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立勋 姜成忠 刘恒 张国锋 耿静
[摘 要] 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需求和课程思政内容的研究实践,将课程思政教育目标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强调专业内容与课程思政教育相融合,通过现代教育方法,打破传统课堂活动中的各种约束,大力开展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形成课程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探索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入中药学专业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希望能为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课程的教育改革提供帮助,培养出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
[关 键 词] 中医药产业;高职;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4-0028-03
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作为中医药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将大医精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主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大力开发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较多,关系到社会经济的每个行业、每个领域,其中中药学专业在众多专业中占有较大比重,这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数据采集平台中有具体统计数字,但是能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却少之又少。我们如何建立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培养体系,在校园中树立爱国敬业、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新风尚,使每名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努力追求科学、严谨、求实、刻苦的学习精神,探索出一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新道路,是高职院校及每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融入中药学专业教育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課堂教学管理办法。
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找准切入点恰当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使思政课程转变为课程思政,这才是符合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品德,仅仅凭借专业教育或者思政教育两者中的一个,无法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无法落实立德树人的发展理念。就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而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只有将课程思政教育与中药学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将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为企业、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实践意义
我院首先对黑龙江中医药产业人才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将调查研究统计结果结合课程思政目标,再列入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每节课中,按照这样的主线思路,教师和学生不断挖掘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元素,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新模式。
二、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机遇
现如今,世界经济已快速发展到新兴产业阶段,相关的知识和技术由陈旧型发展为创新型、零散型发展为密集型。其中,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产业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中医药产业现代化随着新兴产业的逐渐发展,现已发展为以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一条龙的密集型新兴产业,在中医药产业经济的推动下,改变了传统的中药手工作坊式生产模式,将中药的种植、采集、加工、生产、质量、销售等多个环节进行有机整合,创新发展形成了现代化的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中医药产业链。正是因为中医药产业链发生了质的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中医药产业催生出了新型中医药就业岗位,这些岗位是前所未有的。
黑龙江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也提出了挑战。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应紧密契合中医药产业链,制订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实现人才需求与供给的对接;更新教学理念与方式,以实践体验促观念转变,为适应现代中医药产业链快速发展而培养出中药学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这将使创新发展的中医药产业服务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服务于黑龙江区域经济的壮大。
三、中药学专业教学现状
中医课程是中药学专业课程的基础,没有中医就没有中药。中医理论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天人合一为基本依据,重点突出人体和宇宙万物相统一,人的生理变化应符合自然界变化规律,以阴阳的辩证观点看待病症。中药学专业课程应突出这些中医传统理论,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中医药传统文化,继承发扬古人们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中药学专业课程设置中仍以化学类课程为基础,以化学+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为课程设置方式,没有把中医药传统文化及课程思政融入其中。
四、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
(一)中药学专业培养与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对接
在北京大学的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把立德树人定为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的根本,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应以综合全面发展为宗旨,富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切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培养具有优良品质,培养有大德、有大爱、有大情怀、不怕困难、积极乐观、热爱劳动、富有创新精神的综合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中药学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内容相融合
通过对中医药产业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分析行业及岗位对毕业生日后就业的岗位要求,将要求融入课堂领域中,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适宜的课程体系。通过调研得出结论,高职中药学专业毕业生日后就业主要集中于这样一些单位,如卫生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流通销售企业,主要从事中药调剂、中药炮制、中药制剂、中药检测、医药商品营销、药品仓储管理与流通等岗位工作。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教学目标与工作要求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领域相融合、教学情境与工作环境相融合的思路,运用以工作项目为引领,任务为驱动,创设教学情境,整合课程内容,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重点强调虚拟仿真模拟教学的应用,构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相融合的课程体系。高职中药学专业核心课是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要将价值观教育、态度教育、情感教育融入每一门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要求中,而且要将传统中医药文化和现代中药发展理念与这些教育要求相结合,使课程思政内容从恰当的教学环节切入,并且落地生根,以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为载体,将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有机融合,使学生在“三观”、态度、情感上同频共振,真正做到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润物细无声”。
(三)课程思政与互联网技术融合教学
在万物互联的背景下,将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前提下,查阅检索课程思政相关资料和内容,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制订授课计划,为马上开展的教学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利用互联网上的精品在线开放课、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内容,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样能夠使学生在线上课堂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以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不自觉感受到课程思政教育的魅力,使学生的素质自然而然得以全面提高。
五、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
(一)主动探索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思路
中药是祖国瑰宝,四大国粹之一,既是专业知识,又是传统文化经典,这其中蕴含的思政内容极其丰富,鼓励大家积极主动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新思路,培养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情怀、中医药传统文化自信的道德素养,使学生不但学习了中药学专业知识,还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仁爱、博爱、责任、担当等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在立德树人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中医药应用型人才。
(二)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
高职院校充分利用中医药的传统师承制优势,积极聘请中医药行业专家、企业大师走进高职课堂,开展专业技能实践课程的讲授,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在传授中药炮制、中药鉴定、中药调剂等中药传统技能基础上又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校内专任教师积极申请教科研项目、横向课题、发明专利,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并实施,以师生共研共创的模式发展现代中医药新技术,既能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又能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
(三)构建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体系
以三因制宜为基础,构建逐级递进的高职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不同企业岗位对不同人才的需求,明确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日后实习就业岗位和所学专业认知程度,我们要因岗位、因时间、因学生制订岗位—教学—实习逐层递进的实训教学体系,把课程思政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中。在综合实践实训教学体系中突出爱国敬业、诚实守信、药品质量安全第一的崇高职业道德,开启以工作岗位认知、专业技能提升、企业顶岗实习的崭新实训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就是企业、教室就是车间、上课就是上班的体验,从现在开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打造“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利用学院和企业优秀人才资源的整合,聘用企业高级技术人才担任企业导师,构成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专兼职兼顾的“双师型”教师创新团队,落实教学情境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开发与产业需要对接、课程设置与岗位标准对接。针对“1+X证书”制度,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整体布局,深入开展“三全育人”,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职业标准及岗位能力要求,基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工作过程,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融入课程标准中,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课程教学中,使“1+X证书”与学历证书相融合。
六、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与突破
在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不单单教师针对课程特色和内容挖掘思政元素,而且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大胆设计,充分发挥想象空间,创新挖掘思政内容。如在对明朝的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讲述时,可以重点讲述从医立书的坎坷一生。李时珍学医稍晚,24岁才开始从事医药行业,但是他踏实刻苦、搜集四方,利用毕生精力著出世界闻名的《本草纲目》。教师通过讲述这一经典中医药实例,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让学生谈谈学习内心感受,从而主动挖掘“无私奉献、勤奋求真、坚忍不拔”等主题思想,并且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借助书籍和互联网查阅资料,搜集不同时代的中医药学家对中药学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经典实例,引导学生以这些伟大人物为榜样,树立崇高职业理想,心怀感恩之情,实现远大抱负,为成为德才兼备的综合技能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28-29.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3]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4]付春梅,钱广生,赵媛媛,等.药学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J].药学教育,2018,34(4):10-12.
[5]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①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基于黑龙江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GZB1320170);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2020年“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入中药学专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HSKSZ202025)。
作者简介:崔立勋(1979—),男,汉族,山东东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药学高等职业教育教学。
姜成忠(1970—),男,汉族,黑龙江讷河人,本科,高级工程师,教师,研究方向:药物制剂、中药化学。
耿静(1977—),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高级工程师,教师,研究方向:药品市场营销、药品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