考、多钻研、敢创新。

此外,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树立学生服务社会的理念,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调整教育模式与课程内容,通过构建校企合作机制,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

(二)更新交通专业课程结构体系

在交通类高职院校中,要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就需要更新交通专业课程教育体系,使教育结构体系不断优化,在教学体系中渗透创新创业有关内容。

由于当前部分职业院校在自身办学定位问题上存在模糊与偏差,在资源整合能力、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仍显不足,专业设置与行业发展缺乏主动联系,学校专业课程的内容设置与行业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存在脱节现象,部分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传授、轻专业能力和价值理念培养,人才培养和行业产业需求脱节,难以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最前沿的专业技能,也就难以达到创新创业的水平。唯有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探索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找到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创新人才的“金钥匙”。

职业院校和企业的融合过程中,职业院校要与行业和企业密切交流,职业院校和企业要精准对接,明确市场需求。交通高职院校可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根据课程教育的需要,实现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最新理论、技术和实践等内容;同时,还可以鼓励企业资源参与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学生打造交通类专业实践训练平台,支持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及各类竞赛,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此外,可以根据交通高职院校课程教育需要,在网络平台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打造完善性、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三)开展交通类专业产学研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将学生打造成具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及技能,更具有工作岗位经验的综合素质人才。

交通类高职院校应根据交通类专业课程教育,重视产学研教育的开展,做好“产”“学”“研”方面的工作,推进学校与企业岗位实际工作融合,培育和锻炼创新创业能力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而提升交通类高职院校的育人质量。

五、结语

当今时代,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立足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交通类职业院校要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以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为背景,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纵向上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在横向上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毕业生。综上所述,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大背景下,包括交通职业院校在内的高职院校可以以此为契机,深化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融合与合作,掌握社会需求的动向,为学生搭建一个可以巩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基本工作能力的实践平台,让学生熟能生巧,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切实落实好当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育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李玉萍.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6(3):74-77.

[2]李志平.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与培养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15):52-53.

[3]吴琼.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关系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6):24-25.

①本文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新时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交通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体制机制的跟踪研究”(课题编号:DGW1820gz080)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慧(1982—),女,博士,副教授,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思政部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生态文明建设与管理。

李佳(1982—),男,法学硕士,北京交通运输职業学院市场部教师。

闫红燕(1988—),女,硕士,讲师,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思政部教师。

猜你喜欢
产教交通校企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