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吗

2022-04-29 00:44林长发
文史知识 2022年2期
关键词:六艺诸子汉武帝

林长发

提及汉武帝,人们常将其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并认为他实行的文化专制政策导致中华文化由此走向儒家一家独大。然而,当我们仔细考察这一观念的源流时,便可以发现其间存在着重大的曲解和误会。事实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念是近代学者易白沙在1916年《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孔子平议》一文中最早提出来的。原文如下:

汉武当国,扩充高祖之用心,改良始皇之法术。欲蔽塞天下之聪明才志,不如专崇一说,以灭他说。于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用孔子为傀儡,垄断天下之思想,使失其自由。……闭户时代之董仲舒,用强权手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关时代之董仲舒,用牢笼手段,附会百家,归宗孔氏。

易白沙的这个提法从表面来看乃是继承了董仲舒和班固的主张。董仲舒《天人三策》一文中说: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班固在《汉书·董仲舒传》将其概括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另外,在《汉书·武帝纪》“赞”中班固又提到: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从字面上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或“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似乎相差不大。但是,如果我们详细考察“儒术”和“六经”的关系以及汉代文化政策的历史事实便可以发现,易白沙此说存在严重误读。他实际上是在未详细辨明概念的前提下,对董仲舒和班固之主张进行了偷梁换柱的改造。

首先,“六经”(即六艺)和“儒术”之间并不能够简单地画上等号。关于“六经”的性质,清代学者章学诚《文史通义》一书中做出了经典的概括:“六经皆史也。古人不著书,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六经”乃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历代圣王治国理政之实践智慧的总结。“儒术”,顾名思义,则是指儒家的思想学说。因为儒家“游文于六经之中……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汉书·艺文志》)的关系,所以后世常将六经和儒家混为一谈,将“六经”视作儒家的经典。事实上,“六经”作为“先王之政典”,乃是诸子百家共同的文化资源,而非儒家所独有。诸子百家中的墨家、道家、法家、杂家等学派也经常征引和传播六艺经典。《淮南子·主述训》中说:“孔丘、墨翟,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口道其言,身行其志。”《庄子·天下篇》中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等等不一

而足。

可见,虽然“六经”与“儒术”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却不可以简单地将二者等同。

其次,孔子亦不同于发挥思想、专逞一家之言的儒家。班固在提出“儒家”概念的同时,随即划定了儒家的范围,其中包括《晏子》《子思》《曾子》《漆雕子》《宓子》《孟子》《孙卿子》等。在《汉书·艺文志》的分类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子思》《曾子》《孟子》《荀子》等被归类于儒家,而《论语》作为与孔子关联最为紧要的书,并没有被划入《诸子略》中的儒家书之列,而是被归入《六艺略》之中。众所周知,孔子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致力于整理和传承六经,弘扬六经之道,而非追求“成一家之言”者。钱穆曾经论述道:

儒为诸子之一,不得上侪于《六艺》。然则汉武立《五经》博士,若就当时语说之,谓其尊《六艺》则然,谓其尊儒则未尽然也……仲舒之尊孔子,亦为其传《六艺》,不为其开儒术。故《汉志》于《六艺》一略,末附《论语》《孝经》、小学三目,此亦以孔子附《六艺》,不以孔子冠儒家也。此在当时,判划秩然,特《六艺》多传于儒生,故后人遂混而勿辨耳。(钱穆《两汉经学今古文评议》,商务印书馆,2003,200页)

可见,孔子不等同于儒家,“推明孔氏”亦不等同于“独尊儒术”,易白沙却将孔子、六经和儒术之间的关系不加辨别地混为一谈。

再次,作为儒家中最重要代表文献之一的《孟子》,此时同样位于被罢黜之列,更加充分地佐证了汉武帝未曾施行所谓“独尊儒术”的文化专制政策。钱大昕《潜研堂答问》中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

问:刘子俊《移太常博士书》言:“孝文帝时,天下众书,往往颇出,皆诸子传说,犹广立于学官,为置博士。”据赵邠卿《孟子题辞》,则《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孝文帝时皆立博士,所谓“传记博士”也。此等博士,未识罢于何时?曰:《汉书》赞武帝云:“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以《本纪》考之,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则传记博士之罢,当在是时矣。

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对钱大昕的这段话作过详细的考证和辨析。他说:

传记博士之罢,钱氏大昕以为即在置五经博士时,其说盖信。然《论语》《孝经》《孟子》《尔雅》虽同时并罢,其罢之之意则不同。《孟子》以其为诸子而罢之也。至《论语》《孝经》,则以受经与不受经者皆诵习之,不宜限于博士而罢之也。

根据东汉学者赵岐《孟子题辞》的记载并参以钱大昕、王国维的论证可以得知,《孟子》一书在汉初文帝时代曾经置博士官而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时却将其罢黜,不在经书之列。若是易白沙所谓“独尊儒术”属实,作为儒家代表作品的《孟子》一书遭到罢黜的客观事实又如何解释得通?

事实上,从汉武帝时代所推行的政治和文化政策的历史事实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汉武帝虽然“罢黜百家”,但他却并没有“独尊儒术”,而是“表章六经”。

近年来,经过众多学者考证,汉武帝所推行的“罢黜百家”的政策实际上主要是从博士官制度以及相应的选仕途径来说的,并非严厉地批判、彻底地禁绝或毁灭百家之学说。汉代历来重视书籍的收藏工作,并广开献书之路,对诸子百家著作的流传具有高度的包容性。

根据《史记·龟策列传》和《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汉武帝非常重视对各种书籍文献的搜集和保存工作,“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诸子传说,皆充秘府”。除了重视对百家文献的搜集和收藏外,诸子百家的杰出代表人物同样受到重视。据学者考证,汉武帝在位期间,出任丞相、御史大夫等关键职务的官员中只有公孙弘和倪宽两人被列入儒家,而纵横家的主父偃和杂家的东方朔等同样得到汉武帝的信任和重用。除采用经术选仕,汉武帝还采用贡举、赀选和荫选等多种方式广泛地搜寻和选拔人才。据《汉书》记载,自元光五年(前130)到元封五年(前106),汉武帝六次以诏书的形式选拔诸子。数此种种,无不与“独尊儒术”的观点相背离。换句话说,所谓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的观点是经不起一驳的。

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呢?这需要我们对六经和诸子学说的关系以及汉初的文化政策做一个深入的考察。《汉书·艺文志》论诸子时说道: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班固在这里说得很清楚,包括儒家、道家、法家等在内的诸子百家皆引大道之一端,皆为“六经之支与流裔”。然而因为其言论主张各不相同,乃至于势同水火,互相攻讦。刘泽华在《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文中评价春秋战国至汉初的诸子百家时说道:“从平面上看百家相争,很有点民主气氛。但如果分析一下每家的思想实质,就会发现,绝大多数人在政治上都鼓吹君主专制,思想上都要求罢黜他说,独尊己见,争着搞自己设计的君主专制主义。”

汉代初期,六经与百家之学杂糅于庙堂,七十博士并立学官,整体的文化大环境仍处于诸子之间扰攘不休、杂乱无章的状态。如何建立一种文化秩序以统合“好恶殊方”的诸子百家,如何能够从中择取真正切于实用的思想以有助于国家的治理,而不迷失于各种学说的争鸣无所适从,才是汉武帝最重要、最现实的考量。

元朔元年(前128)春三月,汉武帝下诏书:“朕嘉唐虞而乐殷周,据旧以鉴新。”并多次下诏书表达意欲效法上古圣王之治的强烈意愿,极为渴望找到通达三代之治的关键所在。与唐虞、殷周等圣王之道所对应的经典文献乃是“六经”,正如章学诚所说“六经皆史也……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经过孔子删述整理流传下来的“六经”不同于思想家的思辨游戏,其中蕴含着尧、舜、禹三代圣王带领华夏族群绵延存续、不断走向繁荣昌盛的实践智慧,群体性、实践性和经验性乃是其最为显著的理论品格。

上古圣王之道存于“六经”,汉武帝欲效法圣王之道,必然要大力地推崇“六经”。而诸子百家之学兴起于春秋战国之乱世,是对“六经”之道作出的思想性发挥。因为诸子“多得一察焉以自好”,各家常持一家之言以互相攻讦,彼此之间难以相容,所以百家之学的任何一家都不可能做到统合百家。而作为上古圣王之实践智慧结晶的“六经”则与百家学说皆不相同,经、子之间不在同一个层次,“六经”为总源头,为主干,而诸子为支流馀裔。因此,唯有“表章六经”,以“六经”作为主线来统筹诸子,才能够真正地跳出一“家”之言,实现百家并用,建立起井然有序的、具有高度包容性的文化体制,而不至于一家独大或者各说各话。

通过以上梳理可以看到,建元五年(前136)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区分经、子关系,将六经确立为官方的最高经典,目的乃在于以六经统辖诸子、以诸子扶翼六经,厘清文化秩序,建立起整体的文化架构,其实质乃是以实践来统合思想理论。从这个角度来看,从汉初尊崇黄老到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汉朝的文化政策不是从道家转向儒家,而是从子学转回经学,从混乱无序走向系统和秩序。唯有如此,我们才可以通畅地解释何以汉武帝“罢黜百家”而又在现实的政治治理中实行百家并用。在这个意义上而言,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文化政策,恰恰显示出非凡的识鉴能力、宏阔的文化视野和开放包容的博大气象,其与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差何啻云泥。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猜你喜欢
六艺诸子汉武帝
陋室听歌
周文疲弊与诸子起源——论牟宗三的诸子起源说
论马一浮对六艺论儒学经典体系的重建*
长沙市六艺天骄星城园学生作品展示
先秦诸子谈大小
东方朔智答汉武帝
树为何名
陪你一起读历史(6) 汉武帝竟是“玄幻控”
古老的皮影戏
先秦诸子的人性论与德教的阐证