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历史教学在高中历史中的应用

2022-04-29 00:18李玥玺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2年12期
关键词:大概念高中历史

李玥玺

摘  要:随着时代与教学的不断快速发展,各种教学新概念层出不穷。历史学科过于庞大的知识体系与零碎的各知识概念对教学产生的部分困扰都在“历史大概念”教学理念中不断被提及与思考探索其解决发展。基于此,文章将从高中历史教学出发,根据“大概念”教学的理论来探讨其理解与运用发展,以期能更好促进新时代历史教学。

关键词:大概念;教学理解;高中历史

在使用历史统编新教材后,相关教育工作者针对一些教学问题,提出了更好的“大概念”历史教学理论。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发现常常会出现历史教师在教学时,不辞辛苦地来讲解众多晦涩难懂的历史概念与知识,事无巨细,几乎是将教材上的每一句话都展开了来讲。但在高中历史课堂上,一节课只有45分钟的时间,常常容易使得这样教学模式的庞大知识信息量与有限的教学时间产生矛盾,使得许多教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或“赶”教学任务的情形出现。这样的教学情形,容易使得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好探究问题、涵育素养的空间变少了许多。在这种情况下,“大概念”历史教学的理念提出,旨在引导历史学科知识框架的良好架构,更好促进历史理解与教学发展、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更好实现发展等实际教学意义。

一、“大概念”与历史的概述

(一)浅论“大概念”

“概念”,实际是对客观事物反应的一种思维模式,其能够反映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而要提到“大概念”,可以说其就是一种核心知识理念、是关键性原理、概念、方法。在学科教学中,这些“大概念”理论,往往都来自教育知识体系中的各种理论与解释,在反映学科部分内容本质的同时,也能够为学科领域发展提供更好更深入的联系与视角。

(二)浅论“大概念”与历史

在历史学科中,其“大概念”教学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本质性、抽象性、针对性等实际特征。其最基础包含着重要的学科知识、明确的学习主题与基本观点等多种核心内容。

历史“大概念”,往往呈现的是历史知识观点、规律等。在历史大概念的基础之上,将知识点整合成为更好学习与理解的知识体系,方便教师与学生在记忆学习的同时,更好形成历史思维的良好建设与连接,更好在掌握历史学科思想学习方法的同时,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更好理解与学习。

高中历史课程知识庞大而精细,但其历史教学时间又相对有限,教学存在部分矛盾困难。为了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历史“大概念”教学的提出,将历史教学体系中那些零散琐碎的概念内容利用了较少的核心概念进行了教学与更好完整历史概念体系的建设,使得学生更好地对历史进行深层理解学习。学生能有针对性地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与普遍原理,并在掌握历史原理的基础之上,更好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与迁移,更好发展历史学科素养。

二、“大概念”历史教学的发展和作用

“大概念”作为一种新型教育重要概念,在历史学科中,实际上就是要让相关教育工作者们对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主体内容进行有效教学与交代,并可以由其发散,引申出众多历史事件与脉络。

“大概念”历史教学实际反映了历史学科知识的多样复杂性与抽象知识性,也反映了其主体逻辑性。

学生也可以通过“大概念”历史教学,牢牢把握住各重要历史事件的作用与位置,更好记忆理解其史实,更好发挥历史大概念教学的积极意义。例如可以通过“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的这一知识点大概念,牢牢掌握“文景之治”等一系列历史现象的发生与发展。

与此同时,历史主体事件教学也能不断地对历史大概念教学的面貌与价值进行有效完善和明确。就像参观过军机处和故宫养心殿的学生,往往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所描述的相关清代前期君主权力的加强史实,有利于对历史教学的发展与解释。

再者,“大概念”历史教学实际是由各主体干支历史内容作为载体,在包含其发展内容的同时,也包括了其价值观与特定历史时期观念的有效宏观认识与学习,是将历史史实与历史现象有效融合的复合教学体。

可以说,“大概念”历史教学可以说是概念,也不仅仅局限于概念,所以在历史教学中会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在讲解各历史现象的同时,教师也要向学生有效传递相关历史时期与事件所表现的价值观体系,促进其历史学习与理解。

如在讲述两宋时代的历史之时,就会有部分教师对王安石变法以及宋初加强君主权力等内容进行着重突出,以此来更好展示出宋朝的顶层政治设计的相关不断演变。而在这一课的价值观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课本实则有站在国家治理的角度,为教师与学生讲述相关治理理论与价值观点,体现更多更好的历史教学立意。历史教学立意,在教学课堂中往往是其灵魂,带着一定串联价值与主线内容引导,与历史大概念教学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大概念”历史教学在目前所呈现出来的过程与作用,主要在学生建构相关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而这一过程,往往也因人而异、千差万别。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们可以通过多样历史事件教学与解释,更生动具体来丰富历史大概念教学,促进其作用更好更广发展。

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不一,因此对历史“大概念”的解释也容易产生多样化理解与学习。以“周代分封诸侯”教学为例,倘若学生只了解商周改朝换代后,所以周朝统治者分封诸侯,那么这就只是一种较浅层次的学习理解。但倘若学生明白,是由于“三监之乱”的发生导致的分封,并使得周朝统治者需要通过自身的血缘与政治组织改变商代异族聚集的外服,而导致不同族群的杂居,促进华夏族的形成,那么这样的理解明显深了一层。这样的思维学习与教学,会促进对历史学习运用的更好变化发展。

三、“大概念”历史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转变教学思路,进行“大概念”有效教学

想要更好运用历史“大概念”教学方法,教师首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明白繁杂的历史知识体系不可能在课堂中全部倾出教学。

对高中学生来说,其对庞大的历史体系了解甚少,涉世又不深,社会经验与感悟都较少。那么想要让其更好地进行历史学习,就可以在历史课堂上,与之对应设置相关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感同身受体会与被打动的同时,更好理解与掌握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思考相关历史学习关键问题,促进历史学习教学更好发展。

(二)抓住主线,进行重要概念教学

想要更好运用“大概念”历史教学,就要抓住历史发展的主线进行有效教学。只有在平时的知识学习教学建设过程中,牢牢抓住历史发展的主线,才能够更好进行学生历史教学,促进历史教学课堂刚好向上发展。

因此,作为一名高中一线历史教师,必须将教学与学习关注点调整历史发展主线上面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真实的主干关键知识内容教学,保证历史课堂教学大方向不失偏颇。

(三)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有效“大概念”教学

想要更好开展高中“大概念”历史教学,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历史学习理解与感悟能力。要知道,在历史中有许多概念是晦涩难懂的。这对学生来说往往会有些难以理解与接受。在这样的基础之下,教师可以更好地突出主线来促进学生更好历史学习。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笔者发现,存在着部分学生对历史教材内的每一个细节都十分好奇,甚至还有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这样的学习习惯虽然值得赞扬,但对高中历史老师而言,尤其是面对冷僻生涩难懂且少用的概念之时,更是如临大敌。要知道,在面对如此庞大繁杂的历史教育中,想要对任何一个历史现象都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做法,在高中学习中是不现实也难以做到的。即便是大学历史专业的课堂,主讲老师们限于课堂时间的影响也难以面面俱到进行教学,更不论有着巨大高考压力的高中历史教学课堂。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教学势必要“抓大放小”。在课堂上难以展开的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后阅读相关讲义或其他资料解决。要明白,历史教材中存在着不少内容是高中生们所难以理解与记忆的,在测试中也较少出现,这样它们就可以在教学中被简化处理,促进课堂效果与效率的有效提升。

(四)结合相应价值观,保证“大概念”逻辑教学

历史现象与教学虽然复杂,但其实都有其发展规律与价值表现的。

曾经有老师在教学中这样说过:“中华文明的起源于早期国家”一课中,“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反映出中国境内的原始遗存“满天星斗”的多元局面,而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就表现出巨大的辐射力。这样的教学侧重点,能够很好反映教学逻辑。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课中,“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强调政治变局,“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强调政治变局的经济背景以及统治者的应变,“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则是在政治经济变革背景下思想文化的飞跃。环环相扣,逻辑清晰。

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在中国是怎样形成的?”等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后世大一统的局面在先秦时期就具备文化基础,政治经济变革能够激发思想文化的飞跃,以及政治制度的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不可能完美或者一步到位。这样一堂课不仅有较为清晰的逻辑,也能呈现出丰满的教学立意。

(五)立足教材,有选择性地重点教学

不少历史现象都可以当作历史大概念教学情境出现。“中华文明的起源于早期国家”中,“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一定程度上可以当作远古时代多元区域文化的情境;“列国纷争与变法运动”中,孔子周游列国招收门徒,可以当作政治经济变革与儒家学说的情境;“两宋的政治与军事”中,“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可以当作“中央集权的加强”与“王安石变法”的情境等。

对繁杂的历史现象,教师如果难以创设相应的情境,可以通过列表、示意图乃至言简意赅的表述等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出来,也是合理的做法。比如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的史实、魏晋南北朝政权的更迭、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过程,最好用列表或者示意图展示。这些做法都能大大节省教学精力。在体量巨大的历史知识面前,要有效运用“大概念”历史教学,打造更好的历史教学方式与课堂。

参考文献:

[1]桑兵. 治学的门径与取法——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01):85-96.

[2]邵朝友,崔允漷.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设计:大观念的视角[J]. 全球教育展望,2017,46(06):11-19.

[3]方美玲. 历史学科大概念的确立及其教育价值[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0(06):3-11.

[4]朱汉国.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释义[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8(03):3-9.

[5]何成刚,赵剑峰,柯志强. 以历史解释为核心的教学设计——以“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1):16-22.

[6]赵康. 大概念的引入与教育学变革[J]. 教育研究,2015,36(02):33-40.

[7]邓小南. 永远的挑战:略谈历史研究中的材料与议题[J]. 史学月刊,2009(01):50-54.

[8]黄牧航. 历史教学有别于政治教学——对石章波老师的答复[J]. 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12):45-47.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大概念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围绕“大概念”设计STEM课程
以“大概念”主题开展科学教师参与式培训
基于大概念的中高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以大概念的理念引领高中物理教学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