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报重大主题报道守正与创新

2022-04-29 00:44陈亮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11期

陈亮

摘要:在当今媒体融合大背景下,地方党报以重大主题报道为抓手,强化阵地意识,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走内容精品化战略,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体系,进一步提升了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重大主题报道;阵地意识;精品意识;受众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主流媒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宣传思想工作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地方党报的公信力、引导力进一步显现。但新技术、新应用持续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态、文化业态、传播形态,地方党报高质量发展、融合改革等重大工作仍然面临不少长期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难啃的硬骨头,以及新的挑战与考验。如何抓住这样的历史机遇,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地方党报公信力和影响力再上一个台阶,重大主题报道的突破创新是关键一环。

一、聚焦时代脉搏,强化阵地意识

2021年,于全国而言,大事多、喜事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对于福建新闻战线而言,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来闽考察、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建福州举办、福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等盛事、盛会不断。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面、深刻地记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恢宏篇章,满怀激情地讴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伟大历程,是时代赋予党报和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因此,做大、做强、做深重大主题报道,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紧扣中心工作,强化政治担当

在大事上不缺席、不缺位是党报职责所在。持续优化深度报道生产传播策略,将其作为主打产品做精做优,成为不少地方党报的共同选择。[1]2021年,围绕上述重大主题,《福建日报》充分发挥优势,紧扣中心工作,开设多个重点专栏,推出大量重磅报道,多层次、立体化构建传播框架,为福建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以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考察相关报道为例。2021年3月22-25日,福建《日报》推出4篇长篇通讯,聚焦生态文明、脱贫攻坚、党的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全面展现“十三五”以来,“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建设所取得的突出成效。26日,推出“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主题特刊,后续推出“牢记总书记嘱托”专栏和主题版、社论评论以及万字长篇纪实通讯……以大策划主导、全媒体动员记录重要历史,凸显了党报的政治担当。此外,组织《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等系列采访实录转载,开辟“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党史学习教育在福建——我为群众办实事”“‘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基层”“喜迎党代会 谱写新篇章”等重点专栏,充分展示了全省上下勠力同心、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的生动实践。

(二)把握舆论导向,壮大正能量

媒体融合进入新时期,地方党报无论是在舆论引导上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越是在这种纷乱复杂的关键时期,地方党报越应该于大变局中保持定力,坚守舆论阵地。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强调,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地方党报应自觉担负起职责,依托党报发行稳定、触角深入广大基层的最大优势,通过重大主题报道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网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报道为例。2021年9月,面对本省来势汹汹的疫情,《福建日报》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宣传报道作为担当社会责任、践行“四力”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前方记者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及时跟进,后方在重要版面开设专栏,发布权威消息,连续刊发前方最新报道,密集推出“言实平”和评论员文章等相关言论,充分发挥党报权威发声、有效引导舆论的主力军作用,有力维护了网上、网下的舆情稳定,为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凝聚了强大正能量。

(三)注重典型人物宣传,汇聚思想合力

典型人物的树立与宣传,历来是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报业融合转型、受众分化的大背景下,带有政治化特征、生活在真空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很难对公众形成良性的刺激。[2]为此,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典型人物宣传报道也是一道值得研究的课题。

2021年,福建先后涌现“漳州110”、孙丽美、潘东升等时代楷模,做好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宣传报道既是党报职责使命所在,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以“时代楷模”孙丽美的典型宣传为例。《福建日报》着力挖掘人物身上的先进性、典型性、代表性和时代性,组织骨干力量深入一线,先后采写了《乡村大地绽放生命之花》《急难险重中,她总冲在最前》《“为群众做点事,是我的职责”》《事无巨细,她总是干劲十足》《一心为公,她的身影永留山乡》等通讯,报道立足具象的人,如实、鲜活地记录了这位因公殉职的村支书生前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既见人物风骨,更彰显时代内涵。《福建日报》还连续推出4篇评论员文章提炼典型人物的精神特质,提升了高度。通过大体量、广维度、多形式的立体化报道,生动还原了一个可亲、可敬的基层共产党员形象。开设《学习孙丽美先进事迹·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专栏,挖掘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用心用情服务人民群众的孙丽美式干部。一系列“组合拳”推动向孙丽美同志学习热潮在八闽大地涌动,进一步鼓舞了人心,汇聚奋进合力。

二、深挖独特资源,突出精品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了17年半,开创了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这是福建新闻界最重要的新闻富矿。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成为《福建日报》当年新闻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将这些独特的资源和重要题材转化为一篇篇、一件件有分量、有深度、有启迪意义的新闻作品?重要的抓手便是突出精品意识。

(一)注重前期策划

精品意识的打造贯穿采编各个环节,围绕要表达什么、如何展现、达到什么效果统筹整个策划。前方要建立统一指挥协调机制,负责落实采访、组稿等各个环节;后方编辑部也需提前介入,统筹版面安排、版式风格设计、图片搭配使用等;新媒体部门根据采访素材制作不同风格的产品,从多元化的角度维持话题热度,达到持续性的宣传效果。

(二)善用大体量特刊和大型主题报道

2021年,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福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等重大主题,《福建日报》推出了12版“脱贫攻坚的福建答卷”特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版特刊、15 篇“喜迎党代会 谱写新篇章·山海答卷”大型述评式主题报道和党代会特刊等。一方面印证了党媒在重要时刻和关键节点仍然有其采编力量充足、执行有力等优势;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地方党报对重大题材的处理方式上越来越往精品化的路线上走。

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前后的相关报道为例。福建省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三进下党乡”,强调“扶贫先扶志”,亲自推动福建山海协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17年半,对扶贫开发工作倾尽心力,创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经验。

在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当天,《福建日报》配发长篇通讯《脱贫攻坚的福建答卷》。次日,在长篇通讯的基础上推出12个版特刊《脱贫攻坚的福建答卷》,从党建引领、产业支撑、科技助力、扶智送岗、健康保障、搬迁造福、绿色发展、社会扶贫、基础建设、山海携手、东西协作等多角度、全方面展现主题,既与当天对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报道相呼应,又深度挖掘时代大主题下的福建特色。

闽东“摆脱贫困”实践,长汀水土流失“进则全胜”的决心,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端与推进,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帮扶“闽宁模式”……整组报道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开创的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开展,立意高远、内容翔实,将多年来福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铿锵步伐、所取得的经验与成果进行系统总结,揭示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福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史逻辑和深刻启示。

(三)抓重攻头,带动品牌意识提升

优质的内容永远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重头稿件则是核心之核心。2021年7月30日,《福建日报》重磅首发推出《在保护与传承中凝聚强大的前进定力——习近平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福建纪事》长篇通讯。科学保护鼓浪屿、将保护以三坊七巷为代表的福州古厝制度化、积极推动武夷山和土楼申报世遗、从炸药包下抢救万寿岩……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一以贯之,在福建工作期间对福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以及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倾注的巨大心力在文中被娓娓道来。文章既是对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考察时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的重要论述的有力注解,又与当时即将闭幕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相呼应,呈现出来的历史逻辑清晰可见。稿件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转载,引发强烈反响。

三、创新表现方式,增强受众意识

在碎片化阅读时代,网络媒介依据其强大的大数据算法等技术可以精准推送受众喜爱的新闻或者其他相关内容。当下,大部分地方党媒在数字技术的运用方面固然还有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绝大部分党媒报网端融合的大趋势下,受众意识(用户意识)逐渐成为热词。有研究者认为,媒介的本意和受众对媒介信息的阐释之间是有关联的,要让这种关联度更紧密,这得益于内容生产者的高水平制作技巧。否则,受众很难构建出我们设想所要传达的意义和效果。[3]越是这种背景下,传统媒体越应该牢牢把握优质的内容生产这一优势,将重大主题报道作为进一步增强影响力的突破口,再好的内容如果不考虑受众和传播方式,那也是空谈。如何将内容变为流量,增强用户黏性,考验的是新闻产品的专业、多元化,以及符合受众审美的形式。

纸媒要在版面设计上多下功夫。尊重受众新的多元化的需求,致力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重大主题报道基于优质内容的基础上,在版面设计编排上应适时变化,在细节“包装”上多研究。在2021年《福建日报》迎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一系列报道中,“立足福建特色、讲好文物故事”是核心要义。围绕这一点,大会开幕当天的特刊,具有福建地域文化特色的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封页带有中国风的水墨质感,福建的世界遗产代表武夷山、土楼点缀其间。版式设计上大胆采用多种颜色,但总体质感却呈现古朴和庄重,在图文融合处理上精雕细琢。中间是一副展开的卷轴,内页7个版的导读均以不同的色彩呈现,暗含特刊主旨“海纳百川、多彩世遗”。

标题制作上精心打磨。第一篇《八闽世遗,五彩斑斓写意浓》是福建世界遗产总篇,起统领作用,后《宋元泉州,“光明之城”向海生》《海丝之路,福建元素下西洋》《三坊七巷,志气骨气贯长虹》《红砖古厝,最美不过“闽南红”》《万里茶道,绿韵长绕商路兴》《木拱廊桥,山水之间架飞鸿》,每个版面对应一个主题,标题统一齐整,颇具诗意,将海丝、三坊七巷、闽南建筑、武夷茶道、闽东廊桥等福建元素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刊制作精美,推出后反响强烈,进一步提升了世界遗产大会的热度效应。

新媒体作品需创新性表达,既不失新闻性,更体现趣味、审美以及地域文化特色。2021年,围绕新春走基层、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等主题,报社各新媒体平台推出了“走基层时,福建日报的‘后浪们都看到了什么”“总书记跟我四岁的孙子说,小孩不要挑食哦”“这堵墙,强!”“亲历者口述:泉州申遗的幕后故事”“没想到你竟是这样的赵敏郡主”等大量鲜活、接地气的新媒体作品,与报纸端作品相互配合,形成宣传合力,达到了1+1>2的效果。

纵观以上新媒体作品,尽管有的在技术层面还有提升空间,但胜在紧扣主题,充分考虑用户的阅读习惯,标题制作、表达形式等方面令人耳目一新。不少年轻的采编人员及时转变思维,重新对这些重大主题进行架构,再造生产流程,有力有效提升了党媒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在人员调配、考核方式逐步向融媒体倾斜的驱动下,采编人员基于长期的新媒体实践,反过来推动了“新福建”“懂闽”“一周看台”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新媒体专栏的成长。

四、结语

时至今日,媒体融合已经进入深水区。但传统的新闻规律永远不会过时,无论是传统新闻作品还是新媒体产品都要遵循客观、真实的新闻原则,更要有让人信服的新闻价值。地方党报以重大主题报道为突破口,充分利用新平台、运用新技术,从多维度表现主题,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表达体系和产品矩阵。这些多样化的新闻产品,与定位不同的读者受众之间产生良性互动,最终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公信力和影响力。这正是媒体融合大背景下地方党报重大主题报道应当达到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程晖,刘永涛.围绕中心精准选题 融媒赋能扩大影响:湖南日报做优深度报道的实践[J].新闻战线,2021(23):76-79.

[2] 张晋升.变革与创新:中国报业转型的市场逻辑[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9.

[3] [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