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理念下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

2022-04-29 00:44薛海霞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15期
关键词:融媒体新闻报道

薛海霞

摘要:在融媒体时代,我国新闻报道工作持续改进、优化,但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上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突发事件的特点决定了新闻报道应该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方式。新闻媒体机构应该转变思维,做好新时代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分析,建立迅速反应的机制,优化报道呈现方式,提升新闻的及时性及准确性。

关键词:融媒体;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方式

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应该满足公众对于事件真相的求知欲,为公众提供其所渴求的信息,以满足其好奇心,让受众了解自身的利益关联。政府需要做好舆论引导,及时进行多方面的信息综合汇总,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分析事件的发展形势,发挥权威作用,制订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案。新闻媒体在报道的过程中,要做到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兼顾[1]。我国近些年重大突发事件频发,给人民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深化对于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研究对于保障人民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十分必要。

一、重大突发事件的概念和特征

(一)重大突发事件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的相关规定,突发事件指的是突然发生的对于社会可能或者已经产生重大危害的安全事件,具体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以及公共卫生事件等。其中灾害性的突发事件多是由于不可抗力引发,各种自然中存在的灾害,诸如地震、台风以及海啸等,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较高,给人员财产带来严重威胁。如果在灾害发生的过程中,未能及时有效控制,或是信息控制以及公开状况不佳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社会性突发事件指的是各种人为因素所引发的灾难,诸如恐怖活动、海难、空难以及交通事故等,当前我国对于社会性突发事件的报道已经形成规范化流程,报道质量相对较高。但因为政治因素的限制,对于社会性突发事件的报道往往有诸多的顾虑。

(二)重大突发事件的特征

重大突发事件具有显著的特征,其发生较为突然,破坏性较大,且具有事件的内在关联性。突发性指的是事件发生的时间不受限制,其发生的地点、方式、影响也都超出人们的预料,在人们的常规思维之外,因而事件发生的最初可能未能有效应对。对此相关负责人需要科学决策、统筹应对,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突发事件往往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很可能会产生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造成严重的悲剧[2]。突发性事件所带来的破坏性较为激烈,诸如车祸、空难等,有的还会引起持续性的后果,如地震以及疫情等。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疫情迅速蔓延到全国多个省市,尽管采取了多种防控措施,但是仍然持续产生对于社会的负面影响,给人们的身心带来较大的负担,影响了正常的生产以及生活。突发事件的爆发并非是单一因素导致的,往往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为连环效应,产生矛盾的激化,而使得恶劣结果产生。如松花江的水污染问题,导致哈尔滨停水,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市场秩序以及交通等都无法正常运转,从而引发社会危机,使得公众产生恐慌情绪。而政府媒体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能够使得市民增加对于政府的信任,从而稳定民心、缓解焦虑。

二、重大突发事件媒体报道程序

通过对多起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程序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重大新闻报道包括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之间相互联系。首先是对新闻及信息进行报道,告知公众相关的真相,让公众了解实情,确保信息的透明;其次是对政府管理机构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揭示分析,让公众了解社会各界的反应,以形成对于舆论引导的掌控;最后是对事件发生的态势以及相关的进展进行报道,让公众及社会各界了解局面发展,以起到抚慰民心的作用。

(一)传播信息:满足公众信息需求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迫切渴求信息,媒体机构应该尽快进行信息公示,让公众了解事情真相,确保真实信息透明,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事件的整体面貌,避免信息揭示不完全所造成的大众误解,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防止谣言传播,避免民众因为误传信息所产生的不安全感。

(二)引导舆论:报道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反应

在事件发生后要对相关部门以及社会上的反应进行报道,以实现对于舆论的最佳引导。让公众理解政府的应对处理措施,发挥媒体的舆论控制作用。可以通过新闻评论进行事件点评,或者通过社会舆论的反馈进行间接引导。

(三)心理抚慰:对民众进行抚慰

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民众或会出现恐慌、不安的情绪,或会产生信任危机。此时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进入第三阶段,将报道中心向抚慰公众心理方向转移,反映事件的最新进展,让公众知道当地状况好转,降低其疑虑以及危机感,恢复因为不良事件所造成的公信力冲击。媒体持续报道事件动态进展的同时,进行民众的心理抚慰,不仅对事件真相进行揭露,同时促进局面的好转,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促进社会的局势稳定。如果忽略了第三阶段的心理抚慰作用,可能会导致较为严重的负面效应。

三、融媒体理念下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分析

(一)树立正确的新闻报道观念

重大突发事件中往往蕴含着诸多的负面因素,如果未能采取科学的报道方式,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社会不良影响,不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部分重大突发事件中包含有关政治性的内容,需要谨慎对待,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工作者需要改变思维观念,将新闻的真实性和即时性放在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新闻报道观念。尤其是对待重大突发事件,建立拼抢新闻的意识,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对事件进行全面系统的报道,确保报道的深度以及质量,为受众提供可观的信息内容,满足其求知欲望。在相关的法律及原则的规范下,根据新闻的实际状况,采取急报、缓报或者是不公开报道的方针[3]。大部分突发事件应该及时进行公开,更高效地将信息向大众传递,让政府及受众知道实情。部分事件由于尚未了解实情,需要在充分调查之后才能够报道,因而记者应该随机应变,在了解状况后掌握适度报道的原则,不能拘泥于传统思维方式,而出现原则性的错误。在融媒体背景下,信息来源复杂,突发事件由于矛盾的激化作用,内部存在因果关联,如果未能采取合适的报道方式,可能会导致问题加重。因此记者需要做好全局的分析,从宏观高度进行问题的审视,深入探究其中的本质事实,从各种复杂的因素中把握主题,保持社会责任感,强化社会意识,以专业的职业素养展开报道工作。同时还需要做好对于社会舆论的引导,媒体机构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对于社会舆论引导的责任,重大突发事件有着大范围的社会影响力,如果未能做好处理,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而新闻工作者应该坚守自己的底线,落实自己的责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

(二)优化应急报道机制

对于重大突发事件,媒体的各环节需要做好优化处理,充分发挥资源作用,借助于高效应急报道的机制来提升报道的水平。一方面需要做好舆情分析,了解大众的评论,确定大众期望,反映其需求,根据分析结论展开预测,设置议程针对性引导;另一方面还应该准确高效地判断反应,能够在报道过程中统一组织,协调动作,减少因为中间环节所带来的时间成本的耗费,使得报道的管理工作更加有序、有力,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按照新闻报道的具体要求来展开工作,构建由各个层级成员构成的任务小组,形成横向联合作用,一旦发生事件,记者迅速赶到现场抢先了解事件情况,汇总后向上级机关进行请示,并提出可行的报道方案,高效完成任务,整理成稿。按照科学明确的发稿流程来进行审核、发行,将发稿的程序简化。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时,需要考虑受众的认知差异,从多角度进行报道,多家媒体机构进行联动,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报道的强力。在融媒体时代,借助于各种先进的传播技术作为支持。[4]

四、突发事件融媒体报道新闻采集方式分析

(一)多信源采集方式

融媒体时代信息的采集方式发生了改变,新闻记者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挖掘,发现信息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的敏感性,对多源头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掌握信息线索后跟踪报道。如西汉高速公路特大交通事故,事件发生后,新闻编辑通过热点监控系统获取信息线索,借助于多个信息源的辅助作用,了解不同人群的视角情况,抓取有价值的内容,通过大数据进行关键词的分析,从而将隐藏的信息检测出来。编辑根据自身经验迅速判断反应,并与记者进行对接,派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采访,最终完成写文发稿工作[5]。文章写作完成之后向各个移动终端进行推送,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较高的话题度,经过各大媒体的转发,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在融媒体的背景下,新闻机构通过对全信息进行整合,能够大幅度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以大数据作为智能媒体分析工具,借助于互联网传播途径,完成策划、采编以及分发的全过程,使得整个新闻生产过程得以优化,构建了一站式的融媒体工作平台,优化了对于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质量,充分发挥了媒体机构的作用,实现了其自身的社会价值。

(二)利用科技升级报道方式

在融媒体时代,各种计算机网络及智能技术带来了媒体报道的重大创新以及改革,使得媒体新闻的呈现方式上具有新特点,新闻报道的内容呈现方式突破了以往的简单的图片、动画以及直播的方式。为了获取更多的流量,新闻媒体机构需要高效地动态呈现现场情况,形成了现场与后方结合、文字与短视频、图片结合、音频加动画以及直播等融媒体形式的报道方式。随着媒体融合的持续推进,新闻报道时,更加注重让受众从不同的角度对事件现场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认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信息的碎片加工,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6]。重大突发事件因为具有不可预知的特点,且发生较为迅速,因而更适合通过融媒体手段进行报道传达,给予受众现场体验感,视觉化的呈现方式报道效果更加有力度。借助于媒体融合技术,能够获得全景化的视角,借助3D以及VR技术,对新闻事件的真相进行高度还原,使得新闻报道更加鲜活,同时充分发挥新闻的时效性。如《封面新闻》在进行西汉高速交通事故报道的过程中,采用了全景式的报道方式,还原事故案发的现场,同时通过全景航拍制作了模拟视频,分析隧道设计的合理性。从新的角度来对事件进行讨论,形成舆论的新风向,引发大众的热议。除此之外,《封面新闻》还制作了相关的图集,提供受众更加清晰的现场画面,构建了较为多元的媒介生态格局。

(三)新闻报道的多平台分发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媒体机构的发布渠道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闻客户端作为主要的发布渠道,而其他的多平台综合发布可以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如《封面新闻》在对相同的新闻内容进行报道时,分别在客户端、网站、微博以及微信进行推送。近些年来移动直播成为新的信息传递的形式,受到年轻群体的广泛喜爱。相较于传统的电视直播的形式,以移动网络技术作为支持的移动网络直播能够更加高效、快速地进行画面的传递,仅仅靠着手机等终端,便能够及时进行现场画面传输,具有即时性的特点,打破了传统新闻报道的规范,成为新时期重要的媒体报道形式之一。在短视频及直播平台的推送播放还可以供用户下载、收藏,扩大了传播范围,提升了影响力。在建立自身内部渠道的同时,媒体机构还应该建立与其他媒体机构的外部联系,形成畅通的外部渠道。重大突发事件融媒体反馈具有独特性,反馈多样化且迅速,受众往往会直接通过系统平台对新闻给予反馈,微博、微信以及直播弹幕都是常见的信息互动平台。为了能够更好地建立用户反馈渠道,新闻机构应该做好媒体系统升级,以大数据及智能技术作为依据,充分对用户进行分析,了解用户的偏好,做好可视化的数据处理,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从而编辑出更能够吸引用户的新闻。此外还应该对用户反馈的信息进行监测分析,做好舆情的管理,构建舆情专业分析系统,利用爬虫技术抓取关键词,区分正负面信息,根据反馈情况有效制订应对方案。增强与受众的互动可以提升其对媒体机构的信任及黏性,有利于建立媒体机构的新闻权威。重大突发事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新闻媒体机构应该维护国家的形象,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在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深度性的同时,还需融入人文关怀,做好社会情绪的疏导,将人的生存及发展作为落脚点,提升自身形象,促进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的形成。

(四)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从业者

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途径多样化,报道的形式多样使得大众均能够成为新闻的发现者以及传播者。媒体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对于突发事件报道的竞争也更强,为了确保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水平,媒体机构应该做好人才队伍建设,挑选优质的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在融媒体时代对于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更高,从单一的素质向全能的素质要求转变。新闻从业人员除了自身的职业技能之外,还应该具备应用各种高新技术手段的能力,以配合新的传播方式。工作人员在掌握数字及传媒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新闻事实的表达,以确保新闻报道的效果。在融媒体时代,直播以及短视频播放是较为常见的形式,符合现代人的新闻获取习惯,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示新闻内容。因而媒体机构应该紧随时代发展方向,打造具有高素质的融媒体记者团队,对记者自身的能力进行升级,使其可以掌握镜头语言表达技巧以及剪辑、拍摄等技术。

五、结语

重大突发事件往往发生较为突然,且会造成严重恶劣影响,媒体机构应该迅速反应,掌握新闻事件报道的特征及规律,高效地揭示事件实情,引导社会舆论,抚慰大众的恐慌心理,保护好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提供受众信息价值,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新闻媒体机构只有站在受众的角度进行思考,向人们传达客观、真实且饱含人文关怀的新闻内容,才能在融媒体时代树立权威、落实职责的同时维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杨承军.融媒体环境下突发新闻事件的宣传报道[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1):125-126.

[2] 左维芳.融媒体视域下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探析[J].数字传媒研究,2020,37(8):10-13+32.

[3] 郭潇.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现场直播与突发事件报道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23):58-60.

[4] 王莉,姜红翠.融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探析:基于2013-2017年的概况分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40(7): 63-67+72.

[5] 隋莉.突发新闻事件直播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壁垒与融合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7(18):28-29.

[6] 夏秋悦,陈红梅.突发公共事件县(市)级融媒体新闻报道现状分析:以徐州县(市)级融媒体为例[J].新闻知识,2021(5): 46-52.

猜你喜欢
融媒体新闻报道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试论全媒体时代儿童灾难新闻的审美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