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
摘要:大数据、云计算、5G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成了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技术互相融合的新环境。媒体环境的转变对新闻媒体行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所以记者群体身为新闻媒体的一线工作者,就要率先转型推动新闻媒体行业向媒体融合方向发展。文章对整个媒体融合环境作了简要阐述,分析了当下我国新闻媒体采访工作在新环境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探究了采访模式的创新方向和创新策略,以期推动媒体融合进程,促进新闻媒体行业发展。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闻记者;采访模式;新媒体
通信技术的发展促使许多新兴媒体涌现,这些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同时也促进着传统媒体发展,逐渐形成了媒体融合的大环境。在这一背景下,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迎来了巨大的转变,新闻采访的信息采集渠道和传播通道更多元,媒体信息的表现形式更多样。而传统新闻采访模式已难以适应这样的转变,面对这种困境,新闻记者应从培养自身素质出发,提高个人媒体融合环境的适应性,通过创新采访模式,达到吸引受众、提高新闻关注度、促进媒体融合进程的目的。
一、媒体融合背景概述
媒体融合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提出,它是指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也就是说,“媒体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1]同时,媒体融合环境中,新闻记者可以将原始新闻素材进行综合整理,提炼加工,通过不同媒介传播的特点,及时多元地传递信息,更好地还原新闻的全貌,提升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真实性。
二、当下我国新闻媒体采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传统媒体观念陈旧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传统新闻媒体都在积极探索媒体融合的道路,但仍有部分传统媒体的观念落后于时代。面对当下媒体环境的变化,有的媒体平台怯于做出改变,担心因为“变化”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与此同时这种陈旧的观念也影响着业内的记者群体,从事记者工作多年的人员自不必说,新入行的人员会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扼杀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写出的采访稿件只注重了新闻表达的严谨性,忽略了新闻报道的有效性和受众的需求。陈旧的观念不仅限制了记者的个人发展,从更大的范围看,限制了整个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
(二)部分记者创新意识薄弱
媒体融合需要的是多种媒体之间相互渗透,需要的是记者善于在采访工作中创新并采用新采访模式的能力。但一些新闻媒体新闻记者培养策略的重心仍是新闻采编能力,忽视了记者创新意识的培养。[2]记者缺乏创新意识,新闻稿件难免缺乏新意,而浏览千篇一律的新闻,受众容易视觉疲劳,对新闻的兴趣降低,反映到数据上就是虽然新闻报道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新闻浏览量却不断下降。因此客观来说传统新闻采访模式的确能保障新闻记者采访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但这样的“质”与受众所需要的“质”相去甚远,而没有质的支撑再多的量都是无用的。[3]
(三)采访途径有待转型
创新采访模式、采访途径创新是必由之路。传统采访途径多是在采访前与被采访方预约时间、地点进行面对面采访。而新媒体的采访途径就十分多样,如可以通过互联网,以视频、语音甚至文字聊天的形式完成采访,这样的采访途径能大幅提升采访工作效率。当下,许多记者已经意识到创新采访途径的必要性,但他们的创新策略还有待完善,对于新媒体技术的使用还不成熟。
(四)信息技术存在认知盲点
新媒体是在信息技术手段日趋先进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媒体,媒体呈现的形式丰富多样,诸如短视频、动图等,而这些传播方式的实现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熟练使用。但因为传统媒体观念的影响,现下一些媒体行业内的新闻记者对于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还没有清晰的认知,也就未对其深入了解、学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采访模式的创新。
三、新闻采访模式创新途径探究
(一)活用新媒体资源
采访的本质在于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在媒介多元的大背景下,传统的面对面的采访形式呈现出明显的不足,采访效率偏低。互联网时代,记者有必要借助新技术,创新采访沟通机制,完善采访活动。记者可以用手机、电脑等时刻关注新闻动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分析,了解受众需求,再根据受众的实际需求调整下一步的采访方案。还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评论等与受众进行实时沟通,建立互动机制,增加受众参与度。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仅可以实现内容共享,而且可以实现采访资源的新整合。[4]新闻记者可以利用手机、摄像机、录音设备等,对采访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同时,采用出镜、编辑、网络传播等多种形式,进行跨平台采访。
(二)优化采访准备工作
好的采访准备工作,是采访质量的保障。对某一个特定的采访对象,新闻记者需要掌握采访事件与采访对象的相关资料,并了解受众对事件的关注点,基于这些信息列出采访大纲,进行后续的采访工作。采访用的机械设备检查也是必要的环节,需要确保设备的性能良好,避免在采访过程中因设备故障耽误了采访进程。[5]虽然新媒体环境下,采访准备工作相较传统有所减少,但依然要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环节。采访准备工作不仅是为了确保采访工作的顺利,也是为了及时应对采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三)转变采访思维模式
当下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方便快捷、文娱性强的短视频占了整个媒体市场的大部分,需求的转变要求新闻媒体做出相应的改变。又因为思维模式是人行为的引领,转变的首要对象应是新闻记者的思维模式。媒体融合背景下,记者应该用更新奇更活跃的思维模式去挖掘新闻,适当地改变传统新闻相对刻板的形象,才能抓住受众的关注度。另外,思维模式转变还应有针对性。不同个体的性格等个人素质存在差异,那么其思维模式也就各有各的特点,应根据这些特点量体裁衣,形成与记者个人特征相匹配的思维模式。
(四)保障新闻时效性
新闻的首要要求之一是时效性,新闻的价值在事件发生后就随着时间不断减少,错过了黄金报道事件,新闻就可能变成旧闻,因此,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时效性的保证就成为新闻记者的必修课,而新媒体技术所具有的便利性可以成为新闻时效性的有力保障。[6]现在有许多新闻都是通过记者的手机进行报道的,如汤加火山爆发后,许多通信手段都失去了作用,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使用手机发布了新闻消息,类似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新闻的编辑工作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媒体融合背景下有许多的智能编辑工具,利用大数据、AI等技术能在编辑时给出一些建议,提高新闻编辑的效率。
(五)采访内容精确
新闻的另一大要求是真实性,要落实这一特性,记者在采访工作中需要把握事件的本质核心不动摇,既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同时还能反映事件的真相。[7]新闻需要艺术性是为了适应新闻受众的需求,但艺术高于生活也源于生活,新闻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加工美化无可厚非,但其内在的核心仍然是要反映事件的真实信息。因此,记者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要把握真实性这条红线不动摇,拒绝新闻过度加工,力求把最真实准确的新闻呈现给受众。
四、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采访模式创新策略
(一)培养创新意识
要创新采访模式首先就要拥有创新意识。诚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但是两者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媒体融合强调的就是两者之间的这种促进关系。要实现两者之间更紧密地融合,新闻记者作为媒体一线工作者自然义不容辞。培养创新意识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记者要将学习媒体融合相关知识放在首位,要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促进创作的全面性发展,如熟练掌握短视频制作、微信公众号运作、微博平台运作等技术。与此同时,记者要能够通过创新意识将各种新媒体技术进行融合,创造出更多的媒体融合模式。[8]因此培养新闻记者的创新意识不仅能促进媒体融合,还能推动新闻媒体行业向前发展。
(二)推动采访途径转型
采访途径转型就是改进传统采访形式,创新采访模式。互联网技术使人们的交流方式有了更多的可能,通过聊天软件可以实现远程的互动,诸如视频、语音、文字聊天等,这些技术让新闻采访的模式有了更多可能,记者可以从这里去发现采访模式创新的途径。[9]首先,利用先进科技进行采访工作。例如,有录像需求的采访时,活用AR技术创造与采访对象“面对面”的场景。这样的采访模式既保证了采访真实性,又照顾到了采访对象的个人安排等情况;其次,利用大数据工具了解新闻受众的关注热点。利用大数据服务器统计网络上相关问题下网友的评论或问题,再通过AI技术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加入到采访中。最鲜明的例子就是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研发的“智能创作机器人”,在人民日报内部发挥出色。该机器人具有全媒体智能工具箱,仅音视频智能处理方面就有直播剪辑、4K在线快编等多种能力,可以实现视频横转竖、智能配音,不仅适应了短视频的传播生态,也为优质的报道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发挥好智能机器人的作用,记者还在采访期间携带轻便的5G热点,为采访设备提供高速网络,确保智能机器人随时在线;最后,在采访的过程上进行创新,如提问环节可以与热心观众连线,使采访的参与性更强,可信度更高。总结来说,采访途径创新是采访模式创新的重要部分。而采访途径的创新可以从记者方、受访方、受众方三方面入手,分别进行探索。
(三)加速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进程
虽然媒体融合的理念在我国已经出现多年,但实际上我国各种媒体形式大多是处在相加的状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并不紧密,因此需要加快推进媒体融合进程。近年来我国媒体融合的实践表明,坚持走媒体融合道路,加快构建媒体融合环境,形成全面的媒体融合格局,有助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促进发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首先就是新闻媒体本身,他们应起到表率作用,引领踏出媒体融合的步伐。其中作为新闻媒体的一线,记者群体更应敢为人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媒体融合。促进媒体融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适应媒体格局变化;另一方面是顺应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新闻记者时刻处在媒体行业竞争最激烈的位置,他们对于媒体格局变化的感悟也就最深,对于采访模式创新的需求了然于心。记者通过创新多样的新闻采访工作形式,使媒体产品更为生动有趣,同时通过多种新媒体传播手段的扩散,增强信息生产和服务能力,使人民的信息需求得到满足。例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可以从受众的特征,如地理位置、文化传统等方面进行优化,增强新闻的适应性,使其得到更好的宣传效果。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是互联网媒体发展大势所趋,特别是在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视频化、社交化的特征更为突出,新闻记者要把握这一趋势,将新技术运用到采访工作中,提高工作质量。目前我国市面上的社交软件普遍都具有的一个功能就是直播,这在新闻采访领域也有巨大潜力,如在必要的情况下开展直播式的采访,典型的如冬奥赛场上的实时现场采访。再比如许多新闻媒体在网络新闻产品上已经取得相当程度的成功,通过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实现了新闻全媒体报道。此外,在融媒体新闻生产过程中,5G和智能的叠加体现出巨大的技术优势,促使5G智能采访成为新闻生产的一支重要力量。在5G智能技术支撑下,媒体可以将现场采集的文字、语音、视频素材自动整理,智能提取有效部分,自动编写各地区、行业热点聚合新闻,有效提升了新闻生产效率。这些高新技术对于新闻的时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显著提高了记者采访工作的效率。
五、结语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也对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新闻媒体行业,新兴媒体的涌现及其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形成媒体融合的大环境,这样的环境对新闻记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这样的情况,记者们要积极创新新闻采访工作模式,使新闻作品与时俱进。记者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提升个人在采访工作方面的理论知识;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设备的更新迭代,拓宽新闻采访工作的途径,运用高新技术拓宽采访途径不仅能提高采访的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采访工作在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我国的媒体融合发展起步较晚,媒体融合程度有待加深,记者作为一线的新闻媒体工作者,更应该以身作则切实促进媒体融合进程。
参考文献:
[1] 李可.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模式创新分析[J].记者摇篮,2021(12):60-61.
[2] 孙健.新媒体下电视新闻采编模式的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1):155-157.
[3] 吴艳涛,冯静.新闻采访多元化创新模式探索[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1):173-175.
[4] 王一竹.浅析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访模式创新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0(18):27-28.
[5] 罗娅婷.媒体融合视野下新闻记者角色转型分析[J].记者摇篮,2020(8):94-95.
[6] 刘婷婷.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记者的创新和转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3):145-146.
[7] 邢春明.自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访方式的创新[J].记者观察,2020(14):123.
[8] 胥强.融媒体时代下记者新闻采访创新模式研究[J].记者观察,2020(2):78.
[9] 王长辉.媒介融合背景下记者新闻采访模式的创新[J].新闻传播,2019(2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