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022-05-01 16:53杨佩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4期
关键词:视域工匠思政

[摘           要]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基于“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特点及教学问题为依托,提出在工匠精神视域下与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效融合的必要性、现有基础与保障以及基本思路,同时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育人质量。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工匠精神;教学改革;“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4-0037-03

工匠精神理念强势回归,已然成为国家意志和社会共识。珠宝玉石、玉雕行业引进先进技术,使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加剧,这使得当代行业工匠精神缺失。当今时代赋予了工匠精神新的文化内涵、时代内涵,通过顶层设计与机制改革,利用多层面的课程思政,将工匠精神融入整个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中,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弘扬工匠精神既是实现产业升级、应对全球经济变化的现实需要,又是在职业教育中将工匠精神的培育重任落实落细的有效途径,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主阵地[1]。

本文主要从新疆职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结晶学与矿物学”出发,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将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度融入专业课教学全过程。围绕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特点及教学问题,分析了工匠精神视域下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融合现有基础与保障,最终提出了工匠精神视域下“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基本思路,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同时,还具有工匠精神理念,使其成为政治素养过硬、传递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技艺精益求精的人才。

一、“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分析

(一)“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特点

我校“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作为高职宝石学专业入门级专业基础课,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是宝石鉴定、玉石鉴定、有机宝石学等核心专业课程的先行课程,课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形象能力要求较高,实际教学难度较大。根据鉴定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要求将课程分为“结晶学”和“矿物学”两个教学部分。

(二)“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该课程开设于大一第一学期,刚入校的大学生本就对专业了解甚少,抽象的空间想象结晶学内容让学生惧怕,繁重无规律的矿物学知识让学生退缩,学生层次的不同导致任课教师授课难度较大,运用单一的教學方式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能因材施教。

2.之前“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总学时是68学时,但是由于培养方案等原因,调至为目前的51学时。该课程作为其他专业课的先行课程,这门“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学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学习,教学任务重。同时,在实际授课时,受学时及其他教学的影响,很多课程内容讲解过快,学生接受程度受影响,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判断能力,教学效果欠佳。

二、工匠精神视域下“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是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摇篮。鉴于当前高职教育的改革需求,必须将工匠精神的培养纳入课程教学目标,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加以分析。

(一)根据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提供新鲜力量

在新疆高职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不仅确保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力、同行,而且使新疆高职院校学生提高了文化素质,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民族观、历史观。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是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实际教学中由于学分和学时的限制,思政课占总学分13%,其余87%的学时都设置了专业所需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在专业课程中引入思政和工匠精神元素,就显得尤为必要,可以进一步促进“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工作。

(三)现代学徒制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巨大机遇

我校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于2015年被确认为国家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专业,学生在校企平台基础上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玉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滋养,又受中国玉雕大师榜样力量的熏陶。让“匠心”意识入学生心、入学生脑、入学生课堂,实现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培育的有效结合。

(四)“结晶学与矿物学”是高职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最基础的课程之一,课程开设于本专业大一第一学期,新生思想单纯、可塑性强

由于院校生源的复杂性,必须根据我区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思考,融入课程思政这条红线是必经之路。让思政元素、工匠精神润物无声地进行人文情怀熏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质量,这也为后续课程的开展起引领作用。

三、工匠精神视域下“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思政融合现有基础与保障

由于我校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培育的融合还处于摸索状态,对专业课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融合的现有基础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融合。

(一)校企深度合作,为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融合提供实践平台

2012年,我校与新疆诚和和田玉文化传播中心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共同创建了新疆和田玉文化创意产业园,形成了校企合作产、学、研园区,为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搭建了“从原料鉴定、设计、加工、营销”为完整链条的和田玉产业及教学实训基地,为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融合提供了实践平台。

(二)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为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融合提供执行保障

目前,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课程思政团队已组建完成。专业课程思政团队由31人组成,其中学校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专任教师10人(国家注册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2人,具有宝玉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9人,双师教师比例高达90%)。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21人(其中国家级玉雕大师8人,聘请行业玉雕大师12人为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客座教授)。通过与合作企业玉雕大师深度合作,进一步了解行业企业对工匠精神的需求,有助于课程团队进行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的有效融合。

(三)职业技能培养经验,为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融合提供技术保障

我校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项目带动专业升级,我校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于2015年被确定为国家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专业;2017年成功申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质校项目;2018年成功申报教育部职业教育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项目,作为参建院校。同时以赛促教,于2017年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教师携优秀学生玉雕作品代表新疆职业大学参加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2018年代表新疆队参加甘肃省兰州市举办的首届全国珠宝玉石鉴定技能大赛;2018年参加全国院校“广艺杯”钻石分级大赛,并且荣获高校组团体优秀组织奖及个人三等奖等。在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我校丰富的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经验,将会为后续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融合提供技术保障[2]。

四、工匠精神视域下“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基本思路

现代工匠精神包括两层含义:(1)内在价值精神追求。(2)外在质量标准。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有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主要包括对专业专注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做事态度、极其强烈的创新意识以及同心合力的团队协作等;又凸显永无止境的匠心追求,也就是对工匠精神的质量标准表现,工匠为打造高品质的产品,在细节上追求极致,在标准上严谨求实,在专业上耐心专注,在目标上专心致志,将质量意识贯穿始终,以求用严格的质量管理打造最卓越的优质产品。这与我校宝玉鉴定与加工专业的教学理念相匹配,大到整个专业,小到某个专业课,都体现了“匠心”进课堂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

(一)依托工匠精神,科学规划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

课程的规划与设计必须根据专业特征,遵循课程规律,注重学情调研,科学取舍,循序渐进。对工匠精神内涵和课程思政元素深入挖掘,合理整合进行课程设计。首先,结合课程特色和我校专业特色资源(国家教育资源库、现代学徒制等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将知识点与工匠精神、思政元素的内涵实质相结合。其次,要从中华传统工匠精神及近代工业发达国家工匠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入手,并结合实际(新疆玉文化)展现工匠精神视域下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最后,注重名师名家、校友朋辈的榜样、大师工作室等引领作用,促进学生不斷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由于刚进校的新生是懵懂、迷茫的,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自身定位显得尤为重要[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玉文化融入教学中,让学生有自信、有追求、有担当,立志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好“工匠”。

具体框架结构见下图。

(二)基于工匠精神,创新推进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

结合实际课程特点及上课模式,工匠精神视域下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直接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及“匠心”成效的培育,因此,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中。工匠精神视域下的“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思政建设不仅在第一课堂,同时还应扩展到第二课堂。

首先,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教育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工作,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因材施教,主要在教室、实验实训室开展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实验实训等教学活动。其次,优化教学方法,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模式,引入“智慧职教”平台,将资源库中优质的MOOC(慕课)、微课进行整合,利用线上线下授课方式,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网络育人。另外,授课教师变换多种教学方式,采用“组内讨论”“启发式—小组协作”等方式,以学生为主,让其独立探索、组内分工协商,最后授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加以总结同时进行考核。2020年,我校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所有教师授课从线下走向线上,采用线上视频软件对课程进行重新整合,由于线上授课不能直观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给授课教师授课实际带来难度。同时,线上上课牵扯到授课教师动手制作简易模型,可以将枯燥的“结晶学”部分的简易模型制作方法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将工匠精神和思政元素进一步灌输给学生,这种新的形势和环境迫使学校和授课教师去改革创新。

第二课堂是指学校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开展除第一课堂外的各类素质教育课程,建设好第二课堂,重在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4-5]。第二课堂可以根据学院情况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各类校园活动,学生可自由选择活动参加,主要包括社团活动(书法社、红歌社等)、创新活动(说党课讲党史、宣讲玉文化等)形式。同时,整合“结晶学与矿物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走出校园,多去新疆和田玉产业园、新疆博物馆、新疆地质博物馆、新疆华凌玉器城等场所实地考察学习,拓展学习途径,为学生参与实践创造更多机会。

五、结论

工匠精神视域下,我校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将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有效融合,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素养,以培养具有“匠心”、素质过硬、自身专业能力精湛的宝玉石鉴定与加工创新型人才为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璐,詹忠根.工匠精神培育视域下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诉求、困境与对策[J].职教通讯,2020(9):100-106.

[2]丁海霞.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融合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20):26-27,30.

[3]王添,王德瑜.“工匠精神”视域下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7):132-133.

[4]毛浩生.高职院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研究[J].内江科技,2021(1):125-126.

[5]吴美媛.“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山西青年,2020(4):35-36.

①基金项目:2020新疆职业大学校级教改课题“工匠精神视域下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初步探索——以‘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为例”(编号:XJZD20SZ020)。

作者简介:杨佩(1989—),女,硕士,新疆职业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宝玉石鉴定及研究。

猜你喜欢
视域工匠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光影视界
核心素养视域下“单摆”一节的教学思考
工匠神形
高考开放性试题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论述能力提升策略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