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东
【关键词】小学英语;中华文化;拓展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25-0064-05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英语课程要注重在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习、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培育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这意味着英语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引导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是将中华文化融入课堂,讲述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笔者经过课堂实践,总结了引导学生讲述中国故事的策略,即“整合与改编—学习与理解—感悟与内化—比较与判断—认同与传播”,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下文,笔者以一节拓展群文阅读课为例进行具体阐述。该课基于译林版《英语》六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Checkout time)中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补充拓展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及成语故事《铁杵磨成针》。大致按以下流程展开教学:(1)复习《愚公移山》(提炼故事梗概,形成讲述故事的阅读卡),(2)学习《精卫填海》(扶放结合,提炼阅读卡,讲述故事),(3)学习《铁杵磨成针》(自主阅读故事,完成阅读卡,讲述故事)。
一、整合与改编
1.立足主题,整合故事。
译林版《英语》教材编排了较多富有中华优秀文化元素的故事及相关内容。六上Unit 1 的主题是经典故事,其Checkout time板块中的《愚公移山》是学生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中华文化的融入与学习必须契合单元主题,并服务于单元语言的学习。因此,教师选取了具有相同主题意义的《精卫填海》《铁杵磨成针》,引导学生学习并用英语进行介绍,进一步强化故事中体现的中华文化价值观念——坚持不懈的精神,继而让学生明白三个故事所蕴含的主题意义“Where there’s a will, there’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2.立足学生,改编故事。
将中国故事改编成英文版,要考虑学情,注意新旧知识的比例;要准确、连贯,关注语言的表述;要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契合学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教师在研读《精卫填海》《铁杵磨成针》中文作品的基础上,模仿教材《愚公移山》的呈现方式,紧扣学生已学的一般过去时的语言点,既控制文本容量,又兼顾图文结合,让有意义的语言素材与有语境直观的图片相结合,便于学生的语言学习,让学生在感受中华文化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以下是故事《铁杵磨成针》的改编版(见图1)。
二、学习与理解
1.复习《愚公移山》,制作阅读卡。
细节性问题是在学生整体初步感知语篇的基础上,教师为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的关键信息而设计的问题。提炼信息,制作阅读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知识体系。复习《愚公移山》这一故事时,教师通过who、where、when、what等问题引导学生从人物、地点、时间、情节等维度回顾故事信息,与学生一起制作包含故事梗概的阅读卡(見图2)。学生不再孤立地阅读词句,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故事,这能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理解故事,为学生讲述故事做好铺垫。
2.创设情境活动,学习《精卫填海》。
教师引导学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可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整合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设计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英语学习活动。在学习《精卫填海》这一故事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下活动:看字母,猜单词—看视频,找答案—读故事,圈动词—演角色,悟情感,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故事。
【教学片段1】
T:Boys and girls, let’s play a game. Watch the letters carefully. Try to find a word and say the past tense of it. Clear?
S1:Turn,turned.
T:Great.Look at the picture(见下页图3), What happened?
Ss:The boat turned over.(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说出答案)
《精卫填海》故事中有rowed a boat、turned over、fell into、lost her life、threw...into...等短语。组织男女生PK,玩look and find游戏,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直观形象的图片有助于学生学习与理解词汇,并为后续开展故事阅读与讲述扫清障碍。
【教学片段2】
T:Boys and girls,just now we told the Chinese story Yu Gong Trying to Move the Mountains.Look, there’s another Chinese story for you,Jing Wei Trying to Fill up the Sea.Let’s watch the video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T:Who was the story about?
S1:It was about Jing Wei.
T: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S2:In the sea.
T: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
S3:Once upon a time.
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的答案串联成段:“Once upon a time,there was a girl named Jing Wei. She lost her life in the sea.”。
《精卫填海》的故事学生非常熟悉,但是如何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述是一个难点。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提炼关键信息,完成阅读卡的一部分,可加深学生制作阅读卡的印象。将这部分阅读卡关键信息串联成段,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讲述故事做好铺垫。
【教学片段3】
T:How did she lose her life? Why did she go to the sea? Please read page 1~4, try to put these verb phrases in order.
T:Boys and girls, please work in pairs. Try to use complete sentences to tell this part of the story(见图4).
T:Boys and girls,we know, she fell into the sea and lost her life. Then she turned into a bird. People called her Jing Wei. She didn’t want to see other people die in the sea either.So she wanted to fill up the sea.How did she fill up the sea? Please read Page 7 and circle the verbs(见图5).
课堂上,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学习与理解故事。一般过去时是学生新学的语言点,通过问题导读,学生能明确阅读目标,快速定位并找出关键信息,完成阅读卡的相应部分。分段讲述故事,能有效缓解学生讲述全篇故事的压力。
【教学片段4】
T:The sea was very angry. He shouted at Jing Wei. Boys and girls,now you are Jing Wei,try to talk with the sea(见图6).
角色扮演,体验人物情感。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进一步捋顺故事的情节,体验精卫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精神,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迁移学习方式,自学《铁杵磨成针》。
学生复习了《愚公移山》,学习了《精卫填海》,已经掌握了借助阅读卡提炼故事梗概的方法,此时,让学生采用迁移的方式,自学成语故事《铁杵磨成针》就水到渠成了。教师先让学生看视频,完成阅读卡的基本信息,接着让学生自读故事,完成阅读卡的主体部分(见图7)。
三、感悟与内化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铁杵磨成针》三个故事主题相似,学生对故事情节有大致了解,但是如何引导学生内化故事语言,感悟故事主角坚持不懈、永不退缩的品质,并用英语去描述、讲解故事是存在困难的。
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可以形象地展现经典故事,有助于学生入情入境,进而深入地感悟与内化故事。《精卫填海》故事中女娃变成精卫鸟的这一刻,教师利用动画,将这一过程慢慢呈现,精卫鸟体型小,没有巨大的翅膀,学生直观感受她时时会被海浪淹没,进而体悟中华民族不朽的生命意识与抗争精神。
另外,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着眼于引领学生吸收内化故事的语言,提高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继而让学生轻松自如地用英语讲述故事。在学生同桌表演完精卫与大海的对话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根据阅读卡进行故事梗概的讲述,促使学生将故事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提升表达能力。
在学生的讲述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體呈现精卫为了填海不停奔忙的景象,让学生明白精卫填海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让学生感悟精卫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品格。
四、比较与判断
由教师或学生自主提出的具有挑战性的、富有价值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深度交流,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学生学完《精卫填海》故事后,教师提问“What else could Jing Wei do to fill up the sea? When could Jing Wei fill up the sea?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要填海还可以怎么做?什么时候才能把海填平?学生明白在过去,只能由人力不断反复地扔填各种材料,才能把海填平。教师再问“Could Jing Wei fill up the sea?”,有学生回答:“Jing Wei had her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Her grandchildren had their children. One day, they could fill up the sea.”但也有学生回答相反的答案。此时,教师呈现我国填海造地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与团结,增加民族自豪感。紧接着,教师再次提问:“Can we fill up the sea?”学生一致肯定,认为只要坚持,总有一天会把海填满。教师三问:“If you were Jing Wei? Will you keep filling up the sea? Why?”问题比较开放,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答案丰富多样,在反复讨论的过程中,坚持不懈、矢志不渝的意志品质也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中。
紧接着,教师呈现一些图片: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们,在艰苦环境中建造铁路的工人们,抗疫的医护人员们。然后询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想到了什么?有学生回答:看到科学家,想到他们为了实现目标,坚持不懈,即使失败千百次,也绝不放弃;在抗疫的医护人员身上看到了精卫填海的精神,医护人员面对可怕的病毒,毫不畏惧,拯救人们的生命。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学生逐渐明白这些都是精卫填海精神的体现,也逐渐理解和认同“Where there’s a will, there’s a way.”的道理。
五、认同与传播
学生只有认同故事,才会积极地传播故事。通过前面一系列的学习与理解,感悟与内化,比较与判断,学生对这三个故事有了深刻的理解。课后,教师组织“用英语讲中国故事”主题竞赛,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学生可以拍摄视频发朋友圈,可以拍摄抖音小视频,故事的内容可以是今天所学的三个故事之一,也可以自主选择其他故事。教师同时告知学生:“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There are many good stories. We Chinese people should learn English well. So we can tell our Chinese stories to the world.”教师鼓励学生人人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人人增强讲好中国故事的自觉和自信。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