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黄英》中马子才的人物原型

2022-04-29 00:44杨月英
文史知识 2022年11期
关键词:黄英马致远马子

杨月英

《黄英》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名篇,故事大意是,顺天人马子才爱好种植菊花,到了“闻有佳种必购之”的程度。有一日为了购买菊花,千里迢迢到了金陵,遇到了陶生姐弟俩,因为投契,遂邀请两人到家乡,让其居住在家里空置的南院。陶生的姐姐名叫黄英,即是本篇的女主角。陶生姐弟俩都擅长种植菊花,培育的菊花品种极佳,求购者甚多。马子才之妻过世后,续娶了黄英,家计也因为陶氏姐弟售卖菊花而变得富裕。马子才觉得售卖菊花谋利俗气,陶生则有着“贩花为业不为俗”的观点。陶生嗜好饮酒,有一日醉酒后,现出菊花的形貌,黄英将菊花从土中拔出,披覆上衣服,不久后陶生又从菊花变回人形,马子才于是明白姐弟二人都是菊精,并不以为怪,而是对其越发的敬爱。陶生后来又一次酒醉变作菊花,马子才模仿黄英,将菊花拔出,结果陶生这次却未能变回人形,而是枝叶枯槁而死。黄英将枯萎的花梗种在盆中,到了九月的时候,盆中开出了粉红色的菊花,被命名为“醉陶”。

由于故事情节曲折生动,《黄英》受到国内外作家、学者的关注,日本作家太宰治曾将其改编成《清贫谭》;汪曾祺在《聊斋新义》中,对《黄英》作了改写;陈舜臣的《聊斋志异考—中国妖怪讲义》一书中,收录了题为《黄英姐弟》的作品。在不断地改编与流传之中,《黄英》这一故事获得了恒久的生命力。

张中行也爱赏这一故事,撰有《谈〈聊斋志异〉中的〈黄英〉》,论述这一短篇小说的情节与人物形象。在论及蒲松齡所塑造的人物时,张中行指出女主角黄英的名字就是菊花:“因为黄花,习惯指菊花;不用花而用英,是英比花雅,意思含蓄,也是兼用《楚辞》‘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典故。”关于陶氏姐弟的姓氏,张中行也点出了其与陶渊明的渊源:“姓陶也不是没有理由的。精灵本没有姓,变为人,要选一个姓,那就最好用‘陶,因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是陶渊明。总之,在取名方面作者也是用心很苦。要美,要让读者有所察觉,却又不明说。”陶氏姐弟的命名由来,张中行作了分析,唯独马子才未涉及,可能是认为马子才的姓名未有出典。

元代钟嗣成在《录鬼簿》中,记录了金元时期的杂剧作者。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其生平赖《录鬼簿》以传:“马致远,大都人,号东篱老,江浙省务提举。”根据马致远的籍贯、东篱老的别号,以及其在作品中对陶渊明的推崇,笔者认为《黄英》中马子才的人物原型,即来自马致远,判断依据为以下三点。

其一,相同的姓氏与籍贯。《黄英》开篇即称“马子才,顺天人”,《录鬼簿》记载马致远为“大都人”,北京在元代称大都,在蒲松龄的时代则被称作顺天府。张中行已经指出蒲松龄对于小说人物姓名的取名方面,“用心很苦,要让读者有所察觉”。在马子才的姓氏和籍贯上,蒲松龄同样也赋予了深意。《黄英》故事本身,其情节的展开并没有地域范围的限制,并非一定要发生在北京。所以在小说的开头即道出主角是顺天人,一方面丰富了小说的细节,使得人物更有真实感,另一方面将姓氏、籍贯和人物形象相结合,对小说的原型人物有所暗指。

其二,马致远对陶渊明的仰慕。马致远自号东篱老,显然出自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李调元《雨村曲话》评价马致远的作品,称:

东篱《寄生草》云:“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醩腌两个功名字,醅淹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命意造词,俱臻绝顶。

在这支《寄生草》中,马致远不仅道出了“但知音尽说陶潜是”的心声,也和陶渊明《饮酒》中的诗句“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样,表现出借醉酒以遁世的情怀。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任讷先生辑录为《东篱乐府》,近年又有瞿钧编注的《东篱乐府全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以及傅丽英、马恒君的《马致远全集校注》(语文出版社,2002)。马致远散曲风格疏朗,多有涉及饮酒、赏菊的意象,以及在作品中将自己称作东篱,流露出向陶渊明遥相致意的旨趣,比如【南吕·四块玉】《恬退》:“翠竹边,青松侧,竹影松声两茅斋,太平幸得闲身在。三径修,五柳栽,归去来。”曲词中,“三径”“归去来”典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五柳”出自《五柳先生传》。【双调·乔牌儿】“恁头见三径边渊明醉倒,怕不恁北阙利名多,我道俺东篱下是非少”,以陶渊明的归隐田园自比。马致远在曲词中流露出的隐逸之志,与陶渊明是一脉相承的。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中,认为马致远的作品颇有陶渊明的风格:

马氏的散曲,写得清俊,写得尖新,颇像苏轼评陶渊明之所说的“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作风;又像以淡墨秃笔作小幅山水,虽寥寥数笔,而意境无穷。这是他的不可及处。

马致远的作品,流传至今者为杂剧、散曲和套数,与陶渊明的诗文在体裁上完全不同,而在风格与意境上,则存在相似处。阅读《东篱乐府》时,能感受到马致远与陶渊明为异代知音的声气相通之感。

其三,蒲松龄本人俚曲创作的经历。蒲松龄不仅撰写了《聊斋志异》,也有戏曲方面的创作,路大荒整理的《蒲松龄集》中,收录了《聊斋俚曲集》,以及《闹馆》《闱窘》《钟妹庆寿》三出戏。在蒲松龄的时代,曲的创作被视作小道,不登大雅之堂。是以在蒲松龄所处的清初,马致远文学创作的名气,远不如在现当代来得著名,彼时一般的士人未必熟悉马致远的生平和作品。正因为蒲松龄也有创作戏曲的经历,由此能够关注前代的戏曲家,将马致远的生平经历化作笔下小说人物的原型。

在《黄英》中,马子才为了寻觅“北方所无”的珍贵菊花品种,从顺天府远赴金陵,觅得两株菊花后,在归途之中遇到了陶生姐弟。这是很有意味的细节,仿佛在暗示陶生姐弟就是这两株菊花的化身。马子才邀请陶生姐弟赴家乡同住,又与携菊花而归的情节相合。《黄英》在故事的开端,就用“陶生”的姓氏,以及“黄英”的名字反复提醒读者,陶生姐弟与菊花的关系非同寻常。而对于马子才的刻画则相对单薄,不如陶生姐弟丰富立体。

马子才的高光时刻是在小说临到结尾处,陶生显出菊花的原形,马子才知道姐弟俩皆为菊精,之后并没有感到害怕,而是“益敬爱之”。这是整个故事中关键的情节,读者由此确知马子才对菊花是真正的爱赏,绝非叶公好龙的虚假态度,陶生姐弟并没有所托非人,马子才与陶生姐弟之间有着真正的投契。然而紧接着就发生了故事的转折,马子才模仿黄英照顾喝醉的陶生,反而却害死了他。故事就在此处戛然而止,只留下陶生化作菊花的结尾。

蒲松龄托名异史氏,评论道:“青山白云人,遂以醉死,世尽惜之,而未必不自以为快也。”比起陶渊明想喝酒而不得的怅然,故事中的陶生得以酒醉而死,在蒲松龄看来,未必不是一种快意人生。陶渊明是晋代人,与元代的马致远相隔近千年的时光,而在《黄英》的故事中,蒲松龄将他们化身为陶生与马子才的原型,让相隔千年的异代知音,在故事中能够一见如故,共叙家常。在体会到蒲松龄给小说人物取名的用意之后,感到在故事本身的情节之外又别有一种动人之处。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黄英马致远马子
爬起来就赢了
爬起来就赢了
《天净沙·秋思》新编
爸爸大战蚊子
Review on The Perceptions to Confucian Thin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nternational Relations
黄英推出倾心之作《奶奶的蒲扇》
纪念卡拉斯,是纪念一种精神——听黄英致敬卡拉斯音乐会
马致远:有一种失望叫归隐
马致远:听他端坐瘦马自吟自话
秋访马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