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萍,那红娣
摘 要:实施德育积分制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和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德育积分制作为一种新颖的管理方法,将更多的教育内容涵盖其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我常理的积极性,把《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每一条每一款都细化成相应的积分,促使学生践行守则,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事半功倍的效用。德育工作有抓手,有依据,全面提高德育工作的真实性,使其更加的实效。
关键词:积分制;班级管理;德育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就是“教育”和“管理”。班级离开了管理,很快就会变得支离破碎、一盘散沙。德育积分制是一种新型的班级管理教育方法,将学生应该遵守的制度和应该达成的目标进行量化,学生一一对照,通过激发其潜在的向善性和同步性,从外部管理向自我管理进化的过程,从而实现建设集体的目标。
一、明确德育积分制的内容
以前品德评价内容基本上是由学校和教师确定的,学生极少有发言权,形成了学生不明白不知晓要评价内容,对其行为没有指导意义。要使评价内容内化成学生成为,最好是让学生大面积参与,共同来确定评价内容,让学生知晓评价内容。
班主任是学生德育养成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着班级日常管理和进行德育的重要职责。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德育积分制进行评价,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德育养成和提高,把粗放式管理变为精细化管理。
说明:
1. 每生每学期赋予基本分80分。每月考核一次(考核时间为第五周、第十周、第十五周、第二十周班会课),每月年级汇总上传德育处,期末德育成绩德育处生成。
2. 赋分以“次”或学期为单位,予以相应的个人。
3. 细则中的分值仅为加减分的上限,具体视情况决定。
4. 期末个人德育积分≧100分者等第为优,﹤100分、≧90分等第为良好﹤90分、≧80分等第为及格,﹤80分等第为不及格,德育等第为优有获评三好学生资格,德育等第为优有获评各类之星资格,月等第不及格者做学校志愿者一次。
根据学校的德育积分制考核条例,我们把德育积分制和班规班约相融合。制定出了符合自己班级的德育积分制度。力求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并用分数进行量化,这种方式是学生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通过评价让学生不断地成长。
二、确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促进个性发展,内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杠杆,有“四两拨千斤”的无穷威力。德育积分制采取的评价措施,能多方面发掘学生的潜能和闪光点,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为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无形的“评”
德育积分制量化管理往往给人留下冰冷的感觉,因为都是枯燥的数字对此。其实无论是学生还是小组,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的各项表现不仅仅是数字来体现的。
对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更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包容心,能发现他们的进步,低起点,常鼓励,用满满的正能量来温暖后进生。
彭俊热爱劳动,每天总是早早到校,进行卫生值日工作,黑板擦得洁白如新,地面拖得一尘不染,不光劳动积极,他还热心为班级服务,“‘德育积分制不仅是对我的肯定,更是一种鼓励,看到积分一点点增加,心里特别有成就感。”彭俊说,现在他的德育积分“遥遥领先”,成了班集体的表率,这更让他有了责任感,“我更要带好头,自我约束,给同学们做好榜样。”
(二)理性的“评”
使用德育积分制,本质上是通过学生日常各个方面的表现得分进行原始的积累,实现由量到质的变化。因此,这项工作在具体执行时,还是比较琐碎的。班主任以一己之力进行监督统计的工作,显然是非常不现实的。这时,就要汇集学生的力量和智慧。结合班集体的实际情况,由全体学生推选出11位小组长,作为积分制管理委员会的执行者,这11位同学每天要关注分管同学的加减分项目,对照评比条例,及时加减,第二天的讲评课,11位执行者汇报隔天的亮点与不足。对积分制管理委员会的前期培训很重要,让他们明确各项加减分规则。同时,班级其他同学是管理委员会的监督者,每周我会利用一天的讲评课时间,让学生对11个组长提意见,可以说亮点,更多的是要说不足。
(三)多样化的“评”
班主任要做好德育积分管理委员会的执行监督工作。成立委员会是为了全面细致地做好积分汇总工作,也是为了减轻班主任工作的负担,绝不是为了实现班级权力的少数人群集中化。所以,委员会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班里的每一一个学生都有监督委员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大家是站在平等的地位实施积分制。每周一的班会课,我们会对上周每位同学的得分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自评、互评,并让任课老师参与德育积分制的管理,评选出“每周之星”“飞跃之星”进行表彰。个人得分跟小组得分结合,让各小组形成良性竞争,组长有整体向上的氛围,这样班级才会有整体向上的氛围。
三、感受收获的喜悦
(一)内化了学生的行为
知、行、意是行为习惯养成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统一的有机体,“知”是行的基础,“意”是“行”的升华。没有目标的“知”,就没有“行”的方向,更没有“意”的升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认知、行为、反思有机统一起来,在知行意融合中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积分制的推行,对评价的对象——学生,有了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价,从而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不再是学校要求学生怎样,而是学生一种内在的自我认同。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确立重点目标、近期目标和发展目标,并加以科学引导,以此来实现自我管理,内化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养成。
(二)和谐了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师生之间在人格尊严上要相互尊重,在权力地位上是平等的,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是合作伙伴关系,这既是新课改的要求,又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目标。“民主、平等”的原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信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尊重,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和要求,对他们的意见给予充分重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德育积分制的实施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氛围融洽,师生关系和谐。
(三)淳化了校园风气
德育积分制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自信潜能,满足了学生心理的内在需求,促进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内在品质的塑造,完美个性的张扬。步入高新实中的校园,就有一种美的享受:洁净的地面,摆放整齐的自行车,精美的板报,彬彬有礼的学生,令人赞叹不已。厕所中不文明的语言、行为销声匿迹了,课间追逐打闹消失了,办公室听到的是老师和学生促膝谈心地融融笑语。声声问候,师生和谐,其乐陶陶。
四、德育积分制的思考
需要细化“德育评价分”的分项评价标准与相关要求。通过“校级一年级一班级-个人”四级管理评价模式的科学操作,进一步强化管理与评价的结合,我们在开展班级德育评价时,首先让每个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品德、法纪法规、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制定符合自身要求的具体标准,然后由班委会和组长最后共同确定,得出大家都认可的标准,并作为班级德育评价的依据。我们要努力提高评价的信度,使学生实践起来,易于达到标准,形成一种“我能行”的自信心理,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评价标准要根据学生在不同年级的要求不断调整,通过德育评价体系评价学生,实现学生遵纪守法、爱国爱家、尊老爱幼、关注时事、积极进取乐观的目标,促进评侩目标层层落实、环环紧扣的良性循环,形成从德育管理到德育评价的自然生成过程。
班主任是班级德育积分制的第一解释人。首先在班内要组织学习德育积分制,让班级通知知晓哪些行为会违反德育积分制而被扣分,哪些行为能够取得加分。在实施过程中,尤其要重视班级动态,对一些经常被扣分的同学,要了解事情的原因,并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做出灵活处理。比如对扣分的同学,我们可以对他实行双倍加分。一周一次德育积分制的总结会上,可以提供别样的“惩罚”,比如夸夸我的同学、让学生写“病历”、写自己的10个优点、说出自己的一件囧事……
学校的德育是一个系统、复杂、完整的工程,仅仅使用“德育积分”来对学生的德育进行评价是不够的。也是不科学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德育积分的制度和要求,发挥自己的长处,寻求加分;改正自己的不足,以免扣分。其次同学之间要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寻求共同发展,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德育积分制作为一种班级管理方法,在德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让学生进入一个良性的竞争机制中去学习和进步,也从深层次推动班级内部机制的完善和优化,教师班级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善治善用,让积分制落地开花。
参考文献:
[1]章国明. “德育千分卡”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位[J]. 教育,2007(21):38.
[2]王有刚. 德育方法新探——德育积分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4):247.
[3]赵国良,施可清. 行善积分制让“做人”教育更精彩[J]. 基础教育参考,2012(06):82-83.
(责任编辑:罗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