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代英与《中国青年》

2022-04-29 00:44何立波
老年人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中国青年国家主义恽代英

何立波

1922年5月5日至1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宣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为了扩大自身影响,宣传和教育广大青年,1923年10月20日,《中国青年》杂志在上海诞生了,创办人与编辑团队有恽代英、林育南、邓中夏、萧楚女、任弼时、张太雷、李求实等,其中恽代英是主要编委之一,也是第一任主编,为《中国青年》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恽代英是《中国青年》的创始人之一

恽代英(1895—1931),祖籍江苏武进,出生于湖北武昌。他在武昌中华大学读书时就志向高远,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春,恽代英创办利群书社,使之成为武汉和长江中游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921年7月中旬,恽代英召集受利群书社影响的24位进步青年,在黄冈成立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革命团体“共存社”。同年底,恽代英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夏,恽代英应邓中夏之约来到上海,在党创办的上海大学执教。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恽代英出席大会并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负责宣传工作。10月20日,在邓中夏、恽代英的精心筹划下,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半月刊问世了。

为了引导广大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恽代英呕心沥血,精心编辑,并亲任主笔,先后在该刊上发表了100多篇文章、近50则通讯。其文或指导学生认识世界大势,或解惑学术、救国、家庭、人生,或高屋建瓴地解读中国与世界革命,洋洋洒洒,睥睨天下。恽代英在《中国青年》发刊词上大声疾呼,“中国的唯一希望,便要靠这些还勃勃有生气的青年”,在恶劣的外部环境中,需要供给青年以“忠实的友谊的刊物”,给广大革命青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自1923年10月创刊至1927年10月第一次停刊,《中国青年》共出刊168期,发行量最高时达3万多份,是大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发行期数最多、影响最大的革命刊物。《中国青年》全面反映了中共中央、共青团中央在复杂局势下对广大青年的宣传指导和思想引导,记载了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许多重要思想,印刻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艰辛探索轨迹。《中国青年》是广大青年最喜爱读的革命刊物之一,犹如闪烁在中国夜空上的启明星,指引广大革命青年前进的方向。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饱含着恽代英的辛勤努力。

向广大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纠正错误倾向

恽代英在《中国青年》上发表的文章,从中国的现状出发,根据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路线,用生动具体的事例,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揭露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军阀互相勾结、镇压中国革命、奴役中国人民的罪行,进一步宣传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

恽代英在《何谓国民革命》《农村运动》等许多文章里,深刻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他十分明确地指出: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打倒帝国主义与军阀的唯一可靠的力量”;农民“是革命的大力量”;小资产阶级有其革命的一面,但“是怯儒而自私的”,只有依附于无产阶级才有出路。他率先提出“帝国主义是一戳便穿的纸老虎”的著名论点。他特别强调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不同于以前的任何革命,要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使命,必须要由无产阶级的政党来领导。恽代英的这些思想有益于增强广大革命青年的斗志,明确前进方向,也为形成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思想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恽代英关心青年、热爱青年。他在《中国青年》上撰写了许多文章,引导青年到“活动的路上”“强健的路上”和“切实的路上”。他教导青年要硬起自己的脊梁,投身于革命运动中。他针对有些青年受胡适、梁启超“学术救国”论的影响,以为社会科学没什么用、不关心国事的倾向,先后写了《学术与救国》《再论学术与救国》《怎样研究社会科学》等文章,号召广大青年研究救国的社会科学,并为青年详细列出书目。这个倡议立即得到广大青年的热烈响应。2个月后,成都青年张霁帆给恽代英写信,汇报了自己按“三个要求”实践的情况。

恽代英主张青年研究社会科学,但极力反对脱离实际的经院式的研究。他带领青年学生深入厂区工棚,与工人相结合。他经常勉励青年知识分子要在爱国运动和工人运动中锻炼自己,克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各种弱点和缺点。他还不辞辛苦地奔波于沪宁之间,点燃反帝爱国运动的星火,发动学生走出课堂,做上海工人阶级的后援,与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作斗争。在他的发动和领导下,沪宁一带的爱国学生,积极投身到“五卅运动”的洪流中。

恽代英主编《中国青年》期间,以曾琦、李璜等为代表的反动的国家主义派掀起了反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阵阵恶浪。恽代英和肖楚女等以《中国青年》为主要阵地展开了坚决斗争。国家主义派拿国家的观念来压阶级观念,疯狂反对阶级斗争,宣扬超阶级的国家观,欺骗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由于国家主义派打着爱国的旗帜,喊着迎合民众心理的革命词藻,故在一部分青年中颇有市场。恽代英和肖楚女在《中国青年》上撰文分析国家主义派的阶级实质,“中国的国家主义也是乘中国工人在国民革命中渐取得领导地位而兴起的”“是仇视无产阶级,企图征服无产阶级的主义”。这一针见血的揭露,给予国家主义派以致命的打击,使广大青年和革命群众擦亮了眼睛,提高了觉悟。

关心和愛护青年,引导他们走上正确道路

恽代英对青年的学习、工作、婚姻等切身问题极为关切。有的青年不满当时社会现实而烦闷忧愤,有的青年为封建包办婚姻而苦恼伤心,有的青年学生为毕业即失业而惆怅茫然。他满腔热情地写文章,帮助这些青年认识和分析产生这些社会弊病的根本原因,给他们指明出路。有位青年读者因经济困难,随时有失学的危险,就写信给恽代英,希望能帮助他找到职业。恽代英复信,希望他安心读书,团结同学,共同参加革命。只有整个国家改造了,青年中的普遍的失学失业问题才能解决。他一个人是无法替青年代荐职业的。恽代英就是这样抓住青年的思想苗头,启发他们将个人利益和革命利益结合起来,投入到工农群众斗争中去。

恽代英不仅用文章与青年交朋友,而且还通过书信与广大青年保持密切联系。他每天都要收到几十封甚至上百封青年来信。对这些来函,他不管多忙,都和其他编辑一起写信回复。有典型意义的则在刊物上刊登,以期引起讨论。许多青年不远千里登门求教,他都热情接待,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1924年,革命青年楊闇公为了探讨马克思主义真理,从四川到上海,与恽代英晤谈,受益匪浅。他在6月25日的日记中称赞恽代英“谈话时很有一部分真理在,他所研究的方法都是从实际入手……故我很有触动”。杨闇公的上海之行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返川后即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薄一波(署名“乔刚”)写了《山西学生抗税运动》的文章,寄给恽代英。薄一波在文章中详细介绍了山西学生的革命抗争,恽代英看后非常欣喜,很快在《中国青年》上刊登了此文,并撰写了大段的编者按,高度称赞乔刚等同学的革命抗争精神,鼓励他们继续投身革命。薄一波读到刊物后深受鼓舞,坚定了革命信仰,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恽代英还通过《中国青年》指导各地青年建立进步团体,帮助一部分进步青年与青年团建立联系。例如湖北黄梅的宛希俨、浙江奉化的卓恺泽等,都是曾受过恽代英的影响,找到党组织和走上革命道路的。他们后来都成为党、团的重要干部。阳翰笙在《照耀我革命征途的第一盏明灯》的回忆文章中说:“这个时候,恽代英同志忙得很,白天在上海大学教书,晚上编《中国青年》,同时还要具体指导上海及全国的青年运动,几乎一刻也不能休息。他仍然保持着在泸州时的作风,有许多青年围绕着他,团结在他周围,和他一起学习和战斗。”

恽代英主编的《中国青年》,培育和影响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代青年,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和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成千上万的青年正是手捧这份杂志并呼唤着“代英”,奔赴黄埔军校,去寻找党团组织。

郭沫若曾指出:“在大革命前后的青年学生们,凡是稍微有些进步思想的,不知道恽代英,没有受过他的影响的人,可以说没有。”

周恩来曾深情地缅怀恽代英,称其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

毛泽东在1936年接受斯诺采访时说:“恽代英是一个受人敬重的人,他是全国革命青年的领袖,具有很强的理论水平,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宣传鼓动家。”

编辑/汪慧

猜你喜欢
中国青年国家主义恽代英
现实主义阴影下的区域主义:背景、困境与展望
五四时期的恽代英与学生运动
当代中国行政执法中的国家主义立场
从五四运动理性思考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当代中国青年婚姻观的异化
韦君宜在《中国青年》时期的期刊编辑思想研究
边疆治理现代转型:从“国家主义”到“国家社会互构”
恽代英的两副对联
论何新新国家主义的内涵
胡耀邦和《中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