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航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新媒体成为了人们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为人们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加大了舆论的影响力,如果管理不当将会对人们的价值理念及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价值,并总结出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监督的不足及优化对策,以此提升新闻监督水平。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新闻舆论;监督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迈入智能化、信息化时代。新媒体有即时性、交互性、广泛性与共享性的特征,其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为便捷,从而加快了舆论传播的速度[1]。与此同时,由于新媒体的发展降低了信息门槛,导致网络存在大量的不良信息,对人们的价值观造成了负面影响,长此以往甚至会形成社会矛盾。所以对新闻舆论监督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媒体发展的进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新闻舆论监督,有效降低各类的负面影响。
一、新闻舆论监督内涵
虽然舆论监督是宪法给予公众的一种权利,但是公众是属于一个分散型、认知水准及行事方式无法统一的群体,也就不能真正落实舆论监督。因此,通过专业训练的新闻媒体机构成为了最适合舆论监督的代言人以及操盘手,新闻舆论监督成为了监督主要表现方式。第一,新闻媒体机构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型新闻从业人员,最适合作为舆论监督的执行人。例如,新闻从业人员上岗之前都经过专业的采编培训,只有考核过才能够得到新闻采编的资格,同时要有从业一年以上的经验得到国家认可的新闻记者证[2];第二,新闻媒体机构也是经过国家允许的专业性媒体平台,作为扩大公众的声音形成具有影响力的舆论,有着媒体的公信力;第三,新闻媒体机构管理非常规范,不仅有法律法规的监管,还有行业的自律。高度关注舆论导向的情况下还能够及时地掌握监督的力度,避免出现重要的偏差。基于此,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可以界定为通过专业训练的新闻媒体作为公众的代表,代公众做好舆论监督的职责,按照公众的议论以及意见,使用新闻专业的知识以及技巧,监督政府、社会组织、公务员行政行为以及社会上所有背离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形成舆论,让其整改或回归正轨。
二、新闻舆论监督价值
新闻舆论监督的价值主要作为社会转型期间的灾难预警监测体系,及时有效避免灾难与陷阱,成为社会这艘大船的吹哨者,通过舆论引导的方式塑造社会主流价值观。在权力的监督以及公众利益诉求方面,协调权力和公众之间的平衡,通过揭露及批判社会的丑陋现象,为公众释放不满的情绪,稳定社会安定团结。
(一)缓冲作用
在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人们需要表达自己的诉求。新闻媒体可以充当泄气阀,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公众发表意见及情绪的平台。新闻媒体需要履行各类利益群体的表达功能,将问题揭露出来并且提出建议,以此引导社会的舆论。
(二)社会预警
传媒揭露国家机关监督、公职人员违法、贪腐行为属于社会预警,贪腐官员想要自保就会掩盖真相,为社会带来重大的损失。例如,2008年某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事件,正是媒体的报道才能揭开三聚氰胺奶粉的真面目,并向社会发出了食品安全预警,使该集团破产,该董事长被判处无期徒刑,两名造假者判死刑,并促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出台。
(三)纠错和康复
近几年,司法领域中平反了多宗冤案与错案,其中媒体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新闻舆论监督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纠正司法不足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面对诸多利益及各种权益的诉求,新闻传媒作为一个公众用来表达利益、维护及协调的平台。当人民大众的权益受到了损害,媒体的发声可以成为一种维权方式。新闻媒体监督及揭露,使司法领域的错误能得到快速的纠正,并慢慢恢复社会的“伤痕”,安抚人心。
(四)纠正不合理的法律法规
通过媒体对个案的监督,可以促进法律法规的修订,改进一部分不合理的制度,使社会的运行机制更为高效及公平。
三、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低俗虚假信息泛滥
由于新媒体的发展,扩大了信息传播的途径以及范畴,也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体者内容生成者,也使网络新闻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这种信息传播模式也导致网络上存在大量质量堪忧的新闻信息,甚至出现诸多不良言论、负面信息。由于很多网民信息辨别能力不足、素质水平较低等原因,容易被这些不良信息影响,扭曲了其自身的正确价值观。此外,还存在为获取不当的利益,制造虚假新闻的情况,这类信息都会让人们产生不安的情绪,也影响了公众的分析及判断能力,严重者将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
(二)媒体人自律感缺失,传播不实言论
随着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所有商家也开始用新媒体进行产品的宣传、推广以及营销。但一部分商家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益以及流量,会忽视有关的法律法规,在网络平台中投放、传播不良信息以及虚假广告,并发表不公正及不属实的言论,刷屏投放商业广告,影响了社会市场秩序以及用户体验。网络上大V负面信息与我国的网络舆论监督有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有关,因此,需要在这方面进行优化及完善。
(三)网络暴力影响大,公众隐私难维护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可以给公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言论发表渠道,所有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由于我国网民受教育程度不同,获得言论自由的同时也产生了网络暴力。例如,采用“人肉搜索”的方式进行大量的舆论攻击。此外,由于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会对个体非理性的猜测或对某一件事发表过于极端的言论等,严重损害了被攻击对象的财产、人身、精神、生活与隐私。
(四)制度法规不完善,新闻舆论监督效果不强
网络有匿名、广泛、开放性等特点,因此给不实及虚假信息提供了传播的机会。此外,我国对于新媒体与舆论监督方面的法律制度有所不足,无法严格审核新媒体信息的真实、公正以及客观性,致使网络出现了大量的负面舆论以及不良信息。与此同时,网络中还有大量抄袭及复制他人的新闻信息,没有经过他人允许转载作品的情况。
(五)政府监督困难,网络公信力有待提高
一般情况下,突然爆发的社会舆论也会影响有关部门或司法部门处理事件的独立性,特别是一部分不公正、不理性并具有煽动性的网络言论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导致政府监督无法顺利实施,无法有效发挥监督及审核的作用,导致新闻舆论监督管控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有意识地强化这方面的建设及管理,不断地提升司法部门的网络公信力。
四、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监督问题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新闻舆论监督相关法律
要解决新闻舆论监督方面的问题,必须优化监督策略,高度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舆论监督的不足越来越显著。现阶段,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政府部门也要加快出台有关的法律法规,调控互联网舆论环境,保障网民能够正确运用监督权的同时,保护被监督者权益不受到侵害,一同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第一,需要加速网络立法的建设,健全网络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有效落实各项法律法规[4]。严格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规范及制约人民的网络言行;第二,监管有关的规章制度。促进我国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同时,还要不断优化及完善与之相关的规章制度及管理监督体系。例如,遵守法律法规,安全文明上网、制定网络监督及管控的制度、规范上网的秩序等,从而加强制度及保障的作用。与此同时,在有关制度内确认网民舆论监督权利义务及规范要求,使网民参与的网络舆论监督更为规范及合法,以免发生一系列不规范监督的行为;第三,健全及优化网络违法犯罪类的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规,严厉惩处使用新媒体渠道进行网络犯罪、网络造谣、传播不良信息等行为。明确及规范网络舆论的法律界限,并提出哪些行为是网络违法犯罪,哪些是超出安全上网权限及范畴等规范及约束网民上网的言行。
(二)扩大新闻舆论监督的范围和主体
为了使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舆论监督能得到更好的效果,要扩大新闻舆论监督的范围与主体。第一,要接受公众的社会监督。政府与行政的监督范围有限,引入社会监督可以帮助扩大新闻舆论监督的范围,使新闻舆论监督有更好的成效。使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时,要优化网络信息审核体系,在根源上遏制不良信息的传播。不仅需要各平台加强审核力度,还要提升各大网络平台信息审核的准则,借用公众的力量,引导其积极参与到揭发、举报不良信息的行动中,行使其所具有的网络舆论监督权利,制约网络不良信息、负面舆论的扩散;第二,强化政府舆论管控及正向引导。政府作为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出自身所具有的职责,根据健全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使新媒体发展更具规范性,打造良好的新媒体传播环境。此外,还需要实施有效的措施,对传媒组织以及媒介的信息内容进行行政管理与法治化建设,规范媒体组织行为,使传播活动更规范,避免生成不良的信息。对于复杂的网络环境,需要坚持使用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及宣传,弘扬并传播先进的文化、思想及理念;第三,强化媒体人的自律性,站在公正及客观的角度上发表及评论相关信息,为社会传播正能量;第四,提升网民的综合素质,加强网民的自我监督。在落实与实施网络实名认证制度的同时,还要提升广大网民群体思考以及信息辨别的能力,加强自我监督的意识,规范好自身在网络上的行为以及发表的言论,坚持不传播谣言和非法信息。
(三)强化新闻媒体信息化建设
政府部门也要重视信息化建设,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监督新闻舆论的力度。要强化信息的公开及透明化的建设,公布有关政策以及处理结果,对于发布虚假、极端言论者要进行严厉追责。对网络服务商、新媒体内容运营、平台、渠道等行为进行规范。相关监管部门要立足在技术层面,对新闻内容的运营商设置舆情监控中心并进行引导,通过大数据以及先进的信网络信息技术,打造完善的网络新闻舆论监管控制机制,提升新媒体背景下舆论监督范围与效果。要及时监督、管控网络舆论发展趋势,如果出现了变化,就要上报给有关部门,此外,还要监督及管控有害内容源及内容传播渠道,对于通过散播谣言并获益的人进行严加处罚,打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并维护好新闻媒体的管理秩序,保障互联网有序及绿色发展。
(四)提高监督主体的综合素养
新媒体的发展使网民成为了传播者与内容生成者,强化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的监督及管控,要使用有效的措施与手段,提升网民参与主体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水准。第一,需要提升网民监督主体的综合素养,正确引导好网民,并做好监督教育网民的工作,坚持采用正面的舆论引导教育,才能够有效提升广大网民群体的价值观、思想政治素养,避免由于思想极端发布偏激的言论,降低网络暴力;第二,培养网民上网的自觉及自律行为,提升其解读及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网络中大量信息时不人云亦云,而是进行思考及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不传播负面舆论,正确地对待并使用互联网;第三,合理地加入网络安全、道德、法律法规教育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来制约及规范网民的言论,创建和谐健康的绿色网络环境。
(五)强化传统媒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当前虽然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但是传统媒体的角色并没有削弱。当各种新闻事件在互联网中迅速传播时,传统媒体更需要充分发挥出其深度、理性与社会责任感的优势,并且和新媒体的优势进行相互补充,树立更具权威性的形象。同时,也对传统媒体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需要具有牢固的理论基础,进行新闻报道时要讲究方向及立场,同时尊重新闻传播者的规律,采用理论的深度处理瞬息万变的政治及经济环境中的问题,确认好舆论正确的发展方向,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其次,需要加强法律理念并且提高法律意识,了解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政策,掌握新闻报道的纪律,同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规定,尽可能避免出现错误报道,对社会形成不良影响;最后,提升学习新的职业技能速度,不仅需要在短时间内学好新技术、新行为以及新知识,还要夯实基础能力,学习新政策、思想以及理念,才能够在新媒体的舆论战中维持先进性。
五、结语
面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监督的种种问题,要及时优化法律法规,对于出现的网络舆情及问题,相关部门需要进行理论的分析及研究。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将法律逻辑作为标准进行处理。与此同时,行政部门要及时公开事件处理的过程与结果,并且接受公众的监督,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健全舆论监督体系。此外,需要进一步健全有关法律法规,确认网络舆论监督范围及标准,惩罚并且追责虚假信息及侵犯被监督者正当权益的言论与行为,促进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监督问题的解决,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
参考文献:
[1] 吴迪,董宁.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监督问题与优化对策[J].传媒论坛,2020,30(23):42-43.
[2] 朱天琪.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监督问题与优化对策探析[J].采写编,2019(5):27-28.
[3] 李宽,王丹,郑佼烨.试论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的机遇与挑战[J].电视指南,2018(6):109.
[4] 汪盛颜.试析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方向[J].采写编,2018(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